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农业院校科技兴农问题研究

来源 :农业科技与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ke52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推动高等农业院校科技兴农是实现“三农”协调发展的重要方略。介绍高等农业院校科技兴农工作运行方式,分析其科技兴农工作中存在的资金短缺、政策障碍、推广较难等问题,从构建政策支持、制度保障、组织运行保障、信息保障等方面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科技兴农;高等农业院校;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0;G6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20)04-0075-03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高等农业院校科技兴农计划在乡村振兴工作中起到“发动机”的作用,这对农业院校科技兴农提出了新要求新使命。我国每年约有7 000项农业科技成果,但转化率仅为30%~40%,远低于发达国家70%~80%的成果转化率。要解决成果转化率低的问题,需找到问题的症结,以便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充分发挥科技兴农的作用。
  1 高等农业院校科技兴农工作方式
  1.1 主要运行模式
  1.1.1 大学+基地+农户——示范引导模式 通过搭建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农业科研教学基地等各类推广平台,示范引导农民采用先进农业技术的一种运行模式。
  1.1.2 大学+政府+农户——政府推动模式 向农技推广部门派出科技人员,与推广人员合作或兼职推广人员,在政府支持下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活动的一种运行模式。
  1.1.3 大学+公司+农户——产学研结合模式 通过创办农业科技经济实体,或面向企业开展技术转让、科技推广,与企业建立固定组织联系,针对农户进行农业技术推广的一种运行模式。
  1.1.4 大学+协会+农户——协会推动模式 通过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或其他社会化服务组织合作,通过协会力量在农村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活动的一种运行模式。
  1.1.5 大学+市场+农户——市场培育模式 通过成立专门市场化组织,帮助农民参与市场竞争,逐步壮大农业院校面向市场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活动的一种运行模式。
  1.2 主要工作内容
  1.2.1 联合培养人才 高等农业院校根据乡镇实际需要,联合开办成人专、本科函授班,专业证书班及其他各类实用技术短训班。办班地点设在乡镇或学校,为农村培养技术骨干、致富带头人和复合型乡土科技人才。
  1.2.2 技术咨询服务 由地方聘请学校专家、科技人员担任当地技术顾问或科技领导职务,选派相关专家、教授组成科技服务团深入农村,组织广大师生利用假期到农村开展社会实践服务活动,向农民宣传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开展技术指导与咨询服务,并为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建议。
  1.2.3 项目联合开发 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带项目下乡,并提供技术、人员、品种、资金支持;二是乡镇或企业提供科技任务、项目经费,学校提供技术人员。这两种方式均需要农民或企业参与,并与学校共同完成攻关项目及产品试制生产,学校主要负责技术示范和生产指导。
  1.2.4 基地试验合作 乡镇提供场所及必要的物质条件和组织措施,学校把中试成果放在乡镇进行试验示范与应用推广,通过基地辐射作用带动周围农民参与合作。
  1.2.5 技术承包 针对乡镇提出的某些技术难题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技术需要,学校以竞标的形式与乡镇签订承包合同,将人才、技术、成果等整体引入乡镇,并提供技术方案和技术措施。生产单位负责按指定的规范要求实施和管理,最终根据承包结果进行考核评估。
  1.2.6 技术入股 学校提供成熟的技术,校企双方评估测算后学校以一定股份的形式参与开发管理,必要时学校可提供专业技术人员或经营管理人员,实现校企双方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并借此结成相对稳定的产学联合体。
  1.2.7 成果转让 学校将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转让给乡镇,从中获得技术转让费,并负责生产技术指导、工艺性能调试等。双方按照国家有关法规签订合同,实行有偿转让,实现互利双赢。
  2 高等农业院校科技兴农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资金投入不足
   国家对农业始终高度重视,但我国农业物质技术水平还不高,每年财政支农资金有限,造成高等农业院校经费严重短缺。尽管近年来国家设立了科技兴农服务专项资金,但资金缺口较大,很多情况下需要高校自筹加以解决,即学校提供部分资金,教师从科研经费中拿出部分资金,有限的科研经费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科技兴农战略的实施。
  2.2 政策不够健全
   虽然国家给农业发展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但尚需进一步优化。例如,在价格政策上,国家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工农产品比价不合理狀况,农业生产效益不高、农产品价格偏低等现象较为突出,很难激发农民应用新技术新装备的热情。在就业政策上,“二元经济结构”所造成的城乡劳力分割限制了农村劳动力正常流动与转移,农民对土地的过分依赖导致规模化节本增收技术难以应用。
  2.3 推广难度巨大
   科技兴农的受体是农民,农业科技推广的受益者也是农民,但因绝大多数农民文化素质不高,农业专业知识缺乏,对农业科技消化、吸收、接受、应用能力差,技术应用和推广存在一定困难,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程度不高。
  3 做好高等农业院校科技兴农工作的措施
  3.1 发挥政策杠杆作用,构筑科技兴农政策支持体系
   1) 建立以国家投入为主的多渠道农业科技推广投融资体系。国家及地方各级财政拨款是科技兴农投入的主渠道,要重点支持原创性和关键农业技术研究。鼓励社会力量投入农业科技研发与推广工作,形成以国家投资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多渠道投融资体系,着重解决科技兴农资金投入不足问题。    2) 完善对高等农业院校的投资政策。政府应从农业科技成果社会效益大的现实出发,加大对高等农业教育的投入,安排为农服务专项经费,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使高等农业院校为农服务的基础设施与基本条件不断改善,更好地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3) 完善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性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在内的农村金融体系。制定农业信贷政策及配套措施,增加对新产品新技术中试及开发项目的贷款额度。加大信贷支农力度,对农户种养业及其他小额信贷项目适当放宽抵押担保标准。积极吸收并利用社会资本和外资,增强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活力,为农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3.2 加强科技教育体制创新,构筑科技兴农制度保障体系
   1) 加快高等农业院校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创新农业科技成果。一是改革项目立项制度和经费投入方式,完善以课题项目经费为主渠道的拨款机制,积极推行课题项目研究首席专家制和目标考核制。二是改革成果评价机制,规范农业科技成果评估方式和评估程序。三是夯实农业科研发展基础,加快科研基础设施、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建设,建立一批省级以上高标准农业科研平台。四是强化成果转化意识,从立项到结题严格审核把关,形成详实有分量的推广应用报告。五是建立合理的科研层次结构,增加农业科研成果储备。六是完善科技管理办法和规定,进一步调动全校教学科研人员投入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2) 完善农业院校教育培训体系,加快农业人才培养。高等农业院校必须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社会实践环节上进行改革,加强农业推广教育,注重培养农业推广人才。以成人教育、农民学院为基础,组织专家讲师团,建立遍布城乡各地的农业教育网点,全方位开展农业科技推广教育工作。
   3) 加强高等农业院校对其他农业职业学校的支持,提高基础农业教育培训水平。发挥高等农业院校的资源优势,为基层培训教育机构提供师资培训和试验实习条件,提升基层农业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打造农业职业教育基地,共同培养高质量适用人才。
   4) 改革高等农业院校人才管理体制机制,储备科研人才队伍。完善有利于吸引优秀人才的政策和条件,营造良好的教育培训环境。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度、职称评聘制度、职务聘任制度和分配制度。健全人才管理机制,包括人才选拔任用机制、人才培养机制、人才保障机制、人才竞争激励机制和人才评价机制。
  3.3 建立运行高效的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构筑科技兴农运行保障体系
  高等农业院校可根据自身条件组建农业科技推广机构,以科技处和成人教育学院为基础,负责实施农业科技推广计划。以农村和农民需要为中心,选择推广项目,制定推广计划,确定推广方法。搜集并整理农业科研成果信息,评价科技成果推广价值,根据推广项目要求,采取项目推广、示范辐射、技术承包与转让、专家咨询、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与基层农业推广组织共同组织实施,并在推广过程中注重收集农户反馈意见,及时按需调整。根据当地技術需要,成立由农业种植、养殖、加工、经营管理、农业推广、农业法律法规、影像制作、计算机网络及传播学等不同专业的技术专家组成的技术推广小组或专家工作站,加强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工作。
  3.4 健全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构筑科技兴农信息保障体系
   1) 加强信息化硬件建设,为科技兴农工作网络化提供保障。政府需要加大投入,实施“村级信息公路”工程,在乡镇及村建立科技信息服务站(点),建立城乡立体化农业远程教育网络,开拓农民获取技术和信息的新途径。
   2) 开展以互联网为特色的信息服务。建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信息网,内容包括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信息、国内外市场信息、生产预测、灾害诊断、专家咨询系统等。采用交互式、课件点播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与信息反馈。利用广播电视和手机网络资源,强化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信息传播频率。发挥广播电视和手机网络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等优势,制作高质量、农民易接受、喜闻乐见的推广节目,提高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效率。
  参考文献
  [1] 沈宁洁.我国高等农业教育服务社会的分析与思考[J].农家参谋,2020(8):28-29.
  [2] 姜秀艳.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三农”问题解决对策分析[J].农业经济与科技,2020(6):243-244.
  [3] 陈鸣,赵凯,罗成翼.中国科技兴农效应的影响因素及门限特征[J].科技管理研究,2019(2):15-24.
其他文献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对高血压的防治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关键.但是目前我国高血压的服药率及控制率依然相当低.在高血压控制不尽人意的众多因素中,药
以6种地被竹(菲黄竹、菲白竹、铺地竹、美丽箬竹、白纹椎谷笹和狭叶倭竹)为材料,设计3个土壤铅浓度处理(0、300、1500mg·kg^-1),研究土壤铅胁迫对地被竹出笋成竹数量和
植物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简称为DUS测试,作为《种子法》规定的描述品种身份信息和基本属性界定的重要手段,为品种真实性鉴定的最终裁定。DUS照片作为DUS测试报告的重
摘要:结合辽宁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实际情况,根据平台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主要要求,介绍平台的系统组成和功能建设,提出扩大平台应用和推广的建议,为创新管理服务模式和提升农产品质量监管能力提供信息化手段。  关键词:农产品;监管平台;信息共享;质量安全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20)04-0068-03   在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当今,辽宁省
夜里很黑,夜里很静。风儿,风儿,你睡在哪里?天上没有你的脚印,海里没有你的脚印。
龙食葵7号是以胞质雄性不育系13206A为母本、同型恢复系L0911为父本配制的食用向日葵杂交种,2018年7月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DP向日葵(2018)231046。该杂
《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是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已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多家权威数据库收录。
期刊
摘要:甘草酸是甘草的主要有效成分,也是一种天然甜味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等行业。综述甘草酸提取及纯化工艺的研究进展,介绍热回流提取、醇提取、浊点提取、超声提取等工艺的研究方法及最佳条件,以期为甘草酸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甘草酸;提取;纯化;工艺;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2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20)05-0062-02   甘草是传统的药
粮食是保障社会稳定的基石,稳定粮食安全供给,既是经济任务,也是政治任务。作为产粮区该如何应对粮食安全风险,以福建省的产粮区清流县为例,对当地粮食安全供给现状和粮食安
植物特异性转录因子(BRI1-EMS-SUPPRESSOR1,BES1)家族参与调节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s,BR)信号通路,在植物生长和应对非生物胁迫的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该研究利用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