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所指的“两贴近”所指的就是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也就是在学生的生活以及社会两个方面共同开展,与化学知识有效融合,以此来有效的组织教学流程。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一方面是教学化学科目的核心对策,另一方面还是改革化学教学模式的必要原则。“两贴近”不但需要概括环保常识或者生活的尝试,还需要严格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性,从而合理的激起文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度。所谓对生活和社会的贴近。就是有必要贴近于不同层次学生的社会生活当中,明确现实生活的体验与实现。
关键词:化学教学内容“两贴近”;文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
一、提高文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教学实践
在有效的融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之后,有必要设计出符合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主要过程,如图1所示:
1 组织教学实践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与化学方面相关知识,并经常出现在生活周围的物质较多,例如,洗面奶、洗洁精、洗衣液等。本文所组织的教学实践活动,主要围绕着对洗衣液的探索,分析其对环境的危害程度,以此来掌握生活环境保护过程中的相应认知,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加深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且也能够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实践的内容
(1)主体:洗衣液与环境
(2)对象:文科学生
(3)任务:收集各大品牌洗衣液的成分、名称与规格等。
3 教学实践的研究方式
首先对相关资料充分收集,按照资料内容设计相关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具体要关注对比性或者验证性的实验类型,利用更改实验当中的某一条件,探究出不同的结果,最后掌握能够影响到实验的相应因素,继而将正确的结论得出。
4 教学实践的案例分析
通过在不同的超市中对洗衣液的类型收集,探究出在生活中经常应用到的化学材料,洗衣液具体的成分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有着较强的去污能力,同时可以深入到衣物纤维的内部发挥出较强的洗涤作用。可是经常接触洗衣液的人,其手部会产生干裂发紧的状况。具体是由于表面的活性剂进入到皮肤油脂所导致的。长期的应用会让肝脏的排毒功能下降,病症积少成多的开展会造成病变的产生。
通过对洗衣液的论证分析,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了解到生活周围存在着较多的化学知识。对社会与生活的贴近能够让文科的学生增长化学学习的兴趣度,并且在分析化学知识的过程中,还会对其他学科进行综合探究,学生会在探究的过程中增强分析思维,对文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升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教育生活化的教育理念
教育生活化在教育的实践方面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教师从现实的角度出发,选取和文科学生密切相连的教学内容,对周边的学校环境、家庭环境以及自然环境作为主体进行化学学习活动,力求让学生能够在生活的过程中有效的获取和运用知识,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到化学学习当中,能够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有针对性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将一些实际性的问题解决。因为教学的内容是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所以文科学生需要对化学学习内容拥有着极为特别的兴趣和情感,才能够升华化学学习效果。
因为生活方面的需求而激发出的学习动机,也可以合理的增进文科学生的学习动力。可是,学生在发现生活的时候基本上是在课程之前的阶段,是无意识的构成模式,文科的学生还缺失了对生活有效观察的习惯。想要增进其观察习惯和意识,一定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合理的开展“两贴近”原则,重视学生生活经验和化学课程的有机结合,以此来提升文科学生在感受与发现生活的意识,从而达成教育生活化的理念。
总之,根据以上详细的分析后,在化学教学内容的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当面,需要合理的组织化学的教学内容。要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度放在首位,优选出相关的兴趣主题,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与日常生活产生交互,能够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党金宁。少数民族地区九年级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2(9):123-124
[2]徐宾,白玛央,田花。西藏自治区民族师范学生的化学学习现状调查及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11(6):153-157
[3]陆士彬。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J]。玉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10(8):198-199
[福清一中(350300)]
关键词:化学教学内容“两贴近”;文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
一、提高文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教学实践
在有效的融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之后,有必要设计出符合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主要过程,如图1所示:
1 组织教学实践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与化学方面相关知识,并经常出现在生活周围的物质较多,例如,洗面奶、洗洁精、洗衣液等。本文所组织的教学实践活动,主要围绕着对洗衣液的探索,分析其对环境的危害程度,以此来掌握生活环境保护过程中的相应认知,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加深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且也能够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实践的内容
(1)主体:洗衣液与环境
(2)对象:文科学生
(3)任务:收集各大品牌洗衣液的成分、名称与规格等。
3 教学实践的研究方式
首先对相关资料充分收集,按照资料内容设计相关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具体要关注对比性或者验证性的实验类型,利用更改实验当中的某一条件,探究出不同的结果,最后掌握能够影响到实验的相应因素,继而将正确的结论得出。
4 教学实践的案例分析
通过在不同的超市中对洗衣液的类型收集,探究出在生活中经常应用到的化学材料,洗衣液具体的成分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有着较强的去污能力,同时可以深入到衣物纤维的内部发挥出较强的洗涤作用。可是经常接触洗衣液的人,其手部会产生干裂发紧的状况。具体是由于表面的活性剂进入到皮肤油脂所导致的。长期的应用会让肝脏的排毒功能下降,病症积少成多的开展会造成病变的产生。
通过对洗衣液的论证分析,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了解到生活周围存在着较多的化学知识。对社会与生活的贴近能够让文科的学生增长化学学习的兴趣度,并且在分析化学知识的过程中,还会对其他学科进行综合探究,学生会在探究的过程中增强分析思维,对文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升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教育生活化的教育理念
教育生活化在教育的实践方面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教师从现实的角度出发,选取和文科学生密切相连的教学内容,对周边的学校环境、家庭环境以及自然环境作为主体进行化学学习活动,力求让学生能够在生活的过程中有效的获取和运用知识,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到化学学习当中,能够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有针对性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将一些实际性的问题解决。因为教学的内容是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所以文科学生需要对化学学习内容拥有着极为特别的兴趣和情感,才能够升华化学学习效果。
因为生活方面的需求而激发出的学习动机,也可以合理的增进文科学生的学习动力。可是,学生在发现生活的时候基本上是在课程之前的阶段,是无意识的构成模式,文科的学生还缺失了对生活有效观察的习惯。想要增进其观察习惯和意识,一定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合理的开展“两贴近”原则,重视学生生活经验和化学课程的有机结合,以此来提升文科学生在感受与发现生活的意识,从而达成教育生活化的理念。
总之,根据以上详细的分析后,在化学教学内容的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当面,需要合理的组织化学的教学内容。要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度放在首位,优选出相关的兴趣主题,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与日常生活产生交互,能够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党金宁。少数民族地区九年级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2(9):123-124
[2]徐宾,白玛央,田花。西藏自治区民族师范学生的化学学习现状调查及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11(6):153-157
[3]陆士彬。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J]。玉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10(8):198-199
[福清一中(35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