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不是害群之“马”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tlev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能因为你一个孩子影响全班80位学生的学习”,班主任的一句貌似合情合理的劝退词,让无奈的家长张口结舌,泪流满面。
  这是12岁的七年级学生琪琪第二次被“赶”出校门了。
  学校有苛刻的系列规定,班级制定了5条高压线,凡入校的学生一进校门就必须签订守纪承诺书,学生和家长一起签字承诺。该承诺明确规定学生第一次犯错,黄牌警告;第二次,劝退处理。
  军训期间,自控力较差的琪琪因为说脏话,被班主任黄牌警告,闷闷不乐了好几天;开学一个月左右时,体育课上因为争球与王刚大打出手,当时班主任就暴跳如雷,声嘶力竭地把家长叫来,说了很多难听的话,话里话外只有一个意思:坚决开除!家长赔尽了笑脸,说足了好话,又通过中间人一再求情,最后得到“停课一周,回家反省,在全班检讨”的处理结果。
  万没有想到,期中考试后的数学讲评课上,琪琪又犯了错。原因是琪琪考得不好,数学老师语带讽刺,“你不是平时怪厉害吗?怎么考试就不行了?”说着,把琪琪的试卷扔到地上。
  看到老师的行为,琪琪勃然大怒:“你有什么权力扔我的试卷?捡起来!”这下事情闹大了,课上不下去了。
  班主任闻讯后,立即赶到教室,把琪琪一把拎到办公室,说道:“不要多说,不要怨老师没给你机会,按规定执行,走人。”班主任说得斩钉截铁。
  琪琪被当做害群之“马”,第二次被“赶”出校门。因为“不影响大多数孩子,显然更重要”。班主任说的理由似乎很“充分”。
  动辄以“少数服从多数”而开除表现较差学生的行为,折射出学校管理简单粗暴,老师教育缺乏爱心耐心。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确实,对学生的本质不应有优差之评价,因每个学生的优势智力区域和劣势智力区域是不一样的,即使所谓“差生”,也只是在某方面相对较弱。学习成绩不应是评价优差的唯一标准,害群之“马”的标签也不能随意地贴到一个孩子身上。
  中小学生都是未成年人,如果犯了错误,应该重在教育帮助,而不是将其开除就万事大吉。把学生无情地推出校门,班主任确实轻松了,学校看似解脱了,但是也粗暴地剥夺了孩子受教育的权利。事实上,中小学“开除学籍”的处分早在10年前就被教育主管部门取消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是对学生的惩戒,应该以爱和尊重为前提。每位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他们都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学校在处分学生时应该多从教育的使命和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来考虑,多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而不是把犯错误的学生当成包袱,将其推出校门。随意开除会让他们产生被抛弃感,进而流浪街头,滋生危害同学、学校甚至社会的动机,这就将他们推向了教育的对立面,后果不堪设想。
其他文献
最后的禁忌,不是性,不是酗酒,不是毒品,而是职业压力”。“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这是我们人类自认为高级于其他动物的关键之处。然而,现在的我们有谁能真正轻松地拥有这样一颗心?现实中,我们的常态是另一番样子:超时工作;多梦、失眠、不易入睡、睡眠严重不足;压力巨大,没有休闲;经常腰酸背痛,记忆力明显衰退,健康负债;脾气暴躁,焦虑不安。我们如此狼狈,多数人却不曾真正地了解背后黑手
期刊
压力太大了!”这是现代社会中人们抱怨最多的一句话。  如今的职场就像一个巨大的“高压锅”,每个身处其中的人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在面对压力时,我们该如何应对呢?我们可以作这样的假设,如果在压力面前我们能认识它、理解它的本质,那么就能得到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本期的压力管理策划主要从正确认识压力着手。首先,帮助读者了解在工作和学习中会遇到哪些压力源,不同的压力源对人们的影响又如何。接着,我们引入了当
期刊
“我们听过无数道理,却仍旧过不好这一生”,这到底是为什么?在“接纳与承诺疗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简称ACT)中,我们也许会找到答案。  一个忙碌工作、奔波了一天的北漂小伙,终于熬到了傍晚,他欢欢喜喜地直奔约会地点等待女友。可当他等了一个小时后,女友的电话却再也打不通。渐渐的,他的心情从期待变成了失落,再到失望。他曾试图去附近的车站寻找,也考虑到女
期刊
前两天,儿子生病去医院打吊瓶。病床旁边是一个七八岁的女孩,有点咳嗽,但是精神还不错。女孩妈妈陪在身边,看上去有点疲倦,想必是因为照顾生病的孩子,累着了。过了一会儿,女孩妈妈从包里拿出一本书,与女孩一起看了起来。从女孩清脆的声音中,听出这是一本识字书。妈妈用手指一个字,女孩读一个字。开始是顺利的,读了十几个字后,女孩卡住了,怯怯地看了妈妈一眼。女孩妈妈有点不高兴了,原本疲惫的脸上又多了一丝愁容。“这
期刊
响尾蛇、科莫多巨蜥、蜜蜂,三位都是“施毒高手”。毒如其名,响尾蛇分泌的毒素就如同“响尾蛇”导弹一样令人害怕,足以致命。科莫多巨蜥能闻到1000米之内猎物的气味,唾液中含有多达57种细菌,分泌出的致命毒液,可降低猎物的血压,阻止凝血。蜜蜂的毒性,相信很多人都领教过,被它蜇了也不好受。  三位进行施毒比赛,看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符合各自需求的食物摄取量。在响尾蛇捕猎过程中,碰到过兔子、老鼠等“小不点”
期刊
小米(化名)今年27岁,在父母的陪同下前来就诊。在周围人看来,性格温和、善良、开朗活泼的小米生活很幸福:父亲是公务员,母亲是护士,父母关系和睦。而在父母眼中,女儿从小就是一个听话的好孩子,学习优秀,品德优良。小米大学本科毕业后,在一家公司当职员,已经工作三年了。在外人看来一路顺风顺水的小米,为什么会来到我的抑郁症门诊呢?这一切还得从小米的恋情开始说起。  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小米与同班的一个男同学
期刊
46岁的何先生是一名普通工人。因为工作长期不顺利,近期开始逐渐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失眠等症状,去精神科就诊,最后被确诊为抑郁症。医生建议何先生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心理治疗。但何先生只接受药物治疗,拒绝做心理治疗。用药6个月后,何先生的上述症状基本消失,于是自行停药,但停药6个月后开始出现失眠、烦躁等症状。在一次与人发生争执后,何先生情绪明显低落,自我评价低,觉得自己没用,不想上班,不想见
期刊
抑郁症的危害众所周知,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和心灵上的双重折磨,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因为无法忍受痛苦而选择自杀,这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极大危害。抑郁症的复发率也很高,而且复发后治疗将更为困难。发作一次的患者,复发率为50%;发作两次的患者,复发率约为75%;而发作三次以上者,复发率高达90%。因此,应尽早识别抑郁症复发并及时干预。  抑郁症复发有征兆,主要表现为:  1不愿参加日常社会活动  患者变得不愿
期刊
有道是“好汉不提当年勇”。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老年人爱提当年勇,述说当年自己如何如何,一遇到不如意的事或挫折,更是喜欢拿过去经历的事来比较,因而忧郁沉闷,沉湎于对往事的悲叹中……  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为“回归心理”,即迷恋过去,喜欢沉浸于过去的回忆之中,认为过去比现在要美好。回归心理的表现有轻有重,轻的仅仅表现在言语上的唠叨,心情忧郁、烦躁易怒、食欲不振、失眠多梦,以及莫名其妙的自卑感和痛
期刊
父亲病后,不久就卧床不起,我向学校请假照顾父亲。因为家境贫寒,妈妈是临时工不能请假,还因为病中已神志不清的父亲只接受母亲和我的照顾,比如吃饭,他只让我和妈妈喂,换作他人,是坚决不吃的。可是,悉心的照料也没能挽回父亲离去的脚步,那一年深秋,一个冰冷的深夜,父亲永远离开了,那年我13岁。  父亲的葬礼上,我几乎没有落泪。我只是紧紧搀扶着母亲,她的悲恸如山崩地摧,惊恐和担忧让我窒息。  之后,我回到学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