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感人生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swh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命在无形的飘舞中也有着自己的质感。
  论古道今,质感的生命在时间的长河里随处可见:诗词间舞动的李白,清明河上飞舞的张择端,战火间奔舞的保尔·柯察金……每每想到这些人,心中便会有一种沉甸甸之感,占据着、征服着、领导着人们的灵魂,开辟前行的道路。
  那种质感无论如何沉甸甸,也终究在他人之手,而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学会如何舞动自己的灵魂。当然这并不是个难题,回首过去,正视当下,无论是才华横溢的李白,还是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他们背后都有着对生命意义不同的诠释——一个是游吟大唐诗界的泰斗,另一个是纵横商界的不朽神话。但无论是哪种,这些诠释都如一个个分子,聚集在他们身上,为他们的生命增添了那份独特的质感。
  可想而知,诗情和才情是为生命增添重量的最好方法。但是否只有拥有李白或者比尔·盖茨的手法才能为生命增光添彩呢?邰丽华的事迹让这一观点不攻自破。2005年的春节晚会上,一位美丽的千手观音在她手下塑造出来,绝美的舞蹈,动人的“言语”,华丽奇迹!这些都是一位普通人对生命的描绘。质感,也可以这样出现。
  对比都是常人的我们,她能做到,我们又有何不能及呢?吉鸿昌曾说过:“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既然是在书写,为何不用自己最华丽的手笔来给自己画一幅美丽的人生画卷呢?这样的生命才有醇厚的质感,才不会虚无缥缈般地荡漾在世间。也只有这样,世界上才能有更多更好的灵魂来塑造、充实这个质感的世界。
  每个生命都在世间舞动,迈着轻盈的舞步,跳动在音符间,为这个世界表演着。而当靠近生命时,时间的长河会为你凝成这一刻,表演会被暂停,这时的你,好奇地将手伸向了舞者,你会惊叹他所拥有的一切,都是你亲自为生命涂上的色彩,如物质一般为它增添了密度。
  质感人生,无需异人的智慧或是超人的天赋,它只需勤劳的双手,挥舞画笔,运墨上彩,塑造人生。
  (编辑/张金余)
其他文献
今年2月11日,过年的氛围越来越浓,大人们在家忙着干活,小孩子则到处跑着玩。傍晚时分,一场大火突然在云南省团山村外熊熊燃烧,一个孩子凄厉的“救命”声把村民都从家里喊了出来。  这个小孩名叫春勇,今年10岁,他刚才领着6岁的弟弟在甘蔗田里玩。一个傻子焚烧起了甘蔗叶,火势越来越大,瞬间把他们团团包围。冲出火堆的春勇救不出弟弟,哭喊着跑到村里求救。  救人要紧!最先赶到现场的是村民小四,他拎起一桶水浇到
1923年,上海社会学系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女学生杨之华。杨之华出生于浙江萧山的一个诗书礼仪之家,从小所接触到的良好的文化氛围浸润得她外美如花,内秀似竹。当时,全国的妇女运动正呈星火燎原之势,当时正深陷包办婚姻泥沼的她,孤身一人离开,赶到上海参加妇女运动,并考入上海大学。  瞿秋白当时担任社会系的系主任,因为他学贯中西,言谈儒雅,气质翩翩,在师生中享誉甚高。当时来听他课的学生很多,挤满礼堂,有的爬上窗
“此时此刻,我真正感受到了中法民族的不同,因为这个时间,中国人在吃饭,法国却在开会。”这是刘震云在巴黎与近百位慕名而来的中法观众进行交流的开场白。他巧妙利用时差,对比两国在相同的时间点上做着不一样的事情,一下子形成了幽默,博得听众一片笑声,瞬间拉近了与听众的距离。刘震云的开场白总是这样,新颖奇巧,别具一格。  巧打比方  刘震云来到北京王府井书店,参加“品位书香校园行”活动启动仪式,他一开口就吸引
2013年11月11日,春晚总导演冯小刚作为特邀嘉宾,出现在《我要上春晚》年度总决选第三场的录制现场,当来自广西桂林的16岁女孩龙贞蒂、龙秋兰站在高台之上,踩着滚筒、鸡蛋、气球等诸多不稳定物体,进行各种令人心惊胆战的动作表演后,冯小刚在点评时饱含真情地说道:“看完你们的表演,我特别想说两句心里话。我从看到你一点点上去,我就希望这个表演快点结束,真的担心你们受伤!我们总是把春晚看得太严重了,其实它就
A:“在古代,子是人的尊称,形容有道德或有学问的人,比如孔子、孟子。”  B:“这就是你叫我胖子的理由?”
我把小刀片插到课桌的缝隙里,然后使劲一弹,刀片就发出“嗡嗡”的声响,跟弹琴一样。同桌聂栋小声跟我说:“别弄了,小心伤到手。”我送给聂栋一个白眼,说:“多管闲事。”说完,我继续弹刀片,一不小心,手指被割破了。我看着滴血的手指,几乎是哭着对聂栋喊:“你个乌鸦嘴!”  1  三个月前,班里来了新生聂栋。他极瘦,脸上满是青春痘,我一看就心生厌恶,不喜欢他。可是老师居然让他与我做同桌。  如果聂栋进教室比我
《舌尖上的中国》有了第一季的成功,第二季的拍摄,主创人员丝毫不敢懈怠,都以更加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力争精益求精。  一天,要拍摄一组藏族青年徒手爬上40米高的大樹,去取蜂巢的镜头。不会爬树的摄像师李勇,为了记录下这一爬树的辛苦以及获取蜂巢的不易,给观众呈现一组真实的场景,他要求把自己吊在威亚上,由七八个身强力壮的藏民将自己拉起来,随着藏族青年的攀爬,李勇也渐渐被拉上了40米的高空中,藏族青年爬了
夜读《小窗幽记》,书中有个叫眉公的隐士,居于山中。有客问他,山中何景最奇,曰:“雨后露前,花朝雪夜。”又问何事最奇,曰:“钓因鹤守,果遣猿收。”垂钓时,有鹤相依相守;饥饿时,可派遣猿猴摘鲜果品尝。这真是令人心动的胜景乐事。人间胜景美事,并非只有隱者遇,也非全在山林中。只要拥有简单淳朴的心灵,即使身处红尘浊世,心亦可以抵达琴棋书画诗酒花。  巴尔扎克用“信仰崩溃,道德沦丧,人欲横流”来形容他所处的法
在从化读完高中后,徐志标盼望考取广州大学,可惜他的高考成绩不理想,分数没有上本科线,只能去读专科院校。高考失利导致徐志标异常自卑:“看到同学进入心仪的重点大学,自己只有羡慕的份,我干脆不去读专科院校。”  面对儿子的态度,父亲赶紧了解情况:“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徐志标感叹:“我觉得比起那些上大学的同学,自己的起点实在不如人家。如果以后哪天参加同学聚会,我会羞愧得抬不起头。”  父亲接着询问:
她叫杨小玲,从小性格活泼,身材苗条,爱好舞蹈。1990年6月,她从武汉市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刚好过完18岁生日。在毕业分配志愿表上,只填了一个志愿——武汉市第一聋校。当时也说不清为什么,她只感觉聋校的孩子们更需要自己,在聋校会让自己的舞蹈爱好得以发挥。  初次站在聋校的讲台,看到一双双清澈的眼睛,杨小玲充满激情地向学生做了自我介绍。但因为不会做手语,学生根本无法明白她在说什么。随后,开始教学生排练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