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今天的新型课堂。那么,如何在新课改的前期,做好初中历史课的教授呢?相信每个任课老师都有自己的想法。今天,在这里,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下在新课改背景下开展的初中历史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历史;历史教学
新课改时代,迫使每一个老师改变教学模式以适应新型课堂。那么,如何把新的教学理念贯穿到实际的教学中去,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在实际的教学中我进行了以下的探索与尝试。
一、重视学生课前预习
众所周知,预习是我们在学习时代必须做的一件的事情。在新课改时期,预习更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讲课课预习、科科预习,就是要让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预习一方面帮助学生大致了解所要讲授的知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老师课堂活动的顺利进行。新课改下,我们更加强调课前预习。历史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它的思想内涵广泛渗透到其他各门学科之中,历史教学越来越要求教师进行教学观念的更新,切实地将新课改的精神贯穿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去。新课改倡导给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好课前预习工作,这不单单是要求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更主要的是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改变以往传统教育过程中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让学生发挥主观积极性,主动去学,从而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多开展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思考,主动探究所提出的问题。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所要做的就是给学生提供所需要的材料,教师起着组织者的作用。由此可见,自主探究对学生的要求很高,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发挥聪明才智的机会,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也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让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更加直接,印象也更加深刻。
二、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传统的历史教学中课堂练习由于需要大量的时间向学生介绍历史事件而被忽视,课下学生又不把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科目,因而也忽略了课外练习。教师和学生的忽略,致使课堂上学到得知识得不到应有的巩固,这就严重影响了历史知识的掌握。新课改下,我们就要改变这种局面,让历史科目的课堂练习和课外练习真正地落到实处。对于教师来说这是一次巨大的挑战,需要教师积极地进行思考,探索出一条新的教学模式。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是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突出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提倡学生自主的、合作的和探究式的学习。
历史学科的过去性使学生感觉比较乏味,人们普遍认为历史课就是教师讲讲、学生背背而已,所以难以引起学生们足够的重视。新课改下,我们一定要改变人们的这种错误观点,让历史真正地深入到学生的心目中去。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用质疑的方法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就需要我们开动脑筋,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去吸引学生。除了精心设疑之外,还可以鼓励学生主动质疑,让学生自己通过熟悉课本提出问题,积极思考,解决问题。此外还可以努力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当学生对一个问题认识模糊时,当阐明一个问题需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概括总结时,教师可以把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讨论,共同交流,最终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学生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三、努力创造机会激发学生潜能
一个人的潜能是无限度的,优秀的教师善于识人,有能力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想要激发学生潜能,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教师方面,可以对学生进行激趣指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事物感兴趣,才会想去了解它、进而认识它。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将课堂教学顺利进行下去。同时,学生才乐于去接受所学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多观察,多了解所教班级的学生。掌握他们的个性特点,结合这些特点去进行教学设计。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采取人尽其才的方法,对班级里的学生进行分组。保证每个小组成员各有所长。在教学的过程中,让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样不仅有助于教师课堂活动的顺利开展,也可以让学生们养成团结协作的好习惯,对他们个人的成长和今后的发展是有很大帮助的。
学生方面,要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在听教师讲课时,要讲究听课技巧,抓住重点,及时记笔记。在当前教育环境下,课堂仍然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是学生释疑解惑的主要平台。在听课方法和习惯的养成上,我们要结合任课教师的特点进行适时调整,不要千篇一律,不知变更。因为每个教师的教学风格是不同的,教师在上第一节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对其教学风格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也许部分学生不适应,但学生是无法决定教师的教学风格的,只能从自身出发去调整。也可以通过和教师交流达成共识,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创设更完美的教学模式。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教学相长。在这里,就要注意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学生了解教师的讲课个性,教师更应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就是教师和学生要相互适应,从而创造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学生乐学,教师乐教。
四、开设第二课堂
在今天这个信息时代,媒体事业得以迅速发展。很多知识性的东西都被搬上了大荧幕。在我们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教学。例如,观看影片。电影中形象生动的情节必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比在传统课堂上教师一味地讲授效果好的多。为了让学生了解特定的历史情况下的历史背景和历史人物的关系,可以运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相关影片。在学习七七事变这一章节时,可以通过观看《南京!南京!》这部电影,让学生看到其中的相关战役,激发其爱国激情,进而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影片观看结束时,还可以让学生写影评。这样一方面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也调动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促进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历史事件之后的真实情景。
总之,新形势下要有新的方法。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不能一味地吃老本,要踏实实地去摸索、总结、思考,打造一条适合新形势下历史课堂教学的新路来。新路的打造也许很难,但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要坚持下去,为了我们的学生,也为了我们祖国的教育,坚持走好每一步。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历史;历史教学
新课改时代,迫使每一个老师改变教学模式以适应新型课堂。那么,如何把新的教学理念贯穿到实际的教学中去,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在实际的教学中我进行了以下的探索与尝试。
一、重视学生课前预习
众所周知,预习是我们在学习时代必须做的一件的事情。在新课改时期,预习更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讲课课预习、科科预习,就是要让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预习一方面帮助学生大致了解所要讲授的知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老师课堂活动的顺利进行。新课改下,我们更加强调课前预习。历史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它的思想内涵广泛渗透到其他各门学科之中,历史教学越来越要求教师进行教学观念的更新,切实地将新课改的精神贯穿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去。新课改倡导给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好课前预习工作,这不单单是要求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更主要的是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改变以往传统教育过程中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让学生发挥主观积极性,主动去学,从而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多开展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思考,主动探究所提出的问题。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所要做的就是给学生提供所需要的材料,教师起着组织者的作用。由此可见,自主探究对学生的要求很高,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发挥聪明才智的机会,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也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让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更加直接,印象也更加深刻。
二、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传统的历史教学中课堂练习由于需要大量的时间向学生介绍历史事件而被忽视,课下学生又不把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科目,因而也忽略了课外练习。教师和学生的忽略,致使课堂上学到得知识得不到应有的巩固,这就严重影响了历史知识的掌握。新课改下,我们就要改变这种局面,让历史科目的课堂练习和课外练习真正地落到实处。对于教师来说这是一次巨大的挑战,需要教师积极地进行思考,探索出一条新的教学模式。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是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突出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提倡学生自主的、合作的和探究式的学习。
历史学科的过去性使学生感觉比较乏味,人们普遍认为历史课就是教师讲讲、学生背背而已,所以难以引起学生们足够的重视。新课改下,我们一定要改变人们的这种错误观点,让历史真正地深入到学生的心目中去。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用质疑的方法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就需要我们开动脑筋,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去吸引学生。除了精心设疑之外,还可以鼓励学生主动质疑,让学生自己通过熟悉课本提出问题,积极思考,解决问题。此外还可以努力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当学生对一个问题认识模糊时,当阐明一个问题需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概括总结时,教师可以把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讨论,共同交流,最终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学生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三、努力创造机会激发学生潜能
一个人的潜能是无限度的,优秀的教师善于识人,有能力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想要激发学生潜能,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教师方面,可以对学生进行激趣指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事物感兴趣,才会想去了解它、进而认识它。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将课堂教学顺利进行下去。同时,学生才乐于去接受所学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多观察,多了解所教班级的学生。掌握他们的个性特点,结合这些特点去进行教学设计。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采取人尽其才的方法,对班级里的学生进行分组。保证每个小组成员各有所长。在教学的过程中,让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样不仅有助于教师课堂活动的顺利开展,也可以让学生们养成团结协作的好习惯,对他们个人的成长和今后的发展是有很大帮助的。
学生方面,要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在听教师讲课时,要讲究听课技巧,抓住重点,及时记笔记。在当前教育环境下,课堂仍然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是学生释疑解惑的主要平台。在听课方法和习惯的养成上,我们要结合任课教师的特点进行适时调整,不要千篇一律,不知变更。因为每个教师的教学风格是不同的,教师在上第一节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对其教学风格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也许部分学生不适应,但学生是无法决定教师的教学风格的,只能从自身出发去调整。也可以通过和教师交流达成共识,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创设更完美的教学模式。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教学相长。在这里,就要注意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学生了解教师的讲课个性,教师更应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就是教师和学生要相互适应,从而创造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学生乐学,教师乐教。
四、开设第二课堂
在今天这个信息时代,媒体事业得以迅速发展。很多知识性的东西都被搬上了大荧幕。在我们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教学。例如,观看影片。电影中形象生动的情节必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比在传统课堂上教师一味地讲授效果好的多。为了让学生了解特定的历史情况下的历史背景和历史人物的关系,可以运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相关影片。在学习七七事变这一章节时,可以通过观看《南京!南京!》这部电影,让学生看到其中的相关战役,激发其爱国激情,进而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影片观看结束时,还可以让学生写影评。这样一方面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也调动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促进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历史事件之后的真实情景。
总之,新形势下要有新的方法。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不能一味地吃老本,要踏实实地去摸索、总结、思考,打造一条适合新形势下历史课堂教学的新路来。新路的打造也许很难,但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要坚持下去,为了我们的学生,也为了我们祖国的教育,坚持走好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