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作为一种方法

来源 :文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stsoul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幻兽之吻》是周晓枫一组关于动物的长篇散文,沼蛙、蚁群、兔子、蜻蜓、豆娘、狮虎兽等动物纷纷进入作者的视野,成为其书写的对象。“幻兽之吻里,有致命的爱,致死的美,致残的深情,有致意的问候,致歉的告别,致敬或致哀的命运……”透过动物世界的幻兽之吻,爱欲、生死、关切、命运的无常等,都是作者关注的命题。在作者的笔下,动物是一种修辞,一种言说的方式和策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作者呈现人类共有的情感经验与生命体验的“方法”。作者将自己的观察、生活的阅历与经验、对生活现象的思辨与追问融为一炉,共同浇筑出一种充满熟悉感和陌生性的文本。表面上看,作者书写的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数种动物,实际上,隐匿在现象背后的深层逻辑和被局部遮蔽的那部分真实,才是《幻兽之吻》的迷人之处。
   《幻兽之吻》是从蛙起笔的。一次雨后的是散步,“我”发现了地上的“小家伙”,经过一番判断,才确定它是中国南方常见的沼蛙。观看只是一种叙述的策略,“溪流在另一侧,而它正朝着人类的院落瞻望”,此处,“我”对沼蛙的打量是以沼蛙自身的角度来展开的,也就是说,“我”从他者的观看中转变为被观看者自身的呈现。当然,沼蛙的动态是“我”观看的结果,“我”的目光与思考贯穿着叙述的整个过程。随着观察的深入,“我”发现沼蛙是在进行“盛大的婚宴”,“身体的狂欢”与“随时为爱等待,随时为爱枯竭,为爱赴死”宛如生命的仪式在“我”的叙述中逐一变得清晰,在沼蛙的身上,生命的意义被重新发现和定义了。雄雌沼蛙之间的求偶时刻展现出强大的生命激情与活力,那既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也是一场全身心投入的爱的盛宴。
   同样,“我”对蚁群的观察也采取了与沼蛙相似的路径。晨练之时,从运动中的蚁群中甄别出那只被兵蚁运输的王——蚁后。作者的呈现直观而充满视觉冲击力,“数蚁并行,速度很快,像摄像机下六车道的高速公路”,“被高高抬起,肉虫始终保持着僵硬的弦月般的弧度”,这是一种秩序严密等级森严的运输队,“肉虫”从猎物到王者的身份转变,也是随着“我”观察的深入而得出的结论。在文章收尾处,“統治的秘密”成为该小节的文眼——“王”与“兵”之间的臣服与排异,传递出权力制造秩序、权力驯服他者的统治之道。“我”从日常生活的潜流之下寻找出一些被遮蔽的事物和现象,通过对其进行精准的描述,经由抽丝剥茧的思索,从而抵达现象覆盖之下的“陌生意义”。
   豆娘是在蜻蜓的对比下出场的,它“体形娇小纤细”,“我”在墙角看见它,它在交配时缔结“心”形的闭合环,不免让人想起这是与死神的婚姻。“我”从蜘蛛网上解救了一只豆娘,它不能飞翔了,“豆娘的身体和腿都纤细得失真”,“我难以处理两片已经融合为一体的翅膀”,于“我”而言,“拯救”与“杀戮”之间的转换是随时可能发生的,仅在一念之间。在豆娘身上,“我”试图赋予它新的生命。“解救每个陷入困境的挣扎中的生命,都绝非易事”,能给予他者的帮助是极其微弱的,生命的脆弱在于眼睁睁看着落入困境的他人而自己无能为力,这俨然是一种生活的常态。虽然后来“我”成功地帮助了这只豆娘重获新生,但生命的脆弱与无助让“我”心生怀疑。
   倘若从文本角度来考察《幻兽之吻》,我觉得毫无疑问它的特点就在于“发现”,发现日常事物中被隐藏的部分真实,发现动物世界的爱恨情仇,发现动物与人类在情感和处境上的相通之处,发现那些形而上的统治之术,发现生命的丰盈与脆弱……作者以其敏锐的捕捉能力、精准的白描能力、细腻的情感处理,将“我”的观察与思考不动声色地传递了出来。《幻兽之吻》是一种在场式的写作方式,作者的书写始终保持着同原生态生活之间的血肉联系,“我”观察,“我”的写作的意义就得以确立。
   作者在给《幻兽之吻》写的创作谈《鸟羽、鱼鳞和兽皮》一文中说道:“动物为我们提供食物和温暖,提供知识和审美的教育。它们的美,它们的暴力,它们身上无穷无尽的谜……因为超出想象而几近幻觉。”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重新认识动物,理解它们的美学与暴力,理解它们给予人类的一切,我们才能拥有一双充满“发现”的眼睛,永葆一颗善于“发现”生活美的心灵,这样,生活的丰饶与轻盈自然尽在我们的眼中与心中。
   周聪,长江文艺出版社编辑,湖北省作协第二届签约评论家。
其他文献
胡弦认为,“诗人在写作中要做个凶悍的挖掘者。”在诗歌《讲古的人》的创作谈中他也指出,“有些老掉牙的故事,如果仔细听的话,其中箴言的力量就会显现。”即使那被讲述的一切,人人皆知,但其中也可能藏有一些闭合的部分,有时连讲述者也难以觉察。由此,我们似乎可以对胡弦为什么比较热衷于在诗歌中“讲故事”产生一些感性的认识。  一直以来,在文学中讲故事仿佛都是小说或长篇叙事诗的专利,但是胡弦诗歌中“故事体”的高频
“救命啊,救命啊……”  一大清早,路亚刚出家门,就听到远方隐隐约约传来贝卡的呼救声。  “贝卡,你在哪儿呀?”路亚东瞧瞧,西望望,也没有看到贝卡的影子。  “救命啊,救命啊……我掉进泥潭里了……”远方又一次传来贝卡的呼救声。  这时候,乔乔向路亚走来,她一把揪住路亚,问:“傻路亚,你东张西望做什么呢?没事就赶紧温习功课去,昨天教你的简便计算,你学会了吗?”  一见乔乔把自己抓了个正着,路亚可真的
蒋子龙的《人生实苦,但请足够相信》,荟萃了他执笔40年来的优质散文,或写人生经历或畅谈生命哲思,又或者表明对某种状况的情感态度。对这部作品的畅销,蒋子龙坦承始料未及。他以为自己已是多少有点“过气”的作家,不会有那么多人关注了。最初他甚至对于要不要出版这本书感到疑虑,认为会亏本。现在他的顾虑打消了。其实,蒋子龙对生活始终葆有热情,这在书中得到了生动的反映。这本书被认为是给所有过得不快乐的年轻人的礼物
今日头条文化频道在三月八日推出“自媒体时代,女性阅读报告”,在数据报告中,有一份女性用户关注阅读百分比,是每个省份关注阅读的女性用户数和全网关注阅读的女性用户总数的百分比,其中河南省占比10.68%,位列第一,山东和广东省分列第二、三位,湖北省排名第六。在这份数据报告中,女性最爱阅读的书籍前三位分别是《红楼梦》《西厢记》和《围城》,此外《洗澡》《活着》《走到人生边上》《平凡的世界》等书籍也榜上有名
你知道吗?数字9是具有神秘性质的一个数。9可以隐藏在任何一个重要的日子里!
年近九十的徐怀中日前推出长篇新著《牵风记》。《牵风记》以1947年晋冀鲁豫千里挺近大别山为历史背景,主要讲述了三个人物和一匹马的故事:投奔延安的青年学生汪可逾,知识分子出身的团长齐竞、骑兵通信员曹水儿,还有一匹灵性神奇、善解人意的老军马。徐怀中先生是从枪林弹雨中走过来的老八路,是挺近大别山的亲历者。20世纪60年代,他曾以此为题材创作出《牵风记》的雏形,将近20万字,后来却由于种种不测,小说手稿被
内容摘要:随着当前我国高校的教学改革逐步深化,我国的高校教育已经从数年以前的陈旧教育逐渐转变为新时期的高效、高质量教育,众多以发展学生能力和拓展学生视野为主的课程得到开展,“生本”的教育方式与理念也得到拓展与推广。在当代的汉语教学中,如果能够广泛应用探究式教育法,笔者认为可以有效的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在培养学生探索与创新能力的同时,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本文通过阐述探究式教育法在当代汉
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河北传媒学院协办,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承办的2017?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评论周开幕式日前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行。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著名作家莫言出席了开幕式,并发表主题演讲。在演讲中,莫言说起了自己七十年代观看朝鲜电影《卖花姑娘》的往事,也讲起了前几天自己观看《芳华》的感受。这是两部让莫言落泪的电影,因为观看它们的同时就是在重温自己的青春岁月。莫言当过二十多年的
由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主办、中国作家网承办的2015年度中国网络小说排行榜日前揭晓。《奥术神座》《回到过去变成猫》《木兰无长兄》等10部作品入选精品榜,《原始战记》《诛砂》《修真四万年》等10部作品入选新书榜。网络小说排行榜重点关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向上向善总基调、为社会提供正能量的优质网络文学原创作品。此次年榜入选作品既有全国各大文学网站推荐的2015年各季度榜单作品,也有专家推荐作
内容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所在与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作为青年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学生是未来大国工匠的希望所在,是担当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生力军,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梦的主力军,对他们进行文化认同的宣传与教育,高职院校责无旁贷。而文学与文化天然紧密的依存关系使得高职文学课程有先天优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之中。本文立足于职教的“三教”改革,从教师、教材和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