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乎山水

来源 :现代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j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纷繁杂乱的大千世界,如何存内心一份静气。
  老子曰:“我浊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这是圣人的智慧和境界。
  众生的心性被世俗尘埃蒙蔽幽深,无法做到入世与出世的天然转换,空度半生无禅意诗韵的年华。蜀人李旭峰,字非岳,已过“五十而知天命”之年,终回归山水,寄情于书画,入室姚叶红先生门下实乃天意也。
  儿时受母亲的熏陶,酷爱绘画。国画从白描花鸟虫兽、临摹芥子园画谱入手,勤学不缀,乐此不彼,由生好静随喜之态。成年后每每回味儿时学画的状态,却不得真味!诚如老子言:“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性本爱丘山”。十多岁时,拜蜀中山水画名家刘啸林学习中国画山水传统技法,寒暑假期均游于正通顺街成都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内,当时研究所内云集众多蜀中老一辈花鸟和山水画大家如朱佩君、伍端、陈亮清、刘啸林、罗其鑫等,广泛见识了传统的中国画技法;70年代末更有缘跟随著名“山峡画派”创始人岑学恭、花鸟画家苏葆桢短期观摩学习……
  本该在学艺的道路上一直走下,但大学毕业后因工作的原因弃笔了,深感遗憾!不过年少时的赏鉴濡染,却养成了自己眼高手低的境地。如今重拾画笔,自然须“取法乎上,得乎其中”。
  “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这一直是内心的向往,也是对笔墨的追求。余以为,中国书画,特别是山水画之根本在于逸致放达。于笔墨中表达独立之人格和自由之精神,于线条中编织时空的简致和诗意,其实也是人类精神追求之本生,艺术高度则在其次。学画必先以古人为师,此为形而下之方法论,后必跳出古人以造物为师,舒心中逸气,则是形而上之世界观或宇宙观了。艺术的追求也正在于此。
  一幅作品的好壞,终究要表现于形式,毕生探求而不止。往往喜好自己的作品能达到苍润沉雄、朴拙幽邃的笔墨表现,希望与人以时空的遐想和可居可游的诗意。
其他文献
国家一级导演、中国红楼梦学会艺术与文创委员会主任。  1996年获全国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获四川省首届“十佳导演”称号;1998年荣获“四川省十佳电视艺术家”称號;1999年荣获四川省“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2000年获全国“百佳优秀电视艺术工作者”称号;2001年获四川省第二届“十佳导演”称号;2008年获联合国世界和平基金会“和平使者奖”;2008年获剧变中国30年30个难忘经
赵孟頫的复古思想渗透在他的诗文、书、画、印学、乐论中,赵孟頫曾在论文中说:“故尝谓学为文皆当以六经为师,舍六经无师矣。”论书中说:“当则古,无徒取法于今人也。”在《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中说:“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在印学中,他也以秦汉为宗,并用小篆入印。论乐中说:“必欲复古,则当复八清。八清不复,而欲還宫以作乐,是商、角、徵、羽重于宫,而臣民事物上陵于君也,此大乱之道也。”可以说赵孟
倪为公先生是书法界的一代宗师,素为我所敬仰。我和他的笔墨缘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倪老先后书写过我的《都江堰实灌一千万亩碑记》《中国郎酒碑》《巴蜀画派赋》。篇碑赋,动辄千言,书写难度远非一首诗、一阕词所能比拟。倪老椽笔挥洒,笔墨酣畅,云烟磅礴,气韵生动,道一以贯之,均可以成为传之后世的艺术珍品。钱钟书谈艺有云:“学与术者,人事之法天,人定之胜天,人心之通天者也”。法天、胜天、通天,不是并列而是递进的
主管单位:南充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南充市文学艺术界联合  蒲春梅  PUCHUNMEI  《嘉陵江》主编。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协会员,四川省评协会员。出版有个人文集《诗意的安居》。创作并组织实施的《我的重生偶人》《去绸都看丝妹儿》二部微视作品入选“百部看四川”平台。近五年连续策划组织实施“感动南充”颁奖盛典等市委市政府重大文艺活动10余台。  寄语  1928年,在嘉陵江的下游合川有一份
主管单位:巴中市通江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巴中市通江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通江县文化馆  巴中市通江县作家协会  徐莉  XULI  《通江文艺》责任编辑。四川通江人,生于1984年4月。四川省网络作家协会会员,巴中市网络作家协会副主席,通江县民俗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代表作有《巴蜀密语》等。  寄语  《通江文艺》创刊于1981年,现已出刊57期。40年来,始终以“弘扬本土文化,培育
主管单位:泸州市泸县县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泸州市泸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熊开芬  XIONGKAIFEN  《龙城文艺》编委会主任。2000年11月至2010年5月,在泸县奇峰镇人民政府工作;2010年5月至2016年4月,任泸县云龙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现为中共沪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泸州市泸县文联主席。  寄语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的作用更加广泛而深刻。在党的十九届五
老友陈炽昌先生长期供职于西蜀邛崃文化机构,当年就是水平突出的成都中青年书画家。  时光倏忽,流年逝水,丹青不知老将至,我与他已不觉步入古稀。每念及此,是慰藉,又是无奈!在抚卷感慨之余,也会因为当年在陈兄涤尘轩中同赏廊前兰花案上墨迹而生出当下书画名利场的热闹所代替不了的朴素的温馨来!  陈兄之书于行草兼及篆隶,就其行草之气质风骨看,不羡古来文人的妍媚风流,而是以潜化汉魏为基,以质朴奇宕、遒逸浑雅为尚
临江仙·抗新冠病毒行草50cmX 78cm 2020年  岁末江城雷乍起,新冠肆虐无天。  青山云水笼冰寒,  满城空寂寂,闭户过年关。  白衣天使身先赴,东西南北驰援  九州倾力挽危澜,  苍天应有爱,还我万民安。  王东  畢业于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四川省美协民族民间艺委会副秘书长、四川省书协宣传委副主任、成都市美协理事,成都市书协副秘书长,锦江区书协副主席。现供职于四川美术出版社。
我沉醉于马平的中篇小说《我看日出的地方》,还有了怡然言说的冲动。这并非因为我对马平既有创作实绩与名声的盲目崇拜,更不是因为小说的发表平台是《人民文学》这个令人眩惑的高度,我之所以手难释卷乃至掩卷难忘都在于小说自身的成色。   或许很多读者都容易读出小说对于乡村扶贫、乡村振兴这个伟大的现实民心工程的审美观照,在我看来这确实也是小说家的旨趣所在,但并非仅仅有了这个旨趣就可以成为精彩的小说文本。或许也有
川北灯戏是发源于阆中、流行于四川东北部的古老歌舞小戏,与川北大木偶戏、川北皮影戏合称“川北戏曲三朵奇葩”,被誉“淳朴的天籁、远古的遗风,戏曲的渊源”。2006年5月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川北灯戏历史悠久,明嘉靖年间(1522-1566)《阆中县志》就有“五月十五瘟祖会,演灯戏十日”的记载。清末阆中峰占乡徐玉山创立灯戏班,其子徐南阶、其孙徐廷兴对灯戏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