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机器人系统应用于下颌骨精确截骨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下颌骨手术导航机器人系统辅助下颌骨截骨的精确性及稳定性。

方法

选择就诊于泰州市人民医院的下颌角肥大患者1例,女性,27岁,应用三维打印技术,根据其头颅CT扫描数据制作5个同样的下颌骨模型。搭建下颌骨导航机器人系统,将头颅三维数据导入FaceGraph软件形成虚拟三维图像,并按照"理想截骨线"的标准预设截骨线;通过三维激光扫描仪扫描模型局部表面特征,将其与虚拟三维图像进行配准;机械臂通过信号传输连线将臂间关节角度值传输至主机,在对机械臂空间建模的基础上,运算得出机械臂末端的实时位置信息,经过以上步骤,将虚拟空间、现实空间的坐标以及机械臂的相对位置进行统一。在导航系统的辅助下,由术者操作末端机械臂分别在5个下颌骨模型上完成截骨手术。采用SPSS 20.0软件,对5个模型的总体40个偏差数值进行描述性统计,计算模型实际截骨线与软件中预设截骨线的偏差情况,并对5个模型各自的偏差数值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了解不同模型间的偏差有无差异。

结果

在对下颌骨模型进行模拟截骨的实验过程中,机器人末端铣刀运行平稳,能够根据实验前设定的截骨线行走;在预先设定的位置计算实际截骨线与预设截骨线的总体偏差值为(0.92±0.43) mm(95%CI:0.78~1.05 mm),对5个模型截骨后的偏差值进行方差分析,相互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20,P>0.05)。

结论

在术者控制下,导航机器人系统能够按照预设的截骨线精确、稳定地对下颌骨模型进行截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能谱纯化技术(SPS)联合正弦图确认的迭代重组(SAFIRE)技术对双能量CTA诊断颅内动脉瘤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经三维DSA及手术证实为颅内动脉瘤,且行脑CTA检查的80例患者。将患者按照CTA扫描方案分为常规组及试验组,每组各40例。患者均行头部增强双能量模式扫描,且均采用SPS技术。常规组扫描参数:管电压分别为80 kV和附加0.5
目的运用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VBM)方法比较成年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患者和正常人之间脑灰质体积的差异。方法收集28例初发未经治疗的甲减患者(甲减组)和28名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等与患者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在MR扫描当天抽取静脉血5 ml用以检测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然后使用3.0 T MR扫描仪进行三维高分辨率T1
期刊
目的探讨MRI诊断乳腺X线摄影检出的乳腺微钙化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行乳腺X线摄影发现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3~ 5类微钙化,且行乳腺MRI检查的84例患者。参照BI-RADS标准,对乳腺X线摄影和MR图像进行BI-RADS分类。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2种检查方法诊断不同乳腺X线摄影BI-RADS分类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并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
期刊
目的探讨应用组织胶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各种急性消化道动脉出血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因消化道动脉出血接受组织胶栓塞治疗患者24例,包括上消化道出血14例、下消化道出血10例。栓塞剂为组织胶与碘油混合液。其中4例在外院行弹簧圈、颗粒栓塞治疗无效后应用组织胶栓塞治疗,其余20例均首先应用组织胶进行栓塞。术后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对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再出血率及栓塞相关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2
期刊
碘是人体必需的基本元素之一,参与甲状腺素的合成。在世界范围内,人群碘营养的监测一直备受关注。妊娠期这一特殊时期,适当的碘营养对母儿的健康尤为重要,不当的碘摄入可能会造成母儿甲状腺功能障碍,甚至导致不良妊娠结局,造成胎儿永久性神经系统损伤。准确的检测方法,规范的诊断标准,密切监测妊娠期妇女碘营养情况并进行合理干预是预防碘摄入不当的重要措施。本文就此进行综述。
期刊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成角双L型截骨术矫正颧骨肥大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9年4月唐都医院烧伤整形科进行颧骨截骨内推术的35例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意愿选择手术方式,其中计算机辅助成角双L型截骨26例(计算机辅助组),年龄(28.4 ± 6.6)岁;常规手术9例(常规手术组),年龄(27.3 ± 4.8)岁。计算机辅助组患者行手术导板指引下成角双L型截骨,预弯钛板辅助颧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