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生:跨行经营,纵横商界

来源 :大众商务·小投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cagou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界里,蜘蛛这种动物是很懂得生存之道的,为了觅食,它可以找到一个角落,无声无息地编织自己的网络,站稳自己的脚跟。它最聪明的地方就是不会像蚕那样费尽心血吐出丝来却把自己紧紧地束缚住,而是在自己精心编制的丝网里自由行走、纵横捭阖。
  
  初到北京城,起家理发店
  
  李艳生,1972年出生于河北省高碑店市方官镇雷李庄村。中学毕业后由于在当地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1991年,艳生便毅然决定独身出外谋生。他带着父亲给的仅有的几百块钱漫无目的地来到北京城南的一个小镇(京南马驹桥镇)上,租了一间民房暂时安顿下来。
  打工的日子是很艰苦的,从农村老家走出来的李艳生虽然不惧怕这些辛苦,但是捉襟见肘的日子却让当时的他不得不产生一些大胆的想法,那就是自主创业。源于这个想法,他横下心来,开始走出了创业的第一步,但是由于经济上的窘迫,他也只能从“小打小闹”干起。在那时,他租住的这个镇子离北京南城很近,他就往返于这两地之间倒卖鲜鸡蛋。牛刀小试,却事与愿违,他做的第一笔小买卖以失败告终,自己仅有的本钱赔个精光。情急之下的李艳生马上报知家里,让家里人快寄来四百元钱,靠着这四百元钱,他开始倒卖服装生意,然而90年代初,服装市场的竞争异常残酷,本钱和周转资金的匮乏,使得艳生的服装生意日渐轻薄,他不得不考虑另辟蹊径。
  思虑再三,艳生把目光盯在了理发这个行当。就这样,在目标确立后,艳生开始了从零点的起跑。他的第一步是去专门学习理发技艺,学成之后便马上在其暂居地租了个小门脸房,于是“艺天理发店”就在紧锣密鼓中开张了。
  李艳生深知,一个小小的理发店不会给他带来多大的利润,但就他目前的处境,能开一间这样的店已经不易了。同时,他觉得自己毕竟是个外乡人,要想在异地谋求发展必须进行一点一点地积累,这不仅单指在经济上,更重要的还是人脉。加之他这个人为人颇豪爽、看重义气及真成诚质朴的个性,通过日常的工作,他结识了不少的朋友。他还特意制定了一项规定:学生、孩子、老人一律半价甚至义务理发,这么一来颇得当地人心。也正因为如此,虽然是“小荷才露尖尖角”,虽然在经济上还不能迅速宽裕起来,但是李艳生和他的“艺天理发店”很快的就在当地站稳了脚跟,成为附近很多人经常眷顾的场所。
  
  以小搏大,编织事业之网
  
  1994年,李艳生和一个也来到北京打工的河北承德的姑娘相识并喜结良缘。这样一来,在这个他最初创业的地方,他有了他自己的家庭。艳生觉得,单凭一个小小的理发店是不大容易支撑起一个家庭的。他此时做出了两个决定,一是由妻子继续发展理发店的生意,力争把它做强做大;二是自己再继续开发其他项目。为此夫妻二人同心携手,在跟家里借了一笔钱之后,先是把“艺天”理发店进行重装修,招收技工,并更名为“艺天美容美发设计中心”,之后又在当地开了一家小餐馆。按李艳生的原意,是想把自己的生意做大做强。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艺天美容美发设计中心”的生意如火如荼,小餐馆生意虽然辛苦,但多少也挣了一点钱。这时候李艳生果断地做出决定,舍掉餐馆另辟他径。
  李艳生自幼喜欢摄影,前几年,在原“艺天理发店”门脸房旁边,有一家照相馆,因为两家离得近,闲时艳生常常跑过去跟那里面的师傅学习摄影知识和技巧。恰逢1996年,这家照相馆传出了转租的讯息,艳生二话没说,立刻就把这家门面房及相关器材一股脑地盘了过来。1997年,“艺天婚纱摄影”正式立名成立。
  经过几年的创业,李艳生的两家生意店渐成起色,也在当地形成了一个“艺天”品牌,而这个品牌的主打风格就是“艺术天地,美的享受”。这之后没几年, “艺天美容美发设计中心”扩大了规模,同名同地的影楼开了两家。
  这在当地人看来,一个不到三十岁的男人一下子有了三家店是极荣耀的事情,然而李艳生不这么看,他的眼光放得更为长远。
  2001年到2002年期间,30岁的李艳生雇专门人员打点三家店,自己又改行了,这次的行当是铁艺不锈钢。这个创意源于一次摄影业务,有一次“艺天婚纱摄影”接收了一笔摄影广告业务,正是通过这次小小的业务经历,李艳生发觉了其中的商机,那就是广告牌的结构焊接,在当时,这块业务还很少有人做,于是没多长时间,个体性质的“艳生铁艺加工部”正式成立。而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于2003年4月份,“艳生铁艺加工部”正式更名为“艺天伟业铁艺装饰有限公司”。随着公司自身业务的不断拓展,其年产量逐年递增。
  通过以上的稳扎稳打,大胆求新求变,李艳生取得了成功。
  
  以大搏强,驰骋商界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尽管李艳生这几年在生意场上取得了不菲的成就,但是他却没有停下进取的脚步。2006年年底,经过多方筹划与准备,李艳生自主经营的又一家公司诞生了,即“北京名屋地产经济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这是一家专门经营房屋买卖交易的公司,它的建立得益于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得益于当地特殊的地理位置的优势,更得益于李艳生的独具慧眼。公司自开办至今,运行态势稳步提升,在同行业中颇受好评。
  有些人也许会问,经营几个不同领域的公司,作为年轻人,难道分身有术吗?其实,李艳生夫妇通过这几年里在生意场上的摸爬滚打,已然积累了许多的经验和心得。其一,无论是“艺天美容美发设计中心”, 还是2个“艺天婚纱摄影”影楼, 每个店都聘任了专职管理人员进行经营管理,薪酬上采用工资制和年底利润奖金(包括流水提成)的形式,夫妻二人专职管理“北京名屋地产经济有限公司”;其二,为了加深经营管理理念,夫妻两个先后到北京市某培训中心进行美容美发管理、影楼管理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并将新型的管理模式付诸实践,从中受益良多;同时又参加了北京清华大学企业管理班,一来更新自身的经营管理思维,二来结交广大企业界的新朋友,从而开阔视野,增大信息量,这也为日后的进一步扩大规模化再生产提供了充实的基础。
  2008年,36岁的李艳生计划将他的“北京名屋地产经济有限公司”扩大规模,增加几家分店。同时他又将眼光瞄到了另一块前景看好的市场上面,那就是旅游业,他雄心勃勃地规划着未来,打算时机成熟之时,成立一家甚至几家旅行社,在京城一隅打下一片新天地来。
  毋庸置疑,在经历了自我与外界多少回合的碰撞之后,经历了多少次孤独的历练之后,李艳生成就了一种宽宏、精进、沉静的襟怀,也为自己的人生描绘了一幅宽广的蓝图。
  欲联系主人公的读者可致电:029-82372258
   编辑:夏伟
其他文献
几经寒暑几经挫折,一个由脑专家、传感器学者和计算机工程师组成的攻关小组终于发明了思维显示仪。思维显示仪具有匪夷所思的神奇功能:显示大脑正在思维的内容,美与丑、善与
如今,很多都市人都崇尚自然的生活氛围,来自农村的赵改玲,从中悟出商机,创造了一种“小菜园”的盆栽蔬菜,把它搬到城里当成花卉卖,既让城里人真真切切地过了一把“菜农”瘾,又圆了自己的财富梦。    突发奇想,要把蔬菜当花卉卖    赵改玲出生于河南省郑州市城乡结合部。2006年,赵改玲高中毕业后,在一次逛街时他看到很多市民花大价钱购买花卉,便突发奇想:能不能把蔬菜也弄得像花卉一样,卖出高价钱呢?现在都
欧新黔高度评价CSC9000T杜钰洲重申行业自律的紧迫性会议隆重表彰社会责任体系推广工作中的突出贡献者(记者戴红梅)今年以来,加强行业自律,落实社会责任,已成为纺织行业的重
四季青,是中国服装第一街杭海西路服装特色街的代名词,这里每天是“红黄赤橙青蓝紫五彩缤纷,东南西北中万商云集”的繁华景象。作为拥有华东地区最大规模专业服装市场的四季
藏妇康产品上市两年来,全国200多个城市都有了我们的合作伙伴,通过两年时间的营销摸索,现开发出了一套傻瓜式的营销方法,也就是只要按照我们的营销摸式加上你的坚持就能轻松的销售出藏妇康产品,代理产品后不用在电视上、报刊上投钱做广告,也不用发传单,你做广告不仅不花钱,人们还必须花钱买你的广告看,然后还感谢你,操作方法非常简单,就是擦皮鞋的、卖菜的都能成为产品经销商。  在河南漯河市的经销商武大伟先生(电
宋代陈善的《扪虱新话》中写道:“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解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
山东的4000万亩小麦开镰收割之际,农业部科技司司长张凤桐6月2日在济南优质专用小麦现场上宣布,中国的“农业科技跨越计划”,实现了优质小麦出口“零”的突破。一大批优质小
建一家独特的“健康调理服务中心”作为创业项目,无论是其投资回报或对自己及家人的健康方面,都是明智的选择。该健康项目推广一年来,共发展各类加盟商150余家,几乎都做得顺
金秋时节,层林尽染。仁怀国酒茅台“第一车间”的20万亩高粱红遍山野。不但实现了厂市同心、共同发展,更是农民致富的保障,其规模壮大的特色产业成为西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
俗话说:店大欺客,客大欺店。这句话已经成为摩托车行业的传统。近年来,随着分销市场的蓬勃发展,通路结构变化非常大,通路成员间的关系变得充满火药味。企业如何掌控行销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