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本地槟榔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体形成研究

来源 :江西农业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hu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海南本地槟榔(Areca cathecu Linnaeus)小孢子减数分裂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并将其不同发育阶段与花、花序的外部形态特征相联系,结果显示:海南本地槟榔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胞质分裂属于同时型,小孢子排列呈四面体状,成熟花粉粒为2-细胞型;花序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其他文献
应用NCBI网站上公布的EST序列,挖掘SSR位点,并根据SSR位点的侧翼序列设计引物,对18份油棕资源的DNA进行了PCR扩增,扩增结果显示,在72对引物的PCR扩增中,25对引物具有多态性特征,并且
采集皖南典型烟叶种植片区宣城烟田土壤以及皖南烟区主要的烟草肥料和烟田灌溉水样品,分析了其中的重金属和氯元素含量,并与国家相应标准中的限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烟田
半冬性小麦品种淮麦28和淮麦20在较晚的水稻茬口种植时,干物质积累量低,在基本苗270万/hm2时穗数不足,且每穗粒数比适期播种显著减少,产量较低;在基本苗360万/hm2时穗数较多,
以PCR技术为基础,建立了检测玉米种子中转基因成分的方法。对提取的基因组DNA进行PCR以扩增玉米内源基因zSSllb,设计了常见的CaMV35S启动子、NOS终止子、Bar终止子、胁,进行了初
淮河流域洪水灾害频繁,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洪水可能带来的损失逐年增加,国家防洪与救灾的压力与日俱增。行蓄洪区逐渐成为其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淮河防洪
利用21份薹蒜材料,通过相关与通径分析研究薹蒜播种至采薹时间与其他12个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同时对薹蒜13个农艺性状进行评价。相关分析表明,薹蒜的叶长、叶宽、假茎高、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