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蛞蝓:多姿多彩的精灵

来源 :大自然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iang4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福建沿海的沙滩上,经常能看见一种长得像“粉丝”的东西。原来这是海蛞蝓交尾后排出的卵群带,最长近1米,湿重可达20克,人们称其为“海米粉”或“海粉”。海粉可食用,不过当地老人说海粉其实不好吃,没味道,而且吃了容易拉肚子,因此,海粉如今在市场上并不常见。但产下“海粉”的海蛞蝓却很特别。

神奇的软体动物


  “海蛞蝓”又称“海兔”或“海猪”.是一类具有丰富多样性的软体动物。它们是蜗牛的近亲,但它们的壳已经退化为内壳。目前已知的海蛞蝓超过4700种,它们生活在海洋中的岩石下、岩缝中和珊瑚礁附近,以浮游生物、巨藻和水母等为食。从潮间带到深海,从热带海域到温带海域,甚至在北极和南极洲都有它们的身影。
  海蛞蝓的外形千奇百怪,令人惊讶。许多海蛞蝓(如黑美叶海蛞蝓)背上都覆盖着树枝状的角突。当角突被鱼或螃蟹等捕食者啃咬时,海蛞蝓会像蜥蜴断掉尾巴逃生一样切断自己身上的一些角突,以分散捕食者的注意力,趁機逃走。

  海蛞蝓头顶上长着形似兔耳朵的触角,这种触角能感知温度、水流速度和某些物质。触角上有像蛇信子一样的分叉,帮助海蛞蝓探测这些物质的来源,从而寻找食物和配偶。海蛞蝓是雌雄同体的动物,交配时通常一小群聚集在一起,一个接一个地与同类交合。如果仅有两只海蛞蝓相遇,那么一只的雄性器官会与另一只的雌性器官接触,一段时间后彼此交换位置,再进行交配。

  有趣的是,某些种类的海蛞蝓在交配过程中会弄断配偶的雄性生殖器。但对“受害者”而言,这无关紧要,因为在第一次交配后,每只海蛞蝓都会舍弃体内的雄性生殖器,并可在24小时内再生出新的雄性生殖器,随后进行第二次交配。科学家认为,第一根雄性生殖器就像一支注射器,可以清除之前与配偶交配的竞争对手留下的东西。海蛞蝓如此神奇的再生功能,实在让人惊叹。

维持生存


  有一种叫“叶羊”的海蛞蝓看上去就像一只小羊。它们大多数时间在海底匍匐前进,偶尔在海洋中游动。叶羊生活在珊瑚礁周围,以海藻为食,其身体呈绿色,是极为罕见的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动物。它们吃掉海藻后,将海藻中的叶绿体整合到自己的皮肤中进行光合作用,这个技能被称为“盗食质体”。

  叶羊并不是一出生就是绿色的,它们从卵里孵出来之后,在没吃海藻之前一直是透明的,长得也不像它们的父母。在吃下含叶绿体的海藻后,其身体才慢慢变成绿色,与父母的外貌也越来越像。叶羊利用体内的叶绿体制造养分,让自己在周围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免于挨饿一每天只要晒晒太阳,就可以活下来。
  “盗食质体”是一些海蛞蝓进化出的一系列奇特生存技巧之一。虽然有这门技术助力,但叶羊并不是吃了一次海藻就可以享用一生的。要进行光合作用,它们还需要各种蛋白质,但叶羊自身无法合成所有的蛋白质,如果不及时补充,总有一天它们会将蛋白质消耗完。因此,它们隔三差五就要去补充新的蛋白质和叶绿体。绿叶海蛞蝓也通过盗食质体从藻类获取叶绿体,但它们比叶羊技高一筹——绿叶海蛞蝓能将藻类的基因转移到自身基因组中,还可以靠自身合成光合作用所需的所有蛋白质,不需要从食物中获取。

多彩的伪装


  由于没有外壳可以保护自己,海蛞蝓进化出了避免被捕食者吃掉的各种手段。有的海蛞蝓吞下什么颜色的海藻就变成什么颜色。例如,吃红藻的海蛞蝓身体呈玫瑰红色,吃墨角藻的海蛞蝓身体就变成棕绿色。还有的海蛞蝓体表长有绒毛状和树枝状的突起,从而使海蛞蝓的形态更接近周围的海藻。通过改变形态、体色及纹路,海蛞蝓躲过了不少麻烦。
  香蕉海蛞蝓是一种居住在珊瑚礁上的海蛞蝓,它们喜欢吃黄色的海绵。香蕉海蛞蝓光滑且鲜艳的黄色外表,可以让它们在进食黄色海绵时避免被捕食者发现。绿叶海蛞蝓形似植物叶片的亮绿色身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还能伪装成植物躲避天敌。

  许多海蛞蝓身体上醒目的花纹警告掠食者不要靠近它们,因为它们体内充满毒素。大西洋海神海蛞蝓是一种游动的海蛞蝓,它们在游动时其蓝白相间的背部朝天,与海水波纹融为一体,使海上的猎食者难以发现它们;同时,它们银灰色的腹部朝向海底,与从海底看到的天空颜色融为一体,这样海里的猎食者也很难发现它们。遇敌时,海蛞蝓体内的一种腺体能释放很多紫红色液体,将周围的海水染成紫红色,遮挡猎食者的视线,帮助海蛞蝓逃生。

“粉丝”般的卵


  海蛞蝓在交配后不久就会产卵,海草是它们产卵的安全港湾。有些种类的海蛞蝓一次只产几个卵,而有些种类(如坚硬雷海牛)则一次产下成千上万乃至数百万个卵,卵与卵之间的胶状物质将卵连接成螺旋长条,就像一根根“粉丝”。有的海蛞蝓(如缺齿海蛞蝓)产的卵是分离的。对于观察海蛞蝓的人来说,卵是寻找海蛞蝓的最佳线索,因为它们的卵比海蛞蝓本身更容易被发现。
  海蛞蝓的卵可能需要几天或数周才能孵化,但大部分海蛞蝓卵的孵出率很低,因为很多卵都被其他动物吞食。有的大型海蛞蝓(如血红六鳃海蛞蝓)会产出红色的卵带,漂浮在珊瑚礁上。这些醒目的卵带上有從母体海蛞蝓体内带出的毒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卵带被动物吃掉。

  孵出的迷你海蛞蝓一般是被称为“面盘幼体”的可游动幼虫,有一个卷曲的小外壳。幼虫会在海里游来游去,直到它们嗅到来自可口食物的气味。一段时间后,幼虫会抛弃外壳,定居在海床上,最终成长为成年海蛞蝓。根据品种的不同,海蛞蝓寿命为1~4年。

弱小又凶猛


  虽然大多海蛞蝓看似柔弱、笨拙,但其实它们之中的一些也是强悍的猎手。有的海蛞蝓对同类照吃不误,有些海蛞蝓则会合成毒素麻痹猎物或防御天敌。虽然有的海蛞蝓不能靠自己合成毒素,但它们会从食物中获取毒素。
  来自北大西洋的红扇鳃海蛞蝓以一种长得像花一样的水螅虫的刺状触角为食,但却不会被蜇伤,这是因为红扇鳃海蛞蝓的口、喉和胃里布满坚硬的几丁质(一种多糖,是构成昆虫、甲壳类动物外壳的主要成分)。它们还会产生黏液来阻止水螅虫的刺细胞放电,并把水螅虫带有毒素的触角推入自己皮肤内的囊中,用以防御天敌。

  狮鬃海蛞蝓生活在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海藻丛中,它们将自己的身体后端牢牢吸附在海藻上,将头部的头罩状结构迎面朝向海流,并左右晃动“头罩”。当路过的浮游动物触碰到狮鬃海蛞蝓“头罩”上的触角时,“头罩”就迅速闭合,困住猎物。狮鬃海蛞蝓本身有一种像西瓜一样的香甜气味,能帮助它们吸引配偶,而它们的天敌不喜欢这种味道。
  海蛞蝓还帮助科学家探索人类的上瘾机制。虽然人类的大脑结构比海蛞蝓复杂得多,但科学家认为,动物的复杂行为可能是从非常简单的形式逐步进化而来的,因此上瘾也可能具有简单的起源。科学家基于海蛞蝓的大脑结构,在计算机中建立了一只数字虚拟海蛞蝓。他们训练它摄取对自己成长有利、有营养的虚拟食物。然而,当科学家投喂一种没有营养但能带来高度满足感的虚拟食物时,虚拟海蛞蝓立即爱上了它;当研究人员撤走这种食物后,虚拟海蛞蝓出现了和人类接近的戒断反应。如此看来,我们和海蛞蝓还真有相似之处。
其他文献
随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开展,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也要进行一些相应的改革,构建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导向的课程目标,进而提升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质量。
不久前,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植物学家范德恩在马来西亚加里曼丹岛偶然发现一种富含金属镍的植物——钱尼氏叶下珠.范德恩切开一株钱尼氏叶下珠,并把遇镍变红的试纸贴在切口
期刊
The evolution of terminology in a given field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a good indicator of the context in which inventions originated and how concepts have
粉笔里居然有微化石?rn雪白的悬崖矗立在英国南部的苏塞克斯海岸上.日复一日拍打崖壁的潮水,从悬崖上剥落下松散的白垩(石灰岩).这些白垩被当地的手工匠人捡回家去,制作成当
期刊
针对大学物理实验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移动终端的日益普及,将手机App应用于实验教学中,作为线下实验课程的有效补充,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是对传统实验教学
利用Multisim14电路仿真软件完成RC电路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以及测RLC串联电路的相频特性,学习了用双踪示波器测量相位差。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开出这个实验,学生不仅学会了RLC
GDP为39.8万亿元人民币,约合5.879万亿美元。粮食产量54641万吨,比上年增加1559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剔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10.9%;城镇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人们在生病时几乎都得到过一个建议:清淡饮食。在临床营养学中,有高蛋白饮食、低盐饮食、低胆固醇饮食和低脂肪饮食等多种膳食模式,却唯独没有“清淡饮食”。可以看出,清淡饮
期刊
全球定位系统具有精度高、全天候、效率高等优势,将GPS高程转换为正常高具有重要的工程价值。以铅山县为例,区域内67个GPS水准点为已知点,通过Matlab编程实现了移动曲面拟合算法,对比7个GPS水准点的拟合高程和真实高程,其残差均满足规范要求。实验证明,移动曲面拟合法计算的GPS高程可替代四等水准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