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的意味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hui_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意象,辞海是这样解释的:表象的一种。即由记忆表象或现有知觉形象改造而成的想像性表象。文藝创作过程中意象亦称“审美意象”是想像力对实际生活所提供的经验材料进行加工生发,而在作者头脑中形成了形象显现。“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总的来说,意象是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多用于诗歌创作,但出现在小说中也并非罕见,这些意象多半是有深刻内涵的。
   《星期天的鱼》是一篇非常简单的小说。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相互缠绕的人物关系。它看似简单得有些肤浅,故事梗概大致是一对夫妻闹别扭,但在老婆意外死亡之后“我”才幡然醒悟甘当做“家属”。可以说这样的小说老套,能感动读者,却难有出彩之处。好在小说中颇含韵味的两个意象——星期天、鱼——给小说增色不少。
   星期天在古英文中的意思sun's day(属于太阳的日子)。它是以古罗马人信仰的神的名字来命名的,象征着光明和美好。对基督徒而言,星期日是“安息日”、“复活日”,因为耶稣复活的日子是在星期日。基督教徒在星期天通过做礼拜来感受快乐、安静和友爱。现在,星期天是绝大多数的国家和地区的法定休假日。在星期天里,人们不用工作,可以放松心情,感受闲暇时光,干自己想干的事情。可以说,星期天是现代人一周中最幸福美好的一天。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星期天象征都是轻松,快乐和幸福的。小说《星期天的鱼》里,这个周末却不太愉快。老婆因为“我”在一个下雨的星期天宁愿出门钓鱼,也不愿意呆在家陪她而十分生气。“我”则因为妻子“进步”后太忙而无暇顾及家庭憋了一肚子气,执意要出门钓鱼。这期间“我”的好友老黄也牵扯了进来。这样的一个星期天完全违背了它本身蕴含的轻松愉快之意。作者的描写与意象本身的意义背道而驰,具有反讽的意味。
   夫妻之间发生龃龉也许就如同牙齿会磕到嘴唇一样,尽管有时很嘴唇很痛,但不至于把牙齿给全拔了。所以在小说中,妻子最后还是冒雨去找丈夫,夫妻二人在海边的帐篷里同朋友老黄吃吃喝喝、插科打诨的闲聊着。回来之后,夫妻俩商量着中午吃哪几条钓上来的鱼,矛盾在不知不解中就淡化了。小说中的夫妻俩人又回到了“星期天”这个轻松愉快的语境中来了:“我”在家心甘情愿的杀鱼做鱼,即使上午拌了嘴,其实“也怪有趣的”。星期天的上午夫妻虽然闹着别扭,但彼此对对方是有爱的。不然老婆怎会冒着大雨步行去找“我”,而“我”对老婆的关心则体现一些小细节中:如让老婆扛比较轻的渔具、给老婆做鱼甚至因为窗外下雨而高兴(下春雨对农作物有好处,作为市长的老婆肯定会开心)。虽然“我”嘴上不承认,还说老婆“小样儿”,但这种嘴硬心软的行为却也让夫妻之间增添不少乐趣,读者也会觉得轻松而会心一笑。作者的叙述是传统的,开始的争执似乎是推翻了“星期天”的特定内涵,实际上这只是作者的虚晃一枪,最终还是回到了轻松愉快,夫妻关系也得到了修复,就如同耶稣在星期天复活。一场有些赌气的雨中垂钓,喜剧性的转换成“大团圆”结局。这才是作者的意图,也是意象“星期天”的背后的深意。
   小说写到这里,若就此搁笔,也就落入世俗的窠臼了。好在“鱼”的出现,为小说的构思注入了新鲜的血液。闻一多先生在《说鱼﹒探源》中指出,鱼即是配偶的意思。闻一多从民俗、民谣和古诗中,考释鱼的隐语,指出古诗和民歌中,打鱼、钓鱼隐指求偶;烹鱼、吃鱼喻合欢或结配。而在古代,有些部落甚至将鱼作为图腾来崇拜,寓意着旺盛的生殖能力。人们对鱼的认识和理解可以看做是原始先祖遗留在后代心里的集体无意识。总的来说,“鱼”在小说中代表的是夫妻的两性关系。
   从妻子阻拦“钓鱼”、寻找钓鱼的“我”、一起商量做鱼吃,到最后鱼变质坏掉以及“我”戒掉钓鱼的爱好,封存了渔具,“鱼”贯穿于整个小说之中。开始妻子认为“我”借用钓鱼逃避她,“鱼”成为隔离夫妻的一个道具。妻子和“我”一起钓鱼,主动求好,与“钓鱼”的隐喻有不谋而合之处。当准备吃鱼时,“我”好妻子的关系已经缓和了,“我”甚至还认为吃完鱼,晚上与老婆还会增加一项“节目”。最后老婆罹难,做好的鱼变质了,而我也不再钓鱼。 “我”回忆着“最最美好的时光”是和老婆在帐篷里钓鱼。生命已经不复存在,男女关系自然也就崩溃解除了。“鱼”从我的生活消失了。
   回过头看这篇小说。这对夫妻,老婆是一市之长,位高权重,一举一动都受到各方面的关注;“我”是普通的中学语文教师,“不求进步”,丢到人堆里就马上认不出的普通人。中国的传统家庭中,男人绝大多数是家里的顶梁柱,掌握着绝对主动的经济地位和决定权。而“我”和老婆因为这种传统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发生了错位,感情上不可避免的产生裂隙。生活本就是安乐与争吵的结合体,争吵遮蔽了夫妻间相互关爱的感情,老婆的突然罹难才让“我”看见生活的本来面目,看见自己真实的内心。这一刻,感情的间隙被一一的弥合。
   《星期天的鱼》简单明了,叙事干净不拖沓,但读完却又余味回绕。作者的叙述看似随意,实则蕴意深刻。“星期天”和“鱼”成为耐人寻味的象征。或者我们需要在周末时刻,携着爱人,带着好友,轻松的钓钓鱼开开玩笑,还原一下生活的原貌。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其他文献
一、新闻媒体与群体性事件的关系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社会快速进入转型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群体性事件作为社会矛盾爆发的主要形式,具有影响广泛、人数众多、影响深远等特点,对社会秩序的稳定、经济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非常大的破坏力。从贵州瓮安事件到石首事件,再到四川内江事件,最近几年中国的群体性事件明显增多,发生频率也明显加快。因此,如何快速有效平息群体性事件也就成为了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新
期刊
唐太宗李世民继承皇位后,由于采取了修养生息、利乐百姓的政策,经济文化有了高度发展。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唐朝封建社会发展到极盛时期。唐太宗也成为赫赫有名的一代俊才,是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比中國以前的历代皇帝都懂得边疆各族的情况,他豁然大度,宽宏开通,对边疆各民族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族平等的意义。唐太宗常说:历代的帝王,都重视华人,轻视夷人,我却等量齐观、同样看待。周边许多少数民族的君
期刊
摘要:临夏砖雕历史悠久,是一种传统的建筑装饰材料,是临夏地区极具地域特色文化产品。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砖雕艺人收入少、社会地位低下,加之近年来建筑技术的发展和新型建筑装饰材料的出现,从事者逐渐减少,临夏砖雕技艺面临失传险境。文化产业式开发是当今非遗保护中颇具争议的一种保护模式,特别是在文化艺术产品生产类非遗项目中更加推崇运用这一模式,临夏砖雕作为文化艺术产品,当地政府、文化部门亦采用这一模式进行保护,
期刊
社会的变革如同年轮一样在不停地转变,从春天到秋天,不断地更新。使之更加完善而成熟。这是历史的必然,也是社会大环境发展的趋势与自然规律。  人生也是这样。从年轻到年老,在我们还未老态龙钟时,趁着风华正茂在社会发展的好形势下,多做自己想做的事,实现人生自我价值,才是最有意义的。  十多年前我才二十出头,正处在青春年少、激情万丈的年龄。那时我有许多梦想,其中有一个梦想就是要离开遥远的北方,到南方沿海城市
期刊
摘要:意象能够体现诗人内心的精神和心境。类似的景物在不同的诗人笔下体现不同的情境。文章分析李白和孟浩然的景物诗不同意蕴。李白的景物诗流动着生命的活力,孟浩然的景物诗体现恬静的意境。   关键词:李白;孟浩然;景物;意象    意象:“从心理的角度讲,它们是使用共同语言的人类的共同感情在深层意识中的长期积淀”。 李白的景物诗展现出雄奇飘逸的意气,流动着一种生命的活力。而孟浩然的景物诗体现了恬静的意境
期刊
摘要:东北二人转的命运,可以说是经历了“低俗文化”到“流行文化”到人尽皆知的“大众文化”三个阶段。二人转创新发展是符合大众文化的发展趋势的,因其世俗性、娱乐性和时效性,需要有一些适当的变化,我相信这就是二人转之所以进行这一系列的创新的原因,也正是因为这样,二人转才能够在今天吸引越来越多的群体的关注,成为家喻户晓的大众文化,这对于一个民间曲艺的发展和传承是至关重要的,也有很多值得其他民间文化借鉴的经
期刊
佛教艺术渊源于印度。在公元前二世纪至公元一世纪这一期间,印度中部出现了在塔门和塔周围栏杆上佛本生、佛本行等故事的浮雕,这就是印度佛教艺术中最早期的创作。以后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佛教艺术在我国新疆地区天山南麓大为发展起来,尤其是佛教艺术中的石窟艺术创造,后来石窟艺术也随着佛教进入玉门关,使河西走廊成为了石窟艺术的中心地带。   石窟艺术与佛教是十分密切的,石窟艺术是为当时信佛的人们服务的。它虽然以虚幻
期刊
唐诗代表了唐代的文学潮流。说它能“代表”,自然会有一些特征、或者说一些标志,比方說诗人的数量多,诗歌作品多,诗歌风格流派多,内容丰富,诗歌艺术精湛等等。我们先看一首诗: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这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诗,题日叫《赠萧瑀》。萧瑀,本是南朝梁政权的后裔,曾经在隋朝及唐高祖李渊手下做官。当李世民与几个兄弟争夺政权玄武门打得你死我活的时候,萧瑀坚定地站在了李世
期刊
美学课本翻到“社会美”章节后,李树锋老师突兀让我们欣赏了丁建华朗诵的《致橡树》。——作为以个性尊重和人格平等为前提的一首爱情诗被嫁接在“社会美”的视野中,事实上我并不清楚他的寄予;然而我感谢他,因为在这片刻的静寂与思想里,我无疑明晰了长期以来惶惑的一个终极追问:“何为‘伟大的爱情’”(毋宁说“爱情”在这首诗里也仅仅是一个巨大的象征,为了叙述方便,我们单说这“爱情”)。   首先我们说:爱情,总之不
期刊
摘要:德育是教育者依据特定社会要求和德育规律,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社会整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种各样的思想冲击着人们的传统观念。高中政治课堂是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使其成为具有良好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的公民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