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视域下习作讲评教学的理论探究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san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合作学习理论
  (一)相关理论概述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合作学习在美国兴起,之后全世界的范围内便迅速地掀起了相关研究高潮。生生互动是合作学习理论的特征。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视生生之间的互动而重视说教。而该理论重视生生之间的互动,并以合作的形式将这种互动纳入课堂教学,从而建构了体现生生互动基本特色的课堂教学结构。
  微观角度下合作学习理论的阐述。
  1.教学目标
  在学生的自尊、动机、交往方面,合作学习有着积极的影响。我国著名学者王坦指出合作学习很关注人际交往方面的技能目标,并且当成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来遵循。学者高文也指出,学生间交流、合作能促进学生在认知、情感以及社会性方面的成长。
  2.教学观
  是一种以学生间的人际关系为重点的教学观。在一定的课堂教学情境中,生生之间的这种关系是教学中的主要关系。生生之间的感受与互动需要高度重视。
  3.教师角色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作为教育工作者,主要充当的是管理者、咨询者、顾问、参与者等角色。
  4.教学评价
  对于学生而言,要关注学生本身的评价。评价的依据是学生学到什么,这是提高学业成绩的关键所在。小组总体的成绩才是评价的标准,而不是以个人的成绩。
  5.合作学习的方法
  就目前而言,合作学习的方法有很多种,如小组学习、小组调查等。在实际教学中,对于合作学习的有效组织,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最终效果。
  (二)教学的启示
  合作学习理论为习作讲评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首先,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成分发挥。因此,教师可以在习作讲评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自评、互评等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地位。其次,人际交往能力要注重培养。在作文讲评中,通过小组合作、自评、互评、自改、互改,建立起学生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最后,努力实现共同进步。在新的评价标准下,以学生学到什么作为评价依据,而不是在班级中的相对位置。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师仅仅通过面向全班进行习作讲评教学是难以达成的。
  二、写作心理过程原理
  (一)相关理论概述
  作文心理转换理论:该理论通常认为思维活动过程转换为语言的过程就是作文,存在一级转换、二级转换和三级转换这三种观点。作文就是思维活动转换为语言表达的心理过程,此即一级转换理论的观点。二级转换观点认为作者通常需要在思维的内部进行两次转换,即由思维转换为内部语言,再转换为外部语言的过程。这个观点的核心是认为内部语言是思维和表达之间的桥梁。三级转换认为人们在书面表达的时候,为了将意思表达明白、充分,通常要在二级转换的基础上进行加工,也就是要经过二级转换并进入到三级转换。这个理论认为写作过程中的三个基本次级加工之间是重复、循环,不是直线性按时间进行的。一般包括作业环境、长时记忆、写作过程这三个部分。
  (二)教学的启示
  写作心理转换强调了由外部语言向内部语言的转换过程,为小学习作讲评教学的改革提供了很多的启示。这提示我们要关注习作主体和习作过程。绝大多数的习作讲评只关注文本,忽视了主体过程。其实,文本只是手段而非最终目的,教学应关注的是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所以,习作教学的评价,应包括习作文本、习作主体和习作过程。在习作过程中,语言从内部再到外部的转换并不简单。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不进行充分地加工,语言的表达不符合一定要求的,这时候就要进行第三级转换,比如增减、更换、修饰等。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修改的机会和修改的时间,对于极个别的学生还要给予一定的指导。
  三、多元智能理论
  (一)相关理论概述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一种智力理论,已经有二十多年历史了。他指出,智能是一组能力,而不是一种能力,并且智能是以相互独立的形式存在的。量度一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应该是一个人的智能指标。他认为人类的智能应该分为如下八类:语言、逻辑—数学、视觉—空间、身体—运动、音乐、人际关系、内省、自然观察者。
  (二)教学的启示
  在此理论基础之下,我们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树立多元智能理念。在进行习作教学的时候,总能发现学生之间在语言文字上的差异。多元智能理论体现了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我们要能正确看待这些差异,找出差距,补其不足。传统的习作讲评的方式往往使好学生更好,差学生更差。多元智能理論认为应该使用发展性的评价,而其目的是使学生的各项智能得到发展。习作讲评课的作用是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地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弥补,从而进入到良性循环。评价也应该是多维度的,可以是自评、互评、家长评,除此之外还要尽可能地多使用语言来进行描述。要更注重学生的内心世界,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四、表现性评价理论
  (一)相关理论概述
  传统的教学评价往往只局限于事实性知识的掌握,多用纸笔测验的形式。新课标的三大课程目标的提出,使得传统的评价方式的局限性更加明显。所谓表现性评价,指的是通过让学生完成一些综合性的真实的任务,并在此过程中要求他们运用他们的知识、技能。表现性评价可以是学生在此过程中的行为、心理过程、也可以是涉及到的内容和任务的结果。
  (二)教学的启示
  在表现性评价的理念下,习作讲评教学的过程应处于一个动态的状态,即教、学、评融会贯通。并且鼓励学生多参与到评价的过程中,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表现性评级关注的范围更广泛,如学生的记忆、认知能力、与人合作、参与社会活动等。
其他文献
关于数学教学注重非智力因素提高素质的思考陈秀忠(通辽发电总厂子弟学校)教育是一项“未来的工程”。我们着眼于人的素质培养,因为学生今天的素质,是他们未来素质基础。学生今天
以黑龙江省林口县青山林场21年生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 Henry)异地保存林为材料,分析白刀山种源优良木和劣等木群体的生长变异情况。结果发现优势木群体和劣等木群体差
莛子藤是莛子蔗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东北部及邻近高山地区和日本,为东亚特有种。本文基于叶绿体DNA基因间隔区rbcL—accD序列,对莛子蔗物种水平的序列特
通过对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火烧迹地木炭的野外调查和取样,分别选取不同来源(兴安落叶松,白桦,灌木,草本)的木炭,以及不同火烧时间(当年,1年,4年,5年)的木炭,研究不同种类木炭浸提液,以及相
Bougainvillea peruviana‘Thimma’属于三角梅属,该属植物积累甜菜色素而不是像绝大多数高等植物一样积累花青素。该材料特征同株出现3种颜色:白色、洋红色和白/洋红相间。本研
为研究干旱胁迫下杜仲幼苗生理生化及分子响应机制,利用盆栽试验,通过持续(3、6、9、12、15 d)干旱胁迫处理和复水处理,研究杜仲幼苗的生理响应特性。同时,通过研究对照与处
施新课改以来,“对话”已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也早已为人们所认同接受但如何实施“对话”,如何探索实施“对话”的有效途径,好何营造“对话”的和谐氛围,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一 隐性对话是显性对话的前提和准备    如果说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是“显性对话”,那么课前师生的研读预习准备,就是“隐性对话”“隐性对话”是“显性对话”的前提和准备
以哈尔滨市绿化植物紫丁香(Syringa oblata Lindl.)为研究对象,借助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和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叶面喷施硝酸盐(50mmol·L^-1 NaNO3溶液)对叶片气孔动态(气孔分布、气
目的:探讨分析门诊静脉采血中患儿及家属的心理刺激因素及与其有关的不良心理反应,实施心理护理对策。方法:对门诊564例患儿分别进行语言诱导,鼓励和非语言交流等不同的心理护
经常翻阅教育类的报章杂志,逐渐发现了一个小问题。中国的校长也逐渐现代化了,办公桌上大多摆上一台电脑,这从校长办公照可以看出。不仅是校长,不少学校也为老师配备了电脑,美其名曰:“教育现代化”。  的确,电脑、网络的普及给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现代教育已经离不开电脑、网络了。但笔者斗胆“逆时代潮流”,建议把电脑请出办公桌。不赞成校长办工桌上配备电脑,更不赞成一个办公室里面的老师人手一台电脑。理由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