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商科类本科生的《运筹学》教学改革探索

来源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Ki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宁波大学商学院为例,对照本科生开设《运筹学》课程的学习目标,分别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和思政目标四个层次来反思当前教学过程在达成各层目标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探索方案。
  关键词:运筹学;商科类本科生;教学探索
  一、《运筹学》课程基本情况
  运筹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它广泛应用现有的科学技术知识和数学方法,解决实际中提出的专门问题,为决策者选择最优决策提供定量依据[1]。运筹学的基础是科学技术和数学方法,对象是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方法侧重于定量分析,目的是为决策者提供最优决策依据,服务领域包括科学管理、工程技术、社会经济、军事、社会决策等方方面面。运筹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各行各业起着重要作用,并已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作为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越来越受到高等学校的广泛重视。运筹学已成为培养商科学生具有定量化认识、分析和解决经济管理领域实际问题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
  以宁波大学商学院《运筹学》课程为例。《运籌学》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核心课程,同时也是工商管理类和经济学类专业的交叉复选课,共占3学分、51个学时,主要面向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开设在二年级的下学期。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和思政目标,其中:
  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识别运筹学各分支的基本特征,包括线性规划、对偶理论、目标规划、整数规划、图与网络规划和动态规划思想,掌握各类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求解方法;
  2、能力目标:要求学生了解运筹学各分支在生产管理、财务管理、物流配送、金融投资等各经济管理领域的应用,具有运用定量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建模能力;
  3、素质目标:要求学生理解科学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4、思政目标:要求深入挖掘运筹学优化问题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理解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以及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加强学生对中国基本国情的了解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的认识,坚定“四个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探索
  针对教学目标的达成,目前的教学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尝试提出一些改革举措,做一些教学实践探索。
  (一)在知识目标达成方面
  1、存在问题
  (1)从教师教学角度来看,教学内容更偏重于方法论,强调对各分支问题模型的求解方法和技术的教授和考核;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讲授仍占据绝大多数课时。
  (2)从学生学习角度来看,由于方法论的教学和考核偏重,以及教学过程中离不开的数学工具导致学生将运筹学等同于数学课,存在畏难情绪和学习抵触;另外,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组织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和记忆训练的阶段,知识的吸收不具有长久性。
  2、改革探索
  尝试引入“对分课堂”[2]教学模式。对分课堂指将课堂时间一分为二,一半是教师讲授、一半是学生讨论,以实现教与学的对立统一;教学过程分为课堂讲授、课后(或当堂)吸收和课堂讨论三个环节;具体的对分流程分为“教师讲授、学生独学、组内讨论、组间或师生间对话”四步。参照张杨和陈伟[3]的运筹学“隔堂对分”模式及教学安排,按照17个教学周、单周排两堂课(每堂课两小节)、双周排一堂课的具体情况,提出“隔周对分”的教学安排,即单周两堂课用于教师讲授和学生吸收,双周一堂课用于学生组内讨论和组间对话,两周中间的时间通过“亮考帮”作业形式促进学生课外吸收和思考,其中“亮”指说出自己感受最深、收获最大的亮点,“考”指把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拿来考别人,“帮”指向其他人提出不懂或没解决的问题[3]。通过对分课堂和“亮考帮”作业的相配合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将推式学习和拉式学习有机结合,有助于知识目标更长久和更深入地达成。
  (二)在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达成方面
  1、存在问题
  (1)针对“要求学生了解运筹学各分支在经济管理领域的应用”的能力目标,仍以教师介绍为主,缺乏学生的主动探索;介绍内容局限于教材和教师个人的知识范围,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采用一刀切的讲授内容,没有体现专业差异。
  (2)针对“要求学生具有运用定量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建模能力”的能力目标和“要求学生理解科学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的素质目标的达成度无法评价,原因在于缺乏相关的考核指标和措施。
  2、改革探索
  (1)为了有效平衡不同专业学生对运筹学专业领域应用的了解需求和教师有限的知识范围,教师需要从一个向学生灌输信息的“大家长”转变为一个指引学生寻求和提炼信息的“引导者”。这样做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方面,将教师从信息收集和整理的繁杂工作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关注学生和指导学生思维训练上;另一方面,使学生参与到运筹学知识的应用探索中,变被动接收为主动求索,可增加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思考和理解,有助于学生融会贯通知识点,同时也有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将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要求列入考核指标,一是在“平时考核”中加入小组案例作业,建议一学期一次即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领域喜好自选话题,充分利用课外时间、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教师在给出评价时要注重考察学生应用所学分支理论定量分析、建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能力;二是在“期末考核”中尝试增加一道开放性的题目,考察个体学生在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方面的达成度。
  (三)在思政目标达成方面
  1、存在问题
  深入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发挥好育人作用,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的具体举措,需要每位教师的智慧和行动。   长期以来,与其他专业课程一样,运筹学教学更多地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在思政教育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够明显。如何挖掘运筹学的思政元素、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运筹学教学中是任课教师遇到的难题,不知如何下手;此外,由于不同教师对运筹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思政的学习程度不同,如何充分和深入地挖掘运筹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更是一个难题。
  2、改革探索
  经文献学习和教师间的交流讨论,针对各教学内容提炼总结出如下思政点。
  (1)运筹学概论:通过讲述我国古代的运筹学思想案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感和使命感;通过讲述钱学森、管梅谷等老一辈运筹学家的事迹,培养学生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4]。
  (2)线性规划:由建模的范围,即思考问题的范围,引申出对个人、集体、国家等利益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大局观。
  (3)影子价格:通过影子价格的概念解释国家提倡节约、杜绝浪费的政策合理性,并从数学上证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及可行性,以培养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感。
  (4)运输问题:通过介绍国家当前的物流成本,使学生了解国情、理解物流效率对于国家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使命感。
  (5)目标规划:由多目标规划问题引申为国家、企業、学生个人的多目标思考,引导学生关注不同层次的目标,为了达到整体优化,高层次的目标必占绝对位置,从优化地角度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
  (6)指派问题:以匈牙利算法的“礼让”原则来说礼让的本质是提高效率,不仅是美德,而且是社会有效运行的基础,说明礼的起源及其重要性,引导学生课堂内外加强传统文化学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坚定文化自信。
  (7)网络规划:通过讲解最短路、最大流问题的求解方法,引申出其中蕴含的唯物辩证哲学思想的矛盾思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8)动态规划:通过动态规划思想的学习,引导学生从动态规划理论角度来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即反映当前目标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和反映未来目标的“为中化民族谋复兴”。
  参考文献:
  [1]《运筹学》教材编写组.运筹学(第4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张学新.对分课堂:中国教育的新智慧[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
  [3]张杨,陈伟.基于对分课堂的管理运筹学课程教学探索[J].高等教育,2021,7(10):150-152.
  [4]廖云华,王仲梅,谢小良.思政元素融入运筹学的教学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21,6:137-138.
  基金项目:《运筹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研究宁波大学教研项目(JYXMXKG202001)。
其他文献
摘要:依据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原来人教版教材的基础之上继承发展,对义务教育及普通高中阶段的语文教材进行编排和选文,使新教材更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本文拟以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研究对象,结合一定的教材理论,剖析教材,并对该阶段古诗文教学进行一定的探索。  关键词:初中;传统文化;语文;分析  前言:在部编版新教材中选文中,传统篇目比重较之以往其他版本的教材有所上升。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材中,
期刊
摘要:我国是文化大国,在开展幼儿教育时,将本土民俗文化融合在教育中,能够让幼儿们了解丰富的本土民俗文化,还可以实现文化的传承以及发展,提升幼儿对民俗文化的认知,拓展幼儿教育事业。本文通过教学实践,强化本土民族文化与幼儿教育融合的重要性,为教学实践提供充分的条件。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本土民俗文化;实践思考  自教育改革以来,社会各领域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正在不断提升。幼儿教育阶段是幼儿的思想成长
期刊
摘要:“西迁精神”是中国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沉淀为“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的精神,核心是爱国主义。在师范类高校中传承和弘扬“西迁精神”有时代的价值和意义,本文从校园文化建设、创新思政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大学生培养四个方面来阐述其实现路径。  关键词:陕西;师范高校;西迁精神;传承弘扬;策略  2020年,习近平再次强调了传承和弘扬抗美援朝精神、特区精神、抗战抗疫
期刊
摘要:当前学期教育逐渐朝向特色化和地方化的方向发展,在学前教育工作中,课程设置已经表现出了独树一帜的态势。但是在建设学前教育课程的时候,也因为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而导致部分课程设置不科学的现象。最为典型的现象时学前教育小学化,将一年级的课程内容照搬照抄到学前教育中,学前教育中的种种不良问题亟待解决。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得到优化设计学前教育课程模式设计所面临的阻碍,为后期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支持。 
期刊
摘要:新媒体影响力的不断扩展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很大帮助,当然也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为此,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充分利用其具有的优势解决当前该项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并为该项工作创新提供推动力,同时也要注意对其带来的消极影响进行规避,使得该项工作更具时代特性,取得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新媒体;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引言  新媒体的发展和应用范围的不断拓展都是基于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媒体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的兴盛,使得现代教学模式趋于多样化态势,教育体系的革新也能明显感受到,旧式固有的教学呈现的不适感,可见,创新教学模式亟不可待,而情境教学法的出现不失为是最佳选择。职业高中地理学科的综合领域较强,在教学中引入情境教学法,既使得教学模式更为灵活,也唤醒了学生的热情,增添了一丝氛围感,师生交流也缩短了距离感,教学成效显著,对学生益处不言而喻。新课改下的教育革新,使得多样化的科目基本有一定的
期刊
摘要: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和改革,专业课融入思政教育已成为高校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趋势,探索基于OBE理念下通过线上线下将思想政治教育在课堂以及课外有效与妇产科护理学课程的融合,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结合,创建妇产科护理思政教育新局面,同时为建设德艺双馨的护理人才队伍、构建妇产科护理学系统思政教育体系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 OBE;妇产科护理学;课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已经在日常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过去,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单一的方式进行教育,这样不仅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就连其学习兴趣也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教学,就能将原本枯燥乏味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加有趣,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关键词:小组合作教学;道德与法治;具体应用 
期刊
摘要: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语言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是文化的载体。作为新时代的英语教师肩负着教育好下一代的使命,要想把英语教透,教活,教深刻,就要用更好的跨文化英语教学模式渗透到英语教学过程中,为祖国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祖国情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关键词:小学英语;跨文化教学  世界在经历百年未有的巨变,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中国实现了全面小康的梦想,中华民族正在为实现伟大复兴而奋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在现代化的发展中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所以在中学历史教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以树立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且通过初中历史课堂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也是增强学生对我国文化和国家认同最为重要的方式,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不断的引导学生深刻认识现代化中国梦所具有的内涵,并切实利用历史课程自带的优势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去切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