芽尖上的馨香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5678432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尝过明前绿茶芽尖上的芳香之后,人们开始想念用嫩芽制成的如丝缎般的红茶。大部分茶客都对茶树的芽尖部分情有独钟,他们说,看着翠嫩欲滴的芽尖在杯中起舞,品着那些茶尖流淌下的甘露,之后一整个漫长的秋冬便无茶可恋了。
  采摘茶树芽尖部分制成的红茶虽少了几分绿茶的鲜嫩之感,却多了些许甘醇之韵。而揉捻成丝的红茶浸泡在水中展开后仍保持着芽尖的轻盈之姿,同样具有欣赏与品味的双重享受。
  茶上松香
  这款红茶的外形是三茶款中最细小的,可见此茶树芽尖的细嫩。干茶颜色黄黑参半,有芽有叶,芽尖因为还带着绒毛,制成红茶后干茶便像丝缎般软亮,透着马鬃那样的生命之光泽。与芽尖相邻的叶片也是鲜嫩无比,干茶的颜色乌亮,形状匀整。闻其干茶香,因为刚制成的缘故,茶的表面散发着浓郁的松香。
  冲泡品尝,前两道水里桂圆般的松香味还比较明显,茶的本味被遮盖不少,放置些许时间可以让这松香味褪去些,茶的口感还比较清爽甘滑,醇厚度略为不足。到了后面两水,松香味淡化,茶里的花果香虽比前面凸显。但明显力道不足,香气很快化去。留给品者些许遗憾,不过好在茶中滋味一直保持着芽尖茶特有的鲜爽感。
  甜糯的毫香
  第二款茶与前者的风格截然不同,干茶中金黄色的部分占据多数,由此可见前者的茶青是一芽一叶,这款茶的茶青则是以芽尖为主。相比之下两款干茶条索的粗细之分明显,第二款茶青原料的芽叶相对肥厚些,揉捻成条索状也显得更为粗壮,有经验的茶客便可从这干茶条索的样貌判断茶的口感。芽叶肥厚的茶青因为蕴含物质丰富,制成的茶泡在水中滋味一般会更浓厚些。
  对比品鉴,冲泡出来的汤色较前者颜色更深,前者是橙黄色,后者呈油亮清澈的金色。由于工艺上的区别,这款茶并没有明显的松香味,而是散发出清雅的花蜜香。这是芽尖红茶特有的香气,悠扬甜润,就好比啖下一枚清甜的荔枝,馥郁之味荡到了心肺。口感醇和,茶汤在口中停留片刻,能感觉到芽尖上的绒毛化到水中的毫香味,让这茶汤的质感甜糯可口。品到第四道水之后这种醇厚甜香感还在,这便是这款芽尖红茶的独特之处。
  清雅花果香
  最后一款红茶是介于前两款茶之间,与第一款茶相同,以一芽一叶式采摘;金黄的芽尖部分与第二款茶的模样相似,较为粗壮。兼具了前后两者特点的这款芽尖红茶,品味起来又会有何特色呢?
  这款红茶的香气呈现花果味,花香清淡,果香清甜,两种香气都没有过分强烈,淡雅而清幽地搭配在一起,而不像第一款的松果香、第二款的花蜜香那样单一的元素很是凸显。这款茶总体给人的印象是,茶香没有前两款浓郁,有了花香与果香的融合反而把各自香气的个性弱化了,好像是为了谦让对方,品者这一口喝出了花香,也许下一杯便品出果香,总有一种如花似果的轻柔之香,让人有些分不清。在口感方面,融合了前两款茶的优点,鲜爽之余,仍能感觉到汤底的浓厚质感,独特的毫香味并不逊于第二款茶,反而较之多了几分茶韵,算是芽尖红茶中的上乘之作。
其他文献
茶叶的传统用法,起初更偏于药用。  至唐,汉语出现“茶药”一词,源于茶疗之始祖陈藏器。其人自幼酷爱医学,遍尝百草。特重以茶制方入药,医病救人,屡展神效。合平生经验,著成《本草拾遗》一书,作是言:“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对茶的药效推崇极高。“茶为万病之药”的说法,也由此展开。  与此相应,宋代林洪著《山家清供》,更直白地说:“茶,即药也”。《山家清供》是闽菜食谱名著。全书广收博采,详略备至
期刊
《舌尖上的中国》中有一集说到,中国人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总可以在获取食物的活动中崭露出非凡的智慧。普洱茶本来是用来喝的,如果把它加入菜肴的制作中,可以说是别具风味。“益健艺”本是一间茶室,深谙普洱养生之道的主人黄典淦夫妇也颇具料理天赋,精心研究出了数道美味的普洱菜肴,约上三五好友一起来品尝,那是一次沁满茶香的奇妙之旅。食物在醇厚的茶汤、香甜的茶叶的烹调和烘托下,味蕾可以在瞬间激活关于云南的所有记忆
期刊
茶艺不仅是基于一种典礼或仪式、茶艺不仅是基于一种知识上或哲学上的满足、茶艺不仅是基于一种休闲或社交的机会、茶艺不仅是基于对日常生活磨难的一种逃避。茶艺是培育持续及稳固的觉知能力,透过自我观察的技巧,如实观察茶艺本然的实相,在实际经验的层面上,体验和认识到“自我”,净化身心的一种活动过程。首先,在茶艺的过程中,藉由观察呼吸使心专注,接着以敏锐的觉知,开始观察身和心不断在变化,体验无常的特性。  茶艺
期刊
“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  先贤的话语掷地有声,又充满神秘的美感。拨开时间的迷雾,我们可以看见这些座连绵的茶山——  冈峦缠绕,兀立奇峰幽谷,其变万状,为天造地设;山色如黛,遍布林木茶园,峰峦叠翠,如古意丹青;又云蒸霞蔚,妖娆妩媚,而有素湍绿潭,泉水叮咚,如诗似画,情趣盎然。再缀以云山烟村、农舍茶亭、畲家茶女……这里的茶山,自然是摄影者的天堂。  白茶山在闽东北的福鼎,是为海上仙都太姥山。而
期刊
提起霞浦,这个闽东地区最古老的海边小城,一般映入人们脑海的是天然鲜活的水产品和鬼斧神工的壮美滩涂,但却很少有人知道,从晋代开始,霞浦先民便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山海资源,依靠海上交通方便的地理条件,引进茶叶生产技术,开山种茶,制茶饮茶,发展茶叶生产,成为唐代闽东地区茶叶的主要产区。  绍兴十五年(1145年),霞浦邑人林仰,在游览金台寺(霞浦二、三都交界处)饮茶时赋诗道:“苍藓沿阶走细泉,青松翠竹照华
期刊
王庆一年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过着“空中飞人”的生活,他奔走于全国大大小小的产茶区,日程排得满满的。在北京国际茶业展前夕,难得约到了短暂的专访时间。王庆在他的办公室热情地招待了我,他看起来依然意气风发,很难想象在如此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下还能保持如此饱满的精力。他一脸笑意,温暖又亲切,朴素的衣服,舒适的布鞋,熟悉得就像一位家中的长辈。  职能转变 正本清源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的前身是商业部茶叶局,19
期刊
2013年春天,“会心茶集”在南投水里举办的梅花茶会上,季嫂岑筱琼拿出了刚出版的《与绝世的清芬对谈——季野茶文录》给我,尽管洁净的封面上只有名书法家许丕昌的书名题字,但内容精彩丰富,收录了一向“述而不作”的季野生平留下的相关茶文,包括识茶篇、壶艺篇、冲泡篇、品饮篇、器具篇、茶艺知识、茶与健康等共210页。  迫不急待翻开新书仔细阅读,看到折口的序诗“那香在鼻前逗引/如蝶/入喉,甘洌醇厚,浸润肺腑/
期刊
2012年天津茶博会首次成功举办,为北方茶业的发展画上了精彩的一笔,也为2013天津·茶业及茶文化博览会(简称天津茶博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届茶博会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主办,天津市商务委员会支持,天津市商业联合会、广州益武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共同承办,天津市茶业协会、天津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和各地茶叶协会共同协办。将于5月10-14日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华丽登场。  本届展览会面积达10,000平方米,较去
期刊
3月19日,台湾南投县特等茶王文化协会刘弘伟理事长率团来闽,进行为期3天的茶产业考察交流。他们在东道主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两位副会长的陪同下,实地参观、考察了福州春伦生态有机茶园、荣莉花园和名优绿茶加工等工艺,感受闽茶生产的特色。刘弘伟理事长表示,台湾主要做乌龙茶。花茶、红茶等其他茶类较少。希望通过两岸的合作交流,台湾能涉猎其他茶类,内地人也能喝到台湾的高山乌龙。  20日上午,两岸茶人聚会福州西
期刊
今年的春天像个犯迷糊的小孩,三月初便带着温热,唤醒了熟睡的大地。于是百花有些“不知所云”地争相绽放,大地的灵草茶树也不甘落后地提前发芽。在冷暖相宜的四月天里,我们踏上了桐木关红茶的探寻之旅。  桐木关是个让人想扎根在这里的地方。飞流直下的瀑布,遍山层染的美丽色彩,美若近乎梦境的水光山色,让人不禁想起三毛的一首诗。索性改成:我在此化作一颗树,一半深深地扎到土里,一半慢慢地迎风摇曳做梦。  此次桐木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