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逻辑

来源 :新疆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fanliang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世界文化”的核心思想、中国传统“和”文化的价值理念、解决时代问题的“文化能力”共同支撑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塑造了其虔诚执著、至信深厚、自觉自信的文化性格。在文化多元的今天,人类命运共同体虽然有坚实的文化支撑,但其构建过程仍然面临着文明隔阂、文明冲突、文明优越的现实困境。文章认为,针对这些困境,需要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中坚持文明交流、文明互鉴、文明共存的价值选择。
其他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文化事业发展硕果满枝,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提出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的新课题,进一步推动了新疆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文章就如何探索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的实践路径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度思考,并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是服务民生的重大工程,也是我国医疗保障领域协同推进精细管理和深化改革的重要决策。本文构建了基于理念—制度—技术方案的分析框架,以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为对象,探讨在改革与管理协同推进背景下的医疗保障政策发展逻辑及其实践效果。结论认为,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目标是推进医保高质量发展,不仅要着眼于政策本身的调整,提高公共管理服务效能,更需要进一步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全面推动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并不断强化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和大数据资源的应用开发。
医疗保障是解除人民疾病后顾之忧、促进全民健康素质提升的主要社会保障制度安排。我国已基本实现医保覆盖全民的目标,城乡居民的医疗负担在持续减轻,但医保制度的实施还停留在政策性文件主导的状态,这不仅造成制度的统一性、公平性、可持续性弱化,而且衍生出一系列不良效应,亟待以法治的思维来推进改革并促使制度走向成熟、定型。进入新发展阶段后,应当全面、客观地评估医保法制建设现状,发挥国家立法机关的立法主导作用,加速推进医疗保障立法步伐,力求让医疗保障制度在“十四五”期间步入法治化轨道。
国情是中国共产党认识和处理中国现实问题的客观依据,立足于基本国情谋划推进工作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遵循。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正确认识和把握革命、建设、改革不同时期的基本国情和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要深刻把握这一阶段的新特征、新要求,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变”与“不变”、“中国”与“世界”的关系问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