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女作家米·塔哈维获马哈福兹文学奖

来源 :外国文学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_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12月11日,第五届纳吉布·马哈福兹文学奖公布获奖结果,埃及女作家米拉勒·塔哈维(Mirale Eltahawey,1968-)以其长篇小说力作《布鲁克林高地》荣膺该奖。米拉勒·塔哈维是第三位获得马哈福兹奖的女作家,此前的两位分别是2006年获奖的巴勒斯坦女作家萨赫尔·哈里法(获奖作品为《图像与旧使》)和2007年获奖的埃及女作家阿米娜·扎达妮(获奖作品为《红酒》)。
其他文献
法国小说家、评论家维维安娜·弗雷斯特(Viviane Forrester),于2013年4月30日在巴黎离世,享年八十七岁。
2007年,美国专栏作家杰·格瑞弗斯以其《荒野:原始的旅行》(肌埘:An Elemental Journey)一书获得当年奥利安图书奖。评论界对这部作品的评价是:“它有着游记万花筒式的风景转换
美国文坛的年度盛事之一就是普利策奖的颁发,分为新闻和文学两大类共二十一小类的奖项成为了美国文化界各路英雄角逐的焦点。与新闻摄影类作品的视觉冲击、
2011年12月3日,西班牙和拉美国家新闻媒体纷纷报道,塞万提斯文学奖评委会决定将此奖授予智利九十七岁高龄的著名诗人尼卡诺尔·帕拉(Nicanor Parra),以表彰他创作的令世人困惑
“少年 ,是人生的初春。初春是生命躁动的季节 ,初春是风雨乍凉的季节 ,初春是美丽而危险的季节”。初中二年级学生正是初春时节的少年。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培育“
伴随后殖民研究范式内部的种种“纠结”日益凸显,特别是其饱受诟病的“英语中心主义”论调以及它在应对“后9·11”地理政治时代之际所表现出来的阐释困境,近十年来,一些美
爱心———转化过程的基点青少年朝气蓬勃、富于热情、充满幻想、好奇和求知欲,在成长过程中,他们渴望得到肯定和帮助,渴望爱的阳光雨露。后进生也不例外。但是,由于后进生有
20 0 0年 9月 1日 ,石家庄铁道学院举行了隆重的建校 50周年纪念活动。石家庄铁道学院足以工科为主 ,兼有文学、管理、经济和法学学科的高等院校。它的前身是铁道兵工程学院
2012年7月3日,年逾八旬的尼加拉瓜老诗人埃尔内斯托·卡德内尔以其全部诗作荣获2012年度索菲亚王后拉美诗歌奖。该奖项以西班牙王后索菲亚的名字命名,在西班牙语诗歌界享誉
在英国影响仅次于曼布克奖的科斯塔年度图书奖(Costa Book of the Year)于2012年1月24日在伦敦揭晓,英国作家安德鲁·米勒(Andrew Miller,1960-)凭借他的第六部小说《纯》(P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