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声乐是通过艺术化的语言与科学化的歌喉,塑造悦耳的声音来抒发情感,陶冶人的情操的艺术。声乐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音乐中最容易为儿童接受和喜欢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陶冶了他们情操,更能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开发。
[关键词]声乐教学;兴趣;情感
通过声乐教学,能使学生拥有动听的歌喉,提高歌唱的技巧,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乐观的性格,增强对音乐的兴趣。但是声乐学习又是枯燥无味的,如果不注意教学的方式,很有可能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提高教学趣味性,增强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是很感性的。他们好奇心强、好动,在课堂上,学生对新鲜的学习内容、未知的知识具有很强的探究欲望。
1.教师要选择适合学生的声乐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内容选择时,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学生喜欢的、个性特点的歌曲。如有些学生适合唱民歌,而有些则适合唱美声,有的适合唱流行歌曲,而有的则特别适合唱戏曲。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若让一个低音且音域很窄的人去演唱李娜的《青藏高原》,那肯定是演唱不好的。如果教师采用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选择同一种曲目,就会使有些学生的歌唱兴趣被打击。
2.走进歌曲的表现情境,领悟音乐表现的情感。教师在教学生唱新歌时,为了增加学生的表现能力,正确表达歌曲的情感,可以先从歌词着手。笔者一般先让学生朗诵一下歌词,领会歌词所表现的情感,接着通过介绍歌曲的创作,让学生了解歌曲演绎的背景。有时还采用图片、故事、视频等来表现歌曲,提高学生对歌曲的了解程度。
3.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兴趣。爱玩游戏是儿童的天性,通过游戏法进行教学,能使学生在快乐中实现高效的学习。如笔者在让学生进行发声练习时,常常指导他们玩填词游戏。出示一段好听、简单的旋律,请学生在旋律上根据自己的喜好填上适当的歌词,然后根据旋律以及歌词有感情的进行演唱。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都把自己的创作大胆地唱出来,锻炼了自己的音乐能力,锻炼了歌唱技巧。
二、把握情感性,领悟作品内涵
音乐不是孤立的事物,它的产生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历史背景、地区文化背景,与创作者的生活环境、性格特点等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要准确表达音乐就必须把握音乐的情感性,要把握音乐的情感性就离不开对音乐产生背景的了解。然而,由于儿童受自己生活经历的限制和知识面有限性的制约,即使作品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往往还是很难把握作品的真实情感,继而影响到表演的效果。这就需要发挥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克服情感表达的局限性。
例如,在教学生唱《卖报歌》时,大多数学生由于不能了解歌曲创作的背景,无法体会报童生活的艰辛。学生如果这时演绎《卖报歌》,那是无法表达作品的特有情感的,也就达不到应有的艺术境界。为了纠正学生错误的情感表达方法,笔者在教学生唱歌前,先给他们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通过这样的介绍,学生把握了歌曲的情感,在演唱歌曲时从歌曲的意境出发,提高了演唱的艺术效果。
三、体现激励性,感受学习快乐
激励性的评价有利于使人处于兴奋状态,在教学中对学生使用激励性的评价,能使他们获得快乐的感受,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产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效果。
在声乐教学中,学生的个体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针对这种差异,如果处理不好,会影响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把握学生的特点,在歌曲选择中选取适合他们的内容,针对不同的学生选取不同的歌曲进行教学。在教学评价中,要重视激励性的评价方式,多点鼓励的语言,多点耐心的指导,维护学生脆弱的自尊心。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及时捕捉学生在学习中的闪光点,不吝啬赞美之词。哪怕在教师看来是一丁点儿的进步,也要为他欢呼,使学生看到被尊重,被关心。教师要通过对学生的激励,使学生增强学习的主体意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责任编辑 锦 瑟
[关键词]声乐教学;兴趣;情感
通过声乐教学,能使学生拥有动听的歌喉,提高歌唱的技巧,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乐观的性格,增强对音乐的兴趣。但是声乐学习又是枯燥无味的,如果不注意教学的方式,很有可能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提高教学趣味性,增强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是很感性的。他们好奇心强、好动,在课堂上,学生对新鲜的学习内容、未知的知识具有很强的探究欲望。
1.教师要选择适合学生的声乐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内容选择时,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学生喜欢的、个性特点的歌曲。如有些学生适合唱民歌,而有些则适合唱美声,有的适合唱流行歌曲,而有的则特别适合唱戏曲。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若让一个低音且音域很窄的人去演唱李娜的《青藏高原》,那肯定是演唱不好的。如果教师采用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选择同一种曲目,就会使有些学生的歌唱兴趣被打击。
2.走进歌曲的表现情境,领悟音乐表现的情感。教师在教学生唱新歌时,为了增加学生的表现能力,正确表达歌曲的情感,可以先从歌词着手。笔者一般先让学生朗诵一下歌词,领会歌词所表现的情感,接着通过介绍歌曲的创作,让学生了解歌曲演绎的背景。有时还采用图片、故事、视频等来表现歌曲,提高学生对歌曲的了解程度。
3.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兴趣。爱玩游戏是儿童的天性,通过游戏法进行教学,能使学生在快乐中实现高效的学习。如笔者在让学生进行发声练习时,常常指导他们玩填词游戏。出示一段好听、简单的旋律,请学生在旋律上根据自己的喜好填上适当的歌词,然后根据旋律以及歌词有感情的进行演唱。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都把自己的创作大胆地唱出来,锻炼了自己的音乐能力,锻炼了歌唱技巧。
二、把握情感性,领悟作品内涵
音乐不是孤立的事物,它的产生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历史背景、地区文化背景,与创作者的生活环境、性格特点等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要准确表达音乐就必须把握音乐的情感性,要把握音乐的情感性就离不开对音乐产生背景的了解。然而,由于儿童受自己生活经历的限制和知识面有限性的制约,即使作品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往往还是很难把握作品的真实情感,继而影响到表演的效果。这就需要发挥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克服情感表达的局限性。
例如,在教学生唱《卖报歌》时,大多数学生由于不能了解歌曲创作的背景,无法体会报童生活的艰辛。学生如果这时演绎《卖报歌》,那是无法表达作品的特有情感的,也就达不到应有的艺术境界。为了纠正学生错误的情感表达方法,笔者在教学生唱歌前,先给他们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通过这样的介绍,学生把握了歌曲的情感,在演唱歌曲时从歌曲的意境出发,提高了演唱的艺术效果。
三、体现激励性,感受学习快乐
激励性的评价有利于使人处于兴奋状态,在教学中对学生使用激励性的评价,能使他们获得快乐的感受,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产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效果。
在声乐教学中,学生的个体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针对这种差异,如果处理不好,会影响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把握学生的特点,在歌曲选择中选取适合他们的内容,针对不同的学生选取不同的歌曲进行教学。在教学评价中,要重视激励性的评价方式,多点鼓励的语言,多点耐心的指导,维护学生脆弱的自尊心。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及时捕捉学生在学习中的闪光点,不吝啬赞美之词。哪怕在教师看来是一丁点儿的进步,也要为他欢呼,使学生看到被尊重,被关心。教师要通过对学生的激励,使学生增强学习的主体意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责任编辑 锦 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