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来源 :当代体育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zi_jo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土家族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少数民族,世代居住于湘、鄂、渝、黔比邻地区,以武陵东脉和清江流域为中心。其独特的地域环境促使土家文化独树一帜,土家族的传统文化不仅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且形式多样,风格独特。长阳巴山舞作为特色土家传统文化之一,以广场舞和民族舞的形式进入海内外人士的视野,并赢得大众的广泛关注。该文通过揭示巴山舞的价值,来证实对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巴山舞的保护与传承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实现对其的保护与传承。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长阳巴山舞 保护与传承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05(c)-0236-02
  1 研究对象
  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研究——以宜昌长阳巴山舞为例。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该研究以“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巴山舞”等为关键词,通过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查阅并汇总相关文献资料。
  收集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档案馆、宗教事务管理局、文体局等机构与该研究内容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汇总整理,为该文的撰写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
  2.2 问卷调查法
  对三峡大学、宜昌市一中、葛洲坝高中、长阳第一高级中学、长阳民族高级中学、长阳职业教育中心、长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总数为200份,问卷收回总数为197份,其中有效问卷总数为188份,故问卷的有效率为94%。
  2.3 专家访谈法
  对“巴山舞之父”覃发池老师、三峡大学体育舞蹈系和健美操系的主任课教师、宜昌市文体局局长、长阳县文体局局长、长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负责人、长阳第一高级中学部分教师进行了访谈。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巴山舞的由来
  巴山舞是80年代兴起于歌舞之乡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一种新型的群众自娱性集体舞蹈,是由长阳覃发池等民间舞蹈工作者对土家人喜闻乐见的民间古老的“跳丧”(撒叶儿荷)进行了大胆的创新,编制出的一套适合广大群众自娱自乐的广场舞蹈。《人民日报》海外版撰文道:“当许多国外引进的娱乐性舞蹈很流行的时候,崇山叠峰下的巴山舞却在许多朴实的群众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种文化景观,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思考。因为它开创、展示了一片独有的特殊的审美领域。”从跳丧到长阳巴山舞,是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一次有益尝试。 巴山舞由此正式走向世界。
  3.2 巴山舞的发展历程
  长阳巴山舞是在20世纪80年代由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湖北舞蹈家协会副主席覃发池老师创立并且发起的。1986年全国少数民族体育盛会在新疆乌鲁木齐举行,“撒忧儿嗬”被著名舞蹈家贾作光老师称赞为“东方迪斯科”。1990年巴山舞在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荣获表演二等奖;2000年在全国第十届“群星奖”广场舞比赛中被评为金奖;2001年巴山舞被邀请参加中国宜昌三峡国际龙舟拉力赛闭幕式表演项目,数千人齐跳长阳巴山舞,场面宏大,气氛活跃,给海内外游客留下了深深的印象;2003年,长阳巴山舞正式改编定型,开始推向全国,并一举成为全国十大广场健身舞之一;2005年8月,巴山舞在全国优秀全民健身项目中被评为一等奖,并被明确定为全国健身研究与开发推广首选项目;2006年,巴山舞的前身“撒叶儿嗬”被正式纳入国家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当中。
  3.3 巴山舞价值的揭示
  3.3.1 传承历史文化,激发民族活力
  在一个民族中居民的生产生活和民风民俗构成了民族的文化灵魂。巴山舞是一种通过音乐和身体的运动来表达人类美好向往的艺术,它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巴山舞作为一种新兴的、向全国推广的具有名族特色的健身舞蹈,能够使大众在练习的过程中忘记学习、工作的疲劳以及减缓心理压力,还能够使大众在练习过程中通过展示自己优美的身姿来感受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从而激发内心的热情与活力。巴山舞是人们触摸土家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纽带。当我们以审慎的态度认识巴山舞,我们就能深刻地认识土家文化的产生、发展、衰退、再发展的历史规律,寻求土家文化永不枯竭的发展动力,激发民族欣欣向荣的生命活力。
  3.3.2 引领民族形象,孕育民风民俗
  巴山舞是土家族悠久历史文明的积淀,也是土家族发展的后续动力。不同的民俗文化造就不同的民族精神,从而引导民族塑造出与民俗文化趋同的民族形象。现在,独具地域特色的巴山舞被海内外游客广泛关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宜昌。“群欣艺术团”徐老师曾经在采访中提到:“我们决心让巴山舞能够跳出宜昌,走上世界舞台,成为土家族面向世界的‘文化名片’。”民族形象的发展方向在这种周而复始的相互影响中不断被肯定,民族形象成为了一种具有高辨识度的民族标识。
  3.3.3 寄托土家情感,保存民族记忆
  许多民族文化在更新的过程中由于认识的匾乏,已经丢失了独特的身份标识,成为了彼此雷同的大众文化。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家人被迫与那些伴随他们生长老去的历史文化断了关系,又怎么能摒弃曾经熏陶养育出他们独特人生态度和文化风格的精神家园呢?巴山舞在土家人身份和历史文化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更成为了民族的记忆。土家人对历史的敬仰、对民俗的崇拜、对文化的坚守,都将在巴山舞中体现并传承。
  3.3.4 树立道德观念,引导生活行为
  在巴山舞广泛开展的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宗教信仰、传统观念被强烈认可和肯定,与传统观念和信仰悖离的观念也常常被制止和约束,族群居民的道德观念在潜移默化中被逐渐制度化。许多民俗观念本身并不是法律,但在某些情况下却具有法律的约束力,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具有强烈的指导作用。巴山舞能够提高居民的群体参与意识以及互相合作的能力,通过参与巴山舞的活动还可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3.4 现代巴山舞的保护与传承的措施
  3.4.1 成立品牌,开发品牌
  在长阳成立“土家巴山舞”责任有限公司,将巴山舞作为一项产业来开发和推广,成立自己的品牌,开发的过程中可以面向全国、全世界进行招标。笔者认为从两方面着手“土家巴山舞”品牌的开发。首先,利用“土家巴山舞”这一文化品牌自身的商机,如巴山舞演出、土家族服饰、特色音像等。然后,把握住巴山舞竞赛演出的机会对巴山舞品牌进行宣传。
  3.4.2 设置專门部门,统一管理
  长阳县政府乃至宜昌市政府应该开设巴山舞专用研发和管理的部门,对巴山舞的开发和推广实施统一的管理。
  3.4.3 建立合作,跟紧旅游集群
  长阳巴山舞可以和长阳热门景区,如清江画廊,方山石林,恩施大峡谷形成合作关系,跟紧旅游集群的发展,推动土家特色旅游项目的推广。
  4 结论与建议
  (1)巴山舞是舞蹈艺术家覃发池为代表的长阳舞蹈工作者的勇敢创新,代表着土家民众的智慧结晶,并且充分展示出土家文化的底蕴深厚、源源不断。
  (2)巴山舞作为一种文化品牌,能够为当地带来经济效益,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又能更好地促进文化的再发展,从而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3)巴山舞作为一种民族自身发展起来的新兴舞蹈依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相信这些不足可以通过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及文化领域的扶持而有所改变,引领我国民间舞蹈发扬光大,使优秀的土家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巴山舞在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全民健身和体育旅游等各个领域发挥卓越效用,从而实现对巴山舞的保护与传承。
  参考文献
  [1] 罗熙娜,梅曼.“巴山舞”——群众文化的新天地[J].舞蹈,2004(2):38-39.
  [2] 田万振.土家族生死观绝唱——撒尔嗬[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
  [3] 覃发池.长阳巴山舞仁[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
  [4] 彭金山.关于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若干思考[J].西北民族研究,2006(1):147-150.
  [5] 孟峰年.全球化时代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特征及发展趋势[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1):58-60.
  [6] 段超.土家族文化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
  [7]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Z].2005.
其他文献
摘 要:采用数理统计与秩和比综合评价法,对第18届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男子组西北赛区8强球队的比赛攻防竞技能力给予量化等级评价。球队排名与攻防RSR值的相关系数R=0.609(P>0.05),两者没有相关性。建議西北赛区各队应重点加强球队防守能力,同时努力提升自身进攻能力,促进攻防平衡,从而从根本上提升我国大学生篮球竞技水平。  关键词:CUBA 西南赛区 攻防实力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
摘 要:学校体育课各个阶段的课程内容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又是相互有衔接的整体。现我国出现了学校各个阶段体育课程内容衔接不当的问题,出现了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现象,使得各个阶段的体育教学重复、脱节,以至于体育教学出现了不尽人意的教学效果。该文以我国学校体育课程内容为研究支点,对其内容衔接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比较与分析,提出了在新课标目标的指导下,应该精选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内容的非阶梯性和内在逻辑性,
摘 要:该文以“2016辽宁五超”为例研究辽宁省业余五人制足球的发展状况,得出辽宁省业余五人制足球的发展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但是存在参与人群年龄普遍偏大、球队攻防体系建立不完善、地区间球队整体水平差距明显等问题,提出了引导校园足球与社会足球对接、重视教练员作用、加强青少年足球培训、鼓励业余球队商业化运营等对策。  关键词:辽宁省 业余五人制 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32 文献标识码:A 文
摘 要:全民健身是提高国民体征身体素质的必要途径,而全民健美操赛不单单是一个比赛,其在推广全民健身操及提升国民身体素质上的作用不可小觑,故而,笔者运用文献资料法,解析了全民健身、全民健身操、全民健身操赛的内涵,进而探究了全民健身操赛的功能与价值,并且针对如何构建全民健身操赛长效机制制定了相应的策略,以期推动全民健身操赛的开展及提升人们对全民健身操赛的认识,以期达到提高国民身体素质的目标。  关键词
摘 要:该近些年来出现的气排球运动热,吸引了不少男女老少的锻炼者。气排球运动是一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在我国土生土长的一项集运动、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群众性体育项目,具有质量轻、弹性好、安全系数高、适用各梯度年龄人群的特点,是符合终身体育健康思想需要的运动项目。深受笔者学校师生参与者的喜爱,在笔者学校的大众健身运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笔者学校公体课中开设和推广普及气排球运动是可行的。该文通过文
摘 要:笔者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现场观察、访谈及对资料的整理分析,探讨四川县级地区体育中考现状。研究表明体育中考实施过程中存在考试模式陈旧单一、约束学生个性发展、平时成绩形同虚设等问题。建议调整体育中考的模式,将平时成绩纳入中考体育总分,切实关注学生体质健康,完善硬件设施,规范教学。探索出符合实际的体育中考实施方案和改革思路,以推动四川县级地区体育中考改革。  关键词:体育中考 现状分析 改革建议
摘 要:通过对2015年徒步穿越大湘西的案例进行具体分析,对其前期运作和进行过程研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经验启示和进一步提升的策略,从而获得普通性参考和借鉴思路;最后在前期市场研究调查的基础上以及2015年徒步穿越大湘西的活动的研究上,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结合湘西户外运动市场的开发现状,提出正对性的开发的策略,以更好地为湘西户外运动市场的开发提供理论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户外运动 市场开发
摘 要:加强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是高校体育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最有效方式之一,体育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体育的本质功能在于增进人的健康、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社会化过程。该文以南疆地区高校为例,采用访谈法结合问卷式调查方法,对389位学生分性别进行了体育运动后的心理素质综合测试,结果表明,体育课程的实施对不同性别学生的心理测试得分影响差异
摘 要:文化是一个时代、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的代表,在不同层次上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价值观念。纵观建国以来我国在体育文化的认识中有着误区,致使体育文化的传播到阻碍。该文通过观察法、案例分析法,了解我国体育文化现状,认识体育文化传播在韩国综艺节目《running man》中的成功因素,对我国综艺节目的改进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体育文化 综艺节目 传播  中图分类号:G222.3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该文主要对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参与体育锻炼人数规模特征进行分析,以武汉市200名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以及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从年龄、运动项目、空间距离等因素研究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参与体育锻炼人数规模特征,从而得出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参与这三因素有相关性,并提出在发展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的过程中要加强非正式社团的技术指导,增强人们的体育锻炼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