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佛山”回家记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d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6月30日,国家商标局的一纸批复摆在了南川市供销社副主任赵枫伦的办公桌上。批复同意南川市50种农产品使用“金佛山”注册商标。
  赵枫伦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一块压在他心头两年多的巨石终于被挪开了。
  两年了,700多个日日夜夜。经过多少艰辛的努力,“金佛山”才重新回到南川人民的怀抱。
  位于南川市境内的金佛山集雄、奇、幽、险、秀于一身,被誉为巴蜀四大名山之一,头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全国科普教育基地”4顶桂冠。
  俗话说“靠山吃山”。金佛山脚下的金山、头渡、德龙等乡镇的农民,历来有加工生产金佛山方竹笋的传统。由于笋农们大多是分散作业,虽然大家加工生产的方竹笋均来自金佛山10万亩方竹林,却没有一家注册“金佛山”商标,方竹笋的销路也因此而大打折扣。
  见到这种情景,以服务三农、助农增收为宗旨的南川市供销社一班人急在心头。2003年4月,在南川市供销社的组织下,金佛山下建立起了5个专门从事金佛山方竹笋生产、加工的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从而形成了专门加工方竹笋的整体优势。然而,当时加工的金佛山方竹笋有“鹃蕊”、“金竹”、“山鹰”等10多个牌子,却没有一家企业使用“金佛山”商标。
  一定要把金佛山的特色产品方竹笋统一到“金佛山”品牌上来。2003年5月,南川市供销社在重庆媒体发布广告,面向全国征集“金佛山”商标的图案设计。在金佛山知名度的影响下,广告产生了轰动效应,在半个月时间里,就有数百件作品纷纷从全国各地寄到了南川。
  经过专家们一个多星期的认真评审,2003年6月3日,以绿色为底、金佛山方竹笋立体图形为主的“金佛山”商标终于浮出水面。第二天,赵枫伦马不停蹄地带着有关人员来到南川市工商局,准备对商标进行申请注册。
  不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金佛山’商标已经被重庆市一家公司注册了!”南川市工商局商标注册科科长鲜雅玲的话如晴天霹雳,让赵枫伦一下子懵了。
  “不会吧,金佛山可是属于我们南川人的呀,你再帮我好好查一查好吗?”赵枫伦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但事实毕竟是事实。据电脑查询资料显示,“金佛山”商标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就被重庆一家公司注册了。更令赵枫伦意想不到的是,这家公司一共注册了商标中的38个大类,内容涉及工业、农业、商业、化工等近千种产品。
  虽然鲜雅玲说的一些专业术语,赵枫伦听得不是十分明白,但有一个事实他搞懂了,就是南川市生产的包括金佛山方竹笋在内的所有产品,都不能使用“金佛山”商标。
  赵枫伦感到事情严重了,迅速向南川市供销社主任陈华玉汇报了此事。怎么办?不打响“金佛山”这块金字招牌,南川市的农产品就难登大雅之堂。可一旦硬性使用“金佛山”商标,撇开巨额的赔偿不说,一旦对方诉讼侵权,旷日持久的侵权官司肯定会令农民吃不消。
  搞产业化的目的是为了让农民多增收,就是用钱买也要将“金佛山”商标买回来。2003年7月,南川市供销社一班人决定驱车前往重庆主城区,与重庆某公司洽谈购买金佛山商标使用权事宜。
  7月的重庆,酷暑难耐。陈华玉、赵枫伦冒着酷暑,四处托朋友、找关系,好不容易找到了注册“金佛山”商标的重庆生命科技实业公司在南岸区的地址。
  然而,当他们赶到南岸区时,这家企业早已人去楼空。连面都见不着,要买回“金佛山”商标从何谈起?
  抱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想法,赵枫伦走进了南岸区工商局,看看能不能找到这家公司的去向。哪知南岸区工商局的回答让赵枫伦更加意想不到:这家公司早在2000年就因违规被注销了营业执照,也就是说这家公司早在3年前就不存在了,用钱买回“金佛山”的希望更加渺茫。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当大家垂头丧气,准备打道回府之际,南岸区工商局同志的一席话让赵枫伦重新燃起了希望:根据《商标法》规定,公司被注销后,该公司注册的商标如果没有转让给别的公司和企业,可以申请重新注册。
  “真是太好了!”几个月来一直郁闷的赵枫伦激动得跳起来。在重庆市供销合作总社的大力支持下,赵枫伦来到重庆西南商标事务所,对重新注册“金佛山”商标进行咨询。
  幸福有时来得就是这样突然。在西南商标事务所的努力下,2003年8月,南川市供销社正式向国家商标局提出了重新登记注册“金佛山”商标,申请南川市包括方竹笋在内的50余种农产品使用“金佛山”商标。
  3个月后,国家商标局对此案正式受理,并向全国进行公示。
  一顺百顺。在长达15个月的公示期内,国内无任何一家企业对此公示提出异议。
  2005年7月1日,这一天对金佛山下的农民来说,具有特殊意义:从这天起,南川市包括方竹笋、西瓜在内的50余种农产品可以正式使用“金佛山”商标了。
  在该市太平镇西瓜专业合作社,瓜农冉梅将崭新的“金佛山”商标小心翼翼地贴在每一个西瓜上后高兴地说:“我们太平西瓜贴上了‘金佛山’商标后,销路肯定会更好了,政府为我们办了一件大好事。”
  就在当天,南川市生源野生食品加工厂生产加工的一批贴有“金佛山”商标的方竹笋也启程出口美国、新加坡、日本等地。该厂厂长激动地说,我们以前生产的方竹笋由于没有使用“金佛山”商标,消费者对我们正宗的金佛山方竹笋心存疑虑。产品即使出口后,也无法进入大型超市。如今使用“金佛山”商标后,销路一定会更加广阔。
  特色产品加特色地名,金佛山的名气也会更大!
其他文献
在游客眼里,解放碑变矮了。因为四周楼房越来越密、越来越高,相比之下,解放碑好像矮了许多。  然而在商人眼里,解放碑变高了。  “占领了解放碑,就意味着占领了中国西部市场。”美美时代百货业务发展总监张大法说,“解放碑不仅是渝中区的,也不仅是重庆的,它是中国西部的!”张大法的话,并不完全是恭维重庆——在美美时代百货办理贵宾卡的客户中,超过20%的人是重庆市外的。  “在不到1平方公里的解放碑CBD,聚
期刊
刘建在位于北碚区的大新药业担任了近20年的环保专员。1997年企业严重亏损之前,他几乎是一个杂工,因为制药废水经过简单处理就直接排入嘉陵江,造成江水污染。由于国内原料药市场竞争激烈,加之企业生产工艺难以达到环保标准,产品无法打开欧美市场,到1997年,企业亏损900多万元,濒于倒闭。  “必须建设污水处理厂!”在刘建的多次游说和有关部门的要求下,企业领导决定背水一战。尽管企业严重亏损,仍然多方筹资
期刊
6月3日9时30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主席台上,渝北区区长吴亚从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手中接过一块沉甸甸的奖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区”。这标志着渝北区实现了我国西部地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区零的突破。  从1998年提出争创市级环保模范城区到今天,渝北区已走过了8年。  “如果说这些年‘创模’还有一些感受和体会的话,其中最重要的是,8年来渝北区‘向环境要竞争力’的发展理念得到了坚持。”渝北区区委书
期刊
这里是引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  这里是国际国内认识重庆形象的“观景台”。  这里是未来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核心辐射区”、现代化大都市的“形象展示区”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先行示范区”。  这里就是主城区,它的另外一个名字叫“都市发达经济圈”。主城区包括:渝中、江北、沙坪坝、南岸、九龙坡、大渡口、北碚、渝北、巴南9个行政区,以及北部新区、经开区、高新区3个经济开发区,幅员5500平方公里
期刊
“蓝蓝的天下观音桥,观音桥内步行街;原来是店铺和公路,现在变成大广场……重庆市啊观音桥,步行街内真温馨……”2月3日,观音桥步行街开街,江北区食品研究所退休工程师唐孟明写了一首题为《观音桥旧貌换新颜》的歌词,以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  与唐孟明一样,越来越多的市民都在惊叹:观音桥变了,变得如此繁荣,如此现代。  然而,仅在几年前,曾有“金渝中,银江北”之称的江北区,与周边区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全区
期刊
重庆北部新区于2001年4月挂牌成立。北部新区实施“一个开发区,两架推土机”的创新体制——市政府职能前移到北部新区管委会,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承担开发任务。2004年北部新区和经开区、高新区共实现GDP146亿元,比上年增长31.8%。如今的北部新区正加速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到2010年,北部新区将“再造一个重庆工业”,即:实现年工业总产值1500亿元,相当于2000
期刊
炎炎夏日,中午时分,走进“全国明星乡镇”巴南区花溪镇红光社区,一位名叫陈福的老人,正斜躺在树荫下,守在自己的小商摊面前,啃着卤猪尾巴,喝着清凉的啤酒。  “不进城,哪有这样的好日子哟。”聊起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乐呵呵地打开了话匣子。老陈今年已60出头,前年“农转非”后,全家搬进了3室1厅新居。老陈和老伴摆了个小商摊,卖点日用百货,儿子、儿媳都在附近工厂上班。老陈说,全家收入比“农转非”前至少翻了一番
期刊
退后一步天地宽  ——喜看慈云镇“三制联动”新变化  ○ 潘黔川凌 荣刁 静    7月17日,江津市慈云镇凉河村2组蔬菜种植户杨志坤没有想到,镇党委书记陈开超会利用周末,冒着烈日,走了好几公里山路,来到他家拉家常。  “陈书记,你还记得我呀!以前,我曾当面顶撞过你。现在想起来,真不应该哟!要不是你给我打气,鼓励我加入专业合作社,我还是‘瞎子点灯——白忙活’。”  “没关系,你要是不说真话,我们的
期刊
一个由企业自发开发的专门供进城农民工居住的公寓,7年来吸引了数千进城务工农民,不仅方便了农民工,而且为企业创造了商机。此举给人诸多启示——  在南岸区繁华的南坪步行街附近,有一幢外墙上贴着暗黄色瓷砖的普通楼房。在周围高大建筑物的对比下,它显得很不起眼。但在过去的近8年里,这座楼却为数千农民工提供了一处遮风挡雨的庇护所,成为他们的城市家园。正扬阳光公寓,当地农民工亲切地管它叫“棒棒公寓”。  “棒棒
期刊
2004年12月13日,国家质监总局发布178号公告,对涪陵榨菜实施原产地域保护;今年4月23日,国家质量标准委员会又审定通过了涪陵榨菜的国家强制标准。今后,只有产地在涪陵而且符合国家强制标准的榨菜才能叫做“涪陵榨菜”。  重庆涪陵和浙江余姚是国内榨菜市场两大产地和品牌。小小青菜头,引发长达10年的渝浙两地“中国榨菜之乡”之争。  1995年,中国农学会等部门联合举办“开发、建设、宣传”特产之乡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