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建邦:痴迷

来源 :财富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phiaying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必须搞清楚,对艺术的痴迷和对艺术品的痴迷之间有本质的区别。”
其他文献
内地拍卖公司在香港做拍卖并非自今日始,但2012年10月7日却注定是中国乃至世界艺术品拍卖史上一个载入史册的日子:中国嘉德在这一天通过其在当地注册的主体中国嘉德(香港)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举办香港首拍。这使近年来因“艺术香港”(Art Hongkong)艺博会而风生水起的香港再度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内地拍卖行今年秋天进军香港,巩固了其一度因来自北京的挑战而受到削弱的亚洲艺术市场交易中心的地位,对未来亚
期刊
“我觉得人的这一生可以说就是一场行为艺术。”  一般摄影家只是把照相机当做工具,一种创作的手段,对我而言照相机好像是自己的感觉器官,是我身体的一部分。摄影对我来说似乎是一种本能需求,好像渴了要喝水,困了要睡觉一样,不假思索拿起相机就拍了。很多人,包括专业的评论家和普通人都表示非常奇怪,我在发生车祸那样大的灾难之后,一睁眼就会想到拍自拍像,但实际上那一瞬间我并没有去想,也就是说在还没有想的时候就已经
期刊
用一顿饭局来比喻中国艺术品市场,很明显,我们经历了“清汤寡水、青菜豆腐加白饭”,经历了“四菜一汤”,经历了“全鸡全鸭”,经历了“鱼翅鲍鱼”,如今,又开始经历分餐制,考虑健康和成本的阶段,未来,或许会向营养角度更加靠拢。  北人“吃粤菜”,港人“吃京菜”  2012年秋,市场面临调整格局,但各大拍卖公司却各自出招,暗流涌动。  中国嘉德首先宣布到香港开分店,而且从宣布开分店,到第一次大型拍卖,时间间
期刊
中国当代艺术摄影和国外相比,其差异性不如中国书画与西洋油画大。从价差十倍而艺术上绝无十倍之差,可见——中国当代艺术摄影,是有投资空间的。  最近,与几个经营画廊的朋友聊天,问:“是否有兴趣经营中国当代摄影作品?”不少朋友持这样的态度——油画为上,中国书画次之,装置艺术等用来装点门面,以表示不落伍。至于摄影作品,“由于它在公众印象中的可复制性,以及其本身大多为写实作品,与现实主义油画在表现手法上重合
期刊
“自在之物”乌托邦、波普与个人神学  “在康德的书里读到了‘自在之物’这个概念,它深深影响了我,并且作为隐藏的线索,即使在今天仍然是,所以成了这次展览的主题。”  “个人神学是作为个体生命对存在的一种恐惧感的依托,对所有人而言理论上都要相信一种东西,无论是文化人还是工人,我相信‘自在之物’,这是一种‘认信’的态度。”  金秋十月,今日美术馆(北京)成立十周年,王广义的艺术回顾展也亮相于此,然后将巡
期刊
摇滚乐队U2主唱波诺  借脸谱“东风” 身价暴涨  近日,爱尔兰摇滚乐队U2主唱波诺的身家已达到13.3亿美元,远远超过前披头士成员保罗·麦卡特尼,成为摇滚界首富。而他财富的突然暴涨,竟是得益于美国知名社交网站脸谱(Facebook)的上市。  波诺于2009年开始投资脸谱,当时购入1.5%股份花费了9000万美元,掐指一算,两年内该笔投资回报率高达11倍,不得不让人感叹他的眼光。这位世界上最知名
期刊
没有人知道他的勤奋  在NBA,这个1米91的小个子身体素质并不劲爆,甚至在亚洲人里也并非出色,但他得益于很小就接受正规训练,如今他的身体兼具灵巧和力量。  “斯伯丁”  纽约尼克斯队的主帅德·安东尼说:“我需要给那些努力的人机会,这是他应得的。我本无意使用他,但是他站出来抓住了机会。”去年夏天NBA停摆期间,无论走到哪,林书豪都会随身带一只斯伯丁(NBA官方用球)。即便在他帮助东莞新世纪队打亚俱
期刊
在世博会中国馆即将转身为中华艺术宫并向公众开放之前,9月15日,一群当代艺术家聚集在上海美术馆,以“景像2012——中国新艺术展”举行一次“为了告别的聚会”,这个大展由上海美术馆、99艺术网、上海艺术人文频道、新闻晨报主办, K空间、上海久艺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大烨传媒、财富堂协办,还有一些知名企业给予慷慨赞助。  好的展览可以改变一个艺术家,好的艺术家可以改变一个展览,“景像2012——中国新艺术
期刊
申遗,申遗!这是中国人比较熟悉的字眼,每年都有许多经费花在“申遗”上。我对“申遗”一向都抱有怀疑态度,但是,与“非洲遗产基金会”负责人Ndoro博士谈话之后,却明白了为什么“申遗”对非洲另有一番特殊意义。  提起非洲,大家的第一印象往往是“黑暗的大陆”,战乱,贫穷,饥荒,疾病,这些都是非洲的同义词。许多人不知道,其实非洲大陆是“人类起源的摇篮”,这个事实已经得到基因科学与考古发现的双重肯定。此外,
期刊
对于刚刚开始全方位接触西方文化的我们这一代人而言,儿时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想象中似乎往往有一块摆在餐桌上的奶酪。因为看过的许多西方童话或者国人仿写的西式童话中,奶酪总会在某个场景中作为一个重要的道具出场,那个布满小孔的黄色三角块很早就在我们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从那时候起,它就成为某种未知美味的象征,我们想象着它有着何等香甜的口感,大概也因为这个原因,“谁动了我的奶酪”这个名字让即便没有读过这本畅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