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式创新和能产的语境制约因素研究

来源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i8637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构式的创新性和能产性是构式研究的关注点.文章首先厘清构武创新和部分能产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聚焦制约构武创新和能产的语境因素.文章区分了5种语境类型:构式语境、语篇语境、情景语境、文化语境、主体认知语境,并分别阐述了每种语境对构武能产的制约情况.言语交际双方在这5种语境的共同作用下进行意义共建,并通过主体意识建构和重构语境,体现了语言、认知和社会在构式创新和能产中的辩证关系.本研究有助于深化构式语法研究,并对外语教学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其他文献
葛浩文对于汉语乡土语言比喻修辞的翻译,涉及文本和人本层面的问题.在文本层面,意义转换涉及4种方法:保留、替换、淡化和深化;语言形式转换涉及6种方法:明喻转明喻、明喻转隐喻、隐喻转隐喻、隐喻转明喻、舍弃比喻修辞和省译.在人本层面,葛浩文的译者行为有3个特征:第一,求真明喻即务实读者;第二,转换隐喻为明喻,实现文化传播;第三,转换意象,平衡“求真”与“务实”.宏观上,葛浩文的译者行为符合译者“求真为本,务实为用(上)”的一般性行为规律.
本研究以学习者的汉英译文为语料,参考Biber et al.(2011)句法复杂度发展次序,选取15个名词修饰语指标,旨在考察名词短语复杂度在不同水平学习者汉英译文中的使用差异及其评估学习者汉英译文质量的能力,以期为翻译评测与教学实践提供借鉴意义.结果 表明,学习者译文中名词短语复杂度随着翻译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且名词短语复杂度与译文分数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此外,能够衡量学习者翻译水平和预测人工评分的名词短语复杂度指标不完全一致.
广告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只有理论学习和实践练习双管齐下,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达到广告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高校应用转型的要求.《广告学概论》是高校广告专业的一门核心理论课程,但这门课程的教学一直偏重于广告理论的讲授,较少涉及实践训练,导致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较差,既与广告学专业应用性强的特色相脱节,也不能满足高校应用型教育理念的要求.所以,本文以《广告学概论》这门课程为例,从实践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文本实训、考核制度等方面展开研究,构建一个从理念到文本再到实践的实践教学改革路径,培养具有专业素质
不少已落马的退休贪官们可能未曾料到,自己在退休之后,还会身陷囹圄。仍然潜伏着的那些,则时时被惊出冷汗。  这一群体向来处于反腐的较为隐蔽的角落,边腐边升、期权腐败、发挥“余权”……他们本身所涉之事,仿佛一面面多棱镜,折射出曾经少有顾及的腐败死角。  他们当中本就有着差异,有的是玩弄权术的老手,有的是一省官场的“教父”,有的是选择性同流合污,有的经历了从“苍蝇”到“大老虎”的不同感觉,有的则由始至终
期刊
年经事维,序列国务院新班子的一年,首先是一些掷地有声的话:“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再深的水我们也得趟,因为别无选择”、“政府不能放空炮”……  当然还有一些干净利落的事:公布“权力清单”、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阐明经济运行“合理区间”、投入1.75万亿治理雾霾……  相较于此前的十年,刚过去的一年确有太多出乎意料,以至去年初众人按照惯例给出的概念显得苍白乏力。  从来没有一个简单到可以
期刊
本研究运用FRG模型对日语单项式分裂句的构式及认知动因进行了探讨.结合焦点与背景的概念关系,我们发现在日语单项式分裂句“……のは……だ”构式中,焦点概念与背景概念之间是“包含”与“联想”的关系,而不存在“分离”“同一”关系,即构式为“……のは……だ”的日语单项式分裂句可划分为包含式和联想式两类.而构式中名词谓语的关系潜势、焦点概念与背景概念关系的呼应性、合理的语义推理是其认知形成的源动力.
本文就翻转课堂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焦虑的影响,采用纵向个案法结合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对210名大学生进行了为期一学期的研究,发现: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显著降低英语学习者的总体课堂焦虑、表达焦虑和课堂教学焦虑,并能提高自信心.2)学习者的焦虑情绪在实施翻转课堂的前半学期较为明显,后半学期得到缓解,课堂焦虑水平呈下降趋势.3)课堂焦虑水平的波动与学习者对主题是否感兴趣、课前任务的完成情况、课堂任务类型和难易程度、小组人际关系与合作程度、师生互动方式和教师反馈等因素相关.
构式语法理论在20世纪90年代末引进中国后迅速成为汉语语法研究的热点.作为一个新兴的理论,构式语法在汉语语法特点的揭示上彰显了巨大的潜力,不仅为汉语句式研究提供了新视角,还拓展了汉语语法研究的内涵和外延.但与此同时,构式语法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在学界引起了不少非议和批评.国内构式语法研究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面临诸多挑战.鉴于此,本文借助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工具,采用文献计量法对近20年(1999-2019)中国知网中与构式语法研究相关的文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旨在全面梳理我国构式语法研究的发展历程,
本文首先详细阐释了构式“VP以前”和“VP以后”的形式和语义特征,然后基于Evans的复杂移动时间模型,探讨了两种构式时间指称的认知方式.研究发现,构式“VP以前”指称以VP事件开始为起点顺时间流动方向延伸的某一点或一段时间,表示主句事件发生在VP事件之前;构式“VP以后”指称以VP事件结束为起点逆时间流动方向延伸的某一点或一段时间,表示主句事件发生在VP事件之后.构式“VP以前”“VP以后”的时间指称采用“面对面”的感知方式,言者的“面前背后”体认为VP事件的开始为“前”,结束为“后”.这一空间域的“前
《乾隆英使觐见记》是刘半农翻译的英使马戛尔尼访华日记,该书现已成为相关研究的重要史料.然而其依据的底本并不权威,译本带有清末民初文学翻译规范的痕迹,是特定历史语境之产物,它作为研究史料的合法性令人质疑.对《乾隆英使觐见记》的个案剖析有助于学界对翻译引发的学术规范等问题进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