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制度的研究

来源 :大经贸·创业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24334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是公民环境权实现的具体路径和制度保障,当前我国的环境公众参与制度尚处于起步阶段,法律制度的公鸡难以满足现实生活的需要。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制度存在形式上和内容上的双重不足。从形式上看,突出体现为法律位阶低和立法分散、不系统两个主要的缺陷,折射了立法流于粗陋和单薄,公众参与并未引起立法者的足够重视。从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内容上来看,一是法律条文的原则性规定多、刚性约束少;二是重要内容存在缺位现象,尤其是涉及反馈机制和法律责任的规定缺失。归根结底,目前的制度是一种“软约束”。
  本文通过对环境公众参与理论阐述和国外立法模式的比较,并在梳理我国现阶段环境公众参与制度的得失上,提出完善、构建我国公众参与的各项具体制度措施。
  【关键词】 环境保护 公众参与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分析 制度缺陷 制度完善
  1 我国的公众参与制度存在的问题
  1.1 信息公开。信息公开是公众参与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完整准确的信息公开,公众不能获得信息,或者获知的信息是无效的,就谈不上有效的公众参与,甚至公众参与从根本上即难以启动。不仅如此,环评信息公开更深刻的意义在于让环评运行在阳光下。除了公众,包括媒体在内的社会多元主体都可以对整个环评过程进行监督,从而可以从根本上保证环评过程的规范。
  1.2 公众的范围。谁来参与,是公众参与的关键性问题之一。环评公参中公众的范围可以概括为两大类,一是直接的利益相关者;二是一般意义上的公众。前者所指称的是受到建设项目直接影响的那部分公众,一般是居住于该建设项目周边或受此建设项目影响利益直接受损的群体。后者又可以细分为两个方面:分散的公众个体和非政府组织。分散的公众个体虽与该建设项目没有直接的利益关联,但基于对环境事务的关心和公民责任感参与到环评中;非政府组织尤其是环境类非政府组织基于自身的宗旨和职责参与到环评中。
  1.3公众意见的处理。《环评法》第21条规定环评报告书“应当附具对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采纳或者不采纳的说明”。“采纳或者不采纳的说明”这样的法律表述体现不出对公众意见的尊重。可以作为佐证的是,该法第14条规定对由有关部门代表和专家组成的“审查小组”的意见,“不采纳的,应当说明理由……并存档备查”。从这里可以看出,对公众意见的处理和对“审查小组”意见的反馈,两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高下立判。
  1. 4法律责任。公众参与制度并非独立运作,责任追究机制作为重要的辅助配套,在保障公众参与权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对不依法听取公众意见的行为明确相应的法律责任和惩戒措施,才能监督建设单位重视公众意见。假如没有刚性约束机制,即使无视公众意见也不会被追责,作为理性经济人,建设单位自然会视公众参与为儿戏,公众参与的形式化也就成为了必然。在这种情况下,到底听不听取公众意见,听取之后又是否要采纳,全凭建设单位的一时好恶。
  2 对我国公众参与制度的评价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环评公参的制度体系。尤其是《暂行办法》对环评公参的规定较之先前《环评法》等法律法规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现实中的公众参与环评实践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成为了我国目前环评公参主要倚重的规范。
  一方面,弹性条款在法律法规文本中俯拾皆是,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法律的严肃性和执行力,导致了现实中环评公众参与“于法无据”,更给地方政府或建设单位“有法不依”提供了便利。因此,公众参与走向形式化也就不难理解。在这样的情况下,涉及到公众参与的规定相对更加严格、刚性为宜,应尽量减少原则性的条款。
  另一方面,重要内容存在缺位的现象,尤其是涉及到反馈机制和法律责任的规定缺失。公众参与的核心在于政府与公众的互动。反馈机制在公众参与中扮演了一个类似于“发动机”的角色。唯有建立起刚性的反馈机制,公众提出的建议能够得到建设单位认真而又负责的回应一一中肯的意见虚心听取,不予采纳的意见亦有详细合理的解释说明,并予以公开一一如此才能使公众了解到提出的意见得到了建设方的重视,自己在环评过程中是有价值的一份子而非可有可無的。但是我国的《环评法》和《暂行办法》等对反馈机制均没有详细的规定,这直接造成了公众的意见事实上难以进入决策流程,成为可有可无的鸡肋。关于法律责任的问题,如前所述,《环评法》和《暂行办法》对此完全未置一词。既然没有刚性的追责机制,违法成本几乎为零,建设单位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自然会选择不按照规定开展公众参与。
  结论:加快环评公众参与改革
  信息公开是公众参与的前提,没有完整准确的信息公开,就谈不上有效的公众参与。归根结底,环评信息公开同一般的政府信息公开本质上是一样的,制度的建设概而言之无非是三个关键问题:“一是信息公开的主体,即由谁公开信息;二是公开的方法,即如何来公开信息;三是公开的内容,即公开哪些信息。”2我国环评信息公开的主体目前主要是政府,但如前所述,建设单位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而且建设单位是公众参与的组织者,因此,在将来的制度设计中除了政府方面的信息公开之外,亦应明确环评中建设单位的信息公开之责;此外,主体的确定必定意味着责任的归属,故而,还需要明确责任归属,防止扯皮现象的发生。我国当前环评信息公开的方式有网站公布、建设项目附近的社区张贴等,很少采用电视、报纸等传播面更广的媒体;同时,由于环评相关信息相对比较专业,易于理解的原则就尤为重要,所以应尽量减少技术性的术语。最后,我国环评信息公开的内容还比较狭窄,很多应当公开的内容并没有公开,比如至关重要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还不是法定公开的文件,而只是规定政府“可以”公开环评报告简本。因此,要进一步扩大环评信息公开的范围,提升信息公开的全面性。
  【参考文献】
  [1] 卓光俊 《我国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制度与研究》
  [2] 张鹏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研究》
  [3] 白贵秀;《环境影响评价的正当性解析—以公众参与机制为例》,《政法论丛》,2011年第3期。
  [4] 田良:《论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主体、内容和方法》,《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其他文献
【摘 要】 飞机发动机常见的有活塞发动机、涡轮喷气式发动机、涡轮螺旋桨式发动机、涡轮风扇式发动机、涡轮轴式发动机等。发动机与辅助动力装置被合称为飞机动力装置。飞机动力装置是飞机安全飞行的保障,动力系统故障造成毁灭性灾难的可能性很高,因此发动机检修是飞机维修保养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分类与特点 故障诊断  引 言  我国飞机大多应用活塞发动机。而美国波音系列的飞机最初使用涡轮喷气式
期刊
【摘 要】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当今社会得到热切呼唤。因而我们需要把握好其价值内涵、客观前提和现实基础,明确不同贫困层次的不同需求和类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具体指向以及我国采取的相应政策,在精准管理为核心的基础上,一手抓凝聚力,一手抓内生力,实现政府、市场与社会三位一体的合作治理,最后根据农民需求的多元化进行多维度扶贫。  【关键词】 新时代 人
期刊
【摘 要】 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始终高度重视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复杂,青年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价值观容易扭曲,理想信念容易动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通过书信、座谈会等各种形式,教育青年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人生信念,正确认识所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担。促进了青年成长,对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期刊
【摘 要】 朝核问题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一直都是困扰国际社会的重大问题之一,朝鲜内部关于核武器计划的不透明和以美国为首的持核武器国家对朝鲜、伊拉克等国家非法开发核武器的高压政策,使得这些国家的核武器持有和研发的态势有愈演愈烈之势头。在世界各国谴责非法开发核武器之时,我们也不应当忽视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除了非核武器国家要尽到自己的应尽国家义务外,核武器国家是否也应承担起其应当承担的国际责任,这是本
期刊
【摘 要】 本文主要分析了近期中美贸易交手中中国和美国博弈的招数和国际贸易学原理,通过运用H-O模型,S-S定理,大国关税和最佳关税的分析等知识以期进一步了解中美贸易比拼的由来和发展。  【关键词】 要素禀赋理论 大国关税 最佳关税  2018年7月5日,大连港附近,一艘名为Peak Pegasus的货轮在茫茫的夜海中奔驰,带着激起的白色浪花闯入人们的视野。而它代表的中国美贸易局势变化也浮出水面。
期刊
【摘 要】 本文基于2015-2018年河南省18市域面板数据,通过区域经济水平、城市盆地效应、预期效应、利率四个维度构造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河南省房价的溢出效应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河南省房价存在着空间自相关,呈现出以郑州为中心的高高集聚,周边低低集聚和高低集聚。  【关键词】 市域房价 空间计量模型 空间溢出效应  一、引言  对河南省房地产市场而言,由于受到省内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
期刊
【摘 要】 目前,我国相继出台了关于侵权赔偿的法律,在这些法律中,针对财产性赔偿,我国一般采取完全赔偿原则,认为应当对侵权行为与损害结果有因果关系的案件进行赔偿。对于非财产性赔偿,法官可根据自由裁量原则、区别对待原则、适当限制原则进行裁量,但这些赔偿认定标准在实践中遇到很多问题,人们的权利难以保护。当损害行为发生时,法官在具体的案件中难以确定赔偿的数额,在实践中操作性很难。因此,确定侵权责任的赔偿
期刊
【摘 要】 在现实世界中,我们经常遇到善与恶、美与丑、高尚与卑劣之间的斗争,它们的表现总是此起彼落,难以区分高低,对社会价值产生巨大影响。孟子人性论的“四心”告知我们,在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人和人之间不断的沟通中,人们总是选择“向善之心”。在德育过程中,人们需要自觉地接受德育的影响,用德育教育来完善自我的“善性”。  【关键词】 孟子 人性论 当代德育 德育文化  一、问题的由来  人类社会是由人
期刊
【摘 要】 王成忠民事、行政枉法裁判案二审直播视频引发网络热议,争议焦点在于“法官面对昔日的同事是否应当回避?”之所以存在争议主要是因为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回避制度存在弊端和漏洞,无相关审判委员会委员回避及整体回避制度的规定等。  本文针对此案的争议点展开了分析,通过广泛搜集相关文献资料和阅读相关书籍,案件分析,所学程序法知识相结合,总结出现行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回避制度的缺陷的同时提出几点对应的完善回避
期刊
【关键词】 幼师 培训现状 对策  一、问题提出  自二胎开放政策发布之后,我国幼儿教育机构的发展势头迅猛,满足了社会不断增长的幼儿教育的需求。同时幼儿园在发展过程中,也开始从追求外部硬件设施转向打造高管理水平、高教育教学质量上。幼师培训就是提高幼师质量尤为重要的一部分。幼师在进入岗位前,文化水平不一,所以有效的培训能够缩短幼师之间的差距,提高总体水平。我们研究幼师职后培训的内容以及是否有效,尝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