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研究与唯物史观的发展

来源 :松辽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pthcharge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说明三个问题 ,(1)“知识经济”问题的理论价值。知识经济、信息经济、后工业社会这些提法虽然形式不同 ,但它们都是西方发达国家学术界试图从总体上反映和把握 2 0世纪后半期以来 ,由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所引起的社会经济形态、整体社会文明形态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2 )西方“知识经济”理论试图用科学知识的创造和应用状况来规定人类历史更高阶段的社会文明、世界历史时代的本质规律 ,其在某种程度上是在构造一种科学知识决定论的社会历史观 ,这与马克思主义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统一来理解一种社会形态或历史时代的本质相距甚远。 (3)虽然我们不能盲目追随认同西方国家关于知识经济问题的结论。但是 ,我们也不能以虚无主义态度对知识经济问题完全抹杀 ,而是应该把这个问题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视野 ,使马克思主义学说与当代世界文明发展中的新动向、新问题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 This article aims to illustrate three issues, (1) the theoretical value of the “knowledge economy” problem. Although the forms of knowledge economy, information economy and post-industrial society are different in form, all of them are the societies caused by the new wav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in the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since they tried to reflect and grasp the whole of the latter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Economic form, the great changes in the overall social civilization. (2) Western “knowledge economy” theory attempts to define the social civilization in the higher stage of human history and the essential law of the world history by using the cre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To some extent, it is to construct a scientific knowledge decision On the social history view, which is far from the essence of Marxism from the economic foundation and the superstructure to understand a social form or historical era. (3) Although we can not blindly follow the conclusion of the agreement on 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y in western countries. However, we should not completely obliterate the issue of knowledge-based economy with the attitude of nihilism. Instead, we should integrate this issue with the vision of Marxist theory and integrate the Marxist doctrine more closely with the new trends and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ivilization in the contemporary world
其他文献
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角度考察 ,中共历史上的两次飞跃 ,在国际背景、所承载的主要历史使命、实现的手段与方式及飞跃的历史表征 ,后续走势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区别 From the p
意境是中国古典诗论中十分重要的美学范畴,它是一种和谐的美,影响着中国古今的文学艺术。但意境毕竟是历史的产物,现代社会生活对其产生极大的影响:人与自然的不和谐,使意境失去了
通过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中共三代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创新与发展 ,阐明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脉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进程中初步形成了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在综合平衡中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这一战略思想为邓小平关
本文首次阐述了邓演达提出的“我们的使命是代表民众谋利益”的光辉思想 ,并科学地深刻地分析了这一思想提出的理论基础。作者认为 ,这一思想的提出 ,是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邓小平学校管理思想是邓小平教育理论和邓小平管理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邓小平学校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有领导班子建设思想、教师管理思想、学生德育管理思想、教学管理思想和
“三个代表”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继续 ,具有革命性、科学性和开拓性 ,是党在新时期的新的指导思想 ,对我们坚定实现社会主义宏伟规划的伟大信念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深远
邓小平的经济发展战略理论是邓小平理论这一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它又可分为战略发展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措施三个层次。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这一系统进行解析 ,加以定性分析
探索公有制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实现形式,对于搞好搞活包括国有经济在内的整个公有制经济,充分发挥公有制的优势和优越性,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作为经济行为主体和经济理论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假定 ,经济哲学对任何国家和民族的经济腾飞和社会发展都具有巨大的作用。本文以邓小平怎么看待邓小平经济哲学为重心 ,论述了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