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国家海权 建设海洋强国

来源 :决策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zw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强调“高度关注海洋、太空、网络空间安全”。这是我们党准确把握时代特征,顺应世界潮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作出的战略抉择。
  一、建设海洋强国必须大力维护海权
  所谓海洋强国,是指拥有开发海洋、利用海洋和控制海洋的综合性海上力量,能够通过运用其海上优势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利益,并为本国发展提供强大的战略空间和战略资源的国家。
  回顾历史,不难发现,一个国家要成为海洋强国,必须具备客观物质条件、进行主观能力建设。海洋强国的客观基础就是自然禀赋。自然禀赋是不可移易的。根据马汉的理论,它包括一个国家所在的地理位置、自然形态、领海面积等。海洋强国的主观基础即是能力建设。包括海洋经济在一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比重、海洋贸易对一国的影响大小、海洋资源对一国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海洋科技发展程度如何、对世界海洋事务的影响能力、保卫本国海洋权益的海上力量强弱等等。要成为海洋强国必须在所有领域都具有足够能力。这正是英国和美国长期成为世界海洋主导力量的奥秘所在。
  中国在自然禀赋方面有着成为海洋强国的基本条件。中国拥有长达1.8万公里的海岸线、约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6000多个岛屿、丰富的海洋资源,辽阔的沿海地区是中国人口最为稠密、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还有众多的天然良港。中国的海洋地缘位置也相当重要,从南海经马六甲海峡可通往印度洋,从台湾东部沿海地区可直接进入浩淼的太平洋。在海洋能力建设方面,经过新中国6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海洋科学研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雪龙”号科考船多次在北极地区进行考察,“蛟龙”号潜水器潜入7000多米深海进行科考。中国是世界第二大贸易国,其中绝大部分依靠海运,中国的造船业在数量上名列世界前茅。但毋庸讳言,中国的海洋能力建设还存在很多不足。目前,海洋经济在国家经济总量中的比例还很小,到2015年的目标才能达到10%。对海洋资源的利用才刚刚起步。海洋工业科技方面存在许多瓶颈,比如特殊船舶、材料、设备的制造等。和一些海上邻国还存在海洋权益争端。显然,中国要由海洋大国发展成为海洋强国,必须奋力补齐诸多的能力短板。
  所谓海权,即一个国家在海洋空间的能力和影响力。中国的海权,也就是中国研究、开发、利用和一定程度上控制海洋的能力和影响力,或中国拥有与自己的海洋空间利益相适应的能力和影响力。在某种意义上,建设海洋强国与发展中国海权是同一过程的不同表述。前者突出实体,后者着重能力。中国海权是中国成为海洋强国的命脉之所在。建设海洋强国必须发展中国海权。
  随着近年来人口的增加、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过度开采,海洋成了人类食物和能源、矿产的重要来源。对于中国来说,这种转变更显迫切,因为中国有着世界最庞大的人口,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总体处于世界较低水平,科学技术较西方发达国家相对落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对海洋的依赖程度愈益加深,海洋资源和海上通道已经是国家可持续发展须臾不可离开的战略性空间。这决定了海权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性影响。在世界各国都向海洋拓展的当下,面对愈演愈烈的海洋冲突,中国必须拥有强大的海权,确保对海洋资源、能源的正常利用,确保海上航道始终畅通、对外经济联系不被中断,确保必要时能实施有效的海洋控制。
  二、中国海权面临严峻形势
  由于历史及现实的原因,中国虽为海洋大国,海权非但不大,并且还面临非常严峻的形势:
  一是海洋权益受到侵犯。中国是一个陆地大国也是一个海洋大国。中国东面濒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其自然面积总和约为470万平方公里,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和历史上中国对有关海域的权利以及中国的一贯主张,中国可管辖的海域约为300万平方公里。然而,其中大约12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与周边国家存在海上领土争议及海洋权益争议(对岛礁及其相关水域、专属经济区、大陆架、海底资源、渔业资源等方面的争议)。在这片辽阔的海洋国土上,中国的岛屿被侵占、海域被分割、资源遭掠夺。
  在黄海38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划界问题上,中国与韩国存在18万平方公里的争议海区,围绕苏岩礁的纠纷长期存在。
  在东海海域与日本有钓鱼岛争议、油气资源争议。日本违背中日两国关于将钓鱼岛主权暂时搁置的承诺,频频制造事端,妄图侵占钓鱼岛。东海大陆架是中国大陆的自然延伸,其中应归中国管辖的海域面积为54万平方公里,但是日本却提出按“中间线”原则划分海域,企图扩大其专属经济区,与中国强分大陆架,侵占属于中国的16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
  南海是中国最大的海域,有大量的岛礁,探明有丰富的油气资源。自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南海周边的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文莱、印尼等多个国家先后侵占近50个岛屿;在我国传统海疆内打井数百口,攫取大量油气资源;掠夺中国海域内的渔业资源,多次强行扣押中国渔船和渔民,严重威胁中国渔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是国家安全面临威胁。中国虽然是海洋大国,其实却是“有海无洋”,在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之外,两条岛链依次排开,中国出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上通道被牢牢锁住。组成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的岛屿分别是美国、俄罗斯、日本、菲律宾、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等8国的领土,或者为美、俄、日、中国台湾、菲律宾等所实际控制,对中国东南部沿海一带的弧形区域形成战略挤压,而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主要集中于该地区,两条岛链串起的国家对我国造成直接的安全威胁。
  在两条岛链中,第一岛链对中国的战略意义尤为重大。作为第一岛链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台湾岛距中国大陆海岸线最近,是中国大陆与太平洋之间的天然跳板。目前,由于台湾问题尚未解决,中国构筑的海防安全线因此留下了一道无法弥合的缺口,来自海上的安全威胁显得尤为突出:不能确保国土、海岸线及领海的安全,如钓鱼岛和南沙群岛;不能有效地保护和控制自己的全部专属经济区;不能绝对控制台湾海峡;不能确保进入太平洋的宫古海峡尤其是巴士海峡等重要的战略通道;不能不间断地控制与中国利益密切相关的一些重要的邻近海域等。台湾岛是中国打破第一岛链封锁,走向太平洋的最为关键的环节。   此外,中国与周边国家在海上诸多争议点的存在,已经成为美国等西方大国遏制中国的重要砝码。随着国家利益在海洋空间的不断拓展,中国未来的主要安全威胁可能会来自海上。
  三是国家发展遭遇遏制。中国崛起是近30年来国际社会最重要的事件,它对国际格局与国际秩序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疲态渐露,单极霸权加速衰落。尽管美国在亚洲的强大影响与控制仍在,但随着中国在亚洲的强劲崛起,美国与中国在亚洲的现实利益、地缘政治及区域主导权方面的碰撞也更加激烈。随着中国国家利益向海上拓展,中国将加大发展海权力度,更加重视对海洋权益、海洋资源、海上贸易通道的保护。这必然对海洋强国现有的海上权力造成冲击,这是美国、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亚等全球性、地区性和次地区性海洋强国所不愿见到的。它们就遏制中国发展达成了基本战略共识:利用其独一无二的海洋战略优势,阻挠中国统一祖国,阻止中国走向海洋,联合遏制中国的发展。美国以“第一、第二岛链”为基础,加紧构筑针对中国的U型包围圈,加大对华遏制力度;日本、韩国不断强化同美国的针对中国的军事同盟;印度插手南海问题。东南亚国家,诸如菲律宾、印尼、新加坡等美国盟友在分享中国带来的经济利益的同时,寻求美国的安全保护,允许美国等国家在其领土上的军事存在,从而加剧了中国所面临的海洋地缘政治形势的复杂性、敏感性和脆弱性,给中国的国家发展带来了重重阻碍。
  三、必须大力加强中国海权建设
  海权是海洋强国的基础,没有强大的海权,就没法保障国家的海洋权益。面对中国日益严峻的海上形势,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大力加强海权建设,保证国家海洋利益。
  一是强化国民海洋意识。海洋意识是“一个国家发展海权所需要的精神因素”。中国海洋意识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就是“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整体,对海洋在中华民族的历史、现实,特别是未来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系统的理性认识。它是中华民族对海洋在建设海洋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进全人类海洋事业中地位作用的心理倾向和基本认知”。受传统的大陆文明影响,中国整体海洋意识比较薄弱,海权观念淡薄。中国人对于祖先用汗水和生命开垦的陆地国土有深厚的感情,但对海洋国土与海洋权益却缺乏应有的关注,对海洋国土的丢失和海洋权益的被侵犯,没有切肤之痛。国人海洋意识的薄弱对维护中国领海主权完整、维护海洋权益、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海洋战略构成了严重的挑战。要有效应对这些挑战,树立新时代的海洋观,增强全民族的海洋意识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关键。
  提高国民海洋意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大力加强海洋文化建设,普及海洋知识,提高国民对海洋的感受与认知。必须运用多种方式和渠道对全民进行海洋强国教育,使民众树立现代的、科学的海洋强国观念,积极投身海洋开发和海洋强国的事业中。有了广大人民的支持和参与,我们的海洋开发和海洋强国战略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入,中国经济发展对国际市场和资源产生了日益深厚的依存关系,海洋空间成为国家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依托,海洋地位的战略性越来越受到全民族的重视。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关注海洋安全,建设海洋强国。这是中国海洋意识强化的集中体现,也是发展中国海权的新的起点。随着中国崛起,国民对海洋的关注度也有很大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国民表现出很强的维护海洋权益的意识与激情。
  二是确立国家海洋战略。海权是一个国家战略和国家安全战略范畴的问题,是国家战略和国家安全战略的海上部分。当代中国海权是国家综合国力和战略能力的一部分,是实现国家发展战略和国家海上安全的手段。国家海洋战略是海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海洋战略是国家对海洋方向经济、政治、军事、科技、法律、文化等各项事务的总体运筹,它是国家海洋观和政府海洋认知程度的根本反映。国家海洋战略派生出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和国家海洋安全战略。海洋发展战略主要表现为国家对海洋经济及其产业发展的总体筹划;海洋安全战略则是国家对其海洋方向安全事务的总体规划和指导,也是国家政治、外交、军事、经济以及科技等领域在海洋方向安全构想的总和。
  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分别提出了“实施海洋开发”、“发展海洋产业”、“建设海洋强国”的任务,强调了海洋对中国发展具有的战略意义。国务院先后批准实施了《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和总体规划。这对中国海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在海洋强国思想指导下,我们必须立足实际,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海洋战略。通过大力实施海洋开发,真正实现海洋强国。这是新世纪中国海洋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实施海洋开发,首先应加强海洋综合管理。我们应对海洋国土进行精确的丈量和测绘,充分调查研究,搞清楚中国管辖海域的基本情况,建立起中国海域完整的数据和信息资料,为中国海洋资源开发、海洋权益维护、海洋环境保护以及国防建设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为高效益开发海洋,国家还应进一步加强海洋科技的发展,加强海洋划界、海洋油气勘探等重大问题的研究,加快中国海洋科技特别是海洋高新技术的发展,为海洋开发和海洋强国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鉴于中国海权现实情况,新世纪中国海洋安全战略应高度关注“第一岛链”。由于天然的海洋地缘缺陷,“第一岛链”把中国团团困住,严重威胁中国东部安全。随着中国的发展,国家利益必然由近海走向大洋,国家安全边界也随之拓展,客观要求必须突破“第一岛链”的封锁,进而将其变为中国保卫东部国土安全的第一防线。只有这样,中国才拥有与国家发展相适应的战略防御纵深,才能够保卫我国东部国土的安全。
  三是发展国家海上力量。国家海上力量是国家海洋战略和海洋发展战略的具体实施者和保障者,是海权的主要支撑,通常区分为海上军事力量与海上非军事力量两大类。海上军事力量的核心是海军。海权的生成对海军有天然的依赖,一个国家的海权状况是其海军战略的直接结果。正如马汉所说:“海军战略的最终目的就是既在和平时期也在战争时期奠定、维护和增强国家的海权。”强大的海军是国家实现海权的实力前提。无强大的海军,便无制海权可言;无制海权,国家的海上利益便会受到威胁,国家的繁荣强盛便得不到保障。海军、海权与国家发展三者之间呈现相互影响的关系。海军建设是海权构成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国家利益逐渐超出传统的领土、领海、领空范围,向海洋、太空、电磁、网络空间扩展和延伸,人民军队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海军作为海上方向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战略性军种,国家海洋利益拓展到哪里,使命任务就必须延伸到哪里;海上安全和发展空间开拓到哪里,制海能力就必须跟进到哪里。基于国家利益在海洋空间的拓展,海军力量成为维护中国岛屿主权与海洋权益、保卫海上战略通道安全的决定性力量,同时还是维护国家海外利益、支持国家政治外交斗争以及维护全球和地区海洋安全的重要力量。
  建国至今,我国海军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新的使命任务不相适应,与我国的海洋大国地位不相称,与世界一流的海军强国相比还有着很大的差距。
  要实现海洋强国的目标,中国应调整海军战略,变“近海防御”为“远洋防御”,着眼维护中国东南部沿海经济发达区、专属经济区和海上通道的安全以及海外利益,促进国家统一,履行国际义务。努力建设一支具有强大军事威慑力量的“蓝水”海军,为维护和发展中国海权提供坚强的后盾。2008年12月,中国海军远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为维护国家海外利益迈出了第一步。经过数年的护航实践,中国海军的远海作战能力得到大幅提升。2012年9月25日,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下水服役,随着舰载机的成功起降,“蓝水”海军的身影愈见清晰。随着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进一步深化,随着我军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中国海军必定成为我国建设海洋强国可信可靠的实施者和保障者。■
其他文献
将马铃薯Y病毒普通系(PVY^0)的外壳蛋白基因克隆到表达质粒pMAL-c2中,构建这一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载体pMAL-c2-PVY^0CP。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这一表达载体在E.coli DH5α中经IPTG诱导可表达分子量为71.8kDa的特异性融合蛋白。以
<正>~~
利用短信平台与医疗系统结合,完成医院内的导诊等信息提示功能,将会给医院的信息化带上一个更高的台阶,也给患者带来莫大的便利.通过分析短信网关的连接方式和短信导诊数据的
医用人体运动的检测与跟踪是人体运动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医用人体运动目标检测与跟踪系统在DSP开发平台DM642系统上的软件设计和实现过程进行了研究,完成了视频的采集、处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已呈现为全球性问题.当今已将肥胖与艾滋病、癌症并称为21世纪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而其中肥胖症则是人类健康的最大威胁.当前人们普遍认为肥胖是
简要介绍"微教育模式"的内涵和教学特点,探讨在高校乒乓球教学中应用"微教育模式"的必要性,同时对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在高校乒乓球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为高校学生更好
丝路起点,盛世商魂。9月5~7日,北京旖旎集团国际有限公司在古城西安举办了中国美容感恩节&#183;走进西安&#183;北京旖旎终端战略联盟招募大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合作伙伴以及美业
全面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经济内生动力、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举措,充分体现了党执政为民的基本理念。但当前有一些地方在实施建设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为此,笔者通过调研提出相应的对策思考。  一、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资金筹措及管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初步估算,我省2012年计划完成33.53万套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应投入专项资金1000多亿元。中央和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空前广泛的社会变革,社会的转型进入关键阶段。这个阶段的显著特征是,经济上要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实现质的突破;政治和社会领域,必须进一步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高举旗帜,创新求变,科学发展,实现国家现代化。  美国著名学者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在其代表作《领袖论》的序言中说:“我们所处的时代中,一个最为普遍的渴望便是对强有力的富有创造性的领导的渴求。”在大转型大变革的中国,人们渴求的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