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中国共产党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与国家凝聚力

来源 :红广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d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组织开展大规模的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使数亿贫困人口脱贫,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增强了执政党向心力和国家凝聚力。然而,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缓解和消除贫困仍将是中国长期面临的严峻挑战。对于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的执政党来说,锲而不舍地抓好扶贫开发、提升国家凝聚力,责无旁贷、任重道远。
  【关键词】扶贫开发;执政党;国家凝聚力
  【中图分类号】D232; K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570(2016)-09-032-0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组织开展有计划、大规模的农村扶贫开发,取得了辉煌成就,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数亿贫困人口基本解决生存和温饱问题,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加强,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国家凝聚力显著提升,夯实了保障我国国家稳定、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和基础,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边疆巩固、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扶贫开发的历程与成就
  让中国强盛起来,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终生追求和奋斗目标。建国后,毛泽东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探索,虽然出现过阶级斗争扩大化和经济建设急躁冒进等严重失误,后来还经历了“文革”十年动乱,但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国家凝聚力增强也是有目共睹的。然而必须承认,贫困人口众多并严重掣肘国家发展仍是客观事实。至1978年,农民年人均收入134元,贫困人口2.5亿人,农村贫困发生率达30.7%。①
  按当时国际通行的每人每天收入1美元以下为贫困人口的标准,我国贫困人口数量极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领导人民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即“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成为党和政府的首要任务,而扶贫开发则是这一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也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奠基者。他反复告诫人们,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国家优越性的体现;社会主义就是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既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也是凝聚民心、增强国力的重要的物质基础。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我国启动了以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为主要目标、以改变贫困地区经济文化落后状态为重点的扶贫开发。
  我国扶贫开发的历程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85年):体制改革推动扶贫。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大力推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通过土地制度的变革,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同时,通过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价格、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乡镇企业、转移富余农村劳动力、实行以工代赈计划等举措,使农民收入快速提高,农村贫困现象大幅度减少。1984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推出扶贫解困六大措施,主要包括发展商品生产、减轻负担、给予优惠政策、搞活商品流通、增加智力投资等。主要成就:经过8年努力,农村人均粮食产量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2.6倍;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从2.5亿人减少到1.25亿人(以人均纯收入206元计),占农村人口的比例下降到14.8%;贫困人口平均每年减少1786万人。①
  第二阶段(1986-1993年):开发式扶贫全面展开。1986年5月,“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成立,标志着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开发正式启动。1993年12月该领导小组更名“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扶贫开发”目标更加明确。采取的主要措施:一是从中央到地方设立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机构。二是摸清贫困人口的数量、分布,确定需要帮扶的国家贫困县(592个)。三是中央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扶贫开发,并给予贫困地区优惠政策。四是改革传统的救济式扶贫方式,实施新型的开发式扶贫策略,着力提高贫困人群和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五是把扶贫开发列入“七五”、“八五”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主要成就:至1993年底,农村贫困人口由1.25亿人减少到8000万人,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重从14.8%下降到8.7%。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86年的206元增加到1993年的483.7元。②
  第三阶段(1994-2000年):开展扶贫攻坚。1994年3月,国务院公布《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标志着扶贫开发进入了攻坚阶段。采取的主要措施:一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强力推动。分别于1996年和1999年召开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先后制定了《关于尽快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决定》。二是加大政策倾斜和扶贫资金投入力度。落实资金、任务、权利、责任“四个到省”的扶贫工作机制,七年间中央政府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240亿元,相当于年度财政支出的5%-7%。③三是党政机关和相对富裕地区承担具体的扶贫任务。例如,272个中央国家机关长期定点帮扶国家贫困县;东部发达地区长期结对帮扶西部贫困地区。四是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企业、社会组织和各界人士对扶贫开发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与日俱增。主要成就:至2000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从1993年的8000万降至3200万,基本实现了到20世纪末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战略目标。④
  第四阶段(2001-2010年):综合推进、整村推进。2001年5月,《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公布,标志着扶贫工作又进入一个新阶段。主要措施有:一是工作重点从县级转向村级,从解决温饱问题转向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二是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实施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和措施,如工业反哺农业、产业扶贫、移民搬迁等等;健全东西部协作、党政机关定点扶贫机制;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种举措有机结合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 局。①三是减负与提高扶贫标准并举。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农民彻底告别了缴纳农业税的历史。2009年贫困人口提高标准,由2000年的人均纯收入865元、2007年的1067元,提高到1196元。四是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率先在贫困地区实行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主要成就:贫困人口进一步减少,至2010年,按照年人均纯收入1274元的扶贫标准,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至2688万人,农村贫困人口的比重下降到2.8%。②   第五阶段(2011年至今):扶贫攻坚决战。2011年12月,《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公布,标志着扶贫开发进入攻坚决战的新阶段。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全面推进扶贫开发工作。这一阶段主要措施有:一是提高扶贫标准。2011年,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对应的扶贫对象约为1.28亿人。③二是凝聚社会各界力量,探索用市场经济的办法融资扶贫,增加扶贫投入。三是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做好贫困人口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实行分类指导、梯次推进。四是实行生活救助和能力扶贫的“两轮驱动”。五是创新运用多元化、市场化手段。比如,引导互联网、金融等行业向贫困地区延伸。主要成就:至2014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比2011年减少5221万人,为7017万人。2014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6610元,达到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水平的65.3%,连续三年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④预期到2020年,“两不愁三保障”和“两个确保”目标得以实现。
  经过30年奋斗,我国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即:以经济发展为带动力量、以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为根本途径,政府主导、社会帮扶与农民主体作用相结合,普惠性政策与特惠性政策相配套,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相衔接。⑤《联合国2015年千年发展目标报告》指出,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比例,从1990年的60%以上下降到2014年的4.2%,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扶贫开发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的进程。
  广东作为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经济社会发展30多年来领先全国的省份,扶贫开发亦走在全国前列,并探索出一些宝贵的经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东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杀出一条血路”,珠江三角洲经济迅速崛起,成为全国瞩目的富裕、发达地区。但由于各种原因,区域发展水平和贫富差距较大,山区尤其是石灰岩地区部分群众连温饱问题都未解决。广东积极践行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1985年以“五年消灭荒山,十年绿化广东”为目标,开启发展山区生态建设和特色产业的“治山致富”之路。此后十年,根据中央的部署全面开展扶贫工作,把山区建设和扶贫开发作为一项社会综合系统工程来抓,实施开发式的扶贫战略,取得显著成效。1996年起,集中力量扶持16个特困县发展经济。1997年实行开放式扶贫战略,组织开展消除“绝对贫困”的扶贫攻坚战,解决了全省尚存的60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使全省基本消除了绝对贫困,提前三年实现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目标。⑥从2002年起,着重解决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全方位扶持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2009年6月,正式启动“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双到”创新型扶贫模式,举全省之力实施扶贫攻坚。①2013年4月,第二轮扶贫“双到”工作启动。“十二五”期间,全省有249.2万贫困人口受惠脱贫,走上致富路。②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2014年初在广东省调研时,对广东坚持改革创新,在“精准扶贫”包括“干部驻村扶贫”等方面的成功探索大加赞赏,称赞广东“创造了很好的经验,堪称中国亮点、世界模式,值得各地学习借
  鉴”。③担负着2018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代使命的广东,目前着力于完善“精准扶贫”的政策支持体系,咬定目标,苦干实干,以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贫困人口与全省人民一道共享全面小康。
  二、扶贫开发对增强国家凝聚力的作用
  所谓国家凝聚力,是指一个国家不同民族、政党以及民众在共同理想、目标、利益的基础上,国家满足其物质、精神、政治、文化、安全等需要,所产生的内向聚合力和外向吸引力。主要由国家物质凝聚力、国家精神凝聚力、国家政治凝聚力、国家文化凝聚力和国家安全凝聚力五大要素构成。④就我国的具体情况而言,本人认为,国家凝聚力的内向聚合力至少包括三方面:人民向心于由一定范围内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体形式——国家;人民向心于国家的象征——国家行政管理即人民政府;人民向心于起着领导核心和整体利益代表作用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扶贫开发使国家的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满足人民的物质、精神和文化需求,从而增强了国家内向聚合力,促进了国家凝聚力的形成。而国家凝聚力的增强,又反作用于扶贫开发,有效地汇全国之力、聚社会之财、集全民之智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一)通过扶贫开发,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得到改善,对执政党与政府的认同感和满意度逐步提升。
  古今中外的历史证明,老百姓的温饱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自然就会丧失对执政者的信任和支持,对国家的认同度也大受影响。“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曾指出:“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民生是社会一切活动的原动力。”⑤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扶贫开发的政治意义,将其视为体现党的根本宗旨、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和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政治任务,视为扩大群众基础、巩固执政地位的重要举措,想方设法“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支持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
  民”。⑥通过扶贫开发,数以亿计的贫困地区群众解决了温饱并逐步走上脱贫致富之路,对执政党与政府的认同感和满意度日益增强,国家意识和国家责任感也得到提升。正是因为有包括贫困地区群众在内的全国人民的团结拼搏,中国才能排除国内外各种不利因素的干扰,实现30年经济快速增长,成为国力日益强盛、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日益彰显的社会主义强国。30多年来,我国经历了许多灾难和困难,但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万众一心、攻艰克难,化解了一次又一次危机。“多谋民生之举,多解民生之忧”,正是党和政府在人民中享有崇高威望、一呼百应的重要原因。
  (二)通过扶贫开发,人民群众对国家和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增强。   扶贫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对贫困问题进行综合治理的过程。各级党委、政府在帮助贫困地区群众生活脱贫的同时,注重推动思想脱贫,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一是坚持正确的扶贫导向,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让真正需要帮扶的人得到援助,使扶贫开发成为传播公平、公正、友善、文明、和谐等理念的凝聚民心的阳光工程。二是倡导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纠正一部分人“扶贫就是国家给予物质和资金救助”的错误认识,消除被动参与和“等、靠、要”的思想。三是针对贫困地区农民精神文明水平相对低下的状况,广泛开展思想道德教育,使贫困地区逐渐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四是通过各级党委与政府的组织倡导,全社会关注和参与扶贫开发的态势已形成,扶贫济困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得以发扬光大,贫困地区互助互惠的社会新风尚蔚然成风。五是贫困地区的文教卫生事业在扶贫开发的过程中得以较快发展,使贫困人口特别是青少年的文化素质、自我发展和改变命运的能力普遍提高。
  (三)通过扶贫开发,社会和谐与稳定得到巩固和加强。
  扶贫开发有效地减少伴随贫困而产生的各种不稳定因素,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基础。1、促进了社会公平。社会最大的不公体现在收入分配的不公,而扶贫开发是一剂“对症下药”的良方,能较有效地缓解分配不公、贫富差距问题。一是促进了欠发达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对减小了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二是使贫困人口较快、较大幅度地增加收入,相对减小了社会的贫富差距。2、促进了社会和谐。全社会参与扶贫的做法,不仅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而且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团结与和睦。贫困地区群众亦以脱贫致富为共同目标,同心同德、互帮互助、努力奋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3、促进了社会稳定。一是扶贫开发激发了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感觉有依靠、有奔头,走正道脱贫、靠勤劳致富成为共识。二是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人们安居乐业,安全感、幸福感增强。三是贫困地区各项社会事业进步明显,人口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水平和法治观念得到提高。
  三、抓好扶贫开发提升国家凝聚力的几点思考
  扶贫开发对于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来说,任重道远;对于担负着率领全国人民实现国家和民族振兴“中国梦”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来说,更是责无旁贷、任重道远。
  (一)要充分认识扶贫开发对提升国家凝聚力的重要性,始终不渝地帮扶贫困群众。
  习总书记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在相当一段时期内,缓解和消除贫困仍然是中国面临的严峻挑战。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一是扶贫的标准还很低,与国际社会有很大差距。脱贫是相对的,相对贫困还很突出。二是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发展、脱贫难度很大的地区仍不少。三是返贫因素很多,比如自然灾害、生病、失业等等,贫困人口仍会不断出现。四是贫困地区社会、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以及许多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未根本改变,发展基础仍很薄弱。因此,扶贫济困工作必须长抓不懈。习总书记去年11月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国之兴也,视民如赤子;其亡也,以民为草芥。执政党应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永远视民如“赤子”,始终不渝地帮扶贫困群众。即使扶贫攻坚完成、整体迈入小康社会,仍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不并等于扶贫的结束。
  (二)要充分认识发展经济对扶贫开发的重要性,始终不渝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扶贫开发的根本依托在于发展经济。唯有发展,才能根治贫困,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国家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和物质条件,才能保证扶贫开发顺利开展;贫困地区只有闯出跨越式的创新发展之路,才能促进经济社会良性发展,实现贫困人口真正脱贫。因此,在开展扶贫攻坚战的同时,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要深化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发展质量;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真正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让人民过上既有“金山银山”又有“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的幸福生活。贫困地区要抓住民生保障和经济发展相得益彰的主线,强化自我发展能力,结合本地资源优势,闯出一条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三)要充分认识新常态下扶贫开发的艰巨性,始终不渝地坚持改革和创新。
  近年中国经济呈现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新常态。由于经济发展总体下行,再加上区域性发展不平衡以及因灾因病致贫等原因,目前全国贫困人口规模仍然很大。至2014年底,仍有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2.8万个贫困村、2948.5万个贫困户、7017万贫困人口。①广东虽号称全国经济大省,人均GDP已突破1万美元,但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很严重,至今仍有贫困人口180多万。到2020年,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志性指标,就是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目前“啃硬骨头”的扶贫攻坚战已打响,时间紧,任务重。为此,要针对新常态提出的新挑战,更新理念、勇于改革、大胆创新,贯彻落实好习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切实”以及精准扶贫的战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1、以改革创新的思维引领扶贫攻坚,党政一把手要掌好舵、领好航、抓部署、促落实、负总责。2、以改革创新的举措,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3、以改革创新的方式,强化社会合力,集众智聚群力。4、以改革创新的要求,加强基层组织和扶贫队伍建设,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打造一支甘于奉献、作风务实、有创新精神的扶贫干部队伍。
  (作者系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调研员)
其他文献
【摘 要】中美关系正常化是20世纪国际关系最引人注目的重大事件之一。毛泽东、邓小平用如椽大笔在中美关系史上写了辉煌的一笔。两位战略家在推进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中,以广阔的视野和宏大的气魄,着眼于中美两国的根本利益,着眼于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制定的处理中美关系问题的原则、方针和政策,为以后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正确的航向。  【关键词】毛泽东;邓小平;中美关系;外交  【中图分类号】D829;K2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促进人才发展的重要基地,通过加强实验室的管理以提升教学实验和科学研究的整体水平,这也是现阶段实验教学改革和创新性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教学与科研紧密
目的 提高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疗效。方法 总结了266例老年患者在腹腔镜下施行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的图手术期护理体会。结果认为术前合并症
<正> 自1998~2001年,我院共完成白内障囊外摘除、眼内人工晶体植入术1237例。其中3~17岁28例,40~59岁364例,60~79岁821例,80~92岁24例;男762例,女575例。部分患者伴有“心脏病、高
近日,在“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国家咨询委员会首次会议上,我区的“清朝皇帝对鄂尔多斯蒙古王公的诰封”、“清代、民国阿拉善‘亲王旗’(史称额鲁特霍硕特旗)历史档案”被“
文章通过探析如何在面向大数据时代用多种方式激活党校教授文库的资源利用价值和文库建设对馆员素质的要求等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础,规范有序的市场经济活动,需要一个能有效配置社会资源、规范市场交易行为的社会信用体系作保障。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建立社会诚信体系,关系到社会主义
【摘 要】作为中国农民革命最早的领导人之一的彭湃,在领导广东海陆丰农民运动的过程中,十分重视革命艺术宣传工作,运用了包括戏曲、歌谣、魔术、宣传画等多种宣传艺术手段,创造了许多艺术宣传的新形式,取得了良好的革命宣传效果。  【关键词】彭湃;艺术宣传;革命  【中图分类号】D231;K2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26-3570(2016)-10-026-04  毛泽东曾说过:“凡是要推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