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我国高额外汇储备以及10年来平均达30%的增长速度,在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诸多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许多消极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政府与央行必然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应对。这一新的形势,也必将对辽宁的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在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实施“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过程中,如何适应这一形势,积极采取正确的对策措施,有着重大的理论研究价值与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外汇储备;辽宁经济;对策选择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08)07-0047-02
亚洲金融危机中各国的不同境遇,让世界各国对外汇储备之于一国经济安全的重要意义有了深刻的认识。其后数年来,诸多国家的外汇储备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亚洲国家的外汇储备增长迅猛。外汇储备对于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日趋复杂,对其的研究也逐渐成为热点。当前,辽宁的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对我国外汇储备的研究亦十分必要。
一、我国外汇储备现状及对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
到2007年12月末,我国外汇储备总规模达到15282.49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已连续2年成为世界上持有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从1999开始,我国外汇储备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平均增幅已超30%。从1999年到2007年底,全球外汇储备的总量从1.7万亿美元上升至6万多亿美元,增长2倍多,而同期我国的外汇储备则增长将近9倍,与其他外汇储备占世界前10位的国家相比,我国的外汇储备增长是十分惊人的。
将2001年到2007年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率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进行比较可以发现,这7年外汇储备增长率均保持在30%左右,2004年高达51%,而同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率约为9%左右,最高也没有超过12%。外汇储备增长速度已远远超过了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
当前,衡量外汇储备规模是否适度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指标:一是外汇储备/进口额比例。其国际指标为25%的理论水平,我国2007年进口总额为9558亿美元,所以与进口额相匹配的外汇储备达到2500亿美元即可。二是外汇储备/外债余额比例。其国际指标为50%,2007年末我国外债总额是3736.18亿美元,所以与外债相匹配的外汇储备达到1900亿美元即可。三是储备/短期外债比例。该指标的国际警戒线为1,以保证国家能够快速清偿全部短期外债,以2007年末数据计算,我国需要3000亿美元外汇储备即可保证处于安全水平。四是外商直接投资利润汇出。截至2007年末,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利用金额总计达到6918.96亿美元,以年回报率10%计算,每年汇出的投资利润约为692亿美元。
综合以上指标,我国外汇储备达到8100亿美元即可满足需求,而我国当前的外汇储备水平已远超这一额度,由此可见,当前我国外汇储备处于高额且高速增长态势。
高额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
第一,央行由于面临控制货币供给量与稳定汇率的两难选择,使货币政策独立性受到影响;同时,由于外汇资源分布的不均衡,货币供给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使货币调控效率大受影响。
第二,外汇储备过高,容易提高各国对我国贸易顺差的关切度,易动用贸易保护手段,引发贸易摩擦乃至贸易争端,影响我国对外贸易。
第三,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诱使境外投机资本大量涌入,极易造成国内金融市场动荡。
第四,以美元和美国国债为主要构成的高额外汇储备受美元贬值影响会产生高汇率风险与巨额账面损失。
二、我国政府及央行采取应对高额外汇储备的措施及其对辽宁经济发展的影响
形成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现状的原因主要包括:长期的对外贸易顺差;外债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外商直接投资的大量流入造成的资本项目持续顺差;鼓励出口、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强制结售汇制度等政策与制度因素;监管不力形成的热钱涌入;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助推作用,等等。
为解决这一问题,减小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我国政府与央行必然要采取相应措施积极应对。这种变化,必将对辽宁的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第一,要转变我国对外贸易政策,改变出口增长模式。从单纯强调出口转变为重视出口商品结构与鼓励进口资源和高新技术产品,促使地方政府修改盲目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同时着力培育出口创新机制,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这必然对辽宁的企业,特别是出口型企业提出新的要求,必须要提高其产品质量与服务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同时,也为辽宁的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新的思路与要求。
第二,要改变以往吸引外资的各种优惠政策。在目前我国外汇储备充裕的情况下,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必然要适度放缓,并要选择性地引进外资。在引进外资过程中,要注重提高外商直接投资的质量和水平,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外商投资。同时,给予外商直接投资的优惠政策也要作出调整,严把地方引资优惠政策的关卡,取消其超国民待遇,实现各类企业平等竞争。这必然使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建设过程中吸引外资工作的难度加大。
第三,为保证货币供应量的稳定性,在高额外汇储备下,央行必然以稳定信贷总规模为目的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进行削减或回收,这会使不同的经济部门与地区间存在基础货币投放偏差。这对辽宁来说,内向型企业、辽西与辽北等相对内陆地区企业在获得资金方面难度会更大,直接影响辽宁以国内市场为主要目标的众多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发展,进而影响辽宁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建设以及阜新等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
第四,高额外汇储备导致当前货币流动性过剩问题严重,为解决这一问题,央行必然采用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等方式。这对辽宁的中小企业来说,会使其融资更加困难,发展举步维艰。
第五,高额外汇储备,必然导致人民币升值压力剧增,同时由于美国受次贷危机影响,经济增长明显变缓,为缓解压力,美元贬值会在相当长时期内存在。这一变化,必将会引起进口增加,对内向型企业形成新的竞争压力,同时,为减少损失,必然促使我国加大主权基金对外投资,鼓励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建立发展战略基金、战略资源储备制度、投入民生工程刺激国内需求等方式,调整外汇储备规模。这在给辽宁企业增加新的竞争压力的同时,也为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以及充分利用辽宁的区位优势,发展“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在资金的来源上提供了新的机遇,而大量的民生投入也会使和谐辽宁的战略目标的早日实现成为可能。
三、辽宁经济发展的对策选择
第一,辽宁在“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建设过程中,在提高服务水平争取外资投入的同时,要注重提高外商直接投资的质量和水平,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外商投资。同时,要积极争取国内资金,特别是要争取我国外汇储备的国内有偿利用,弥补建设过程中的资金不足。要充分利用人民币升值的机会,引进先进技术、设备与各类人才,使新企业高起点开局,旧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和改造,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
第二,充分利用辽宁的区位优势,特别是港口优势,在国家实施能源等资源储备战略过程中,积极争取,使辽宁成为钢铁、煤炭、石油等基础资源的战略储备基地,为辽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谋求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三,要积极争取国家战略发展基金投入,加大对辽宁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研发投入,加快辽宁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技术改造,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加速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真正实现辽宁装备装备全国的宏伟目标。要争取资金,以孵化器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创业资金问题,扶持其发展。
第四,在东北亚航运中心及东北亚物流中心建设过程中,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投入,改善就业结构,积极扩大就业,通过中部城市群建设,拉动整个地区的发展,缓解辽宁经济体制改革以来长期存在的就业压力。同时,充分利用辽宁的区位优势与劳动力资源优势,加强国际合作,加大对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国的劳务输出。
第五,在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过程中,要抓住机遇,鼓励辽宁企业在能源、原材料、装备制造业等方面进军国际市场。要减少束缚,加强扶持,培养辽宁的跨国公司,特别是要放宽对民营企业的境外投资限制,创造条件,鼓励其发展。
第六,在国家政府与央行利用现有外汇储备刺激国内需求、加大民生投入过程中,辽宁应积极争取份额,利用其解决好老工业基地长期形成的社保、医疗等民生问题,特别是要争取国家对阜新等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优惠政策,加大投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进而拉动国内消费,扩大内需,实现辽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环境下,我国高额的外汇储备,对辽宁经济发展来说,既是压力也是机遇。我们要充分认识其利害关系,把握机会,充分利用现有外汇储备,借助“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发展的重大契机,迅速提升辽宁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经济实力,实现和谐辽宁建设的宏伟目标。
责任编辑 荀福文
[关键词]外汇储备;辽宁经济;对策选择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08)07-0047-02
亚洲金融危机中各国的不同境遇,让世界各国对外汇储备之于一国经济安全的重要意义有了深刻的认识。其后数年来,诸多国家的外汇储备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亚洲国家的外汇储备增长迅猛。外汇储备对于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日趋复杂,对其的研究也逐渐成为热点。当前,辽宁的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对我国外汇储备的研究亦十分必要。
一、我国外汇储备现状及对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
到2007年12月末,我国外汇储备总规模达到15282.49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已连续2年成为世界上持有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从1999开始,我国外汇储备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平均增幅已超30%。从1999年到2007年底,全球外汇储备的总量从1.7万亿美元上升至6万多亿美元,增长2倍多,而同期我国的外汇储备则增长将近9倍,与其他外汇储备占世界前10位的国家相比,我国的外汇储备增长是十分惊人的。
将2001年到2007年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率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进行比较可以发现,这7年外汇储备增长率均保持在30%左右,2004年高达51%,而同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率约为9%左右,最高也没有超过12%。外汇储备增长速度已远远超过了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
当前,衡量外汇储备规模是否适度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指标:一是外汇储备/进口额比例。其国际指标为25%的理论水平,我国2007年进口总额为9558亿美元,所以与进口额相匹配的外汇储备达到2500亿美元即可。二是外汇储备/外债余额比例。其国际指标为50%,2007年末我国外债总额是3736.18亿美元,所以与外债相匹配的外汇储备达到1900亿美元即可。三是储备/短期外债比例。该指标的国际警戒线为1,以保证国家能够快速清偿全部短期外债,以2007年末数据计算,我国需要3000亿美元外汇储备即可保证处于安全水平。四是外商直接投资利润汇出。截至2007年末,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利用金额总计达到6918.96亿美元,以年回报率10%计算,每年汇出的投资利润约为692亿美元。
综合以上指标,我国外汇储备达到8100亿美元即可满足需求,而我国当前的外汇储备水平已远超这一额度,由此可见,当前我国外汇储备处于高额且高速增长态势。
高额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
第一,央行由于面临控制货币供给量与稳定汇率的两难选择,使货币政策独立性受到影响;同时,由于外汇资源分布的不均衡,货币供给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使货币调控效率大受影响。
第二,外汇储备过高,容易提高各国对我国贸易顺差的关切度,易动用贸易保护手段,引发贸易摩擦乃至贸易争端,影响我国对外贸易。
第三,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诱使境外投机资本大量涌入,极易造成国内金融市场动荡。
第四,以美元和美国国债为主要构成的高额外汇储备受美元贬值影响会产生高汇率风险与巨额账面损失。
二、我国政府及央行采取应对高额外汇储备的措施及其对辽宁经济发展的影响
形成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现状的原因主要包括:长期的对外贸易顺差;外债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外商直接投资的大量流入造成的资本项目持续顺差;鼓励出口、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强制结售汇制度等政策与制度因素;监管不力形成的热钱涌入;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助推作用,等等。
为解决这一问题,减小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我国政府与央行必然要采取相应措施积极应对。这种变化,必将对辽宁的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第一,要转变我国对外贸易政策,改变出口增长模式。从单纯强调出口转变为重视出口商品结构与鼓励进口资源和高新技术产品,促使地方政府修改盲目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同时着力培育出口创新机制,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这必然对辽宁的企业,特别是出口型企业提出新的要求,必须要提高其产品质量与服务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同时,也为辽宁的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新的思路与要求。
第二,要改变以往吸引外资的各种优惠政策。在目前我国外汇储备充裕的情况下,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必然要适度放缓,并要选择性地引进外资。在引进外资过程中,要注重提高外商直接投资的质量和水平,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外商投资。同时,给予外商直接投资的优惠政策也要作出调整,严把地方引资优惠政策的关卡,取消其超国民待遇,实现各类企业平等竞争。这必然使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建设过程中吸引外资工作的难度加大。
第三,为保证货币供应量的稳定性,在高额外汇储备下,央行必然以稳定信贷总规模为目的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进行削减或回收,这会使不同的经济部门与地区间存在基础货币投放偏差。这对辽宁来说,内向型企业、辽西与辽北等相对内陆地区企业在获得资金方面难度会更大,直接影响辽宁以国内市场为主要目标的众多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发展,进而影响辽宁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建设以及阜新等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
第四,高额外汇储备导致当前货币流动性过剩问题严重,为解决这一问题,央行必然采用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等方式。这对辽宁的中小企业来说,会使其融资更加困难,发展举步维艰。
第五,高额外汇储备,必然导致人民币升值压力剧增,同时由于美国受次贷危机影响,经济增长明显变缓,为缓解压力,美元贬值会在相当长时期内存在。这一变化,必将会引起进口增加,对内向型企业形成新的竞争压力,同时,为减少损失,必然促使我国加大主权基金对外投资,鼓励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建立发展战略基金、战略资源储备制度、投入民生工程刺激国内需求等方式,调整外汇储备规模。这在给辽宁企业增加新的竞争压力的同时,也为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以及充分利用辽宁的区位优势,发展“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在资金的来源上提供了新的机遇,而大量的民生投入也会使和谐辽宁的战略目标的早日实现成为可能。
三、辽宁经济发展的对策选择
第一,辽宁在“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建设过程中,在提高服务水平争取外资投入的同时,要注重提高外商直接投资的质量和水平,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外商投资。同时,要积极争取国内资金,特别是要争取我国外汇储备的国内有偿利用,弥补建设过程中的资金不足。要充分利用人民币升值的机会,引进先进技术、设备与各类人才,使新企业高起点开局,旧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和改造,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
第二,充分利用辽宁的区位优势,特别是港口优势,在国家实施能源等资源储备战略过程中,积极争取,使辽宁成为钢铁、煤炭、石油等基础资源的战略储备基地,为辽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谋求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三,要积极争取国家战略发展基金投入,加大对辽宁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研发投入,加快辽宁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技术改造,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加速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真正实现辽宁装备装备全国的宏伟目标。要争取资金,以孵化器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创业资金问题,扶持其发展。
第四,在东北亚航运中心及东北亚物流中心建设过程中,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投入,改善就业结构,积极扩大就业,通过中部城市群建设,拉动整个地区的发展,缓解辽宁经济体制改革以来长期存在的就业压力。同时,充分利用辽宁的区位优势与劳动力资源优势,加强国际合作,加大对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国的劳务输出。
第五,在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过程中,要抓住机遇,鼓励辽宁企业在能源、原材料、装备制造业等方面进军国际市场。要减少束缚,加强扶持,培养辽宁的跨国公司,特别是要放宽对民营企业的境外投资限制,创造条件,鼓励其发展。
第六,在国家政府与央行利用现有外汇储备刺激国内需求、加大民生投入过程中,辽宁应积极争取份额,利用其解决好老工业基地长期形成的社保、医疗等民生问题,特别是要争取国家对阜新等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优惠政策,加大投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进而拉动国内消费,扩大内需,实现辽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环境下,我国高额的外汇储备,对辽宁经济发展来说,既是压力也是机遇。我们要充分认识其利害关系,把握机会,充分利用现有外汇储备,借助“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发展的重大契机,迅速提升辽宁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经济实力,实现和谐辽宁建设的宏伟目标。
责任编辑 荀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