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班幼儿进行自我责任感培养之心得体会

来源 :现代科学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988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8-8636(2014)06-0067-02 责任感是对责任的心理体验,是对所负责任的一种道德情感和信念,以及对履行责任和义务的一种态度,是健全人格的基础。幼儿的自我责任感是在幼儿承担自己的行为后果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形成的一种道德情感,是幼儿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基础,也是幼儿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班幼儿一般年龄在3-4岁,处于入园初级阶段。这一阶段的幼儿在生活方面的习惯还未成形,学习方面的规范开始接触,如果在这一阶段通过自我责任感的培养,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对幼儿的学习及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下面,我就平时在教学中探索积累的相关情况作一简要阐述。
  一、无意识模仿阶段
  刚入园的幼儿年龄一般在3-4岁,在生活方面的习惯大多还未养成,学习方面的习惯更需要老师慢慢教育、慢慢灌输。他们这一阶段总是处于一种无意识的模仿,老师做啥他学啥,别人干啥他也跟着干。
  (一)本阶段特征
  本阶段幼儿的特征大多体现为无意识模仿,对新鲜事务兴趣浓厚,总是迫切的想去模仿、想去体验,但模仿效果不好,行为变化大,无法持久。
  (二)训练方法
  针对本阶段幼儿的上述特点,在实际教学中,主要是通过教师、表现较好的幼儿的示范作用,创设一种样板情景,引导其他幼儿进行模仿,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例如:在培养幼儿如厕习惯方面,可以通过排队开火车的形式依次如厕,这样既可以让前面的幼儿对后面的幼儿起到示范作用,同时也可以培养幼儿遵守秩序的良好品质。
  同样,在培养上课习惯、体育运动等方面,均可以通过创设一种样板情景,让幼儿在不自觉的情况下进行模仿。
  (三)注意事项
  由于本阶段幼儿行为大部分具有无意识性,所以在模仿过程中反复性较大。明明上次模仿还很成功,下次突然又不知道怎么做了。这就需要在实际教学中创设情景,多次不停模仿,在多次模仿训练下以达到养成的目的。同时,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足够的耐心,引导幼儿实现模仿。
  二、正向激励阶段
  随着模仿的深入,幼儿已经能够在不模仿他人的情况下,简单的完成一些新接受的动作,甚至养成一些初步习惯了。
  (一)本阶段特征
  幼儿已经可以不需要模仿的情景下完成一系列动作了,但还体现在不能持久,偶尔又忘记了等情况,表现为随意性、不稳定性。
  (二)训练方法
  本阶段主要通过对幼儿采取正向激励的方法进行教学,对幼儿表现出来的自我责任感进行正向激励,促使幼儿获得一种愉快的心理体验。这种愉快的体验又反过来正向促进幼儿对该行为进行强化,以达到养成的目的。
  比如在教学中对举手回答问题的幼儿以佩戴小红花、发放糖果等形式从精神上、物质上给予奖励,这样就会在教育上形成正相关,促使幼儿强化这一行为。举手回答的下次举手更积极,不举手回答问题的在激励的情景下,也会举手回答。
  (三)注意事项
  本阶段的正向激励只能是一个导向的作用、强化的作用,以让幼儿获得一种愉快的心理体验来强化个体的行为。在实际中不能一味的强调激励,比如把完成某项学习任务与获得糖果或其他物质奖励等同起来。同时,在激励中主要以精神激励为主,再辅以物质激励,效果更好。
  三、习惯养成阶段
  经过前面两个阶段的训练,幼儿已经完成一些学习、生活方面的事情,但还未表现为习惯。
  (一)本阶段特征
  本阶段幼儿已经可以自发的或者是在老师、家长语言提示下完成一些学习、生活上的任务,但还具有不稳定性,也未表现为长期习惯。
  (二)训练方法
  对本阶段幼儿主要是通过上一阶段正向激励的基础上,通过训练,使他养成一种自觉的习惯,也就是自我责任感的初步培养、初步形成。
  例如:饭前便后洗手,在前阶段训练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请问马上要吃饭了,该做什么准备啊”,幼儿逐渐会回答“应该洗手”,最后表现为去洗手间洗手,为吃饭做好准备。这样经过多轮训练,只要到了吃饭时间,幼儿就会养成自觉洗手的习惯,这样关于饭前洗手,爱清洁、讲卫生的自我责任感就逐步形成了。
  (三)注意事项
  由于幼儿年龄较小,所以他们养成的习惯,培养出来的自我责任感有很大的反复性,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多次训练,以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直至最后习惯的养成。同时,也要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共同施教,不然就会导致在学校培养自己独立吃饭,回家大人喂食的情况发生。
  总之,幼儿自我责任感的培养,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体表现在每个幼儿身上还具有个体差异性以及反复性。三阶段的划分只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是一种粗略的划分,阶段之间具有连续性,没有明显的分段特征。虽然在教学实践中有所运用,但还不是很成熟,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去进一步完善、充实。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8-8636(2014)06-0052-02 高效课堂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从以“师”为主到以“生”为主的一种转变。是从理论教学到实效教学的一种改变。讲究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性是师生共同的追求目标。在减负教育新课改形势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势必落到课堂上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期刊
【摘要】为了更好地体现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尤为注意做到以下几方面:学生的活动,包括动手实践与主动探索,应是一种有着明确目标的自觉行为,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形式;教学工作的主要目标并非是使学生建立关于相应逻辑结构的牢固记忆,而应帮助学生形成适当的认知结构;教学中既应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同时又应当帮助学生清楚地认识超出“日常数学”上升到“学校数学”的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8-8636(2014)06-0060-02 以学科为本位的传统语文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要彻底扭转这种“目中无人”的教学局面,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注重学生的精神成长,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文关怀。   一、关注学生人性与个性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8-8636(2014)06-0056-02《九年义务教育与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是语文课程的四大理念之一,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的历史的必然回归。它对语文学习目标的定位具有多维性,为语文学习支撑起了一个稳固的空间。《标准》立足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尊重和理解多样化”“关心文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8-8636(2014)06-0066-02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要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学生愿意主动的学习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变得十分重要。提高数学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是重要的一环。从教学心理学角度上讲,如果抓住了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对教学将有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兴趣的培养就是一个重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8-8636(2014)06-0062-02 新课程改革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发展,而创新能力的核心和基础是创造性思维。数学学习的本质就是让学生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继而形成数学技能和能力的一种思维活动过程。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因此,我们教师应该具有长远的眼光,积极地去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8-8636(2014)06-0059-02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将一堂四十五分钟的课上得如花似锦,妙趣横生,对一个有着深厚学养、丰富的教学经验的老师来讲,并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毕竟语文学科有着数理化等学科所不具备的人文性这一特点,它自身就对学生有一种天然的吸引力;但高考语文复习的目的是直指高考,出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8-8636(2014)06-0042-02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要从小学的德育工作抓起。众所周知,抓好德育工作一直以来是每个学校一项重要的准则。学生的活动大多数是以班级形式出现的,班主任理所当然地成为德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是我们每个班主任必须学会做德育工作,掌握德育教育的方法。 我认为以下几种方法还是行之有效的。    一、营造和谐
期刊
【摘要】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学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该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去组织教学呢?本文作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信息技术 学习兴趣主动参与【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8-8636(2014)06-0068-02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为了培养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8-8636(2014)06-0071-02 所谓创新能力就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思维活动,产生新认识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语文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把创新教育融入学科教学,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语文教学中要积极探索的新课题。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