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权益的经济法保护前路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qian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改革开放的发展,三农建设规定要把农民的利益放在重要的位置,农民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农民的权益问题,需要国家法律法规的保护。本文通过对农民权益中经济保护法的基础利益,农民权益中经济法保护的利益机制,和农民权益中经济法保护的策略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农民权益;经济法;法律保护
  从改革开放的历程可以看出,农业发展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农民在社会中地位在不断的提升。但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更新,出现了边缘化的发展趋势,具体表现在农民的社会地位、农民的经济收入、农民的利益保护、农民的社会竞争力、农民的就业、农民的社会保障等方面,这些都说明农民的社会地位还需待提高。
  一、基于利益的农民权益经济法保护
  农民权益和经济法就是社会经济权益的基础,经济权益是保障了农民拥护和享受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各种经济活动的具体表现,农民主要经济活动就是农业生产,同时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是国家的根本,想要社会向前发展就必须推动农业的生产力,就必须保障农民的权益不受破坏,而农民的权益要以农民的经济利益为主要目的。当下,受社会利益不协调性因素的影响,农民的权益收到普遍損害,所以需要国家在相应的法律法规上对农民的权益给予支持和保护。运用法律协调利益的关系,经济法就是专门协调有关经济方面的关系。经济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其作用是协调各种经济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的获取经济利益,并规范经济市场的行为。
  二、基于利益机制的农民权益经济法保护
  农民权益就是农民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农民的权益决定了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获取经济利益,并且对其进行分配。在利益机制的鞭策下,利益的主体、利益的客体和利益的内容即人的活动三者进行有机的结合,共同努力,方能推动社会经济的向前发展。运用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社会利益机制,改变分配方式和经济体制。保障广大人们的根本利益权益,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的向前发展。经济法律关系中明确规定农民享受经济的权利和承担经济的义务,有利于协调农民的经济利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保障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关于权利和义务的法律条纹,明确肯定了农民的经济利益。赋予权利,是对人的精神世界一种激励、是对人能力的一种肯定;应尽义务是对人行为能力的一种制约,将二者连续在一起,对经济利益具有调整的作用。
  想要使经济法发挥保护农民权益的作用,就必须好好的约束农民的行为,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保障优良的经济秩序体系。相关的法律法规机制体系对经济法保护农民权益时,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保护农民权益的关键是利益机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因为人们所处的社会层次不同,所以获取的利益就不相同,导致了矛盾的产生。人们对社会贡献的力量不同,生产力的水平差异,社会发展的程度也不相同,获取的权益就不会相同。这些情况说明,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其所获取权益的多少,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各界层次的发展,是社会向前发展的原动力。
  农民权益的保障,需要农民选取自己的代表,来代表农民维护合法权益。农民处在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的弱势地位,权益难保障。建立相应的利益机制,通过法律保证农民的合法权益,运用经济法保护农民的利益,确保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增加农民的收入。
  三、农民权益经济法保护对策
  (一)明确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民享有的权益内容
  土地是农民的根,农民如果没有了土地就失去了一切。农民使用的土地并没有明确法律条纹规定农民的使用权利,在土地使用过程中,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因此说,集体土地使用权要明确规定农民的权益,国家要加强在这方面的工作重点。设立相应的法律法规确保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明令确认土地的使用权、所有权。
  (二)确定公共利益的界限
  农民公共利益的界限,是有国家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决定。由于农民对公共利益的概念意识比较模糊,思想行为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所以,导致了不能准确的判断公共利益关系。这就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强制性规定公共利益的具体范围,以确保农民的合法权益得到更好的保护。
  (三)调整土地征用中的补偿依据,改善土地征用的程序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有时会用到农民所使用的土地,在对农民土地进行征用中,要相应的对农民进行补偿。补偿的标准要依据社会经济市场的标准对农民进行补偿,保障农民的正常生活不被影响。认真贯彻惠农政策,保证农民的自主权和知情权,在开展土地征用工作中,农民有参与的权利。农民可以委托代表进行与相关部门的谈判,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四)构建完善的司法体系
  运用法律的武器对农民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使农民做到有法可依。如果对地方人民政府有不满意见时,可以向上级有关部门进行上访和复议,如还得不到满意的答复,可申请人民法院的帮助和介入,从而构建了完善的司法体系,对农民的切身利益进行有效的、合法的保护。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就是以国家出台的经济法律法规进行长期的、有效的对农民的切身权益给予保护的一种方法。国家经济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农民有权行使自己的合法权利,适当的履行自己的法律义务,并且受到有关部门法律法规的保护。对农民权益的保护,就是社会生存力的进步,同时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向前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具体表现形式。
其他文献
摘 要:唐代经济繁荣、君主开明为法律制度的形成与完善提供了有利的政治环境。作为官吏休假的假宁制度在继承历代的基础上,体系趋于完善。休假的种类名目繁多,适用对象扩展到了官户奴婢。本文仅就假宁之冬至节略作论述。  关键词:唐朝;冬至;律令制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黄金时期,是继西汉以后经济发展的又一高峰,不少学者将其称之为“汉唐盛世”。与之对应,唐王朝形成了体系完整的假宁制度。假宁制度是中国古代行政立
摘 要:将心理资源与心理健康相关研究领域主要以正向的心理特质为主,其正向的心理特质亦是个人心理资源的内涵,从文献整理可以得到,无论针对任何的学生族群,皆发现正向概念的心理资源能够负向的预测心理健康的结论,包含:自我价值感(自尊)的程度可以预测忧郁情绪、复原力(韧性)可以预测自伤行为、认知解释风格可以预测无望感、忧郁及自杀意念等。文献资料多数研究以学生为探究对象,故研究者期望透过本研究针对学生加以探
摘 要:在离婚率居高不下和物质主义兴起的当代,房产分割一直是离婚诉讼中需要解决的争议焦点问题。尤其在当下房产业蓬勃发展、房价飙升、购房方式多样化的背景下,父母倾注一辈子心血给子女买房结婚更是普遍现象,这使得离婚诉讼中对赠予房产纠纷的解决也更加复杂。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三)》正式出台前,实践中各法院对这种房产问题的处理也有较大差异。本文以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对父母赠与房产的相关规定与
社区矫正是传统刑罚执行理念的重大革新,符合当今国际刑罚改革的趋势。我国的社区矫正制度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拟通过社区矫正规范化建设和完善
摘 要:如今夫妻通过签订“忠诚协议”的方式来约定双方的感情成为普遍现象。本文对忠诚协议进行了简要分析,阐述了对其性质和效力的观点,以期能正确客观的看待夫妻忠诚协议存在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婚姻;忠诚协议;效力;可诉性  一、夫妻忠诚义务概述  忠诚义务即贞操义务,是指夫妻间负有专一性生活的义务。在古代父权家长制下,为了维护家族血统的纯正,法律对妻子贞操的要求极为严格,但对夫通奸行为的处罚相对宽容
摘要:当前随着反腐败工作、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纪检监察机关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呈现出了纪检监察工作的任重道远,对于纪检监察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常态下如何加强自身队伍建设,成为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通过对纪检监察人员的分类研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措施,进行了有益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纪检监察;思想教育;队伍建设;反腐倡廉  近年来,中央纪委、巡视组及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做了
摘 要:交叉持股作为一种经济制度,对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交叉持股制度却是一把双刃剑,由于我国法律制度对其规范的不完善,使得该制度中的弊端日益显现,并且对我国市场经济开始产生不利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以期促进我国公司交叉持股制度健康发展。  关键词:交叉持股;制度;完善  交叉持股是公司进行资本运作的一种手法,是进行扩张市场的一种手段,该制度对于公司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资
摘 要:我国的市场经济产生并推动了劳务派遣的发展,它不仅符合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也满足了我国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劳务派遣突出的特点是劳动人员的动关系与劳动单位分离。在本文中,对当前《劳动合同法》中退回方式进行分析,结合具体案例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劳务派遣;内涵及退回方式;案例分析;解决办法  一、劳动员工被退回的内涵及退回方式  劳务派遣退回,是指用人单位把被派遣的劳动员工退回给劳务派
摘要:本文立足于我国实际,在分析我国政府采购监督机制构成要素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政府采购监督机制的建议与思考。  关键词:政府采购;法律制度;法律监督;对策  一、我国政府采购制度概述  政府采购是一国公共财政支出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节约公共财政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加强政府宏观调控以及抑制腐败等多重功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的颁布,为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本文分析了廉政文化建设的内涵和主体,及其在惩防体系中的地位,并以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为例,对高职院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方式和途径进行了有益探讨,并总结了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