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眼动睡眠发生机制及相关疾病研究进展

来源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cat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快速眼动(REM)睡眠是由脑干、前脑和下丘脑的多个神经递质系统相互协作来产生并维持的.此过程的核心区域位于蓝斑下核.REM睡眠时,谷氨酸能蓝斑下核细胞激活,使得GABA和甘氨酸释放进入骨骼肌运动神经元,产生睡眠瘫痪.REM睡眠的时限受控于脑干及下丘脑中的多个通路,探索这些通路与蓝斑下核的关系十分重要.本文综合探讨了现有研究对健康REM睡眠产生机制以及异常REM睡眠(如发作性睡病和REM睡眠行为障碍)产生机制的理解.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pioglitazone,PIO)对Wistar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氧-葡萄糖剥夺/复氧(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OGD/R)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
目的 探讨ICU护士无菌吸痰技术依从性.方法 采用直接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对ICU护士76名的482人次吸痰操作进行分析,找出易污染的环节.结果 ICU护士在吸痰过程中,操作前后漏洗手次数较严重,工作年限短的护士吸痰污染率较高.结论 加强ICU护士的无菌意识,才能提高ICU护士无菌吸痰技术依从性。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皮肤、黏膜疣状增生,且与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Toll样受体能特异性识别微生物病原相关分子模式,启动天然免疫应答并激活获得性免疫反应.研究表明,某些Toll样受体在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宿主表达异常,Toll样受体激动剂对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相关疾病具有治疗作用.概述Toll样受体及其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关系以及Toll样受体激动剂在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相关疾病治疗中的研究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mg enzyme,ACE)基因是卒中遗传易感性研究的主要候选基因之一,但ACE基因多态性与卒中的相关性还存在着争议。文章就近年来有关ACE基因多态性与卒中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意识障碍预后的有效评估对临床决策和医疗资源分配至关重要.行为学量表是目前最为常用的评估手段,但其主观性强、误诊率高.事件相关电位,尤其是长潜伏期事件相关电位逐渐被应
癫痫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脑内的慢性炎症及其引发的血脑屏障破坏可引起神经毒性和神经元的过度兴奋.炎症反应可以促进癫痫发
大量研究证实,抗血小板药能使卒中、心肌梗死或死亡的相对危险度平均降低22%。然而,许多患者在服用抗血小板药期间仍出现血栓形成事件,这被称为“抗血小板药抵抗”。其发生率各家报道差异很大,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率为3%~85%,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为28%~44%。抗血小板药抵抗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药物生物利用度下降、基因多态性、其他血小板激活通路被激活、循环血小板增加等多种因素有关。目前,已有多种
患者男,55岁,因头晕、乏力19个月,舌部丘疹15个月于2009年12月4日来我院就诊.19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乏力、全身肌肉酸痛,双下肢屈曲受限,无发热、骨痛、关节痛及鼻衄等症状,服中药症状无明显好转.15个月前舌左缘出现少许丘疹,无自觉症状,未予重视.12个月前舌体丘疹明显增多,同时颈部出现丘疹,双侧大腿肌肉轻微疼痛.患者自患病以来,食欲欠佳,体质量下降约9 kg.个人史、家族史无
患者男,46岁.因面颈部丘疹、红斑3年,加重并累及双上肢、躯干3个月就诊.3年前无明显诱因面颈部出现散在的淡红色丘疹,随后向周围扩张,形成环状或不规则暗红色斑块,部分斑块中央逐渐凹陷,表面出现少许脱屑,皮损夏重冬轻,无自觉症状.3个月前面颈部皮损明显增多,双上肢远端伸侧出现暗红色斑块,无自觉症状,数天后躯干出现散在类似皮损.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神经性皮炎,治疗后未见明显好转,遂于2010年12月来我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为21~25nt的非编码小RNA,可与其靶基因的3端非编码区互补结合,直接降解靶基因或抑制其编码蛋白质的翻译,广泛参与发育、代谢、凋亡以及多种疾病过程。研究表明,miRNA在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参与了卒中后的保护和修复机制的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