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古开新:元明书法艺术

来源 :读者欣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good1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经(局部) 楷书 纸本墨笔 24.5×618.6cm 元 赵孟頫 故宫博物院藏此作为赵孟晚年小楷的代表作。作品结体谨严,笔画精到,笔势稳健苍劲,书风姿媚洒脱。此作虽为五千余字的长篇,但作者运笔首尾如一,毫无懈怠,令人称绝。

贵有古意:师法晋唐的元代书法


  蒙古大汗忽必烈于公元1271年改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建立了空前统一的政权。在建立政权的过程中,统治者和贵族们逐渐认识到汉文化的重要性,也有很多人体会到汉文化的魅力。元世祖忽必烈曾命太子真金学习汉语,并派人到江南搜访宋末贤臣,对南宋宗室赵孟頫礼遇有加;元仁宗的姐姐——大长公主祥哥刺吉有收藏历代书画的爱好,曾多次举办雅集,邀请汉族文士共同鉴赏书画;元文宗的书法,甚至有唐太宗《晋祠铭》的风采……统治者努力亲近汉文化,使得汉族文人得以在比较宽松的氛围中进行各种文艺活动,进一步推动了文化艺术的发展。
  元代在时间上与宋相接,但元人對书法的审美却与宋人大相径庭。宋代书法家崇尚个性,不甚注重法度,而元代书法家虽然艺术风格各异,水平也有高下之分,但大多着力钻研晋唐书法,追求端丽复古的风格,书坛面貌因此为之一变。这种复古的风潮,直到元代后期才出现瓦解的趋势。
帝师胆巴碑(局部) 楷书 纸本墨笔 33.6×166cm元 赵孟頫 故宫博物院藏此作记述了元代僧人帝师胆巴之生平,赵孟頫奉元仁宗救命书于廷祐三年(1316年)。作品为赵孟頫晚年碑书体的代表作,笔法雄浑、恣媚。

  最能代表元代书法艺术成就的书法家,非赵孟頫莫属。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十一世孙。南宋灭亡后,赵孟頫出仕元朝,受到元世祖、武宗、仁宗、英宗四朝礼遇。
  据说,赵孟頫英俊潇洒、神采不凡,元世祖一见到他便为之倾倒,以为他是天上的仙人。这份出众的气质,离不开深厚文化素养的滋润;深厚的文化素养,又直接影响了赵孟頫对书法的审美,使他形成了独步当时的艺术风格。他5岁开始学书,用功甚勤,年龄稍大,便开始临写智永《千字文》,每天要练习一万字。对钟繇、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前代书法大师的作品,他也认真研究。至于王羲之的《兰亭序》、王献之的《洛神赋十三行》等,更是赵孟烦重点学习的对象。凡有《兰亭序》的摹本、拓片,他几乎都认真品评、题跋,并反复临写。王献之的《洛神赋十三行》,宋、元时仍然流传于世,曾被赵孟頫收藏。赵孟頫的行书《洛神赋》,结体端正匀称,运笔圆润灵动,整体风格既飘逸又内敛,深得王献之韵味。
  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赵孟頫形成了独有的温润娴雅、秀丽雍容的书风,人称“赵体”。他篆、隶、行、楷各体兼善,十分难得。流传后世的小楷书《道德经》、行书《酒德颂》、楷书《帝师胆巴碑》等,无不运笔精致,笔力扎实,书风洒脱,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平。他的书风对元代乃至后世都影响深远。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行书 元 赵孟頫 辽宁省博物馆藏赵孟頫所作《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并非只此一件,此作是写给元代高僧中峰和尚的。作品点画妍丽,布局疏朗有致,运笔自如流畅,笔墨清润又极富变化。作品巧于经营而妙在自然,既有静穆之气,又显蓬勃朝气。
御史箴行楷 纸本墨笔50.1×409.6cm 元 鲜于枢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藏

  在元代书坛,有一位书法家与赵孟頫并称“二妙”,他就是鲜于枢。赵孟頫与鲜于枢不仅是关系密切的好友,在艺术主张上也有相似之处,二人都崇尚魏晋、唐代的书法。鲜于枢的墨迹,现存约有40件。楷书《御史箴》是其成熟期的作品,笔画虽然不如赵孟頫那般工致,但运笔得法,自然流畅,大气磅礴,别有一番韵味。
  赵孟頫、鲜于枢等人倡导的崇古风气,影响了元代书坛的大多数书法家。到了元代后期,效法赵孟頫的人越来越多,工稳秀丽的风格趋于定型,渐渐流于平庸。另一方面,元代后期的社会矛盾日趋尖锐,人们不再满足于雍容华贵、典雅中正的审美,而是追求另辟蹊径。
  杨维桢就是元末高超峻拔书风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书法字体大小不一,用墨浓淡相间,充分表达个性。楷书《周上卿墓志铭》是杨维桢应友人之邀撰写,运笔劲健,结体谨严而不乏古拙之意,也吸收了唐代书法家欧阳通《道因法师碑》的一些笔法。现存的杨维桢墨迹以行书、草书居多,这件楷书作品因此显得弥足珍贵。而其行书《城南唱和诗帖》笔势开阔,挥洒自如,面貌也与元代常见的儒雅精致的行书大不相同。
城南唱和诗帖 行书 纸本墨笔 31.6×216.6cm 元 杨维桢 故宫博物院藏
论草书帖 元 鲜于枢
周上卿墓志铭 楷书 纸本墨笔 25.9×86.2cm 明 杨维桢 辽宁省博物馆藏杨维桢的小楷书法弥足珍贵,流传至今的仅有《周上卿墓志铭》一幅。此作行文简洁生动,富于性情,充分显示出作者出色的文字功底。书法笔致稳健劲险,结体端严精准,因多用挑笔,更显气息连贯、满幅生机。
述张旭笔法卷(局部) 草书 纸本墨笔 35.8×329.6cm 元 康里巎 故宫博物院藏

  少数民族书法家康里崾与赵孟頫齐名,世称“北崾南赵”。他擅写行书、草书,书法以行笔迅疾为特色,风格却很稳健,具有劲挺洒脱之神韵,十分难得,其草书《述张旭笔法卷》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色。

规矩守成:明前期书法


  明代书法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明代前期的书法艺术,大体继承了元代的成就。由于明成祖、明宣宗等几位帝王都雅好翰墨,书家以帝王的喜好为尚,缺少创新、结体方正、大小统一、字迹光洁乌黑的“台阁体”风靡一时。
  明代前期的代表书家为“三宋二沈”,即宋克、宋璲、宋广、沈度、沈粲。宋克,字仲温,号南宫生。他的书法初学赵孟頫,进一步临习“二王”及晋唐诸家作品,再上溯两汉,学习章草。
  宋克精于章草,且对章草情有独钟。他的章草师法三国时期书法家皇象和西晋书法家索靖,可谓取法高古,功力深厚。他晚年临写的章草《急就章》,笔势流畅,结构散逸,波磔险劲,古意盎然又富有自身特色。
急就章(局部) 章草 纸本墨笔 20.3×342.5cm 明 宋克 故宫博物院藏

  沈度则是明初“台阁体”书法的代表人物。永乐二年(1404年),朝廷下诏搜求擅长书法者入翰林院习书,沈度就在入选之列。沈度的书法清秀端正,深得统治者喜爱,被明成祖誉为“我朝王羲之”,官至侍讲学士。然而,从艺术的角度来看,“台阁体”中规中矩,与书法讲究抒发个人性情的本质是相悖的。

吴门大盛:明中期书法


  明代中期,江南地区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出现繁荣景象,资本主义开始萌芽,经济发展推动了文化繁荣及艺术审美的提升。在这一背景下,明中期的江南地区涌现出沈周、祝允明、文徵明、唐寅、王宠等一批优秀的书家,“吴门书派”登上了历史舞台。其中,家喻户晓的当属唐寅。这位在影视作品中常以風流不羁的形象示人的江南才子,实际的人生经历却不那么顺遂。
  唐寅少年时天资过人,16岁时便考中苏州府秀才,29岁赴南京参加乡试又中解元。弘治十二年(1499年),唐寅因受科场舞弊案牵连下狱。虽然唐寅历尽艰辛,终于在一年之后出狱,但从此仕途无望。正德九年(1514年),唐寅接受宁王朱宸濠的邀请,成为宁王幕僚,却发现宁王正在谋划造反。经历过科场舞弊案的唐寅不敢再度造次,装疯卖傻回到苏州,从此靠卖文鬻画为生。
  虽然唐寅以绘画作品闻名于世,但其书法也颇具特色。有论者认为,唐寅的书法“出入于松雪与北海之间”,短短10个字,道出了唐寅的师承。“松雪”是指赵孟頫,而“北海”指的是唐代书法家李邕,因曾任北海太守,人称“李北海”。唐寅的《落花诗》卷,通篇布局疏朗,行笔潇洒利落,柔美中蕴含挺拔风骨,字与字之间偶有自然的牵丝映带,颇有赵孟頫一脉的清丽风采。诗中“刹那断送十分春,富贵园林一洗贫”“桃叶参差谁问渡,杏花零落忆题名”等句,似乎也蕴含着唐寅对自身命运的感伤。风格近似李邕者,则以行书《七律诗》(又称《龙头诗》)为代表,此作行笔迅疾,相对来说更加雄健沉着。
落花诗(局部) 行书 纸本墨笔 23.5×445cm 明 唐寅此作章法规矩,笔画粗细相间,字体温润妍美。作者运笔平和,行笔圆转细腻、温文尔雅。作品整体气韵生动,展现出一种春意盎然的意趣。
千字文(局部)行草 纸本墨笔 27.8×460.6cm 明 王宠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自书五忆歌 草书 纸本墨笔 29.3×294.7cm 明 王宠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自书五忆歌(局部)此作笔势峻拔,转笔圆润,通篇恣肆纵逸,神采飞扬。书体虽为今早,但几乎字字独立,带有章草的笔意。因使用了质地坚硬的金粟山藏经纸,起伏顿按、急遽有力的书法特色体现得更为明显。
李白古风诗 草书 纸本墨笔 26.8×771cm 明 王宠 故宫博物院藏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曾评价王宠的书法:“虽结法小疏,而天骨烂然,姿态横出,有威风千仞之势。”《李白古风诗》共8首,书法风神疏朗,运笔沉着圆遒,字迹温润婉转。作者以金粟山藏经纸书写,因纸张质地坚硬,纸面光滑,故笔墨线条清晰可辨。
词翰册行草 明 文徵明

  与唐寅大约同一时期,还有一位极富天资的书法家——王宠。王宠一生中8次应试,最后依然没有考中。他40岁时因病去世,短暂的人生中却留下了不少精彩的书法作品,其中尤以行草最为出众。王宠的书法初学虞世南、王献之,之后形成了独有的婉丽流畅风格。其行草《千字文》点画落笔极为爽健,行笔干净利落,通篇气韵畅达,观之赏心悦目,乾隆皇帝还在此卷后留下了“晴窗载展,犹睹瓣香”的赞美跋语。《自书五忆歌》是王宠35岁时的作品,字的形态有欹有正,却能达到一种和谐的统一,颇有晋人章草的韵味,其中透露的内敛含蓄、古拙天真之趣,更是常人难以模仿的。而其草书《李太白古风诗卷》《石湖八绝句》等作品也十分有个人特色。
  相比唐寅、王宠的天纵大才,明中期的另一位重要书法家文徵明则是勤学苦练终有所成的典范。传说文徵明两三岁时还不能站立,11岁时才会说话,左邻右舍都认为这孩子天生愚笨。幸而父亲文林一直坚定地认为儿子只是大器晚成,将来必有施展才华之时。
  文徵明19岁时以诸生身份参加歲试,宗师认为他的字写得太丑,评定他的试卷为第三等。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从此以后,文徵明开始将练字作为每日必修之功课。据《书林纪事》记载,文徵明的练字量极大,每天要写10本《千字文》,这个习惯一直从青年保持到老年。现存的文徵明小楷作品,有不少都是他中后期的作品,仍旧法度谨严,一丝不苟,多年练习积累的深厚功底由此可见。
  文徵明22岁时开始跟随南京太仆寺少卿李应祯学习书法。有人指点加上勤学苦练,文徵明在书法上很快便有所成就。他的书风既受欧阳询、苏轼、黄庭坚等人的影响,结体严整,运笔雄健,又吸收了“二王”、赵孟頫等人书风的飘逸柔和,遒劲而不失舒徐意致。《行草书词翰册》《书札册》《朱懋功五十寿颂卷》等作品都能体现文徵明书法刚柔并济的特色。其书风对文氏一门乃至整个“吴门书派”都影响深远。

领异标新:明后期书法


  明代后期,向晋唐学习的老传统趋于僵化,正当书坛渴望求新、求变之时,社会上的个性解放思潮给书坛带来了新的生机。书法界逐渐摒弃以“二王”、赵孟頫为标杆的典雅审美,流行标新立异、崇尚个性的风气,出现了徐渭、倪元璐、张瑞图等一批个性鲜明的书法家,在书法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而徐渭无疑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位。
  徐渭,字文长,号青藤道人、天池山人等。他与唐寅一样,在年幼时便展现出了非凡的资质,20岁时已是一名秀才,然而此后连续8次乡试均以落榜告终。最终,他放弃科考,进入胡宗宪幕府,当了一名幕僚。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卷入政治斗争的胡宗宪含冤自尽。徐渭十分害怕波及自己,精神濒临崩溃,曾多次尝试自杀,都没有成功。次年,徐渭又因杀害妻子张氏下狱7年。
草书白燕诗卷 纸本墨笔 30×420.5cm 明 徐渭 绍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此作笔墨苍润相间,笔画跌宕起伏,笔意奔放豪迈、从容不迫。作品运笔酣畅淋漓而又苍劲浑厚,飞扬恣肆而又不失法度,体现出作者高超的书写功力,令人叹为观止。

  科举不第、胡宗宪倒台、自杀未遂、杀妻入狱,这些经历带给徐渭严重的心理创伤,也促使他形成了独特的个性及书画风格,在艺术上取得了异于常人的成就。徐渭书学索靖、米芾、黄庭坚等人。其书法作品以行草书居多,字形忽大忽小,笔画忽粗忽细,狂放的线条和强烈的节奏表达着鲜明的个人情感,汪洋恣肆,狂放不羁,被人誉为“字林之侠客”。徐渭对自己的书法水平颇为自信,认为在自己的多项才能中,书法排名第一,其次是作诗,再次是作文,最后才是绘画。
杜甫醉歌行诗 行书 绢本墨笔31×301cm 明 董其昌 昆仑堂美术馆藏此作笔精墨妙,以中锋运笔,藏多露少,行笔圆转自如,用墨浓淡相间,彰显出一派淡然之风,为董其昌的行书代表作。董其昌认为:“临帖如骤遇异人,不必相其耳目手足头面,而当观其举止笑语精神流露处。”这是一种取其意而不求其形的临帖观。董其昌的行书从中年开始受到米芾的影响,他甚至认为米芾的书法应在苏轼之上。
行书轴 纸本墨笔 明 董其昌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白羽扇赋 行书 绫本墨笔 136.5×60.2cm 明 董其昌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杜甫诗册(局部) 行草 纸本墨笔 明 张瑞图
刘景孟八十寿诗 行草 洒金笺 171.1×40.6cm明 米万钟 苏州博物馆藏米万钟为明代书画家。其书学米芾,行草气势豪迈,与董其昌齐名,有“南董北米”之誉。此作为米万钟的代表作,笔势沉着俊逸,点画婉丽轻灵,字体劲健丰润。

  盡管徐渭狂放不羁的书法风格具有独特的艺术审美,但总体而言,明后期书法家的风格比较多样。董其昌、邢侗、张瑞图、米万钟并称“明末四大书家”。其中,董其昌的书法以平淡古朴、闲适自然为特色,受到康熙皇帝的喜爱,对清初书坛影响甚大。其行书代表作《杜甫醉歌行诗》以中锋运笔,藏多露少,圆转自如,彰显出一派淡然之风。董其昌精于鉴赏书画作品,其现存的题跋、尺牍等也颇能体现他的书法特色。邢侗善于摹古,流传的作品以临写的王羲之法帖为多,运笔丰劲不失婉转。张瑞图的书法多以侧锋起笔,奇崛劲健,如行草书《杜甫诗册》、行书《论书卷》等,皆笔势凌厉,转折锐利,视觉效果强烈,令人印象深刻。米万钟书学米芾,行草书气势豪迈,与董其昌齐名,有“南董北米”之美誉,代表作有《刘景孟八十寿诗》等。
  由明入清的书法家中,王铎与傅山是极富个人特色的两位。王铎擅长行草、狂草,在结构与空间的处理上有独到之处,其作品《赠张抱一草书诗卷》的点画、运笔充满激情,线条变幻而富有动感,整体效果别具一格。傅山提出了“宁拙毋巧,宁丑毋媚”的书法创作原则,并身体力行。这一创作原则对清代书家影响甚大。其行书《奉祝硕公曹先生六十岁序》十二条屏,笔墨点画间洋溢着朴拙雄强的意味。
  元明书法对宋人的率意书风进行改变和创新,又为清代书法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元代的赵孟頫,书风出入晋唐,使得整个元代书坛呈现出一种典雅的古风,甚至可以说他奠定了明、清两朝的书法基调;明代的“吴门书派”,改变了明初“台阁体”盛行的单调审美趣味,影响亦至深至广。除此之外,还有众多独具风貌的书法家,共同构成了中国书法史上一段重要的发展时期。
其他文献
自画像意味的猫 50×40cm  这些油画出自一位与高更经历类似的画家。他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绘画训练,从商20余年后,48岁的他拿起画笔,只为让内心的感动随着笔下的色彩流淌出来。2013年至今,他创作了600多幅油画,这些作品获得了诸多艺术界专业人士的认可和赞许。他就是画家纬民。幕后观赏者 70×50cm  纬民的油画有着强烈的自我风格。浓重的色彩、粗犷的纹理、抽象的线条,经由他的画笔,传达给观者的
童心向黨 快乐成长
红领巾是红旗的一个角,是少年儿童先锋队的标志,它象征着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和党的关爱。戴上红领巾的人就成了党的孩子,要向先辈们学习不怕流血、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要为无产阶级革命的事业而奋斗。  1922年2月13日,世界上第一个由工人阶级政党领导的少先队组织,在苏联莫斯科诞生了。刚成立的少先队,没有特殊的标志。那时的饥饿、困难正威胁着全苏联人民,当然思考不到少先队的标志问题。列宁的夫人克鲁普斯
“黃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是一个歇后语,意思是不能相信坏人的花言巧语。其实黄鼠狼最爱吃的食物是鼠类,一只黄鼠狼一年能吃三四千只老鼠,只有在非常缺少食物的情况下,黄鼠狼才会吃鸡。
西班牙艺术家Nacho Carbonell首次对外展示了他最新的非常规灯雕作品。这是Carbonell在继之前的cocoon系列作品以后,创作的又一有趣的大型雕塑作品系列,是对形体和功能关系探索的延续。艺术家将实用性的灯和鲜活的有机雕塑进行了“童话般”的融合,巧妙地集艺术和设计于一身。结构松散的浅色网格在灯泡周围构成了一个透明的灯罩,灯光透过灯罩发出温暖而柔和的光。  图片由Nacho Carbo
今天推荐的这个戏,实在不算新,由林兆华导演、舒乙担当艺术顾问,雷恪生、李诚儒领衔主演的话剧《老舍五则》自2010年在香港艺术节亮相以来,8年的时间,已经在全国20多个城市演出将近100场。  说起来,大导的这部《老舍五则》应该是许多朋友的执念,每当讨论起老舍先生的戏,或者提到用极简舞台承载多个故事的假定性,总会有人以“你看过大导的《老舍五则》吗?”举例,时隔多年,这份没看到戏的不甘心,总算是能在上
垃圾去哪了
期刊
唐代银鎏金双蜂团花纹镂空香囊 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古代女性的香薰生活和二花熏制的香品  中国古代女子尤爱熏香,她们钟情于一种便携式的熏香具——香球。就是由金、银、铜等金属材料制成的镂空熏香圆球,球内是两个可转动的同心圆环,环内有一轴承和圆环相连的小圆钵。当钵中盛放了焚燃的香品后,无论球体怎样滚转,小圆钵在重力作用下都会带动机环与之转动,并始终保持水平方向上的平衡,不会倾翻。唐人元稹《香球》诗云:“顺
《荷马史诗》是吟游诗人荷马根据民间传说编纂而成,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史诗的核心内容取自特洛伊战争,《伊利亚特》描述了希腊英雄远征特洛伊的故事,《奥德赛》则讲述了特洛伊沦陷之后,英雄奥德修斯历经磨难重返故土的事迹。依据《荷马史诗》的描述,特洛伊战争起源于诸神之间的争端,最终因特洛伊的小王子帕里斯诱拐了墨涅拉俄斯的妻子海伦而将战火引到人间。  /丽达与天鹅/保罗·塞尚  /大浴女/保罗
松鼠一般白天活动,清晨更为活跃。它的听觉和视觉都很好,行动敏捷。它的尾巴就像是降落伞,保持了松鼠的身體平衡,使它们能够在树上上蹿下跳,用像长钩一样的爪和尾巴吊挂在树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