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江西高校科技创新服务能力的路径研究

来源 :科学教育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ramonium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作为科技创新资源最丰富的机构,在推动国家科技创新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但是,从效率和效果来看与国际高校的贡献相比还相距甚远。为此,借助问卷调查、访谈对影响江西高校科技创新服务能力重要因素进行分析,从江西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及带动江西高校综合声誉的提高方面进行路径设计。尤其是通过加强江西高校的内外部服务能力来帮助实现整体声誉度的提升,并针对高校科技创新良好的氛围环境、高校所提供的各项制度条件、科技创新成果的质量和各项完备的转化条件等因子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科技创新服务能力 高校科技创新 教师科研 成果转化
  1.引言
  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企业、政府以及社会更加关心集科技和教育为一体的高校。高校作为带动区域经济水平提高的重要机构,它的科技创新服务能力水平在对推动地方校企合作和高校持续、稳定、快速、协调的发展方面都起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高校科技创新的服务能力水平参差不齐。
  从国外目前对高校科技创新服务的研究来看,热点主要在高校科技创新服务能力效率的评价上,面向企业的科技创新服务文献也在增加。大多数学者使用了相关评价工具对高校的技术转让效率进行了评价分析,如Jerry G.Thursby等使用DEA方法对美国包括私立大学在内的100多所大学技术转让部门许可证发放的效率进行了评价,并就此对高校创新活动的技术转让产出效率进行了相关分析[1];Ahmad D.Raha等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对高校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活动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成功与否影响比较大的一些决定因素,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2];Mariano Nieto在对企业里科技创新过程中基本因素的研究上,得出企业的科技创新有隐性因素存在、传输性、同化性和专用性的特征[3]。
  目前,国内研究的主要内容以高校科技创新为主,在研究方法上主要以实证研究为主。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和选择合适的方法,对高校科技创新服务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如庞诗、何晋秋在对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中提出高校的科技创新成果虽多,却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相“错位”等的评价[4];张清辉等通过文献分析与统计分析方法,从科技投入能力、科技产出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三个方面分析了甘肃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5];王光平等通过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因子分析,发现科技创新基础和投入因子、科技创新环境因子和科技服务投入等是影响高校建立科技创新评价指标的因素[6];侯成义等针对国防高校科技创新的特点,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并验证了科技创新基础能力、知识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团队与人才培育能力是国防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结构和评价体系的影响因素[7];邱均平等以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推出的中国高校科技创新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为例,利用其最近三年积累的评价指标数据,提出一种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优化的思路和方法:通过指标优化、主客观赋权等方法对“投入”“产出”和“效益”等指标进行了优化和验证[8]。
  从以上综述可以看出学者们对高校科技创新的研究侧重于内部或者外部能力,就内外部服务能力综合分析的研究相对还较少,所以,从高校自身平台服务建设和高校成果服务企业社会的两个方面综合研究,对提升类似江西欠发达地区的高校科技创新服务能力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2.研究假设与理论模型
  2.1 研究假设。
  从目前文献研究来看,高校科技创新服务能力的内涵在区域和企业领域的研究较多,同时高校在内部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外部的对社会企业服务两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并且,高校科技创新还分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现代科技引领的管理创新的三种类型。基于此,本文在进行研究之前提出以下假设前提条件:
  H0a:江西高校科技创新服务能力主要取决于高校内部和外部的服务能力同时提升。
  H0b:高校内部的服务能力主要指高校为教师更好地进行科技创新而提供的平台和优惠条件等的服务能力。
  H0c:高校外部的服务能力主要指高校为更快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而与企业搭建合作平台促进其转化的服务能力。
  为了研究高校应该怎样为教师提供更好的服务平台,以促进教师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以及高校科研成果能够更好的转化需要高校和企业提供哪些方面的支持,本文首先通过对诸多文献进行研究,来提取相关影响因素的指标,如对韩影等的关于提升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思考与实践[9]和李海超等的美国硅谷发展现状分析及启示等[10]的研究中得到了管理制度的开放性、科研学术的培养、政策或资金的支持是影响教师科研管理制度完善的指标。其次通过对调查对象进行深入访谈,对因素指标的设置进行补充和完善,使指标的设置具有一定的相关合理性,提高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最后,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以下两个需要进行验证的假设:
  H1:教师能否更好地进行科技创新与高校的创新氛围和高校所提供的各项制度条件有显著影响关系。
  H2:高校科研成果能否更快地进行转化与科研成果的质量和各项完备的转化条件有显著的影响关系。
  2.2 理论模型。
  江西高校科技创新服务能力的提升主要来自于高校内部服务能力和高校外部服务能力的提升。高校内部能力主要取决于高校是否能为教师科技创新创建更高的服务平台,外部能力则主要取决于科技创新成果能否得到更快地转化。当然,要达到更好地为教师科技创新创建服务平台和更快地为成果转化提供保障的目的,过程期间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这些已收集到的影响因素进行赋值加权、频数分析和评价,找出影响程度较为重要的重要因素,并针对这些重要因素提出建议。为此结合上述的研究假设和已有的研究框架,给出增强江西高校科技创新服务能力的理论模型,如图1。
  图1 增强江西高校科技创新服务能力的理论模型
  3.样本选取与特征
  首先,根据江西高校的分类,本文选取了1所重点高校、1所一般高校以及1所民办高校进行访问式问卷调研和电子邮件问卷调研,并对其中10个样本进行了深度访谈。其次,企业调研的选取按企业规模在江西省分别抽取约20%的大型企业,约30%的中型企业以及约50%的小型企业进行调研。本次调研针对教师和企业两个维度共发放200份问卷,回收186份,回收率93%,其中有效问卷180份,有效率为96.7%。样本选择基本符合主体结构,具有代表性。   4.数据分析
  4.1 教师及企业对高校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影响因素的评价。
  为了更直观地了解高校教师和企业对高校科技创新服务能力不同影响因素的态度,使用赋值法将“影响非常大”赋值为5分,“影响比较大”赋值为4分,“一般”赋值为3分,“影响比较小”赋值为2分,“几乎无影响”赋值为1分。因此对其进行5分制的加权处理,最终得到江西高校教师和企业对影响江西高校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因素的重要性分值。结果表明,江西高校教师认为大部分因素对高校科技创新服务能力的影响程度较为均衡,其中高校独特良好的创新氛围和柔性化的科研管理方式对其有重要影响,优秀人才跟踪机制的建立和优厚的物质生活待遇机制对其影响较小;企业也认为大部分因素对江西高校科技创新服务能力的影响程度较为均衡,其中科研成果本身的价值和转化后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是企业考虑的重要因素;而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和校企之间长期的合作关系则相对影响较小。
  4.2 影响高校科技创新服务能力的主要制约因素分析。
  (1)教师科技创新过程中的主要制约因素。
  从表2可以看出,高校教师在科技创新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有:研究时间没有保证、科研经费不足和缺少创新伙伴等因素。在与高校教师的访谈中,了解到目前高校教师在高校科技创新过程中对教学任务和科研的分配比较不满意,这种不满意主要是因为科研时间得不到保证,尤其是教学科研岗的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两方面处于较尴尬的地位,常出现科研和教学任务都完成不好的状况。其次是关于科研经费的问题,由于高校教师在科研创新上较缺乏积极性,所获得的科研经费的来源途径就较少,造成科研经费的断裂和不足。并且,由于缺乏创新伙伴的原因造成科研教师更加缺乏进行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如此循环才导致教师对高校为其提供的服务平台和各项条件不满意的局面。
  (2)企业与高校科研成果对接的主要制约因素。
  从表3得出,高校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主要受到转化是否有风险投资的迅速投入,以及是否有良好的转化保障制度两方面的制约。首先,当高校有了新的科研成果,如果企业的风险投资能够迅速地投入到成果的转化和研发中,这就能更好地促进高校成果进行试验生产,为成果的转化设置了资金的保障,有利于高校成果更迅速的进行有效转化。其次,成果转化在有了资金的支持后还要有其他的保障制度支持,如法律保障支持,建议政府为高校的成果转化提供制度和政策保障,另外,建议高校和企业健全完备的成果转化机制,如高校可以建立大学科技园,企业建立企业孵化中心等。
  5.研究结论与建议
  5.1 主要研究结论。
  通过对江西高校科技创新服务能力的教师和企业两个维度进行实证分析和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
  (1)影响高校教师能否更好地进行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有高校独特良好的创新氛围、柔性化的科研管理方式、研究时间没有保证、科研经费不足和缺少创新伙伴等因素,而在其中,高校独特良好的创新氛围和拥有创新伙伴是属于高校良好的创新氛围环境里面,而其他的重要因素则属于高校所提供的各项制度条件,所以接受假设H1,这些重要因素验证了它们之间的显著影响关系。
  (2)影响高校和企业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因素是科研成果本身的价值、转化后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风险投资的迅速投入以及是否有良好的转化保障制度,而在其中,前两个重要因素属于科技创新成果的质量,后两个因素则属于各项完备的转化条件,所以接受假设H2,这些重要因素验证了它们之间的显著影响关系。
  5.2 提升江西高校科技创新服务能力的建议。
  (1)建立完善的技术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培养教师进行科研创新的积极性。本研究结果显示:为教师创造良好独特的科技创新氛围是影响高校教师科研创新的最重要因素,而高校创新环境是通过创新的基础设施和创新人员的积极性来体现的。高校内部要建立完善的技术基础设施和各项提供咨询服务的配套设施,如实验室仪器的定期更新等;其次,为高校教师科研进行合理的组团,组织研究项目相一致的教师定期碰面和研讨,培养教师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为高校的创新氛围增添活力。
  (2)创建适宜高校教师进行科研创新的管理制度和工作环境等条件。比如高校在科研管理的方式上要注重柔性化的管理,可以对创新平台上的人事管理采用固定岗位和流动岗位相结合的多元化人员准入和退出流动模式,并在管理制度的开放性方面给予恰当的开放;在研究时间上,要对高校教师教学和科研任务进行合理安排,使教师进行科技创新的研究时间得到保证,尽量避免形成教师在科研和教学上“两难”的局面,让教师有时间专心搞科研或教学;在科研经费方面,鼓励教师申报课题和专利,增大科研经费的来源途径,建议高校、企业和政府为待研究的课题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避免科研经费出现断裂和不足。
  (3)高校科研成果与企业进行对接的过程中必须进行定期跟踪,以保障新产品研发的质量和市场价值。高校在进行成果转化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成果本身的质量如何,也就是成果本身的价值何在,能为企业带来多大的利润回报和经济效益。在成果本身的价值上,高校教师要从市场的适用性出发,多听取企业对新开发产品的要求,在市场上让消费者和受众进行检验;在成果转化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方面,高校与企业应该在“共享成果,共担风险”的原则上,签署法律认可的书面约定,对是否能达到预期带来的经济效益结果共同承担风险。
  (4)高校、企业和政府都需要为成果转化建立完备的转化条件。在资金方面,高校要和政府企业加强合作,可以用政府风险投资吸引各方投资,同时辅之相关政策;或企业建立风险投资经营公司和专门的股票市场,为风险企业筹集资金,并建立风险资本的退出机制等,这样就能更好地吸引企业风险投资的投入;在其他转化保障制度方面,政府可以提供政策和法律的保障支持,高校可以建立科技创新孵化基地或企业建立研发机构中心,这两者都可以作为成果转化的中介平台和提升整体创新能力的“助推器”,形成为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孵化及产业化提供多种通道的集聚创新资源开放平台。   参考文献
  [1] Jerry G.Thursby,Sukanya Kemp,Growth and productive efficiency of university intellectual property licensing[J].ResearchP0licy,2002(31):109-124.
  [2] Ahmad D.Rala,Luis C.Rabelo,Assessment for the evaluation and prioritization of university inventions for licensing commercialization[J].Engineering Management Journal,2006(12):28-36.
  [3] Mariano Nieto.Basic propositions for the study of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rocess in the firm[J].European Journal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2004,7(4):314-324.
  [4] 庞诗,何晋秋.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J].中国建设教育,2006,10(10):36-38.
  [5] 张清辉,赵红娟.甘肃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分析与评价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3(11):51-53.
  [6] 王光平,金浩.基于因子分析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实证研究[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31(4):48-51.
  [7] 侯成义,张守华,曹郑玉,张敏.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国防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结构与评价体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6):67-70.
  [8] 邱均平,丁敬达.科研评价指标体系优化方法研究-以中国高校科技创新竞争力评价为例[J].评价与管理,2010(1):15-20.
  [9] 韩影,李三喜,陈彦超.提升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思考与实践-以沈阳工业大学为例[J].现代教育管理,2012(2):48-51.
  [10] 李海超,齐中英.美国硅谷发展现状分析及启示[J].国际经济观察,2009(6):82-83.
其他文献
【摘要】班主任是学校班级工作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是教学工作的协调者,也是学校目标管理的具体实施者,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桥梁和纽带。一个班级的全体学生能否健康地成长为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社会化程度的一代新人,班主任肩负着非常艰巨而光荣的历史使命,而教育更是心灵的艺术,在广阔的学生心灵世界里耕耘,教师只有具备并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才能感受到神圣和幸福。  【关键词】班级管理 育人为本 热爱
期刊
【摘要】为了适应新形势对干部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党校的干部教育培训和教学改革工作应大力倡导并运用案例教学方式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案例教学有助于学员主体性的发挥,有助于学员学习潜能的开发,也有助于学员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章结合本人党校主体班教学的实践,对党校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及推进案例式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党校 案例教学 干部素质 培训工作    党的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目前独立学院的科研经费来源进行了深入分析,以广西工学院鹿山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为例,提出了拓宽独立学院的科研经费来源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独立学院 科研经费 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1.独立学院的科研经费来源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独立学院在2000-2006年的六年里得到迅猛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是符
期刊
【摘要】目前,小学体育教育还有很多弊端,如何贯彻和实施素质教育,我们可以在体育课上进行实施,帮助学生发展个性,自由拓展自己的爱好,是小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介绍了一些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具有的优势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的方式。  【关键词】小学体育 多媒体教学 优势 培养兴趣  目前,小学体育教育还有很多弊端,如何贯彻和实施素质教育,我们可以在体育课上进行实施,帮助学生发展个性,自由拓展
期刊
【摘要】本人从事教学工作以来,在教学过程中遇到过很多的问题,也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今天和大家一起交流探讨,希望大家在互动中能够学习进步,并促进教学的发展。双语教学一直是新疆各中小学教学工作的重点,我主要说明我在双语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我认为可行的措施进行简要的小结。  【关键词】双语教学 汉语 主要问题 改进措施  说起新疆的双语教学,算得上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有史记载的汉代。从建国到世纪之交,新疆双
期刊
【摘要】对小学生进行健康心理的培养是21世纪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紧迫任务,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这些健康心理品质呢?①作为教师要多给学生表扬和关爱,少批评与责骂;②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心理技能;③作为教师应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关键词】小学生 健康心理 培养 方法    对小学生进行健康心理的培养是21世纪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紧迫任务,也是素质教育的一
期刊
【摘要】一个好校长在学校管理工作上如能充分用好、用活“加、减、乘、除”这个四则混合运算,我想定会产生事半功倍的实效。作为一名校长,我在应用上有如下的体会,特述之以飨同仁。  【关键词】学校管理 校长 四则混合运算 把握 实效    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是数学学科的基本计算知识,它与学校管理工作似乎“风马牛不相及”。正如俗话说的“道班不理供销社”一样,是两个不相干的范畴,可细细思之,校长在学校
期刊
【摘要】幼儿阶段是人生的奠基阶段,而父母是最初的启蒙教师,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现在的社会竞争日益加剧,如何使自己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以取得成功,这是对现在的父母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提出的一个更新层次的要求。  【关键词】幼儿教育 父母 心得    幼儿阶段是人生的奠基阶段,而父母是最初的启蒙教师,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现在的社会竞争日益加剧,如何使自
期刊
【摘要】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细致地对每个厌学学生各方面情况及心理特征进行深入、及时、准确地了解,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关键词】厌学学生 调动 激发 积极性 学习兴趣 乐学    如今的小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公主”和“王子”,生在福里,长在福里,饭来张口,衣来伸手,面对家长“望子成龙”和学校“恨铁不成钢”的迫切要求与希望,再加上商品经济、“读书无用论”等等
期刊
【摘要】针对当前中职生基础弱、底子薄特点,中职校教学上授之以鱼或授之以渔的方式均存在限制学生潜能发挥的局限性,不利于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如何突破中职基础会计传统教学瓶颈,创新基础会计教学,提倡“鱼渔兼授,教学相长”, 值得探讨。  【关键词】中职生 基础会计教学 鱼渔兼授 教学相长     基础会计,是会计学的基础,着重强调“基础”,是一门应用学科,是会计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也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