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Ex libris are book plates that designed and pasted onto the inside of book-covers. They are labels that contain information about the ownership of a book. Woodcut is one of the earliest carriers in the history of printing art. Lines of wood engraving are more sophisticated, realistic, beautiful, and can be performed more refined than others.
"Huarui "(buds) series are Xu Longbao’s latest boxwood engraving ex-librises which took him two years to complete. Wood engraving techniques are used in his works. And his consistent theme of flowers also appeared in the series. In “Huarui”, he chose the most eloquent part of flowers—
buds, to show us his world of art.

藏书票被誉为版画珍珠,书上蝴蝶,纸上宝石。在西方,书籍持有者将之帖于书籍扉页,是对该书所有权的一种标志。由于其功用,藏书票的大小亦受到书籍尺寸的限制,一般十厘米见方左右,故而有了以上美誉。《花蕊系列》是徐龙宝先生近两年完成的黄杨木刻藏书票作品。他将木口木刻技法运用于藏书票创作之中,在方寸之间展现出大千世界之魅力。
木刻是版画艺术最早的载体,早期欧洲的木刻版画只是宗教的附属品之一,十五世纪末的德国艺术家们使之登上艺术的殿堂。之后,英国人托马斯•比维克(Thomas Bewick, 1753-1828)在传统木刻基础上,发展出新的流派——木口木刻。这种使用铜版雕刻刀在硬木横断面进行刻制的阴刻技法,线条更为精细、写实、优美,表现更为细腻。一时间,这一技法在报刊、书籍、插图、商业广告等领域得到广泛采用,成为版画世界中的奇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照相技术、电脑早已替代了木口木刻的这一商业功能,但木口木刻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方式,更多地在艺术领域体现着其价值。
藏书票源于十五世纪中叶的欧洲德国,直至近代才传入我国。世界上最小的藏书票不足一平方厘米,国际藏书票规定的尺寸单边小于17厘米。藏书票艺术便是在这方寸之地发展起来,她仿佛一本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以独特的艺术形式传达了丰富的文化信息。目前,收录《京张路工摄影》图册的“关祖章”书票被公认的我国第一张藏书票,制作年代约在1910年左右。三十年代为广大文人所推崇,上海著名作家叶灵凤甚至亲手绘制、刻印了自己的“凤凰”藏书票。在鲁迅先生的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中,亦涌现出不少具有历史意义的版画藏书票作品。随着人们精神文化要求的提升,在中国经历了百年兴衰的藏书票艺术从文人雅士的专属品走入了寻常百姓的生活,表达着人们读书、爱书、藏书的美好愿望,从而推动全社会读书风气的形成。
木口木刻藏书票完美结合木口木刻的柔美细腻以及藏书票的丰富文化内涵于一体,足显其特殊魅力。就题材、内容方面而言,几乎不受任何限制,可以是囊括天文地理、古今中外的一切文化信息。一枚藏书票通常标明票主以及制作者,有时二者可以是同一人。于是,如何在这方寸之地完美表现大千世界,传达票主的审美情趣,便成了摆在艺术家面前的严峻课题。要解决此问题,离不开艺术家对材质的驾驭,技法的熟练运用,以及对于票主思路的理解与再创造。
三十余年版画创作经验,使徐龙宝先生在技法上达到了一定高度,并在木口木刻藏书票的世界里,最终找到了自己的表现载体——黄杨木。我国的黄杨木雕久负盛名,正所谓“千年不大黄杨木”,生长速度限制了黄杨在大型版画创作中的应用范围。然而,它与木口木刻藏书票的结合却可谓珠联璧合。利用黄杨木横断面的坚硬度,满足了木口木刻对于木材硬度上的要求;由于生长环境所形成的不规则形状又激发了艺术家的创作激情,将更多的想象力融入藏书票创作之中。

在此,创作者本身的审美情趣、表现能力以及创作热忱成为黄杨木刻藏书票作品魅力的源泉。《花蕊系列》的作者延续其多年创作中一贯出现的花卉主题,并独具慧眼地选取花中最具表现空间的花蕊部分进行创作。细如发丝的木刻线条如钢笔画般布满不足10厘米见方的黄杨木横断面,深邃的意境中表现了生灵万物,以少胜多,充分表达了创作者的审美情趣。线条如行云流水般贯穿画面,根据每片黄杨木的自然形状,勾勒出“花蕊”的各个不同形态:或剖面、或俯观、或特写。他赋予每一片黄杨木以新的生命,使它们从平面而坚硬的木材化身为娇弱、羞涩的花蕊,生命在此诞生。这一关于黄杨木刻的尝试,对如今重新认识传统材料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两年多孜孜不倦的辛勤耕耘,造就了如今《花蕊系列》共计百余幅的黄杨木刻作品,足见徐龙宝先生对于黄杨木的情有独钟。在这黑白的方寸之地,他将每片黄杨木看作一个生命小心呵护,把花瓣、花蕊的纤细、柔美雕刻得入木三分,将大千世界融入其中。这便是徐龙宝黄杨木刻藏书票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