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逍遥

来源 :上海艺术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cdt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意象画是相对于具象画和抽象画而出现的一种现代绘画形式,因强调意度空间,注重个人意趣,具有民族特色又符合现代创意,而倍受关注!
  山与水,在中国古代诗与画中常与愁丝和志趣连在一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象征了陶渊明的“静穆”和“淡远”的心境;“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用东流之水来比喻自己绵绵不断的愁思,这就是所谓的意象。
  人最值得骄傲的其实莫过于想象力,它使我们创造了文明,把人类“逍遥”地带到了科学与艺术的天堂。中国汉字作为象形文字,源于原始的近乎图画的符号,相对于西方的字母,汉字与图画的意象表达方法有着某种天然的联系,虽然,汉字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已逐渐趋于抽象,成为一套纯粹的语义符号,但其残存的象形特征所反映的意象表达,还是十分的显著。在中国绘画作品中,诗与画是两个自然的意象载体,著名的美国诗人庞德就曾感叹道:“用象形构成的华文永远是一首多情的诗。”中国画论中的“以意造型,以型写意”也说明了传统中国画的创作过程是一个从观察、感受、表达情感的过程,是对人类生活的再现过程。这种对外界事物的心有所感,便将其寄托于一个所选定的物象,融入其某种感情色彩,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形式,就是一个任人逍遥,驰骋想象的“意象空间”。
  面对现代西方绘画对中国传统绘画、意念、表现形式的影响,以及当前绘画艺术热衷于单纯的形式、肌理表现和材料的运用,所以普遍存在着“求新、求变”的冲动,然而扩展到构建新的现代绘画创作理念时,出现的最大问题还是对绘画艺术特点的脱离,缺乏责任心。那种流行的,渗透到人骨髓里的商业价值目标,对于现代绘画的意义界定,涵盖的范围却被笼罩得越来越狭窄,画坛上风行的缺乏民族特性和历史传承的这样或那样的主义,也末能标新而立异。绘画,作为一种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和形式,在当今文化教育相对普及,网络高度发展的时期,已经以其极低的门槛被大众“普遍娱乐”,所谓“画家不是家,吹捧靠大家”的感概,说明绘画已完全进入了普通百姓人家的生活。以此,逐渐地开始澄清了绘画艺术家自身的思维方式、思维风格及思维走向,最终使我们有效地触及到了艺术的本源形态和原始特征,看到了人类最本能的物质追求和精神渴望所构成的冲突,唤醒的是超越美学贫困的精神能力,体现了相对现实生活更需要的“意度”享受,能够让人领略和品味到“逍遥”的乐趣。
  意象画的创作是开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探索利用图形设计的原理和技法来创造和实现创意的途径。中国传统美学所宏扬的博大的审美境界以及传统艺术所展示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精神,是我们研究意象画创作实践的主题,因此,无论从理论和创作实践上对意象画进行探索和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意象画的基本概念
  
  为什么人类在远古时代,就能面对散落于无限天际的星光,联想成各种以现实物象建立起星座,并为人类自己来对号入座呢?事实说明人类的想象完全是依赖于能动的视觉感应和情景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视觉和事物是感觉的核心,联想和情景是记忆的途径,想象“逍遥”在初民原始的意象思维的空间,体现了人类自古就对天地万物有着和谐同处最伟大的真诚和企盼。
  所谓意象画,是指客观形象与主观感悟融合成的带有意蕴与情感的绘画形式,是介于具象绘画与抽象绘画之间,独具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艺术特征的艺术表现。而意象画创作,则是通过画家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来实现的,简单地说,意象画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愿望的客观物体。我们现在所说的意象画主要是相对于具象画和抽象画而言的绘画表现方法,具象画的表现方法是三维空间;抽象画的表现方法是多维空间;而意象画的表现方法则是意度空间,换句话说就是“无维空间”,因此也就显得更具想象力和创造力、更为自由和“逍遥”。
  意象的理论起源很早,《周易》已有“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之说,相传舜禹之时的《卿云歌》就是一首纯意象的诗,它运用意象的方法,以日月光辉、祥云灿烂来象征国运昌盛,以寄讴歌与祝福之意。1949年湖南长沙出土的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画中有一位侧身而立合手祈祷的贵族妇人,细腰垂譬,神态虞诚,她头顶凤鸟,前有祥龙,脚踏一轮弯月,用来象征墓主祈求神灵引导,使其灵魂升天的美好意愿。由此可见,意象的理论被应用于传统中国画创作,不仅从《周易》的卦象理论借鉴而来,而且也从诗词的意象实践中归纳而来,因此自古中国就有“诗画同源”和“诗情画意”之说。中国的诗与画之所以推崇意象,是因为“言不尽意”,往往逻辑语言和逻辑形式,不能真实完美地表达心中之意,于是“立象以尽意”用意象来诉诸感性,自古就成为一种趋势和时尚,当然中国古代“文人画”更不例外。
  据说,“意象”一词,“舶往”西方还是二十世纪初的事,作为西方意象派诗词的领袖,庞德就是通过翻译和阅读了中国不少古典诗歌,才领悟到意象艺术的魅力。意象创作之所以成为中国传统文学艺术主要的表现方式,是因为古人认为,意是心意,是内在和抽象的,象是具象,是外在和真实的,意源于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的,象是意的寄托物。所以意象是具体事物的情感表现,意境是具体事物和感性组成的整体环境。这种借以寄托情思的自然意象和社会意象的绘画,通过所表现的自然景观、所刻画的人物形象、所描绘的自然风光、所铺陈的社会生活,就显得更有感情色彩。
  当然,意象画被独立作为绘画的一种形式,被运用和流行,那还是近些年的事情。由于中国文化向来注重意与象的关系、情与景的关系、心与物的关系以及神与形的关系,所以中国传统绘画完全是浸润在诗情画意的意象之中,完全由意象主导,情景交融,物与神游,是纯粹的意象组合。同时又由于中国推行改革开放后,传统的审美理论和含蓄自闭的文艺创作风格,受到了西方现代实用主义审美理论和张扬个性,注重形式,讲究功用等观念的影响和冲击,造成了中国传统绘画无论从形式、方法还是创作等方面的深层次的变革。
  现代意象画的出现,不仅符合中华民族的传统审美心理,具有民族认同感,而且还具有现代创意设计的特征和现代意识,符合世界潮流,所以自然会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
  
  意象画的艺术特征
  
  第一、呈现传达想象的意度空间。“以型写意,以意造型”是意象画表现的主要艺术特征。意象画创作反对毫无情趣和没有意境的形式主义,提出“情景交融,意趣横生”的意象境界。所谓真正意义上的意象画“是在一瞬间呈现出的理性和感性的复合体”,如作品《婚》例图(1)该画创作于1997年改革开放初,画面塑造了两个象征东西文化的“石狮”和“维纳斯”形象,意欲传递一个令人迷惘的文化现象,感悟到了中西文化联姻与结合所带来的喜与忧,瞬间腾出了一个对“文化婚姻”的遐想空间,反映一种无以言状的内心感受。
  意象画构成方式主要有:1、意象递进: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有条理、有层次地递进意象。如作品《太阳》例图(2)画面上从远处的山,到近处的草、又从天空中的太阳到大地上手托婴儿襁褓的母亲,象征了一个充满阳光的“爱的世界”,意象鲜明,层次清晰,这种意象递进,使感情色彩更加浓烈。2、意象叠加:将有相同本质涵义的意象,巧妙地叠加在一起,意象与意象之间构成修饰、呼应和比喻等关系。如作品《陶脊》例图(3)在静静的大地上,一个赤裸的陶工,置身于一堆陶器之中,说明了陶器和人都需要经过雕琢和烈火,才能成为“大器”的道理。这种相同本质涵义的意象叠加,使主题更为突出和鲜明,让人不禁为之发出振奋!人的精神内涵得到了展现。3、意象并置:把不同性质或不同时空范围的两个或以上的可见意象并列在一起,借以启发原来固有的观念或形象,称为“视觉融合”。这种融合会使人获得了一个与两者都不同的意象,具有一种全新的感受。如作品《富裕》例图(4)由于中国民间流行讨口彩的习俗,“鱼”同“裕”为谐音,于是,当人和鱼的画面出现时,通过人故有的思维,自然的转化为祈求“年年富裕”的美好意愿了。
  第二、主题表现方式的简洁明了。不用没有意义的形象,去除多余的描绘和装饰性的图案与纹样,反对卖弄技巧,画风要求简洁、夸张、有趣,给人以遐想。这是意象画创作中表现主题的最好方式,如作品《太阳》,画面中的母子造型,虽不免夸张,但形象亲切,图中太阳当空高挂,大地春意盎然,主题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再如作品《婚》,画中将狮子和维纳斯两个形象,采用婚照的形式来表现,反映了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主题思想。
  第三、注重形式内在的韵律节奏。将意象与所蕴含的思想情感视同音乐,采用“以意造型”和“以型写意”的艺术特征,形成错落有致的韵律节奏,反对按固定的模式进行创作。意象画创作是在中国传统绘画基础上的延续,是在历代无数艺术家自古形成的意象表现基础上的发展,所以,意象画创作不拘于规则,不局限于材料、手段和方法,注重事物内在的韵律节奏和外在的创意联想,表现出一种独具中国民族文化特色,又有时代精神内涵的现代意识。
  意象画的艺术特征,是通过主观意象和客观意象所表现出来的,主要有两种创作形态:其一是静态意象,包括崇尚古典美,表现浪漫主义风格等;其二是动态意象,在意象的原则下,强调动感和活力,让思索不断地涌进涌出,追求意象的流动性和跳跃性,在意象画创作的空间中发挥想象。
  
  意象画的创作意境
  
  意象与意境是意象画创作与鉴赏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具有各自的含意,正确界定其含意的关系,对于意象画创作实践有着积极的作用。
  意境,是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绘所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画家抒情中所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而意象,则是指表达审美观念,具有哲理性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基本艺术特征。意象是一个个表意的典型物象,是画家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也称为艺术典型。物象是可以被感知和具体的。意境是一种境界和情调,它通过形象表达或诱发,是要体悟的,是抽象的,所以意象或意象的组合才能构成意境,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手段或途径。
  意象构成意境主要有两种:首先,由一个意象构成一个意境,如“墨梅”,中国画中的墨梅已非自然界中的梅花,而是画家心中之梅,一树带着墨色的有个性的梅花,如细细品味,自然就能感受到其中有一股狂放不羁,安然自得的艺术境界,“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种境界就是其独特的意境了。第二,意象组合形成意境,即由多个意象构成一幅画面,形成一个整体的意境。如南宋名家马远的山水画《踏歌图》,表现了一系列单个的意象图形,溪流、翠竹、红梅、老柳、远山和老人,通过组合这些意象,虽不言情,但情藏景中更显情深意浓了。溪水潺潺,翠竹生风,红梅斗艳,老柳怀春,画面中远处玲珑峻秀的山峰遥向呼应,近处垄上踏歌而行的老人悠然自得。通过这些意象组合形成的自然意境,体现的正是作者向往自然的心境。
  因此,合理地利用意象和意境的相互关系,以及充分发挥两者的审美特征,对提高意象画的创作水平和分析鉴赏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意象画的创作方法
  
  意象画作为一种现代流行的绘画形式,其创作方法巳不局限于绘画材料和绘画媒介,它以满足和表现意象创作观念,表现思维情感为主要目的。那么为什么要用意象?意象在意象绘画中究竟起了什么作用?有哪些具体的创作方法呢?我们知道,意象是在人的意度空间内形成的有意味的形象,在意象寓意的纯意象画中,意象是给情感的一个载体,其作用在于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在直抒胸意的意象画中,意象是作为情感的装饰和痕迹的印证,那是意象绘画创作的根本要求即情感、物象、形式三要素的关系所决定的。如果我们从意象画创作的一般原理出发,则可以对意象画基本的创作方法和作用作出以下的分析和归纳。
  1、寄情于物,赏心悦目。将抽象的主观情思寄托于具体的客观物象,使之成为可感可触的的艺术形象,这种创作方法,会使情思得到鲜明生动的表达,也会使整个意象画创作表现或意象画欣赏等过程,成为一个充满愉悦的感受和想象过程。2、意同象异,各见其趣。借助各自的独创性的意象,使相同或相似的情感思维得到独特的艺术表现,这种意同形异的意象画创作方法,呈现出的则是不同的艺术气质和精神魅力,意趣无穷,给人以联想和回味的艺术空间。3、主题朦胧,意味无穷。“言不尽意,立象尽之”,在意象画创作中,将难抒之情、难言之理,由自然意象或主观臆造的形象代抒代言,产生逻辑语言和逻辑形式所无法达成的“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往往会给人们带来震撼。4、委婉动人,寓意于象。保持与现实社会和实际生活一定的距离,从而能避免在判断上缺乏远见灼知,使意象画创作既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常常委婉的意象表达或充满美好假想的情景描述,总会给人们带来经久的记忆和回味。5、创意取象,美化生活。通过创意、立意,然后取象、造象等意想体验和感受的方法,可以创造出一个既适合审美观念和现实生活需求,又能反映时代精神特征的意象画,使美化生活,创造一个充满情趣的艺术环境成为一种选择或可能。
  
  意象画的现实意义
  
  记得在1989年6月,由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主办,原已故副院长任意主持的《陆伟杰中国意象画展》在上海美术馆举行。那是我第一次试图以意象画的创作形式,将“创意”这个概念带入绘画,带入美术设计领域;试图从传统美学的角度大胆进行探索,追求和表现独特的意象画风格和奇妙境界。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了,现在“创意”几乎已完全替代了“意象”,甚至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梅花因在严寒中引领百花烂漫芳香,所以倍受诗人和画家的赞誉,才有“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的佳句;松树因有傲霜斗雪的意志,自然也就成了人们讴歌的对象,因此才有“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之名作,可见,这些自然物象,都成了意象创作历代抒发感情的传统主题。从美学角度来看,现代意象画与传统中国画以及现代创意设计艺术都没有本质的区别,如今重大活动的吉祥物、商品的商标、城市建设的地标性建筑等,实际上都是在传统审美和意象理念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创意产品,体现了现代科学技术和创意文化的兴起。当然,由于各种原因,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在处理艺术与生活、创意与发展的关系问题上,在美术创作和创意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上,都非常需要理论上的探索与创作实践上的经验。由于现代意象画的创作实践已不仅仅是表现在绘画形式上的变化,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是一门开拓人类意度空间的艺术活动,是培养创意设计人才的一个途径。因此,对现代中国绘画的发展以及现代创意事业的作用来讲,都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不断地进行意象画的创作实践和探索研究,无疑变得十分有意义。
  我认为,作为意象画家所能释放的创作态度,已远远超出了绘画本身。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绘画艺术已不再是纯粹的色彩与技巧,材料与形式的浅显表达,而是将内容豁然的指向更深层次的创意主题。至此,当一切生命一旦面对未来时,生命中的自我状态会使一切有生命和无生命的实体、有差异的时间和空间、复杂的人性与现实的矛盾,有感受,有选择地、主观地、艺术地在人的意度空间内得到统一与和谐,从而达到一种思维的升华,情感的交融和驰骋想象的“逍遥”境界。
  逍遥,即悠闲自得!逍遥于意度空间并获取创意,也许这就是意象画创作实践的意义之所在吧!
  
其他文献
当我们的视觉逐渐适应了所谓的宏幅巨制,逐渐习惯了令人目眩和各色幻象,突然面对这些斗尺见方、只有黑白两色的木刻作品时,我敢说,每位观众都会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反差。这反差与其说是来自视觉,不如说来自岁月,更多来自精神和文化。  走进这现代化的展览大厅,站立在这些珍藏了半个多世纪的版画作品前,我们会清晰地感觉到自己的内心似乎渐渐地安静了下来。喧嚣、浮华、奢靡、虚假等此刻都暂时离我们远去了……  刻刀、木板
期刊
近几年来,真人秀节目(reality show)在中国日渐走红,无论是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东方卫视的《中国达人秀》,还是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让不少业内人士惊呼选秀节目2.0已经过时,真人秀3.0时代已经到来,并宣告省级卫视三强(浙江卫视、江苏卫视与湖南卫视)格局的正式形成。究其实,这样的判断意义不大,因为第一,选秀节目只是中国的说法,在国外统一称为真人秀,而《中国达人秀》的草根以及《中国
期刊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潮流,作为全国最早建立的省市级公益性、综合性艺术科学研究机构之一,上海艺术研究所已经走过了32年的历程。在经历了曾经的辉煌和困惑后,如何直面新形势,在新的生存环境和时代需求的背景下谋求艺术科研事业的发展与繁荣,是当前必须解决的迫切问题。7月14日,上海艺术研究所召开“新时期上海艺术科研事业定位与发展研讨会”,邀请部分离退休专家和全所同仁共贺所庆,并就上海艺术科研事业的未来畅所欲
期刊
新木刻运动是中国革命美术的典范,为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已成为中国美术史上的光辉篇章。  为纪念鲁迅先生倡导的中国新兴版画运动八十周年,本刊刊发陈烟桥之子、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超南撰写的“对‘革命的中国之新艺术’巴黎展的回顾与思考”一文。他综合了现有资料,对展览全过程进行了梳理,向我们展示了鲁迅先生策划展览的良苦用心,以及展览所引发的国外媒体的评论。上海图书馆副研究馆员黄显功的“早期
期刊
上海是全国动漫产业的重地。众多的动漫基地,动漫企业,动漫园区,动漫频道,以及成千上万的动漫迷,构成了动漫文化产业的整体格局。在第七届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成功举办之际,我们采访了活动承办单位之一的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贝兆健副局长。他站在政府主管部门的角度,介绍了上海在加快推动上海动漫产业发展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创新举措,以及“十二五”期间上海动漫产业的发展目标和任务。    记者:您是如何评价本
期刊
动画技术的发明实现了数千年来人类自由表现运动和时间空间的夙愿。线是二维动画的主要造型手段。中国二维动画曾有过辉煌的过去,一度被国际学术界惊羡地称为中国学派,以肯定我们的成绩。但是随着电视业的飞快发展,美国、日本等动画大国迅速抢占国际市场,中国动画市场几乎被外国动画片所垄断,出现衰退的趋势,这其中除了体制转型和商业运作失利等原因外,原创的缺失显而易见。在这个大背景下,如何在动画创作中接上地气,在吸收
期刊
近10年来,电视选秀节目几乎充斥着中国的电视荧屏,从打造平民偶像的《超级女声》,到刚刚落幕的《中国好声音》、《声动亚洲》,以及近期热播的《中国梦之声》、《我是歌手》、《舞林争霸》、《中国最强音》等等,可以看到大陆电视选秀节目从异军突起到遍地开花,从大众狂欢到打造专业艺术人才,选秀节目也在力求创新,探索着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如今,电视选秀节目已经不仅仅是娱乐节目的代名词,它已经承载起全民追逐梦想,实
期刊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出了奋斗目标。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是民族文明程度的体现,也是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激烈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仅仅是建设一批公共文化设施以惠民,也不仅仅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以提升GDP占比,更重要的是要在文化创意和内容创新上形成独特
期刊
艺术类出版物是构筑美术史的主要载体之一。不论油画、国画,还是版画,以往所出版的各类作品集均是美术创作的写真性记录,是人们研究和认识某一阶段美术演进状况的基础资料。尤其是经历岁月的荡涤,绘画原作消失于世的时候,各种早期画册就显得特别的珍贵。今年是鲁迅先生倡导的中国新兴版画运动八十周年,上海作为中国现代版画的摇篮,不仅是中国现代版画的创作中心,同时也是版画作品的出版中心。通过早期部分版画出版物的考察,
期刊
文艺界人士需要通过交锋、交流的碰撞,激发鲜活的思想和涌动的灵感。艺术家如果只知道闭门造车,往往会山穷水尽,一个人冥思苦想往往会走入死胡同,而交谈会使自己的思路豁然开朗、柳暗花明。文艺界特别需要那种有特定目的或无明确目的的恳谈、交流、叙谈,沙龙是一种比较不错的形式。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在周恩来总理、陈毅同志直接关心下,为给广大文艺工作者提供创作、交流、聚会和活动的场所,市委、市政府领导把当时属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