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电影语言学建构的历史轨迹

来源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im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把20世纪50年代末期之前的电影理论研究称为经典电影理论.经典电影理论对电影语言的探讨主要表现在对电影风格和电影修辞的关注上,其研究还停留在语义学和语用学的层面,尚未真正形成电影语言的“元理论”.现代电影语言学的建构,有赖于米特里、麦茨等人的努力.本文回顾和梳理了现代电影语言学建构的过程,提出了电影语言学建构的关键因素,最终认为:电影语言学理论还只是一个假说,这个假设能否真正成立,有待于进一步的验证和符码表意的规律认识.电影语言学研究仅仅依靠语言学本身是不可能完成的,需要多学科之间共同的协作,电影语言的语法最终应该服从于心理学的法则.
其他文献
模仿说是西方文艺理论中最古老,同时也是最具影响力的理论学说.在模仿说视域中,戏仿的动机表现为源于习得创作技能的需要、隐含着向经典致敬的意图以及引发滑稽接受效果的追求.模仿说视域中对戏仿动机的阐释也存在一定的局限,主要体现为对主体的压抑以及对主体理解的断裂.模仿说在戏仿的动机阶段对主体是认可的,但在戏仿的实施阶段对主体则进行了悬置和去除.这充分体现了模仿说面对主体的摇摆性和漂移性.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典叙事学也遭遇了其瓶颈,完全固执于“文本内部分析的封闭性”影响其进一步的发展.西方叙事批评从关注形式结构的文本内部分析转向关注形式结构与意识形态、历史语境的相互对话,试图消弭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的历史沟壑.后经典叙事学在文学领域涅槃重生,再次引起学界关注.相较而言,国内电影叙事研究也力图从影视媒介技术、意境、文化研究等面向突破.显然,从传统的叙事模式向现代电影叙事模式的转变,其中技巧变化下的经典文本分析存在研究空白是不争的事实,这其中既涉及到叙事学研究中“叙述什么”“如何叙述”的问题
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何种形式的舞蹈人才能够以专业立足、以思维应变,成为目前对于舞蹈人才培养来说至关重要的问题,这也意味着舞蹈高等教育对人才的高质量、创造性要求将更为具体与细化.本文拟从创造性舞蹈人才的人格特点、所需的培养环境、创造性舞蹈人才的能力、创造性舞蹈人才的意识等角度出发,分析高质量创造性舞蹈人才培养的具体内涵与要求,对目前的现状进行反思,以期立足传统、面向世界而达到对高质量创造性舞蹈人才培养之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