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未来海军的“313集团”

来源 :兵器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c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控阵雷达,兼有对空搜索和火控任务。换装了16号数据链和具有侦察雷达辐射源能力的SIQ—31(v)3型电子对抗系统,增设了“翠鸟”猎雷声呐。
  在武器系统方面,ⅡA型舰换装的Mk45Mod4型127毫米舰炮配备增程制导炮弹,射程116千米(增加5倍),nA型舰的Mk41垂直发射装置取消了补给装填机,增加了导弹载量,前部可装32枚导弹,后部可装64枚导弹。从DDG83开始.舰载近程防御系统以垂直发射的“改进型海麻雀”导弹取代2座六管20毫米“密集阵”系统。此外,nA型舰还配装了新型的WLD-1遥控猎雷系统,大大增强了其浅海反水雷作战能力。
  按计划,UA型舰将建造34艘,首舰“奥斯卡·奥斯汀”号1997年10月开工建造,2000年8月服役。全部34艘舰艇预计2011年前服役。
  浅海战略的先行者 “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是“由海到陆,前沿部署”战略的产物,它的设计体现了最佳效费比原则,既能实施传统的远洋反潜、反舰作战,又可用于浅水作战环境中的多种作战行动。
  “弗吉尼亚”级的水下排水量7 700吨,下潜深度为244米,水下最高航速28节,其核燃料可使用30年,整个寿命周期都无须更换燃料棒。
  虽然在航速以及潜航深度都不如“海狼”级,但在静音能力方面,“弗吉尼亚”将维持“海狼”级的超高水平。它拥有高频主动声呐系统,可精确测绘海底与雷区,大幅加强了近岸操作与反水雷能力。它还拥有先进的桅杆群.包括内含G15的电子桅杆、可高速从卫星接收对地武器所需目标数据的高数据交换率桅杆、无线电收发桅杆以及可调整任务的AN/BVS-I光电搜索/攻击潜望镜组等。
  作战系统方面,“弗吉尼亚”级使用雷锡恩公司新开发的AN/IlSY-3战斗系统,具有极高的整合程度(将舰上所有侦测、通信与作战装备都整合在一起)。它也是世界上第一艘拥有网络战能力的潜艇。
  “弗吉尼亚”级装备有12个巡航导弹垂直发射筒,可发射“战术战斧”型巡航导弹,能够对陆地纵深目标实施打击。未来“弗吉尼亚”级将会加装目前研发中的“先进对地攻击导弹”{AL%M):“弗吉尼亚”级还装备了4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除了可以发射MK48Mod5型鱼雷、“鱼叉”反舰导弹以及布放水雷之外,还可以发射、回收水下无人航行器。该级潜艇的雷弹携带总数达到38枚。
  ”弗吉尼亚”级是美国海军第一种近岸型核潜艇。为此,艇上装备了新型船坞接口和特种人员轴送艇,能够支援两栖特种作战。2006年后建造的“弗吉尼亚”级甚至还将装备小型无人机。
  
  第一批建造计划为6艘,首艇“弗吉尼亚”号(9SN-774)、二号艇“得克萨斯”号(SSN-775)已分别于2004年10月和2005年6月建成服役。第3-6艘也将在2010年前建造完成。
  不一样的”尼米兹” 正在建造的“乔治·布什”号(CVN-77)核动力航空母舰是目前美国海军最大的在建工程。它是“尼米兹”圾的第十艘,也是最后一艘,预计2008年3月15日交付。
  “乔治·布什”号的基本设计与“尼米兹”级航母相差无几,但作为发展CVN-21级航母相关技术的“过渡型”航母,“乔治·布什” 号便成为了不一样的“尼米兹”。
  其岛形建筑外形尺寸较小,外壁向内倾斜,众多的各型雷达与通信天线将由主动式相控阵多功能天线取代,全部实现内置化,安装于舰桥的平板内壁,使得建筑物外表整洁光滑,具有明显的隐身特征。它配备了最新型C-13-2型弹射器,在直角甲板和斜角甲板上各有2座,可在一分钟内将s架飞机送上天。斜角甲板着舰区设有4道拦阻索和1道拦阻网,飞机回收间隔是35~40秒。机库长208米,宽33米,高约8米。将飞机从机库运送到甲板再到起飞,可在15-20分钟内完成。舰载机约80架左右,但在紧急情况下的载机可达100架。
  该航母装备3座“北约海麻雀”舰空导弹发射装置和4座“拉姆”近程反导系统作为自卫武器系统。该航母最大的特点就是全舰的自动化程度很高,并具备网络中心战能力。
  与众不同的“黄蜂” 2004年2月开始建造的“马丁岛”号两栖攻击舰(LHD-8)是“黄蜂”级的第8艘,也是最后一艘。
  “马丁岛”号满载排水量达41 335吨,比前7艘略大,是目前世界上两栖舰艇中吨位虽大、搭载直升机最多的舰艇。由于采用更小更轻的燃气轮机推进系统,机库容量增大,该舰可以同时搭载35架CH-46E“海上骑士”直升机、5架AV-8B“鹤”式攻击机和6架AWS“海眼镜蛇”武装直升机。舰尾部机库甲板的坞舱,可运载3艘LCAC气垫登陆艇或39辆先进的EFV水陆两栖远征战车。坞舱前面的双层车辆舱可装载坦克、车辆约200辆,“马丁岛”号携载登陆部队及其装备物资的能力也是很强的,能够运载、部署、指挥和全力支援一个2 000人的陆战队远征作战旅,通过直升机对近岸地区进行渗透,两栖车辆进行登陆作战。该级舰还有较齐全的仅决于医院船的医疗设施。
  由于“马丁岛”号增强了指挥、通信和控制能力,因此它可作为两栖战的指挥舰。武器包括2座8单元“北约海麻雀”近程防空导弹发射架,2套“拉姆”近程防御系统,2座“密集阵”近程武器系统等。
  尽管“马丁岛”号仍然属于“黄蜂”级,但是与前7艘相比,它拥有显著的特点。首先,它采用了然气轮机组合推进系统,是世界上第一艘采用燃气轮机为主动力驱动的大型两栖攻击舰。其次,它配备了全电力辅助设施、先进的机械控制系统、水雾灭火消防系统、最先进的指控装备。
  “马丁岛”号计划在2006年初下水,2007年9月完工并进行海试,预计2008年进入美国海军服役。
  新一代的两栖船坞运输舰“圣安东尼奥”级是美国海军最新一级的两柄船坞运输舰,主要用于满足海军陆战队空地特遣部队在“远征机动作战”这一作战概念下的海运需求:
  该级舰长208.5米,宽31.9米,满载排水量25 300吨,人员编制397人。动力由4台涡轮增压柴油机提供,总功率达到30MW、采用双轴,由2只可变距螺旋桨推进,持续航速大于22节。
  该舰车辆运输甲板面积为2 362米2(25 402平方英尺),是“奥斯汀”级两栖运输舰的2倍多,2个715米3(25 548立方英尺)的货舱能够容纳各类物资和弹药。后部的船坞甲板可以装载2艘LCAC气垫登陆艇或14辆海军陆战队EFV新型远征战车。其航空设施包括机库和飞行甲板(比“奥斯汀”级大33%)。位于舰尾的起降甲板上能够容纳两架CH-53E“海上种马”直升机、6架AH- 1W"超级海眼镜蛇”武装直升机或2架MV-22“鱼鹰”旋冀飞机。机库内部拥有飞行维护设施,其空间足以装下2架CH-46“海上骑士”运输直升机或一架MV-22“鱼鹰”旋翼飞机, 在船体结构设计上,“圣安东尼奥”级非常注重隐身性能,全封闭桅杆/传感SS系统(AEMS)被设计成巨大的八面体形状,能够大大降低雷达发射面积。其内部包括雷达、高频通信天线等电子设备。
  虽然仅仅是一级运轴舰,但它的舰载电子设备却丝毫不逊于两栖指挥舰。在武器防御系统方面,两套MK31发射装置,能够发射射程为8千米的“拉姆”近程反导系统。此外,该舰还为未来升级时加装“改进型海麻雀”垂直发射系统预留了空间。
  “圣安东尼奥”级计划为12艘,首舰“圣安东尼奥”号(1,PD-17)已于2006年1月正式服役。二号舰“新奥尔良”号(LPD-18)于2004年11月下水,预计2007年服役:第三艘“马斯韦德”号(LPD-19)也于2005年9月下水。第四艘“格林湾”{LPD-20)号在2003年8月开工。
  
  未来舰艇篇
  
  在新的“全球作战”战略带动下,美国海军加强了新型作战平台的开发,其中有些计划自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展开,有些计划将在未来逐步实施。这些未来的作战平台组成了“网络中心战”的核心力量。
  
  承载表束的“影子战士” DD(X)驱逐舰是美国海军正在发展的新一代多用途驱逐舰,主要执行对地攻击和水面控制等多种作战任务,为陆上部队提供远程精确打击和防御。
  它的排水量约14 000吨,编制仅为125人。DD(x)舰采取了穿浪单体内倾船型、集成上层建筑,使得雷达反射信号仅为现役驱逐舰的1/64。
  火力强大的舰载武器是DD(X)的一大亮点。它可装备250枚射程2 983千米的“战术战斧”导弹,能够提供飞行中重新瞄向新的GPS坐标的功能。搭载的先进舰炮系统(AGS)能以10发/分的速度发射GPS制导155毫米远程对地攻击炮弹,为两栖作战及联合登陆作战提供精确持续的火力支持。每艘DD(K)舰计划装备2套AGS。
  DD(X)首次采用了双波段雷达系统,由多功能雷达和体搜索雷达组成。多功能雷达监视水平面或近水面的威胁,体搜索雷达用于探测飞机、导弹以及空域信息。按熙传统设计,这些功能分别由独立的舰载雷达完成。DD(K)还采用了先进的综合电力系统(IPS),提供充足的电力。该舰还首次采用了外围垂直发射系统,将垂直发射系统布置于舰船两侧(而不是传统的中央布置方式),可防止外部爆炸直接伤害船体,从而提高舰船生命力。
  根据最新消息,DD(X)将被正式命名为DDG-1000。按照计划,2005-2011财年间将开工建造7艘,首批两艘将在2007财年内开工:
  航母编队的保护伞 新一代的CG(X)是继DD(X)之后发展的一级多功能巡洋舰,主要作战使命为构建海墓导弹防御系统(TAMD),为航母战斗编队提供全方位的保护。
  CG(X)将大量使用与DD(X)相同的技术,船体也将采用类似DD(x)的隐身结构与全电力推进系统。主要自卫防御武器是量先进的舰载近程反导系统(1lIST)。
  在充分利用DD(X)成熟技术的同时,CG(x)与DD(X)也有一些实质的区别。首先,CG(X)将配备更强有力的雷达系统满足导弹防御作战的需求;其次,CG(X)将装备更多的导弹发射装置,还将装备目前正处于研发中的大型动能导弹;第三,CG(X)的船体更大,建造成本更高。
  CG(X)计划建造19艘,以替代所有现役的“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目前仍处于概念设计阶段。
  全能的多面子 随着面临威胁的转变,美国海军越来越重视濒海区域的安全,开始发展以”濒海战斗舰”(LCS)为代表的小型战舰。LCS的任务领域非常宽泛,包括反舰战(ASW)、反水雷(MCM)、浅水反潜(ASW)、情报监视和侦察(1SR)、国土防御/海上拦截、支援特种部队作战以及后勤支持等。该舰与巡洋舰、驱逐舰比,相对较小,航速高,能够在不宜部署大型多任务舰艇的水域作战,补充了美国海军DD(x)和CG(x)的作战能力。
  根据设计要求,LCS的舰体将选用先进的舰体材料,动力系统采用柴燃结合的发电机组驱动喷水推进装置,最高航速达到40节以上,续航力在5 000千米左右。LCS操控也将高度自动化,舰员编制控制在100人以内。
  LCS在设计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其战斗系统采用“可配置任务模块”,能根据任务需要组装、搭配不同的武器模块系统并实现“即插即用”。LCS的反潜战模块包括MH-60R反潜直升机、反潜型无人机和垂直起降无人机;反舰战模块包括一门舰炮,一架MIt-60R直升机,还计划采用垂直起降无人机和无人水面艇;水雷战模块包括“黑鹰”直升机、无人水面艇、遥控猎雷系统(RMS)、战区预备自动水下航行器(BPAUY)和REMUS无人潜航器(UUV)。
  第一艘LCS原型舰“自由”号按计划将在2006年夏天下水,2007年2月交付使用:第二艘“独立”号原型舰预期在2007年底交付。2008年,美国海军将在上述两种方案中最终确定一种,并开工建造第一艘量产型LCS。
  21世纪的水面之王 CVN-21是为取代现役纳“企业”级和“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而建造的,作为未来航母战斗群的中心,CVN-21将具备“21世纪海上力量”所要求的一切能力,可以不依靠陆地基地的支持,在世界范围内快速投送作战力量。
  CVN-21在外观上与“尼米兹”级的最大差异在于甲板布局。该方案拆除了CVN-77原有的1号升降机(位于右舷,弹射嚣的前方),同时,2号和3号升降机加宽加固,使它们能够运送3架飞机。其岛形建筑后移,上面装备新型多功能雷达,
  武器系统基本保持“尼米兹”级配置,但配置上更加灵活,未来还可加装模块化的Mk41垂直发射系统。CVN-21将配备F/A-18E/F、EA-18G,F-35和H—2C,此外还能够起降V-22“鱼鹰”旋翼飞机。
  CVN-21拥有四大标志性技术。一是新型动力装置。按美国海军的要求,不但要降低费用,支持功率更大的电力系统,还必须能够提供未来增加的能量。新反应堆结构更简化,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控制技术,利用先进的长寿命堆芯材料。据称,CVN-21的动力装置功率将提高25%,维修费用和人员编制减少一半。二是新型综合电力系统。采用直流区域式配电结构,传输功率大、可靠性高、生命力强、灵活性和通用性好.维护量小。三是全新的作战系统。该系统为开放式、可升级,即插即用,将指挥控制系统、探测系统、武器系统等整合成一体化的作战系统。岛形建筑上的探测、通信设备天线由现役航母的80余部缩减为20余部,,四是电磁弹射拦阻装置。新一代航母采用的电磁弹射装置射器具有峰均值比低、重量轻、体积小、弹射准备时间短等优点。
  2005年8月11日,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为CVN-21的首舰CVN-78切割了第一块钢板。每艘CVN-21航母造价约80亿美元。
  通用两栖攻击舰替代舰 1,1[A(n)级是新一代大甲板两栖攻击舰,最新代号为LHA-6。它将用于构建快速登陆舰队或远征打击群,既可作为远征打击群(ESG)的旗舰,也可作为未来海上预置部队的一部分,,
  LHA-6级最主要的改进是使用高性能燃气涡乾主机、效率更高的电力系统、新一代联网指控情报系统等,舰上机库容量和起降甲板面积也会增大。其主要登陆运载工具为LCAC气垫登陆艇、EFV远征战斗车等。
  它可搭载]800-2 000名登陆作战人员,搭载的标准舰载机包括6架F-35B、12架MV-22、4架Cll-53、4架AH-IZ、3架UH-IY以及2架MH-60,共31架。在制海模式下则搭载25-30架F-35B。舰尾坞舱可容纳3艘LCAC气垫登陆艇或34辆EFV远征战斗车。
  2005年7月.10 990万美元的研制合同被授予诺斯罗普,格鲁曼集团,正式展开LHA-6的初步设计工作:首批4艘的建造合同可望在2006年底下达,首艘LHA—6将耗资约24.5亿美元,预计2007年开始建造。第二艘LHA-7将在2009年开始建造。
  [编辑/严晓峰]
其他文献
古往今来,飞行的梦想始终流淌在人类的血脉深处,“嫦娥奔月”、“驭龙飞毯”的神话传说是古时人们对长空的期盼与遐想;“热气球”、“飞艇”是先驱者们矢志不渝、逐梦苍穹的试炼。1903年,  “飞行者一号”横空出世,开启了“一代材料,一代飞机”的跨越式发展纪元。木布、全金属、复合材料……航空材料的应用、演进,随飞行梦想启航,伴飞机迭代革新,见证着人类航空事业的不朽征程。长空筑梦.木布飞机早期探索  19世
翻阅现代几次局部战争,不难发现武装直升机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种强度的冲突中不过,在铸就强者的争斗中也因为越来越多的坠毁消息成为了一种战争的“易耗品”旋风之翼下,辉煌与惨烈同行,在众多武装直升机中,谁是最强者?  要说今年最激动人心的莫过于歼-10的闪亮登场。曾经雾里看它好几载,比如从日本媒体上看到对它气动布局的分析,从英国媒体上看到它在中国空军中的作用,美国媒体则分析它的发动机等等,如今终于能大大方
(接2014年第1期)  就这样,当实质上是Me 209IIV-2的Bf 109L在融合了部分Bf 109ST的设计后,再次改名换姓变成了Me P.1091。此时该机已经进一步演进成了一架翼展达19.4米、机身长13米的巨型“风筝”。然而梅塞施米特博士的动作却仍旧显得有些谨小慎微,除了那台DB 605DBM发动机外,这个已经历经多次修修补补的设计似乎并没有什么大的实质性变化,甚至于起落架还被改回了
张德和 葛吉灵 夏小同  直升机的分类形式很多,按用途可分为武装直升机、运输直升机、勤务直升机三大类,最显著的标志就是旋翼。直升机的英文名字Helicopter,意思就是“旋转的翼”。它与生俱来的而固定翼飞机和其它飞行器所没有的飞行特点,都与旋翼密不可分。  旋翼由桨毂和若干片(最多八片)桨叶组成。工作时,桨叶与空气作相对运动。桨叶给空气以向下的作用力,使空气向下加速流动,与此同时,空气就给旋翼一
论及苏/俄的枪械大师,毫无疑问,卡拉什尼柯夫应该坐上头把交椅。他60年前设计的AK47突击步枪直到今天仍随处可见,应用之广、生命力之强堪称世界之最。以其为蓝本的小口径步枪AK74继承了其可靠耐用、造价低廉的特点,至今仍在续写着卡拉什尼柯夫的辉煌。  但是,没有人能够否认,尼科诺夫设计的AN94具有比AK74更高的作战效能。实际上,当第一篇关于AN94突击步枪的报道公开发表时,很多枪械专家,包括俄罗
中国研发超级-10战斗机  据《简氏防务周刊》报道,中国成都飞机工业公司正在研制一种增强型歼-10战斗机,称之为超级-10战斗机。  超级-10战斗机的机身得到了加固,采用了AL-31FN M1型涡轮发动机,同样配备了矢量推力喷嘴,与歼-10装备的AL-31FN发动机相比,风扇的直径由902毫米增加到924毫米,最大推力由122.6千牛增加到132.4千牛。  另外,该机装备了由俄罗斯制造的“佩罗
2006年4月28日上午10点55分,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自主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枭龙”全状态战斗机04架在成都进行了首次飞行(题图),共飞行了15分钟。“枭龙”04架的成功首飞,实现了中国航空工业由技术引进向整机技术输出的突破,标志着经过多年研制成功的“枭龙”战斗机可以批生产。04架是继“枭龙”01/03架之后的又一次里程碑式的跨越,意义深远而重大。    “枭龙”04架在“枭龙”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涌现出众多的王牌飞行员。其中的一位非常独特,他没有双腿,却拥有优异的飞行技术和指挥能力,具有永不屈服的精神,驾驶着战机击落了二十多架敌机,最终声名远扬,成就了一段航空战史传奇。他就是被誉为“无腿飞将”的英国飞行员——道格拉斯·巴德。幼年丧父,桀骜不驯  道格拉斯·巴德1910年2月21日出生于伦敦。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他的父亲奔赴欧洲战场,并在他4岁那年,战死在了异国他乡。
在飞机设计方面,SFECMAS并不是家初出茅庐的公司,其前身是1936年成立的国立航空兵工厂,在二战中就研制过VG-33单发战斗机,并小批量装备法国空军。航空兵工厂在1949年开始涉足超声速气动布局的研究,利用国家拨款设计制造了“兵工厂”1301和“兵工厂”2301两种超声速研究滑翔机,分别采用三角翼和后掠翼布局。“兵工厂”1301/2301由运输机拖曳升空后滑翔,用于研究超声速飞机的机翼构型和控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纵使V-22“鱼鹰”倾转旋翼机(以下简称“鱼鹰”)在研发和试飞时期频频出现多起机毁人亡的严重事故,一度被冠以“飞行棺材”的恶名,而且类似的责难至今也时有耳闻。但美国五角大楼实实在在的订单和外国军方的倾慕却是最好的回击负面评价的力证——“鱼鹰”是“旋翼天使”,正在迎来它的“黄金时代”。在2013年巴黎航展期间,美军项目负责人格雷格·马西埃罗上校透露,在未来10年内,“鱼鹰”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