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短心理距离,追求“品”“德”交融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gyuan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具有高尚的品德会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栋梁之才,教师在品德教学中要缩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品德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品质和性格,促进高尚思想道德的形成。教师通过生活、问题、调查以及讨论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会促进学生品行的提高和德育的提升,实现品德交融,快乐成长。
  【关键词】小学品德;生活;问题;调查;民主
  小学品德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使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带着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走进社会,融入社会,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学生正处于思想品德的形成时期,通过教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自主地进行探究和体验,会形成自己的认识,塑造出正确的思想品质,端正行为,形成高尚的品德。
  一、紧扣生活,拉紧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新课程倡导教师要变革教学方式,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知识来感受知识,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和道德品质。在教学中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感觉到知识的实用性,高尚品德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德育水平,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品质。教师要加强德育课程建设,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和故事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观点态度和价值观。
  例如在学习《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时,为了使学生避免染上吸烟、酗酒、泡网吧的不良生活习惯,教师要从他们的危害入手,通过学生身边的人入手,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感受。自己的爸爸、爷爷是不是吸烟呢?周围的叔叔、伯伯是不是经常酗酒呢?他们与平常人有什么不一样?教师提供一些身边因吸烟造成危害的事例以及被动吸烟的数据会促进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现象来端正态度,形成正确认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问题探究,设问质疑引发思维运转
  孔子曰:“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交流中设问质疑,是学生探究的起点,会引发学生思维的活跃和潜能的爆发,通过思维的运转来实现正确品质的和良好习惯的形成。问题会引发学生思想的运转,促进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念来进行评价和判断,提炼出正确的思想认识,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例如在讲授《诚信真可贵》时,教师引入海尔电器厂的故事:厂长把76台冰箱全砸了。通过故事设置问题:冰箱被砸对厂里会有什么损害?如果不砸这些冰箱,使他们流入市场进入百姓家会怎样?这件事对海尔公司有什么影响?问题的设置使学生思维快速地运转,进行着逻辑分析和推理,对于砸冰箱事件的利弊进行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在比较和对比中学生会提炼出正确的观点和看法,认识到成型的重要性,是诚信促进了海尔公司的快速发展和良好信誉的形成,成就了它的美名,推动了公司生机勃勃的发展。通过对于问题的思考和探究,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中,帮助学生由此及彼形成自己的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诚信观,端正自己的品德。
  三、参观调查,亲历过程感受学习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为此,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成为学习中的发现者和探索者,通过他们的体验来感悟和习得知识,提高能力,端正品行。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参观调查会让学生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学习和行为的探究,帮助学生在感悟和体验中形成自己的认识,提高对于品德的理解。
  新课程改革也指出教师要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参观调查的方法对于学生品德的塑造是在合适不过的。他们可以通过体验来感悟,通过探索来发现,在亲身实践和观察中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学生把知识和现代社会现象相结合,在亲历和体验中感悟知识,培养自己的品德和行为。这种学习模式能够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体验,调动了学生的社会经验,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感受之间的练习,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学习《劳动需要知识》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调查,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活、学习、娱乐、休闲、饮食等方面是否需要知识?科技发明创造对于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影响?通过对于这些方面的观察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学生经历了调查和研究会深深地认识到科技的作用,感受到知识的重要性,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思想进行了洗礼,使学生体会到知识的意义,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塑造良好的品德和修养,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共同讨论,营造民主氛围进行探究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民主参与和科学决策的课程运行机制。民主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和沟通的舞台,学生在这里可以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说出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在彼此的切磋中实现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学习《家乡民风民俗小论坛》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共同讨论民风民俗文化,使学生看到传统节日里的陋习,比如春节里过渡燃放烟花爆竹带来的损失,清明节烧香、烧纸的做法真的会使老祖宗收到吗?端午节划龙舟就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吗?学生在交流中会开阔视野,了解更多的知识,形成自己的理解,正确地看待事物。在沟通中学生也会形成自己的思想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生活方式观念,破除封建迷信活动,认识到传统节日中的陋习,从而可以以正确地认识来接受和看待民风民俗。民主的讨论氛围使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在交流中感受到合作的意义和价值,端正思想,塑造品德,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品德高尚人才。
  总之,“教学有方,教无定法”,教师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会促进学生更好地感受品德知识,把品德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中、生活中,体会良好品行和道德对于学生的积极影响,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端正态度,全面发展,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参考文献】
  [1]王建龙.让活动教学深植于品德与社会课[J].考试周刊,2007年12期
  [2]王清平.小学德育活动教学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3年26期
其他文献
通过对中山大学医学部四个年级(届)本科生的调查和统计分析,发现医学生的择业期望值较普通高校的毕业生高,也较卫生系统用人单位提供的毕业月薪高.作者据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
浅谈试用《新概念物理教程-力学》教材的体会,从教学的 角度阐述和对该书的认识。
【摘 要】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学生的一大怕,很多学生想到物理就头疼。笔者认为有很大原因是物理教学和学生生活脱节所致,故此从生活化教学角度,分析如何植入生活化实验,探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带动初中物理生活化实验教学改革。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物理实验  物理是一门抽象性学科,导致很多学生怕学物理,厌学物理。物理实验是学习物理的一条重要途径,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理解物理知识和原理,加
【摘 要】物理是一门理论结合实践并以实验为基础的必修课程,实验教学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实践能力,而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多以课本知识为主,使学生们缺乏自主实践的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由于设备的欠缺和师资力量的匮乏,导致无法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长此以往,更削弱了学生自主实践的积极性,所以就需要我们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进行深入的探究,加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当前现状,确立实验教学对
分析了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对档案工作者的素质要求,提出了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对策与途径.
该文对WTO的目标、任务、国际背景、纲领、最大受惠者和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论述;同时也对WTO对环境、财富分配的消极影响作了深层次的探讨.
【摘 要】历史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当精心准备,搜集整理丰富教学信息,把握教学对象身心特点,广泛借鉴教学经验技巧,在课堂上更加生动地演示,创设浓厚的情景,整合教学资源,吸纳学生参与互动,促进教学工作深入开展。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对整个教学效率高低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历史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到各方面因素,有效整合历史教学资源,使其
美国洛杉矶联合学区的内部审计●张师广1996年10月,我随团赴美国考察审计工作,搜集整理了部分审计资料。现将洛杉矶联合学区内部审计的有关情况作一简单介绍,供大家参考。洛杉矶联合学
【摘 要】英语是现今社会上公认的国际性语言,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社会需要具有英语能力的人才。对于英语能力的培养,需要从小学阶段抓起,利用故事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英语素养。  【关键词】故事;素养;小学英语  小学生的性格特点非常活泼,在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利用故事开展教学可以充分的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利用故事增加小学生的英语知识,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  一、故事教学法的内涵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of X-linked Dichromats(13 protanopes, 20 deuteranopes) were studied with spectral ERG.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The maximal spectral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