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教学法的内涵及原则在英语教学中的实施探究

来源 :报刊荟萃(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kba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英語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素养加强学生英语综合能力。为了使英语教学效果更加突出,各个教学法流派都积极作出深入研究,而关于英语的教学方法也是千差万别,但是作为其中一种的情景教学法对英语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能忽视的,本文对情景教学法的有关概念、内涵及原则进行梳理。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特点;情景教学法原则
  一、情景教学法
  1.情景教学法的界定
  情景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具体场合的情形。“情景教学法”中的情景是一种为了实现具体教学目标,由教学者人为创建特定的优化情景,为教学环境提供轻松的氛围,为师生之间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交际空间。章兼中认为情景是一种交际活动的社会情景,这种交际活动包括口语和书面形式的交际。而这种情景对新的语言知识学习中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产生很大影响。著名教育学家布鲁姆认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堂中创建更多情景,让学生将已经掌握的语言素材得到更好的应用。”这一观点也是对情景教学的肯定和提倡。关于情景教学法的定义,不同的学者作出不同的说法。根据研究情景教学法的杰出代表霍恩贝(A.S.Hornby)的理论,所谓情景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者为辅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心理得到发展,有目的的创建具有感情色彩的场景的方法。情景教学法主要是教师在向学生展示特定教学内容的时候通过声音、图像、多媒体甚至是表演等方式创建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包含教学词汇、句型、语法等目标内容的相关情景和氛围,这种情景会使课堂的氛围变得轻松愉悦,也使教师和学生的互动空间扩大,从而帮助学生对目标内容的吸收和理解更加容易掌握。通过对众多定义的研究梳理,笔者粗浅地认为情景教学法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通过创设一定真实或半真实的情景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的一种方法。
  2.情景教学法的特点形象直观
  形象直观可以说是情景教学法最为突出的特点,教学者依据教学内容创建的情景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能够直接的参与其中,这也是情景教学法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原因。情景教学法是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出发点,为学生创设教学情景的方法。学生置于特定的情景中,与其间的信息发生交流碰撞,开发了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在情景的暗示中学到知识,最终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情知结合利用情景教学法创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需求为出发点,为学生创设的情景也是贴近学生生活,利于学生思考的场景。将教学内容融入到这些情景中,不仅使知识融汇为一个整体,更加使平时枯燥乏味的学习环境变得积极、生动、鲜活起来,这样的环境教学者感到轻松,学生也感到有趣,整个课堂就会碰撞出更多的火花。主动参与情景教学法在创设情景时大多会吸收利用声音、图像、多媒体软件等设备来丰富场景创设,这些都是吸引学生注意的良好因素。学生快速融入环境中,通过自身感悟、参与、体会、探究,得到充分的发展。寓教于乐情景教学法能使学生学习英语时感受到乐趣,从而“乐学”。它依据实际的教学内容来创设生动有趣的英语教学情景,根本上解决了学生对英语口语学习兴趣低迷的问题。在英语口语教学中运用情景教学法,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与老师和其他同学之间交流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将学生带入一个全新的英语世界。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英语环境中积极地学习,养成主动开口交流的良好习惯,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二、情景教学法的原则
  所谓情景教学就是让学生以比较高的积极性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情景教学使课堂学习丰富多样,趣味性增强。通过此方式能显著降低课堂尤其是语言课堂中的枯燥性,这些枯燥与无聊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往往是难以避免的。从教师角度上,此方法对教师课堂把握能力、信息收集能力以及教师创造性等方面要求都比较高,在进行此方法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自主性原则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在进行情景教学方法的主要参与者也是学生,换句话说,学生是情景教学法的主体。所以在进行该方法時候,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这个主体的能力,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跟上老师步伐,协同完成课堂学习,获取知识,并尽量将获取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当中。教师在进行情景教学的时候就应当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采取各种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并培养自己思考问题的能力,这样可以使学生这个主体能够参与到情景教学学习中去。
  (2)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结合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进行合适的选择,也就是进行情景教学开始之前选择适当的语言词汇等;其次是层级化,也就是将情景教学内容采用一定方式进行合理组织,一般是从简单到困难;最后是表达,也就是教师需要构建一个可以在课堂上使用的表达方式。同直接教学法相比,情景教学需要教师有足够的功底和研究基础,这是两者的不同之处。
  (3)情景性原则情景教学,顾名思义就要要在情景性的环境中授课。所以情景性也是这种方法的最重要的原则。在情景教学中,新的语言或者知识都尽量通过情景传授给学生。
  (4)参与性原则在使用情景教学法授课时,一要构建合适的情景,逐步将学生引入到这个情景中去,在充分参与中学习;二要特别关注学生在学习当中的感受,要多和学生沟通交流,结合学生自身生活经验能与学生得到相同感受,这样一来学生在情景教学中可以更合理表述自己的观点。由于情景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在使用该方式授课时,必须要求每一个同学在课堂中充分体验交流,参与其中。总之,通过上面四个原则,情景教学能够结合自身特点,把教学与情景完美结合一起,能够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快乐的、有兴趣的学习到知识,我们将以上四个原则深化到教堂教学中可以得出:
  ①把口语教学放在首位,重点关注听和说,感知所搭建的情景。一直以来听、说、读、写这四个基本技能都很重要,然而往往认为口语最为重要。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情景教学法的学者皮特曼先生就认为,只有先进行口头作文,才能继续进行书面作文。所以说,在情景教学中的语言课堂上,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方法搭建跟所学知识相近的环境,可以使学生加快理解,更快更好地掌握语言学习。
  ②重视句型的学习,在情景教学中要让同学多加练习某个特定情景下的常用句子,也就是使学生具有什么场合说什么样的话的能力。
  ③情景教学中,老师不仅仅是老师,还应该扮演很多角色。老师不光只是学习内容的传授解惑者,还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人物,老师应该制造出某个有趣的情景课堂,并时刻把握整个教学过程。
  ④情景教学法要求教师在开始前做足准备工作。包括以下三点:一是创造有目的性的情景,不能胡编乱造,要符合授课的内容。二是创造的情景应当实际可行,不能是不会存在的情景,要求对情景所需的知识、教学用具等精心准备。三是想要学生感同身受参与情景教学,应该用合适的话题不断启发引导学生,增强他们的兴趣。
  三、实施情景教学法的一般程序
  著名学者帕默尔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学习一种语言的过程有下面三阶段构成:一是接受语言知识与材料,二是反复强化练习记忆,三是通过实际中练习被掌握成为自己的东西。”根据这句话,我们可以把情景教学划分为情景导入、情景练习以及情景运用三个部分。
  (1)情景导入:这是第一个阶段,就是教师把所需的内容展示给同学们,能否成功向学生展示对以后他们是否可以快速进入场景以及情景教学的效果息息相关。老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布置情景,更好的展示所需的资料。
  (2)情景练习:这一部分要求同学们对上阶段给出的材料进行模仿练习,教师在这一个阶段主要是通过亲身指导,帮助同学巩固知识,解答疑惑,加强理解。
  (3)情景运用:这个阶段主要是让同学对上阶段练习掌握的知识进行实际运用。课堂上,在老师的帮助下建立戏剧话剧等表演方式熟练应用,增强语言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曹勃.基于教学情景因素的普通高校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8,(6)
  [2]王荣波.高等数学“情景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研究[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报,2005,(10)
  [3]沈新娣.对情景教学法教学效果的统计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0,(12)
  [4]于瑶.情景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3),(1)
其他文献
1 IntroductionrnSmartphone sensing has emerged as an active area of interestfor researchers, as these are increasingly being used in smarttransportation service
期刊
Chinese art lovers first knew Ikuo Hirayama in September 1979. That fall, the Japanese artist’s solo exhibition was held in Beijing and Guangzhou. Hirayama’s
  目的:探讨间歇低氧对大负荷运动性引起的机体抗氧化能力低下的影响,了解低氧预防运动引起抗氧化能力低下的防治效果,并从酶性抗氧化系统的变化的角度探讨间歇低氧预防大运
会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研究目的:中老年妇女正处于社会、家庭、工作、生活的多重压力中,家务和职业的双重负担使妇女们长期处于慢性疲劳的状态之中,然而大多数中老年妇女对疾病的防护和治疗意识不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