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诗词的艺术魅力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beijj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人喜欢李清照的诗词,对李清照诗词的语言魅力更是感受深刻。总的来说,李清照诗词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真挚的感情
  李清照的词不是靠浮艳的辞采来作装饰,而是凭着那不羁的性格和真诚的感情,直言不讳地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来。如,《一剪梅》,短短的几句,就把那种难以排遣的相思之苦表现得淋漓尽致。作者通过视觉、嗅觉、触觉的感受点明了当时的时节已是进入到深秋,原本是为了怀人的缘故才去登舟的,而今“独上”却更平添了几缕愁绪。景由情生,情由景发。她多么盼望那些相传能送信的鸿雁从云中出现,遗憾的是她一直等到月满西楼时才见到雁行掠过。此时,忆起清晨所见的落花流水,心中顿然有悟,那独自飘零的红荷,与潺潺的流水,与自己的青春年华一般,难再留住。这时她与明诚虽然异地分居,然而两心相通,這种相思之苦,已是无法消除。暂且让她将它赶走,使她紧皱的眉头得以一时的舒展,却不料这种相思之苦又跑入她的心头去了,使她更加心绪不宁,愁思绵绵。结尾的八个字,“才下”与“却上”属对,“眉头”与“心头”重字,就完美地表达了那种无计可消除的相思之情由眉头过渡到心头的迅速与短暂。这句话与俞仲茅小词中的“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以及范希文的“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我计相回避”比较,则更为细腻委婉,曲尽人意,也更富于个性。全词从“独”字着笔:上片写登舟怀远,无一字言愁,但却处处含有深沉的离愁别绪;下片言愁情难解,用连续性的巧妙比拟,生动地刻画出了词人深切动人的愁情。
  二、含蓄的风格
  李清照向来是以婉约著称,其实婉约的词风并非从她开始,而是上承了花间、南唐派以及在北宋词坛占有了统治地位的词风。而李清照的功劳,就在于继承和发展了这一词风并使它达到了高峰,所以后人称她为“宗”。那么,什么是“婉约”呢?“婉约”是指抒情言志时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奔放不羁,而是曲折委婉,含蓄隐约,而又寓意深永,是一种细腻而宛转的笔法。例如,《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貌,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这首词虽也写离别之情,但却调转笔调,从前写临别之情或别后所感,现在却是写别后设想。起头五句围绕着“慵”字落笔:铜制狮形的香炉中,炉子里的香烧完了,可见时之已晚;词人辗转反侧,难以成眠;起来后头也懒得梳,镜奁也懒得拂拭。接着又通过一段心理描写,她“生怕离愁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同时,她又非常清楚:“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可见,离别的痛苦并不是因为她的自我克制而丝毫有所减轻。在这几句词里,作者采用吞吞吐吐、曲曲折折的方式,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女性所特有的深婉感情。接下来写到,虽然对亲人一再挽留,却仍没有留住,表现出词人无可奈何的神情。下面“应念我,终日凝眸”几句中,“念”字措词十分巧妙,寓意更为深永。看到楼前不息的流水,词人寄情于水,也将满怀的愁苦附之于中了。别前,词人已因愁闷而消瘦,故而在最后引出了“凝眸处,如今又添一段新愁”。由流水知心,将词人的一腔离苦化作深沉的感情,隐于词中了。
  三、清新的语言
  语言贵在创新,贵在用浅易的语言创清新的构思,使俚俗的语言更显新意,使之失去鄙俗,更显清丽淡雅。如,“独自怎生得黑”,“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等等,这些词句近于白话,通俗易懂,似随口而出,但仔细体味,却又寓意深远,含蕴无穷。再如,《如梦令》中写到:“昨夜雨疏风聚,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在这段词人与侍女的一段别致的对话中,有一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很有新意。“肥”与“瘦”原是对人而言的,如今却写出了红花凋落憔悴时的神态与形貌,真是情融于物。“红瘦”二字,是咏物更是抒情,是惜花更是怀人。小令篇幅不长,就这样处处渗透着感情,尤其以最后一句为妙绝。另外,李清照在运用叠字叠句上的娴熟之笔,更为人所惊叹。如,词人的名作《声声慢》中开篇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叠字,流转如珠,仿若大珠小珠落玉盘,自然流畅,而毫无晦涩之感,真可以堪称为古今之绝唱了。此外,词人所擅长的白描手法,如,《点绛唇》中的那句“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生动活泼,使人感到雅趣不尽。(指导老师:梅燕)
其他文献
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类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平台、教育APP软件,打破教育时空与资源来源限制、教育主客体身份限制的同时,紧密地将教育与数据融合在一起,教育数据呈现辐射状爆炸式发展态势。中学教育也毫不例外地向网络延伸,向云端拓展,向数据深化,教育大数据时代如期而至,它以空前的深度、广度全方位影响着中学教育特别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  一、大数据的内涵  大数据是指规模或体量无限膨胀乃至传统
期刊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语言习惯和思维习惯的教育,养成教育关乎到一个受教育者的一生,关乎到教育发展的全过程,关乎到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兴旺、人类的前途和命运。这绝不是危言耸听,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学生是明天的太阳,学生的未来就是一个家族、一个国家的未来。由此可知,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一、养成教育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乐趣  养成教育是无形的,但是却渗透在学习的每一个教
期刊
作文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训练的得法与否,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的效果。《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这两种能力,从一年级就要注意培养。看图说话、写话,观察事物说话、写话,就是初步的作文训练。由此看来,作文提前起步势在必行。  一、加强语言的训练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语言材料,何来作文?所以,我首先注重
期刊
带一双欣赏语文固有魅力的眼睛,品咂语文的文学性、审美性和韵律性,在语文的河流里流泻情感,感悟世界与人情,才是对语文返璞归真的欣赏与品味。语文之所以充溢着如此厚重灵动的情趣、深入骨髓的犀利和汩汩流淌的韵律,恰恰在于语文融洽了各个学科的精华或者内在规律。比如,数字的使用,枯燥而简单的阿拉伯数字,一旦和语文碰撞在一起,瞬间就文华四溅,恣肆飞扬。可以说,数字为语文的广博世界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增强了更具神韵
期刊
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培养他们的语文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对学生进行写作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所以,教师要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重要性  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求各个小学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写作教学。写作与学生的生活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对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
期刊
近年来,人们加大了对教育事业的关注,对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模式从授课式教育逐渐向自主合作探究模式方向过渡。自主探究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指教师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帮助学生制定出合理、有效的学习策略,以达到调节和控制学生各种学习任务的教学目的。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的必要性  首先,创新了教学理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了大量开展实践活动的机会,促进了学
期刊
高中的作文教學,直都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针对这些要求,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教学阶段及内容的有序性  从高一到高三,学生的心理会由青涩到成熟,认知会由感性到理性,价值观、人生观会由模糊到清晰,写作技巧会由生硬到纯熟。所以,作文教学需要依据学生的心
期刊
呼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写作技法,就是在一篇文章中,前边有交代,后面有着落。从学过的许多课文中都可以找到运用这种技法的例子,呼应在一篇文章中的作用是很大的,它可以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完整,中心更突出、明确、鲜明,它通过设置悬念引发读者思考,加深读者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简单地说,合理运用呼应的手法,可使“人”各得其所,可使“事”来龙去脉清楚。  在呼应的运用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呢?以都德的《最后一课》为例,呼
期刊
人们常说语文是“立身处世之本,建功立业之基”,语文有着丰富的内涵。语文课本有大量精选的古今中外文学作品、动人故事、壮丽诗篇、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蕴涵着丰富的传统美德因素,诸如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诚实守信、勤奋进取、勤俭节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都有很多体现,是学生接受美德教育的最好素材。学习语文可以领略祖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可以感悟《离骚》汉赋的气势如虹,可以领略唐诗宋词的凝练隽永,可以欣赏诸子
期刊
“不要在我哭泣的时候说爱我,除非你真的能给予我快乐。”“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看学生的兴奋劲儿,教师常常不忍心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可有些低俗的格调又总是讓教师担心。从事音乐教学工作的教师,深知自己的责任就是上好每一节音乐课,对每一位学生负责。  可随着社会发展,各种媒体手段的广泛宣传,面对铺天盖地的流行音乐,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常常感到尴尬:学生学唱课本歌曲,味同嚼蜡,唱流行歌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