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研究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sCD14-ST)又名presepsin在老年急性感染诊断、病情评估和预后评价中的价值。方法入选60例无感染的急诊患者和117例老年急性感染患者,急性感染患者分为感染+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组、脓毒症组和脓毒症休克组,根据30 d死亡预后分为生存组(90例)和死亡组(27例)。来诊24 h内采用化学发光酶免疫测定法测定presepsin、降钙素原(PCT),
【机 构】
:
北京医院急诊科,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100730,北京医院急诊科,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100730,北京医院急诊科,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10073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sCD14-ST)又名presepsin在老年急性感染诊断、病情评估和预后评价中的价值。
方法入选60例无感染的急诊患者和117例老年急性感染患者,急性感染患者分为感染+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组、脓毒症组和脓毒症休克组,根据30 d死亡预后分为生存组(90例)和死亡组(27例)。来诊24 h内采用化学发光酶免疫测定法测定presepsin、降钙素原(PCT),进行急诊脓毒症相关死亡率评分(MEDS),比较以上指标在诊断、病情评估和预后评价中的价值及其相关性。
结果感染组病例presepsin水平高于对照组[734.0(422.5,1 120.0)ng/L和159.50(119.0,234.3)ng/L,P<0.05)];感染+SIRS组、脓毒症组和脓毒症休克组间病例的presepsin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3.0(266.3,554.0)ng/L,1042.0(854.0,1 213.0)ng/L,2188.0(1599.5,2946.0)ng/L,P<0.05)],PCT水平在脓毒症组和脓毒症休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4(1.4,16.9)μg/L、8.8(0.7,51.1)μg/L,P>0.05)];MEDS水平在脓毒症组和脓毒症休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0(11.0,17.5)分、15.0(11.5,19.5)分,P>0.05)]。生存组和死亡组病例presepsin(554.0 ng/L比1 232.5 ng/L)、PCT(1.2 μg/L比10.1 μg/L)和MEDS(9.0分比18.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3±0.037、0.732±0.057、0.900±0.034。presepsin水平与MEDS有中度相关性(r=0.609,P=0.00),与PCT低度相关(r=0.477,P=0.00)。
结论Presepsin是良好的急性感染相关生物学标记物,在诊断、病情评估和预测不良预后等方面都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益气化痰祛瘀中药对慢性间歇性低氧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为常氧组(常氧并生理盐水灌胃)、慢性间歇性低氧(CIH)组(间歇性低氧并生理盐水灌胃)、CIH+中药组(间歇性低氧并益气化痰祛瘀方药灌胃),8周后取肝脏组织提取蛋白和RNA,行Western免疫印迹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实验检测BAX和BCL-2的蛋白表达
目的探讨应用MatrixRIB固定系统治疗严重肋骨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我科131例严重肋骨骨折患者应用MatrixRIB固定系统行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资料收集包括患者一般情况、受伤情况、手术相关细节及术后恢复情况。总结了具体手术经验并分析了患者术后资料、并发症以及远期随访情况。结果共有637(637/891)处骨折被固定。除1例患者出现术后内固定物移位外无其他内固定物障碍。绝大多数患者
目的探讨60岁及以上老年食管癌患者不同手术方式的选择和术后并发症的差异。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江苏省人民医院胸外科60岁及以上食管癌手术患者542例,将患者分为4组:左胸一切口(Sweet)202例,上腹右胸(Ivor-Lewis)251例,颈胸腹三切口(McKeown术)29例,微创手术(微创McKneown)60例,回顾性分析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后住院天数、淋巴结清扫数
观察他汀类药物对高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衰弱程度的影响。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305例明确诊断ASCVD的患者。根据患者6个月内是否服用中等强度的他汀类药物,分为用药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衰弱表型评估量表评分和步速及控力变化的差异。结果显示,高龄ASCVD患者使用中等降脂强度的他汀类药物,可以改善患者的衰弱程度,增加握力,对步速无明显影响。
细胞骨架核纤层蛋白(lamin)表达、修饰的异常与衰老密切相关。Hutchinson-Gilford早老症(HGPS)是一种由编码核纤层蛋白基因(LMNA)突变引起的罕见、严重的早老性疾病。其病程与健康人体的衰老过程极为类似,故对HGPS的研究有助于人们了解衰老的机制,研发抗衰老的药物。现综述了近年来关于核纤层蛋白、HGPS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相关研究,旨在为更多相关基础与临床方面研究提供帮助。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患者妇科腹腔镜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相关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后模型。方法采用简易智力状态评分量表(MMSE)对湖北地区4所三级甲等医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接受妇科腹腔镜手术的老年女性患者280例,剔除32例中途退出和失访,最终收集到248例完整有效数据纳入分析。依据术后第7天认知功能受损程度分为POCD组和非POCD组,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并确定P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根治术对75岁及以上老年前列腺癌患者总生存及肿瘤特异性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16年美国国立癌症数据库(SEER)中前列腺癌患者的数据,根据年龄选择75岁及以上的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数据进行分析。共纳入行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3 648例,未手术患者17 899例。比较手术与非手术患者的总生存和前列腺癌特异性生存情况。结果75~79岁的高危前列腺癌患者中,手术治疗组的总生
随着日益加速的老龄化进程,我国关于老年照护的一系列医疗和社会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关于老年人的生命期许和末期生活质量问题的讨论亦日益增多。现就预立医疗照护计划(ACP)相关概念、实践流程进行综述,分析在我国老年人群中推行ACP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目的了解近年来三甲医院老年患者死亡原因,死因顺位及变化情况,为有效预防和管理老年人群疾病提供建议和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6年10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60岁以上所有死亡病例(共3 991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近7年内前四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1 201例(30.1%)、呼吸系统疾病1 074例(26.9%)、肿瘤927例(23.2%)和消化系统疾病284例(7.1%),男性和女性死
目的比较以铂类为基础的二联治疗方案和不含铂类的单药治疗方案在治疗老年人晚期二线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临床疗效和耐受性。方法对85例经过一线治疗后进展的老年晚期NSCL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联合治疗组40例和单药治疗组45例,联合治疗组采用铂类为基础的二联方案,单药治疗组采用二线单药方案。结果联合治疗组和单药治疗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27.5%(11/40)和20.0%(9/45),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