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想挖虫草说起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ncy1230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潇含

  我们一路上顺着318国道行驶,20辆车的车队浩浩荡荡,速度也不算快。用领队的话说,就是天险早已变通途。然而,在我们这些长期在城市道路上循规蹈矩的人看来,崎岖的山路、轰鸣的货柜车、路边悬崖上嶙峋的怪石,无一不张牙舞爪地向我们扑面而来。
   我们的司机阿根是个沉默寡言的藏族人,只有在我们到了他家理塘的时候,他才开始侃侃而谈。当然,在拉萨的两顿大酒之后,我们也发现他的话还是很多的。
   阿根说,现在正是藏民们开始上山挖虫草的季节,只要看到山脚下停了车子,山上扎了帐篷,那就是挖虫草的藏民们。
   每年挖虫草的时间并不长,也就短短的两个月,可是藏民一年的大部分收入,靠的就是这两个月的努力。
   这些山头,每个都被分给了不同的村子,山脚下有人看守,只有村民才能上山。资源好的村子,这两个月一家能挖四五十万的虫草。然而大部分的村子一个人也就能挖个两三万块钱的虫草,所以有的家庭规模很大,毕竟一个人就代表了一个劳动力。
   每到七八月份,那就是藏民们最富裕的时候,大家每天载歌载舞。聽到这里的时候,我不禁表示十分羡慕。一年只要工作两个月,而且还是没有本钱的买卖,这也太适合我这种懒人了。
   阿根却说作为藏民他觉得一点也不好,他说什么也不愿意他老婆和孩子去挖虫草。他说他之前也去挖过一段时间虫草,每天都要爬上五六千米的高山,一整天跪在地上,脸上被太阳晒到掉皮。有的时候一天也只能找到几根大小不一的虫草。
   我们去帕隆藏布江的源头任龙巴冰川的时候,冰川脚下藏族村庄里开车带我们上去的小伙子,很骄傲地向我展示了他前一天用一天辛劳换来的十根虫草,还给我看他抖音里拍的家里的七十多头牦牛。他说现在的虫草个头不大,一根也就能卖三四十块钱。
   进冰川的时候,我们车队被村长拦了下来,他说我们一定要坐着他们的车进去,因为这里的山上全是虫草,怕我们的车横冲直撞破坏了草场。
   那条通往冰川的路高低起伏不断,要不是紧紧地拉着马缰绳都害怕会从马背上翻下去。
   替我牵着马的小伙子一路上唉声叹气,说一天到晚走这条路,循环往复走得他脚都痛了。
   同行的人说,要是把这条路修好一点,那以后可以开车进来,不管是游客还是村民都更轻松。小伙子毫不犹豫地说:“那可不行,路修好了谁还来骑马?”
   我们听了都笑了起来,夸赞他头脑灵光。
   这也是阿根觉得挖虫草不好的原因。虫草对于藏人,就像这条破烂的路对于这两个村子的人一样。他们只要守着现有的资源,每天都能分到数目并不大的钱,能维持他们的生活,却也很艰苦。但是让他们离开他们所拥有的东西,比如说修好这条道路,让交通便利起来,其中所包含的变化和威胁,又是他们不愿意面对的。
   阿根说挖虫草是会上瘾的,虽然又苦又累,但是钱来得快,来得毫无成本,对于许多除了放牧没有别的收入来源的家庭来说,只要挖了一年虫草,就年年都想挖,主要收入就依靠着它。而且挖虫草的收入不菲,足够让他们活下去,那么他们也无须费心谋求别的出路了。
   可是虫草的资源在减少,各种关于人工虫草的传闻与日俱增,或者说有一天虫草从神坛上跌落下来,价格不再高昂,那么这些家庭就别无生路了。
   我们去然乌湖的路上,专门另辟蹊径绕路经过了一个小村子。看到我们的车队,村子里面冲出来了四个小孩子,很高兴地朝我们跑过来。他们都拖着长长的鼻涕,他们要不就任由鼻涕流淌到衣服上,要不就用手把鼻涕在黑黑红红的小脸上抹匀、风干。
   他们虽然不会说几句汉话,但是大家都意会了他们是想找我们要吃的。我们靠着阿根和他们交流。阿根说他小时候和这些小孩子的区别也大不了多少,衣服穿得单薄又破旧,唯一的区别是他舅舅坚持他们一定要去读书。
   他爸爸听说家里的孩子都要去读书之后很生气,问他们:“那山上的牛怎么办?谁去放牧?”但是他舅舅坚持他们一定都要受教育,成绩很差也没有关系,倒数第一也没有关系,就算考不上大学也没有关系。受过教育和没有受过教育就是不一样的,能读多少就读多少,能多看一点就多看一点。
   听到这些话的时候,我心里又盘旋起一个疑问,我问阿根:“那男女受教育程度一样吗?”
   阿根无奈地笑笑,说现在在家里女生还更受重视些,反正在他家里女儿想要什么就给什么,但是连好脸色都不会给儿子。
   话虽如此,路上我们途径了一个异常穷困的村子,那个村子里是一妻多夫制。经过的时候大家纷纷打趣要不就留在这里,让几个丈夫一起赚钱养着自己。但是其实,所谓的一妻多夫只是贫穷和不平等的产物。
   许多家庭有好几个男孩,不是每个人都娶得起妻子,就干脆一家兄弟一同娶一个,妻子要照顾家庭,还要生养后代。
  越是对于这些贫穷的地方,教育越是唯一的出路,金钱对于他们来说,其实并不是真正能改变生活的东西。阿根说他有一个朋友,年纪也不过三十,大字不识,连名字都写不清楚,但是家里有三四百头牦牛。
   要知道,一头成年牦牛值两万块钱,他那黑压压的一群牛可以说是一座金山。有一次他想去成都买一辆车,从家里拿了十几万现金带在身上。从理塘到成都路程漫长又艰险,别人劝他把钱存进银行,等到买车的时候再取出来就好了。
   结果他把钱存进去了之后反而闷闷不乐,一路上坐立难安,担心银行会把钱拿走,再也不还给他。等买了车回到理塘之后,他又开始日复一日地放牛。他没有对钱的概念,不知道放牛是为了什么,只知道他的父辈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地放牛的,所以他也要把这些牛这样年复一年地放下去。
   看着窗外倏忽而过的村庄,我问阿根,藏民们的生活看起来非常简单,可以说维持最基本的自给自足问题不大,那么挖了虫草、养了牦牛和绵羊之后,这些钱花到哪里去呢?
   毕竟除了拉萨之外,大多数村子并没有什么娱乐方式,看起来也没有能花钱的地方。
   他说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最大的开销是看病。对于很多老人来说,总是觉得有什么病痛忍一忍、忍一忍就过去了,可是忍得久了,小病变成大病,最后人财两空。
   而且高原上的条件比平原艰苦,人的身体要承受很多风吹日晒和各种严苛的自然条件。
   高原上的冷风,能吹进骨头里。这里最常见的病是肺病。这与污染无关,与稀薄的空气和极端的天气有关。哪怕得了一场小感冒,在高原上都久久不能痊愈,只有去了成都才能完全恢复。
   在大昭寺外面的八廓街,我们随意地乱逛,看到了很多老人拿着转经筒一同走来。我们一开始以为是那天有什么特殊的宗教集会,结果走了两圈之后发现,街上的人一点都没有减少,还是有那么多人拿着转经筒绕着圈子。我们这才反应过来,原来他们是在绕行大昭寺。
   我问阿根说,他们要在这里转多久。我的原意是,他们每天几点开始转,转到几点回家工作或者休息。
   阿根理解错了我的意思。他说:“有的人转了一辈子。”
其他文献
【摘要】“文化传承与理解”是语文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往往忽略了传统歌谣中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以《上邪》为例,探讨在歌谣教学实践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  【关键词】高中语文;歌谣教学;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04-0083-02  【本文著录格式】张兰.探讨传统文化在歌谣教学实
【摘要】生本阅读理念中最重要的就是阅读分享交流,价值在于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和他人沟通分享的能力,协助学生架起“乐分享、会分享”的桥梁,助益学生未来发展。学校是小学生阅读的主要阵地,小学生因为心理的不成熟,难以保持长时间的阅读行为活动,需要教师采取有效教学方式来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与主动性。本文基于此,分析研究生本阅读理念下小学二年级语文阅读分享实践。  【关键词】生本阅读理念;小学语文;阅读分享
三歲那年,我被人从搬家公司的运货马车上抱到地面。怀着一种茫然而恐慌的感觉,我的人生在这个村庄里开始了。  六月的青草长得比我还高,我身处其间,手足无措地哭了起来。  我从未如此亲近过青草,它们高出我许多,把我包围并淹没。耀眼的阳光下,片片草叶纹上了虎皮的花色,它们像刀刃般锋利,泛着幽暗、邪恶的绿光,又如浓密的森林般深不见底;草丛中生机盎然,蟋蟀唧唧吱吱地叫着,在空中穿梭跳跃,好似猴子一般。  就这
段猞狸   在那之前我都没有牵挂。   应当是四年级夏天。四年级不确定,夏天没有疑问,因为有新鲜黄瓜。她当时来到我家,我毫无准备,便去菜园架上折下一根黄瓜。她咔哧咔哧地啃,逗乐了我奶奶,说猫啃黄瓜,头一次见。而我心里依然忐忑,因为她是偷来的。   小堂姐描述偷猫的情形:她们厂里的车正要下乡,这猫散步到轮边,对人毫不提防,小堂姐揽猫上车,说给老弟带个礼物吧。车子开动,一个女人就在不远处,学着猫
一  昨天,有个朋友在我的公众号留言:写字的人好性感。  性感?我只知道写作者的肉身大多不丰满,因为写字有瘾,您见过哪个瘾君子不是面如土色,形如枯槁?我的老乡林则徐为了救治大清烟民,维护国际收支平衡,在东莞整整忙活了23天,搞得当地PM2.5爆表。所以“瘾”,自古有害,写字太多也是一种病,好比原来只是内急,随便找个坑疏通一下,结果逐渐发展成尿频尿急……我当然明白,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纵欲过度于健康无
我在某本書里看到过这样一则故事。在某座山的山脚下,有祖孙二人在那里养小斑鸠,在那座山的另一边,有另外一对祖孙在养雏鹰。后来小斑鸠和雏鹰都长大了,都学会了飞翔。某一天,它们都被放飞到空中。之后,那只鹰把斑鸠吃掉了。在大山的这一边,祖孙俩因为辛辛苦苦养的斑鸠被吃掉而痛哭流涕;而在大山另一边的祖孙俩却欢天喜地,因为那只鹰第一次学会了捕猎。  说起来不可思议,但人生的悲欢离合说到底就是这么回事。  把喜悦
前不久,我们研究了一下国内几所“委屈”的985学校,不少211院校的朋友直呼“更委屈”。   众所周知,中国的大学,top3的有五所,top5的有十所。既然实力都差不多,那谁高谁低可是得争一争。但有个东西是争不了的,那就是985名校的头衔,毕竟985,真的只有39所。   这可就苦了刚好卡在985门槛上的顶尖211了,虽然它们已经有了不亚于985学校的水平,但没有985的名号,只能自嘲把自己称
【摘要】“生活和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从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可以看出,生活和教育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要想在生活中有效运用语文,就必须结合语文教育和生活,做到语文教学生活化、社会生活语文化。新课程明确要求“综合性学习”,以紧密联系语文课程、其他课程和实际生活,确保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要对这种以促进人全面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进行培养,必须密切联系教育和生活。对此,本文主要对初中语文教学生活
【摘要】隨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核心素养”这一崭新的概念被引入到语文教学中,高效课堂教学成为一线教师关注的焦点。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教学,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必须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坚实阵地,不断挖掘有效“点”,探索高效“面”,紧密结合学情,深入解读课堂密码,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提升;核心素养;文体;生本;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
时序一进入腊月,宋朝街市上的年味就越来越浓了,家家户户开始用猪肉、羊肉、鱼肉腌制腊味,腊味不但可作年货,还可以储存到明年夏天:“腊月内可盐猪羊等肉,或作腊法鱼之类,过夏皆无损坏。”临安的富贵之家,遇到了下雪天气,还要“开筵饮宴,塑雪狮,装雪山,以会亲朋,浅斟低唱”;若是晴天,“则邀朋约友,夜游天街,观舞队以预赏元夕”——那些准备用于庆贺元宵的歌舞队,早已在大街上彩排开了。   市场迎来了节日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