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震学报第十四卷总目录

来源 :西北地震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bu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今年是国际减灾十年的第三年,也是我国地球物理科学奠基人之一,天灾预测的带领者翁文波教授八十寿诞之年。国内外晚辈地球物理工作者和天灾预测工作者以崇敬和祝愿的心情,向翁老致意。1934年,翁老在清华大学物理系作毕业论文时,就选题为地震预报。这是他为民减灾志
期刊
本文使用兰州遥测地震台网有数字波形记录的12个台站记录到的83个近震P波资料,应用波谱计算Q_P值的频率域方法,求得甘肃东部及邻区Q_P值在170—1300之间。通过分析发现低Q_P区小震活动密集,中强地震较多;高Q_P区地震活动最弱;在高Q_P区和低Q_P区的边界一带,是历史和现今6级以上破坏性地震发生区。文中最后应用组合模式,对Q_P值的分布进行了分析,并对甘肃东部某些地区的地震危险性作了估计
期刊
本文将地震现象与材料的静力破坏特点、疲劳破坏特点相比较,确认产生地震的岩石断裂和错动属于疲劳破坏。根据作者70年代末研究受压容器、化工机械疲劳破坏规律的成果,将地球作为一个球形薄壁容器进行了认真计算,结果表明:地球无论在自转离心力的作用下,还是在太阳系内任一天体的万有引力作用下,35°N地带的疲劳破坏均最严重。从而揭示了35°N地带地震活动性高的原因。
期刊
1、引言目前,水氡及水中溶解气及其组分的观测,作为一种地震前兆的监测方法已在水化台站全面推广、应用,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目前的观测均以氡气和其他气体在水中的溶解部分为主,这显然是有一定局限性的。我国不少学者在十多年前就提出地下水中逸出气(包括
期刊
本文处理了张掖地区数字微震监测台网资料,求得了小震的震源参数,对中小地震相对比较集中的肃南地区部分地震进行了谱分析,估计了震源的谱参数。用振幅比方法反演了肃南地区小震的震源机制解及错动参数,分析了它们的构造意义和预报意义。
期刊
本文介绍了1990年12月独联体境内伊塞克湖Ms6.7地震和1991年2月新疆柯坪Ms6.5地震前,乌什地震台石英水平摆倾斜仪观测资料出现的异常变化。6.7级地震的累积异常量级为1.3×10~(-4),持续时间为两个月。6.5级地震的异常量级为8.5×10~(-70,持续时间27天。本文还就两次地震的预报及形变异常与地质构造之间的关系等进行了分析讨论。
期刊
本文利用动三轴试验系统,试验研究了随机地震荷载作用下,非饱和原状黄土的动本构关系。结果表明,其本构关系依然服从双曲线模型,但模型参数随所施加的随机地震荷载时程的不同而不同。在试验中还对不同随机地震荷载和正弦波等效荷载作用下的模型参数、剪切模量和阻尼比进行了对比研究,初步建立了动本构模型参数与所施加的随机地震荷载的卓越周期之间的定量关系。通过试验和计算,证实了曼辛准则对黄土的适用性。
期刊
混沌是近几十年来自然科学的重大发现,它动摇了确定性预报科学的基础。于是气象学家放弃了数十天后的天气预报,地震学家在原来对地震预报的惧色上又增加了暗影。但人们在防灾方面总希望能够事先作出确定性预报,这就促使我们去研究是否有抗混(沌)的途径问题。
期刊
1.前言兰州地震研究所是国内最早开展大地电磁测深试验和研究工作的单位之一。在二十多年的观测研究中,使用的大地电磁测量系统经历了三个阶段:初期为兰州地震研究所研制的静磁原理、光电倍增管电路、模拟记录的大地电磁记录系统;中期为国家地震局北京地质所、兰州地震研究所等单位联合研制的感应原理磁力仪、模拟记录的LH—1型大地电磁记录系统;近期为德国进口的感应原理磁力仪的全自动数字化记录的MMS02E大地电
期刊
致灾模式在天体因素参与下,地球气、水、固三圈中某些地区异常状态相互耦合(非线性耦合),并通过正反馈放大以及有利环境条件的配合最后导致严重天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