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教学策略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fy68213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高中语文的热词,恐怕要算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了。这牵涉到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问题,“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使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核心素养的提出源于全球教育所面临的未来挑战,也是全球教育理性的回归,它将“以人为本”教育思想,即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放在制高点,以新的姿态呈现给关注未来教育走向的人们。之所以成为国际教育界标志性成果并得到广泛认同,就在于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是直面未来教育,聚焦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重大问题。可见,核心素养的发展和培养,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那么,作为高中语文学科,在课堂上又该如何发展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呢?

一、教育理念上遵循“四个转变”


  1.转变知识至上的教学观念,遵循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策略
  当教育指向核心素养,“知识核心时代”将真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学校的任务不再是一味灌输知识,而是给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核心能力。教师的素养将很大程度上决定核心素养能否在教育实践中真正落实。在浙江杭州召开的中国名师名校长论坛上,与会学者一致认为,中小学要开展基于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教师的素质和能力需要有较大的提升和转变。
  2.转变单学科鏖战的教学观念,遵循跨学科协作的教学策略
  目前,国内大部分中小学教学活动的开展,还是基于单个的学科为主。我们必须看到,未来真正对学生产生最核心影响的,是老师的综合素养,而不是被一个个学科分割开来的东西。未来的人才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跨越文化差异、观点差异,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互合作,同时具备批判和创新思维……均至关重要。而这些素质,无一例外,都是跨越学科的综合素养。对于学校教育来说,让学生具备这样的素质,教师就需要有超越学科教育的大教育观,需要教师从学科人升级为教育人。
  3.转变教会学生什么的教学观念,遵循学生学会什么的教学策略
  许多学者指出,时代和科技的发展对教师的能力与素养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知识正在以几何级速度增长,获取知识的通道变得平等而开放,教师不再拥有“知识霸权”地位,教师与学生第一次以相同的“学习者”的身份出现。在当今知识更新换代频繁、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多样快捷的时代,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这是中小学教师需要根植的理念。北京市十一学校走班制打破旧有的行政班的概念,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情况自主制定课表,都是将学习的权利主动交还给学生的大胆尝试。上海和杭州的学校也做了类似的尝试。现在,全国即将大面积推出的新课程改革中的选科制和走班制,更是将学习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提到了国家意志的新高度。2016年在浙江杭州召开的中国名师名校长论坛上不少校长指出:“我们常说‘师者匠心’,把学生的土雕琢成我们的玉,这就要求我们要做教学设计、课程设计、学生活动设计等。如果把主体投射到孩子身上,孩子就应该成为教育现场的设计者。”曾经的经典问题是“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谁的知识最有价值”,而今天却变成了“什么知识最有力量”。而核心素养的提出,正在使老师们重新关注课程的价值,即从关注知识点的落实转向素养的养成,从关注“教什么”真正转向学生“如何学”和“学到了什么”。
  4.转变教师课堂霸权的教学观念,遵循师生平等交流、有温度课堂的教學策略
  让教师回归真实本性,让课堂更有温度。当知识不是教学的唯一目标,当能力、素养、情感成为课堂上教师着重关注的内容,就有了一个有情感、有态度、不一定完美的教师与一群同样有情感、有态度,不一定完美的学生之间的学习交往。教师将自己置身学习之中,把学生带入共同学习的状态,教师可以有情感表达,可以有质疑和追问,更可以坦言自己的未知,甚至求教于学生,只有这样以学习共同体的身份出现的最本真的教师,才会真正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发现学生,同时赢得学生喜爱和极大尊重。

二、教学内容上遵循 “四个维度”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高中阶段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它们是语文学科落实立德树人总目标的四大构成要素,也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制订的核心依据。所以我们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紧扣这四个维度的核心素养来设计和安排课堂,发展和培养学生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
  语言建构与运用奠定语文素养的语言基础,是语文核心素养的本体性要素,也是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首要和基础任务,语文教育必须以发展学生语言素养为根基,它的形成对个体生命的发展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它作为语文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是“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实现的途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应当在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过程中达成。
  思维发展与提升奠定语文素养的认知基础,是语文教育的重要使命与目标。语言与思维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语言的建构和运用需要借助思维,而语言的建构和运用又能够促进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审美鉴赏与创造奠定语文素养的文学基础。高中语文教育如果不突出审美素养的培育,就丢失了学科教学的重要价值取向,所追求的通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使之成为一个健全者的终极关怀就不可能实现。审美活动既是一种对象化把握世界的方式,也是一种自我确证、自我超越、自我发现、自我塑造的非对象化的活动,审美鉴赏与创造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文学鉴赏与表达是语文学科素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也是语文教育中一个较高的发展层级。
  文化理解与传承奠定语文素养的文化基础,也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对本土文化的传承、对国际文化的理解、向生活文化的回归和对自然文化的关爱,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从本质上说,深化语文课程改革就是进行深刻的文化变革。语文是母语学科,它是文化的存在。语文教育的过程就是以汉语文化为依托、以人类文化为背景的文化传承与理解过程。语文教育需要对文化进行转换,强化文化认同、适应、同化与融合,传承传统文化和理解多元文化,繁衍出新的健康的文化意义,实现文化的“增值”,并形成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在实现文化成长的同时,也获得精神的成长和生命的成长。

三、教学方式上遵循 “四个途径”


  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须转变学习方式,将理解性学习转变为综合应用性学习;须打破学科间、课内外壁垒,通过连接学习、综合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实践探究、批判性等综合素养。并明确学生学习该学科课程后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整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自主、合作、探究、实践”的开放式教学策略,正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四个最有效的途径。总之,少程式多个性,少告知多探究,少分析多实践,从零散走向整合,从封闭走向开放。
  ★作者通联:成都市新都区新都一中;四川万源市万源中学。
其他文献
印度的民主制度是殖民时代的遗产,至今已有过百年的历史。但印度的民主与西方式民主在本质上是类同的吗?印度的民主较其曾经的宗主国的民主有何异质性?这是必须回答的问题。如果忽视民主在不同社会中的不同演进路径,简单将形式的相似等同与实质的一致,那么很多现实问题可能难以获得有说服力的解释。  民主政治的过程在于国家机关与作为个人和团体成员的公民社会成员进行互动,但在印度,贫民窟中的非法居住者手中掌握的选票成
“将长江水引入黄河,从根本上解决黄河的问题,中国北方缺水的现状才可能真正得到改善。”“三峡引水”方案的设计者们对南水北调提出了批评,而“三峡引水”的治黄思路及整体效应,尚有待综合论证。  南水北调这个牵动着中国河山大动脉的工程,从提出、开工,至今依然争议不断一许多人为它奔波、激辩、甚至幻想。  自2001年始,国务院三峡办的历任主政者——郭树言、李世忠、魏廷(王争)3位老专家也加入了为中国“百年调
正如蒲松龄在《聊斋志异·自序》所言:“集腋成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聊斋志异》中近500个故事都是有寄托的。那么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狼》寄托了怎样的情怀呢?   一般认为,《狼》嘲讽了狼的贪婪、凶狠与狡诈,赞美了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同时告诉人们,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的;对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
北京奥运与政治的硬币两面    不管奥委会怎么“去政治化”,奥运会与政治之间始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如有人所言“体育不仅包含政治目的,而且包含着政治手段。”无论如何否认,体育不仅成为缓解敌意、打破成见的实验场,同时也可能是表示反对立场、加深隔阂和偏见的论坛。  奥运会的焦点效应表明,奥运会是一个无法否认的政治舞台。在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上,就出现了“黑权事件”,美国黑人运动员史密斯在领奖台上
一、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现状剖析  从小学到初中,记叙文应该是所有学生写作次数最多也是最熟悉的一种文体。但从实践看,写作状况堪忧。主要问题体现在:叙述的故事情节缺乏当代高中生的生活体验,思想感情范围非常狭仄;记叙文的叙事方式缺乏变化,始终平铺直叙,即在叙事顺序上无法做到顺、倒、插、补的有机结合;在表达手法上,记叙、描写、抒情、议论不能水乳交融;语言表达不能围绕文章立意,大量的语言,包括人物琐碎的对话
古诗教学既是教学出彩的高产田,也是高考得分的低产地。况且老师教得好,未必学生学得好;学生学得好,未必考试考得好。要想教、学、考均达到理想状态,个人认为必须做到注重景境,浸润诗情。一、注重诗歌背景知识的渗透  古诗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虽然有的古诗字数较少,但因诗中有些字、词我们今天用得少或者不用,而有些字、词古代的意思和现在的意思又不一样,再加上学生与作者相距年代久远,作者的所思所想难于被学生
大旱之中,重庆陷入了双重危机。这所坐拥三江、水电资源丰富的城市,竟然患上了水源、电力的“饥渴症”。在“百年一遇”背后,实有颇多值得反思之处。  这个夏天,长江边的城市——山城重庆再次向世人展现了其“火炉”的独特“魅力”:树木大部分枯死,森林火灾此起彼伏,大部分农作物颗粒无收……40℃以上的热浪不分白天黑夜地弥漫在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气象资料显示,重庆正经历着百年不遇的干旱天气。这座江边的城市饱受
1996~2006,整整10年台海关系的风云变幻,仿佛是中华民族又经历了一次宿命的轮回。  一个民族隔海分治的历史,已经持续了半个多世纪。最终的结局究竟是兄弟阋墙,骨肉相残,抑或是否极泰来,皆大欢喜?    10年对台的政策牵引    过去10年台海关系的迭宕起伏,于1995年除夕夜揭开了序幕。   1995年1月30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大陆涉台系统共同举办的迎新茶话会上,发表
教学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教学的最大价值便是让学生产生兴趣,爱上这门学科。但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依据教材照搬照抄,让原本充满人文情怀的教学失去了原来的生机。面对此种情形,笔者认为,中职语文教学要进行不断地进行探索,以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推动教学的不断前进和发展。在此,笔者以“乐导·享学”课堂教学模式为切入点,对中职语文教学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乐导·享学”教学模式的核心概念  “
我国现行土地管理制度并不十分合理,存在着土地利用的机制扭曲。其中既有产权上的问题,也有政府管理上的问题,更有如何进一步发挥市场作用的问题。这些都导致了土地关系中,各方利益主体集约用地的激励约束较弱,影响了土地利用效率的提升。    政府层级下的“囚徒博弈”    首先以浙江为例,建设用地征用最明显的特征是在不同年度间具有相当大的波动。而造成这种波动的首要原因,在于不同政府层级、政府和企业间的博弈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