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FID技术的横杆防撞检测系统

来源 :装备维修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07021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全自动冲压生产线能够实现自动更换模具和端拾器,端拾器和模具必须保持唯一匹配,如果使用了错误的端拾器,就会导致其与模具发生相撞,损坏其载体-碳纤维横杆。因此,在更换之前,·必须检查端拾器是否准确。当前还在依靠传统的人工检查方式,效率低,漏洞大。通过对以上问题的仔细研究,基于RFID技术和twincat技术设计开发了横杆防撞系统,不仅能够完全替代人工检查,而且准确性极高,用技术手段彻底避免了冲压线由于端拾器错误导致的撞杆风险。
  关键词:RFID;冲压线;端拾器;横杆;防撞系统
  1 引言
  冲压生产线是冲压车间的核心设备,能够自动完成拉延、整形、冲裁等冲压工艺。生产线一般包含拆垛区域、压机区域、线尾区域。主要成型过程发生在压机区域。
  板材在各序模具完成不同的成型工艺,在各序模具之间,由机械手完成板材的传输工作,机械手的末端是一根轻质碳纤维横杆,端拾器安装在横杆上,靠末端吸盘吸合板材。
  在更换生产品种之前,需要预装下套模具和端拾器,启动更换时自动换入,执行生产任务。机械手运行的轨迹是根据不同的模具干涉性制作而成,从而决定了端拾器和模具的一一对应关系。如果预装了错误的端拾器,运行时会与模具干涉、相撞,导致碳纤维横杆受力断裂,其价格昂贵。避免危险出现的唯一方法就是检查是否正确。
  然而,当前只能依靠人工检查,效率低下,且无法彻底避免风险,缺少一种自动化检查方案。针对以上问题,基于RFID的防撞检测系统应用而生。能够实现预装后自动检测模具与端拾器是否匹配,若不匹配,发布提示信息,不仅可以代替人工作业,实现自动化检查,而且大大提高了检查效率和准确率,填补了冲压生产线端拾器自动化检查的空白。
  2 防撞检测系统的运行原理
  基于自动化工作流程的需要,防撞检测系统包含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硬件部分主要由PLC、上位机、协议转换头模块、终端检测模块以及RFID电子芯片组成。
  完整的RFID系统由读写器(Reader)、电子标签(Tag)和数据管理系统三部分组成[1]。数据管理系统是从软件的角度描述的。基于Visual Studio在Windows平台上开发了软件,依托生产线twincat服务器,实现RFID数据与PLC数据通讯和比较。类似于RFID技术在身份识别方面的应用[2]。
  端拾器上粘贴RFID电子芯片,芯片中包含端拾器的ID号、工序号和工位号,端拾器ID与模具ID一一对应。模具和端拾器预装后,PLC读取其ID,twincat获取ID后发送控制信号至RFID头模块,获取端拾器信息,分别匹配ID、工序号、工位号,若匹配正确,则允许自动更换,否则执行报警提醒。
  防撞检测系统的运行原理如图1所示。
  3 防撞检测系统的硬件设计
  防撞系统的硬件主要由PLC、PC机、USB头模块、终端模块以及电子标签组成。硬件拓扑如图2所示。
  3.1 头模块的选择和设计
  头模块的主要功能为实现USB和485通讯协议的转换。需要考虑其稳定性、兼容性、传输速度、传输距离以及抗干扰性。应用现场的传输距离约为100米,通讯电缆需要通过有强、弱电分布的区域,工况相对复杂,因此需要对头模块进行特殊设计,其特点如下:
  1) 采用FT232RL主控芯片,提高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2) 集成隔离电源,替代外部供电,提升集成度;
  3) 集成专用静电防护、脉冲防护和过流防护,确保其不受其他布线干扰
  3.2 终端模块和电子标签选择和设计
  射频识别技术依据其标签的供电方式可分为三类,即无源RFID,有源RFID,与半有源RFID[3]。在三类RFID产品中,无源RFID出现时间最早,最成熟,其应用也最为广泛,因为省去了供电系统,所以无源RFID产品的体积可以达到厘米量级甚至更小,而且自身结构简单,成本低,故障率低,使用寿命较长[3]。考虑到工业现场的复杂性,采用无源RFID检测方式。
  由于应用场合有多种干扰源,因此选择超高频RFID检测技术。与低频检测技术相比,其具有抗干扰性更强、数据交换速度更快、体积更小的特点[2]。
  3.3 终端模块和电子标签的布置
  包含身份信息和位置信息的电子标签粘贴在端拾器固定位置,终端读写模块安装在端拾器装夹小车上,通过专用电缆与安装在电柜中的头模块通讯,实现提前检测。
  4 防撞检测系统的软件开发
  防撞检测系统的软件基于Windows平台,利用visual studio软件开发完成,实现从头模块和twincat中分别读取数据进行比较,实现判断,进而将报警信息发送至PLC。
  4.1 读写程序设计
  数据的读取和写入通过程序发送头模块中预置的对应指令完成,根据不同的指令,执行不同的读写动作,获取不同的数据。
  4.2 界面开发
  主要包括5个显示区域。
  COM:头模块通讯检测,检查是否正常通讯和通讯质量;
  LifeBit:生命位跳动检测,检查系统是否掉线;
  Status:系统状态自检,提示故障位置;
  Data:RFID读取数据与PLC读取数据匹配信息;
  历史信息区:追溯软件运行信息和历史记录。
  5 RFID技术在工业现场的其他应用思考
  文中提及的检测系统在现场运行稳定,成功实现错误安装的预警,彻底替代了人工检查这种相对落后的方法。避免了3次横杆相撞风险,理论节约金额约180万元。
  RFID检测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在一些前端行业广泛应用,但是在工业现场应用的案例少之又少,本文最后提供集中其他应用方向的思考。
  1) 非接触式检测:类似文中描述的应用方法,工业现场中能够完成自动装夹、更换部件的位置,可以采用低频RFID技术,实现近距离检测;
  2) 被检测对象需要包含ID、序列等信息时;
  3) 与工业PLC生产数据交互,实現全自动仓储;
  4) 安全区域权限和身份识别。
  参考文献:
  [1]胡博.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应用[J].卷宗,2017(27)
  [2]杨晶,郑思佳.射频识别技术与应用[J].数字通信世界,2016(3).
  [3]陆锌渤.浅析射频识别技术[J].中国新通信,2018(1).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监管政策下,网络借贷行业的市场结构和绩效的实证研究,来判断监管的政策目标是否达到。研究发现:面对严格的监管,市场结构仍然是竞争型,但是市场绩效有所提高,监管
星敏感器是以恒星为参照目标,对姿态及位置进行测量的设备,由于精度高、自主性强且体积小,目前广泛应用于航天、制导及航海等领域中。鉴于星敏感器用途的重要性,需要进行大量
摘要:隨着企业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大,采购成本、运营成本和运输成本等的增长,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转化为供应链的竞争,为了保持企业自身竞争力不被外界环境淘汰,就必须顺应时代技术,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所以设计优秀的供应链越发被企业重视。本文以制造业为例,主要介绍了制造业供应链的设计方法。最后分析得出,精益和敏捷供应链的结合,可使企业兼顾效率和响应能力,同时也让制造业有着较强的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关键词:
摘要: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也在不断的完善和普及,目前已经涉足于各个领域。但是随着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也随之带了了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本文将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角度出发,对目前面临的现状与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技术;问题分析;对策解决  0 引言  电子信息技术是以电子信息收集和控制为目的,利用各种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
摘要:我国桥梁工程施工质量效果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技术人员及时分析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为了提高整个施工工程的质量就需要对桩基施工技术进行改进和优化。文章以桥梁桩基施工为研究内容,对其具体应用与问题解决进行探讨,以供借鉴。  关键词:市政工程;桥梁桩基;施工技术  1市政工程桥梁桩基施工概述  1.1桥梁桩基的特点  桩基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深
摘要:当前铝行业发展迅速,铝行业成为一个非常流行的发展方向,且该行业的发展对其他行业的发展进步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铝电解槽构成基本基础设施的铝工业的运作框架内,已经成一套完整的加工及生产工艺体系,这对于铝行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在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必须提升电解槽槽体的安装工艺,从而更好的提高电解槽的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适用型。本文探讨了电解槽槽体的施工工艺及安装方法,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
目的 观察姜黄素(Cur)预处理对SD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是否具有拮抗作用,并研究凋亡相关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即对照组(Contr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