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什么很重视“礼”?

来源 :现代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defg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论语》里有很多孔子对于“仁”和“礼”的讲解。孔子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表示他对治国平天下的理解。他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在这里当引导、领导来讲,就是说要用行政的手段进行引导,进行引领。“齐之以刑”,就是用刑法的手段,用惩办的手段,来规范邦国里的事物,规范邦国里的人民。这样的话,“民免而无耻”,人民就不会去做那些违法的事情,不会去做那些会受到惩罚的事情,即使做了不符合规范、不符合礼法的事情而受惩罚,也不觉得害羞、觉得耻辱,因为这只是行政和惩罚的手段。
  那么孔子理想的治国平天下的手段是什么呢?他说是“道之以德”,用道德、用美德来引领。“齐之以礼”,用礼法、用礼貌、用礼数来规范。“有耻且格”,老百姓自觉了,如果做违法的事情、不文明的事情、不符合道德规范的事情,是丢人的,是很耻辱的。“且格”也就是有了一定的格调高度了,所以叫“有耻且格”。把“礼”提高到治国平天下的一个很关键的部分,在其他国家或者其他重要人物的理论中,把“礼”提到这个程度的很少见。
  “礼”确实还有很大的作用。孔子主张人的心性,应该以仁爱为核心,人的风度、人对自己的要求、人的自律,应该以君子为标准。古代行政不叫行政,叫为政,为政就是治国平天下,应该以一种仁爱和文明的态度。这些东西外化的表现就是“礼”,就是彬彬有礼,大家都讲礼貌,都讲谦让,都讲美德,成为一个有高度、发达、礼貌的邦国。
  “礼”这个词至今影响非常深,在我们的生活里仍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先秦时期,一个词就用一个字,比如“仁”,比如“礼”,比如“齐”。到了近代,尤其是到了现代,我们用口语用白话文,一个词喜欢用两个字表达。从孔子强调“礼”到今天,这个“礼”都包含了一些什么样的词,什么样的内容?我们首先就会想到礼貌,礼貌是一种人和人相处应有的敬意、善意。礼,可以说是一种行为的规范,尤其是人际关系的规范;貌,指人的面容、举止。礼貌没有特别的规定性,但这是现代文明社会对一个人最起码的要求,而且不分男女老少,不分地位,就算是一个很小的孩子,表现得很礼貌和表现得粗野无礼,给人的印象完全不同。
  现在我们还常用的一个词是礼仪,就是“礼”表现为一种仪式,仪式可能是非常重大的。现在来说,一些重大节日,都有很正规的仪式,这种仪式有它固定的内容,甚至于对着装都有要求。和礼仪连在一起的说法,就是礼乐。在孔子那个时代强调的音乐不是老百姓的民歌,而是在一些重要的典礼上要奏乐,显出礼仪的庄严、正规,显出一定的感染力来。我们今天在一些重要的仪式上也是要奏乐的。
  所以孔子讲的奏乐,是礼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礼仪、礼乐包括了人与人相处,包括了邦国历史上的一些重大节日、重大活动,也包括了今人对先人、对天地的祭奠。例如天坛是祭天的地方,地坛是祭地的地方,北京中山公园的五色土也是表达对土地的尊敬、祈祷。
  还有礼节,礼节比礼貌更明确一点,带有规定性。礼节尤其强调下对上、活人对自己祖先的礼仪规矩,行为、动作、言语必须符合要求。比如古代见了君王,要行拜叩之礼,有的还要三拜九叩,这可以说是一种礼节。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词叫礼法,就是把礼变成法律,把礼变成规则。如果违反礼法的话,会受到惩罚。
  我在新疆的时候,西北地区还很喜欢用一个词叫礼数,对于礼你要心中有数,礼数我觉得是讲礼的一种系统。这个系统就像数字一样:第一,它很明确;第二,它有先后的关系,次序很鲜明,不能随便更改变化。另外,它又不只是一件事情,就像数字一样,它是清清楚楚的几加几等于几、几减几等于几,哪个在先哪个在后都很清晰,用现在的话来说,礼数是一个系统工程。
  礼行,是指一些礼的活动,比如说结婚,既有仪式又有一些有关的活动。比如说生育、添丁,就是家里添了人口,有的地区过30天或40天的所谓满月的活动,这也是一种礼行。
  “礼拜”这个词就带有宗教性了。用一种礼仪、礼节、礼行、礼数的活动来表达对神灵,或者是天地,或者是祖先的崇拜,这称为礼拜。世界各大宗教对礼拜都有所研究。
  礼遇,就是说对别人要讲礼貌,要使他感到自己被尊重。还有一个词是敬礼,是通过一定的姿勢,一定的身体动作,来表达对对方的敬意。比如鞠躬、握手,比如脱帽礼、注目礼,比如军礼,还有一种抚胸之礼,这都是一种敬礼或者礼敬的方式。
  近几十年来,我们在强调精神文明的时候,其实也有一个礼貌的问题。我们还专门提倡过要学会用礼貌用语,比如,要说再见、谢谢、对不起。现在也有这种问题,一件事明明可以做得很好,但是偏偏不用有礼貌的说法,比如在一个公共场合,在那儿写上“严禁吸烟”,虽然可以这么说,但是又不是用专政手段来管理的。什么叫严禁?就不如说“请勿吸烟”,也达到了同样目的。类似的还有,当然这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有时候公园里广播宣布游园须知:一、不准随地小便;二、不准大声喧哗。你想想人家买票进公园,是为了在这儿得到一个美好的休息,你现在预计他随地小便,要吵闹别人,这样的预计和预防显得不那么礼貌,不那么文明。我们在这些方面能够改善的地方还很多。
  最后还要提到,“礼”里有一个“贬义”词,就是“礼教”,是我们在“五四”的时候提出来的,对于中国的旧的礼教的批评。因为旧的礼教当中对人的束缚太多,尤其是对妇女和儿童的束缚太多,所以,礼教曾经在一个时期成为一个很不好听的词。
  (摘自天地出版社《王蒙讲孔孟老庄》  作者:王蒙)
其他文献
新时代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学生党支部也是高校党组织的主要组成部分.高校的学风建设的好坏直接印象到教育方针正常的体现,也使展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是衡量学校的办学水平的主要标尺,学生党支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学风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标杆作用,能够引领高校的学风建设,时刻对学生产生感染和熏陶,激发学生更加努力学习,做好党和国家的接班人.
用党的伟大奋斗精神涵养学生,充分发挥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培养爱党爱国的一代新人,开展大学生党史教育把握“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基本要求,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架构课程思政体系,开展专题教育活动,开辟和探索了课程思政与深入推进党史教育融合的育人方法和工作举措,为课程思政的开展有了广度和深度.
韩国执政党共同民主党当地时间5月2日选出新任党首,现年58岁的宋永吉当选。宋永吉韩国执政党共同民主党当地时间5月2日选出新任党首,现年58岁的宋永吉当选。宋永吉在发表当选感言时表示,将担负重拾民心、推动党内改革的重任,在为胜利而求变的路上奋勇前进。在发表当选感言时表示,将担负重拾民心、推动党内改革的重任,在为胜利而求变的路上奋勇前进。  韩国是贸易大国,规模位居世界第十。韩国的GDP为1023万亿
期刊
努力寻求变革是推动国家以及社会创新发展的原动力,也是稳固企业在当前激烈市场竞争环境下市场地位的一项重要举措.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必须依托经济管理的革新方可始终保持自身的优势竞争地位,进而推动企业实现创新发展.据此,文章对企业经济管理的新形势以及必要性进行分析,并据此引出企业经济管理的现状,进而提出企业经济管理的主要创新路径.
“海王之国”指的是依靠经营海洋而成就霸业的国家,在中国古代必然是那些拥有获取海洋资源能力、管控海洋能力的濒海諸侯国。获取海洋资源和管控海洋的能力,在现代被称为“海权”。在当时虽无“海权”之称,但这种能力是客观存在的。开发利用海洋和管控海洋这两者之中,控制海洋是前提和基础,若无控制,开发和利用便不能实现。所以要成为“海王之国”,必须拥有强大的水师,以及由水师主导的海战。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海战几乎
期刊
我国南宋时期思想家朱熹有一句诗,“少年易老学难成”.日月如梭,学问难成.我们应当珍惜短暂时光,立志向学.这句诗恰到好处地反映出创立了朱子学这一儒学派别的朱熹对于学问的态度.rn罗马帝国时期,有一位与朱熹一样同样活跃于政界与学界的思想家——塞涅卡.塞涅卡因其曾经担任第五代罗马皇帝尼禄的家庭教师而闻名,他作为智囊人物活跃于罗马帝国盛世之时,但是最终服从尼禄的命令,自杀身亡.
期刊
经典文学为什么“不好看”?因为它的任务压根就不是逢迎那个时代的读者,它的任务是要从原有的、习惯的、熟悉的文学表达中走出来,来到一个更广阔但是很陌生的新世界。更直白地说,就是让读者从原来的舒适状态中走出来,给他找点别扭,进入很可能不再舒适的新世界。  有人曾经半开玩笑地说,文学经典就是那种人人都知道,但却没人去读的作品。虽然是玩笑话,但也是个事实。现实中确实没有多少人真去读那些经典。我们随便列举几个
期刊
我们的时代是改革开放的时代,是社会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这个时代迫切需要足以影响和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的科学与文化,需要改变整个社会风气的理论与学说,需要大的科学家、经济学家、法学家、史学家、哲学家,等等。可是有一些很不好的治学风气与为学为人境界,妨碍了我们的成就。其中一个非常典型的现象,可谓“小学匠习气”。  什么是“小学匠习气” ?就是满足于简单地炒作古籍经典,把名家大师当偶像崇拜,追
期刊
有一条船,静静地停靠在嘉兴市南湖景区湖心岛东南角边。从1959年到今天,它在这里已经有半个多世纪了。  每天,人们络绎不绝地来到这里,或瞻仰,或凝视,或拍照留念,或流连忘返。50多年来,已经有数千万人次游客来看过它、摸过它、亲近过它了。  人们为什么如此喜欢这条十多米长的小船?这条船是什么来历?它里面究竟蕴含了多少动人故事?  这条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红船”的小船,以前的称呼是“单夹弄丝网船”“游船
期刊
北齐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北朝政权之一,由东魏权臣高欢次子高洋所建。历经六帝,国祚28年。身为北齐宗室、名将的高长恭(?—573)因相貌俊美和一首《兰陵王入阵曲》被后人熟知,鲜有人知的是,他身为北齐三杰之一,却备受皇帝猜忌,最终饮鸩而亡。  北齐三杰,按照地位高低排序的话,依次是段韶、斛律光、高长恭,而如果按照死亡的先后顺序排的话,也是这个顺序。这是冥冥之中的巧合吗?  高长恭,本名高肃,又名高孝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