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高中语文教师课程意识的现状及解决措施

来源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kon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领域延伸出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其中语文课程也作出相应的改革,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实施者,必须具备课程意识才能更好地紧跟教育趋势,满足教育改革的需求,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程意识;现状;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36-0138-02
  语文是高中教育重要学科之一,充分体现了育人价值,尤其该课程在弘扬民族精神和立德树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具备较强的课程意识,增强自身课程能力,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一、高中语文教师课程意识的现状
  当前高中语文教师针对课程意识还以一种观念形式存在,并没有体现在实际教学中,或教师自身毫无能力生成课程。相关调查显示,部分语文教师对新课程持积极客观态度,说明教师对语文课程意义和课程实质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认知,普遍认同在生成语文课程观念和开发课程资源时,需要和课程目标相结合,而教师也对自身课程活动持积极肯定态度,并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学生课堂反馈情况对自身教学方式进行调整,必要时还会采取全新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高效学习。众所周知,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依据来源于课程标准,然而从相关调查情况得知,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并未和课程目标相结合,而是依据考试大纲和内容处理教材。自新课程实施后,课程标准逐渐代替教学大纲,但仍然存在考试大纲。从实际情况得知,决定高中语文教师教学的因素即考试大纲和内容,对语文教学有着较强的统摄作用[1]。
  二、解决高中语文教师课程意识不足策略
  (一)积极构建课程知识结构
  课程知识是课程意识的基础,如果课程知识薄弱或缺乏课程知识,那么必然难以形成课程实践所需的课程意识。从某个角度分析得知,高中语文教师之所以缺乏课程意识,大多和课程知识和理论匮乏相关。陈旧且零散的课程结构和理论知识无法帮助教师构建科学且合理的课程意识,在追求科学道路中不可避免会迷失方向。目前,我国多数高中语文教师之所以不具备较强的课程意识,主要因为其在以往接受的基础教育中,以传统教学理念作为主要指导并在脑海中形成根深蒂固的影响,基本很少讲解教育情境和心理学知识,教师整合知识能力也相对偏低。因而,需要高中语文教师在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构建课程知识结构,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如创设教学情境,情境教学法即教师在教学中自主设定场景或情境,这种情境最显著的特点即附带情绪色彩,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情境中理解文本和增强审美体验。如借助音乐渲染情境,教师在正式授课前借助互联网选择贴近文本内容和思想感情的音乐,渲染课堂气氛[2]。
  以《春江花月夜》一课为例,语文教师从网上下载经典琵琶曲《春江花月夜》,阅读文本时搭配音乐,整个课堂教学弥漫着优美的旋律,学生沉浸在教师设置的情境中感受文本中的美。如果在实际教学中单纯地将语文教师的知识素养和语文学科知识相混淆,并没有充分重视语文课程理论知识和相关教育专业知识,必然违背现代教育发展和课程改革对高中语文教师提出的全新要求,所以需要高中语文教师具备复合型知识结构体系,由此一来才能真正提高专业素养。如丰富的教育知识,其中涵盖心理学、课程论和教学论等知识,能帮助教师明确教育教学活动、学生心理、学习方式、现代教育措施、教育哲理等多元化知识。
  (二)赋予语文教师课程权利
  课程是一种动态生成的存在,从其本质层面分析得知,教师是课程实践的关键性主体,只有充分了解教学实践情境才能作出正确课程决策,而学生也较易参与其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课程意识形成需要有相应的制度作为支撑,即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课程权利。所谓赋予权利于教师可说明教师在教学中拥有话语权,从课程本质角度分析,语文教师为学生传授知識时具备符合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的知识体系和实践能力,因而在教学情境中针对课程作出的各项决策和行为都具有合理性,学生也能积极参与教师设置的教学情境。如果剥夺语文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话语权或忽略教师应有的课程意识,那么语文教师参与课程发展和实践也只是浮于表面,没有实质性内容。只有给予语文教师相应的课程权利,才能充分发挥语文教师潜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能更为全面且正确地理解教学课程并将其付诸教学活动,最后生成高质量语文课堂。
  除此之外,教师课程权利由教育部门出台的相关的制度和政策制定,其中涵盖国家课程要求以及相关教育专家和社会各界人士等共同组成的小组设计教材、课程标准和计划,使教材贴近学生实际情况和社会发展趋势。
  (三)构建动态课堂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合理教学评价有利于学生反思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当前教育领域十分重视课程意识,教学评价在此背景下也需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设计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学习体系的教学评价,增强学生综合能力。教师评价学生时可采取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与此同时,还可采取同伴互评形式,语文教师在开展同伴互评时应合理分工,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监督机制,使每位学生均能明确自身职责,保证评价有序推进。在实际互评中可以将学生分为4人一组,结合学生实际语文水平和性格划分小组,每个小组安排两名语文成绩较好的学生,目的在于和语文水平低的学生形成互补。语文教师还需遵循学生意愿,给予学生自主选择合作对象的权利,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理念。为了避免部分学生在评价中存在态度不认真情况,语文教师可采取实名监督制,增强学生对待学习和评价任务责任感,也能提高评价效率。总而言之,基于课程意识的教学评价是综合、动态、发展性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学习语文语言知识和技能等情况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采取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才能实现学生综合发展。由于语文教师有一定特殊性,语文教育更是一项语言教育,涉及语言知识和技能。再加语文教学其目的还在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审美能力。如果依旧按照高考上线率对教师进行考评,或将工作和绩效相挂钩,必然会打击语文教师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还会影响语文教师对课程教学点的态度,严重还会危害学校生存。所以,针对高中语文教师评价也从了解与尊重学生、职业道德、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交流反思等方面,上述四个方面贴切语文教师工作性质,最重要打破传统单一量化评价语文教师局面,并在此基础上树立多元评价依据,大幅度提高语文教师工作积极性,提高语文教师自我价值。
  三、结语
  总之,高中语文教师在全新的教育形势下应具备课程意识,才能更好地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还利于语文课程改革,使其朝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向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刘美廷.以课程意识驱动语文教材解读——以《一面》文本分析为例[J].中学语文, 2017(25).
  [2]孙健.高中语文教学改革中的思考[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7(26).
其他文献
【摘 要】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只有多读书才能更多地学习和借鉴优秀的写作方式,积累更高级的语言,从而将这些运用在自己的写作中,提高写作能力。本文分析了课外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重点探讨了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阅读;写作;初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36-0131-02  
期刊
【摘 要】初中文言文教学要不断地创新方法,增强文言文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对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境做出分析,并且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希望给相关教学工作者提供一定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教学;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36-0114-02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结晶,文
期刊
地理学科具有较强的研究性,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思维,但由于大多数高中生缺乏空间思维能力,导致地理教学效率不高。教师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可以丰富教学方式,能帮助学生扩散地理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就如何在高中地理课堂上利用地理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提出建议。
期刊
【摘 要】阅读与写作是不可分割的。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是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所以,教师应将写作与阅读教学有效结合,从而促进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同步提升。本文首先结合实际分析了高中语文全书阅读、议论文写作教学有效结合的现状,然后详细阐述了如何将其有效结合,促进学生的学习。  【关键词】高中语文;全书阅读;议论文写作教学;有效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期刊
【摘 要】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引入一股清泉,增添了一缕馨香,各高中历史教师应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基础开展历史教学。史料实证是一项重要核心素养内容,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十分必要。思辨性教学是以“怀疑的态度和意识”开展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上,如何将思辨性教学与史料实证相融合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历史;思辨性教学;史料实证;融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
期刊
【摘 要】阅读课是初中英语教学中一个常见的课型,也是学生获取英语知识的主要途径。由于以往初中英语阅读课难以达到预期教学成效,新型教学方法与模式层出不穷,分层教学即为其中之一。在初中英语阅读课中,教师需科学实施分层教学,促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共同进步。本文以初中英语阅读课实施分层教学为探讨对象,并列举一系列恰当举措。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课;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核心素养教学成为中学历史教学的重点。围绕核心素养教学,许多新的教学手法也应用到中学历史教学,项目式学习法就是其中一种。本文基于学科素养视角,结合中学历史项目式学习的实施要点提出实施策略,希望能对中学历史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学科素养;中学历史;项目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36-0126-02
期刊
【摘 要】群文阅读就是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师生围绕议题展开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在核心素养的推动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策略呈现出新的教学生命力——增加了单位教学时间内学生的阅读量,丰富了一定主题关联下的阅读内容,大大提高了阅读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更能满足多元化阅读的需求。本文立足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从四个方面探究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群文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学习活动观、核心素养等词汇逐渐进入广大教师的视野。其中学习活动观服务于核心素养培养,而核心素养培养是当前教育工作的新目标、新任务,更是评价教师认真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指标。因此,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活动中应把握当前教育工作的重点,积极实践学习活动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完成。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学习活动观;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
期刊
【摘 要】历史学是在一定历史观指导下叙述和阐释人类历史进程及其规律的学科,涉及很多史料实证,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异。高中历史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恰当运用史料实证,能引导学生深刻了解历史文化和历史事实,对历史进行客观评价,增强史料实证素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满足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本文以史料实证为例,针对高中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渗透策略展开分析。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史料实证素养;渗透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