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收《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初探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eduiz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选》中收入《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两篇,皆爲作者应诏而作,两篇序都就三月三日曲水诗会进行了描绘,作爲上层贵族文学,两篇诗序中用典之处颇多,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当时曲水诗会的盛大风貌。
  【关键词】:文选;三月三日;曲水诗;文人诗会
  《文选》第四十六卷?序下收入《颜延年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一首》和《王元长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一首》,这两首序皆爲三月三日曲水集会作的序,带有宫廷应制的性质,本文结合写作背景从序的内容、写作手法和写作目的对这两首序作初步探讨。
  一、上巳节与三月三日及习俗
  初时上巳节并不固定,只是三月初的一个巳日,自魏以后才固定下来于每年的农历三月三日举行。可见《晋书?礼志下》:“汉仪季春上巳,官及百姓皆禊于东流水上,洗濯祓除去宿垢,而自魏以后但用三日,不以上巳也。”
  《文选》中李善注用前人书中的记载大致说明了三月三日的节日习俗的内容及其演变。《风俗通》曰:“《周礼》,女巫掌岁时祓除疾病。禊者絜也,于水上盥絜也。巳者祉也,邪疾已去,祈介祉也。《韩诗》曰:‘三月桃花水之时,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于溱、洧兩水之上,执兰招魂,祓除不祥也。’” [1]2049由李善注可以看出,三月三日的节日涵义其一爲通过水上盥洗,祓除疾病;其二爲执兰招魂,祓除不祥。李善注还提及后世流传较广的“流觞曲水”之说的来源,其中《续齐谐记》曰:“晋武帝问尚书挚虞曰:‘三月曲水,其义何?’答曰:‘汉章帝时,平原徐肇以三月初生三女,至三日而倶亡,一村以为怪,乃招携至水滨盥洗,逐因水以泛殇。曲水之义取于此。’ 帝曰:‘若所谈,非好事。’尚书郎束皙曰:‘仲治小生,不足以知,臣请说其始。昔周公成洛邑,因流水以泛酒,故逸诗曰:羽觞随流波。又秦昭王三日置酒河曲,见有金人出,奉水心剑曰,令君制有西夏,乃因其处,立爲曲水。二汉相沿,皆爲盛集。’帝曰:‘善。’赐金五十斤,左迁仲治爲阳城令。[1]2049由这段注可以看出曲水流觞为三月三节日的第三层涵义,即为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描述的内容。
  由上可见,上巳节的基本行事有两点:其一临水祓禊不祥、执兰招魂;其二曲水流觞、宴会赋诗。林晓光、陈引驰《金缕玉衣式的文学——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一文中则认为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一个特例,不具备代表性。此文认为曲水诗文创作是宫廷化、贵族化的宫廷应制文学,并不具备下层民间社会的特点。曲水流觞、宴会赋诗更倾向于上流社会的雅集活动,并非属于民间的普遍活动,是民间节俗在上流社会中风雅化、贵族化后的结果。
  二、《颜延年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与《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分析
  在宫廷内(南齐时期通常是在芳林园,后因避讳改为华林园)每年常规举行的盛大节会中,百戏毕呈,君臣欢宴,流觞咏诗。祓禊不祥的原始风俗意味已经变得非常淡薄,而成为了王朝最高统治层加强感情纽带的交际应酬场合。在会中,身兼臣子和诗人的贵族们应制赋诗,则成为了王朝盛世颂歌的集中展示。而这一片歌舞升平的节庆气氛,无疑又象征着南朝政权对自身统治的期待(或曰梦想)。[2]
  《颜延年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李善注中交代了写作背景:“裴子野《宋略》曰:文帝元嘉十一年三月丙申,禊饮于乐游苑,且祖道江夏王义恭、衡阳王义季,有诏会者咸作诗,诏太子中庶子颜延年作序。”整篇序多处用典,层层推进。
  第一部分主要赞颂本朝盛世和皇帝功绩。“大予协乐,上庠肆教。章程明密,品式周备。国容眡令而动,军政象物而具。箴阙记言,校文讲艺之官,采遗于内;輶车朱轩,怀荒振远之使,论德于外。”其中,“章程”语出《汉书》“高祖命张苍定章程”,“明密”语出《汉书》“宣帝枢机周密,品式备具”。颜延年奉诏作序,前半部分皆为称颂,可以看出作者对本朝统治的肯定态度。多处用典,不仅使整篇序显得庄重典雅,还描绘出了本朝的明治与昌盛。
  第二部分主要是三月三日上巳节集会的情况。先提及此节意义,如“加以二王于迈,出饯戒告”,李善注中说到:“君以宴礼劳使臣,则警戒告语焉”。“有诏掌故,爰命司历,献洛饮之礼,具上巳之仪”一句则用了“周公成洛邑,因流水以泛酒”的典故。随后描述了集会召开的情况:“南除辇道,北清禁林,左关巖隥,右梁潮源。略亭臯,跨芝廛,苑太液,怀曾山。石峻垝,葱翠阴烟,游泳之所攒卒,翔骤之所往还。于是离宫设卫,别殿周檄,旌门洞立,延帷接枑,阅水环阶,引池分席。”“旌门洞立”语出《周礼》:“王之会同,爲帷宫,设旌门。”
  堆砌的华丽藻饰之词充分说明了此次集会的热闹非凡,也是作者盛世之感的表达。“妍歌妙舞之容,衔组树羽之器。三奏四上之调,六茎九成之曲。竞气繁声,合变争节。龙文饰辔,青翰侍御。”“妍歌”语出《古妍歌篇》“妍歌展妙声,发曲吐令辞”, “三奏”语出《韩子》“师旷奏清征,一奏有玄鹤二八来集,再奏而列,三奏延颈而鸣,摅翼而舞”。以上皆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集会当日的景象。整篇序用典颇丰,不仅体现了这一时期文风骈俪的特点,且通过这次集会和诸多典故传达出人才济济、政治清明的盛世景象。
  李善注中也交代了王融创作此篇序的背景:“萧子显《齐书》曰:‘武帝永明九年,三月三日,幸芳林园,禊饮朝臣,敕王融爲序。文藻富丽,当代称之。’”与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相比,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在用典方面的特点更加突出,全篇几乎是由典故联结而成,作者不再把典故作为文章典雅词藻的一部分,而是以典故为文。
  开篇概述上古帝王的游乐,“臣闻出豫为象,钧天之乐张焉。时乘既位,御气之驾翔焉。是得一奉宸,逍遥襄城之域,体元则大,怅望姑射之阿。然窅眇寂寥,其独适者已。至如夏后两龙,载驱璇台之上,穆满八骏,如舞瑶水之阴。亦有飨云,固不与万民共也。”孟子曰:“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与羽毛之美,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1]2056指出“不与万民共”,与全文基调形成对比,暗示了此篇序的主旨。[2]   第二部分主要是对由齐代宋的发展作一概括,称颂当朝统治。“我大齐之握机创历,诞命建家,接礼贰官,考庸太室。幽明献期,雷风通飨。昭华之珍既徙,延喜之玉攸归。革宋受天,保生万国。度邑静鹿丘之叹,迁鼎息大垧之惭。”[1]2057“诞命建家”语出《尚书》“我文考文王,诞膺天命。又永建乃家。”,“接礼贰官”则是《孟子》中尧禅让于舜的典故。
  第三部分主要叙述了本朝皇帝的功绩。如“兴廉举孝,岁时于外府;署行议年,日夕于中甸。协律总章之司,厚伦正俗;崇文成均之职,导德齐礼。”[1]2060“汤火”语出《史记》“文帝时,会天下新去汤火,人人乐业”,“休和”语出《左传》“一人刑善,百姓休和”。
  最后一部分主要是对三月三日曲水会盛大状的描绘。“于时青鸟司开,条风发岁。粤上斯巳,惟暮之春。同律克和,树草自乐。禊饮之日在兹,风舞之情咸荡。”点明了集会时间、目的,“和、乐”二字皆表喜意,《汉书》文帝诏曰:“方春和时,草木群生之物,皆有以自乐。”,从侧面反映出大齐治下的政治清明、百姓和乐。“载怀平圃,乃睠芳林”点明集会地点,“镜文虹于绮疏,浸兰泉于玉砌”“曲拂邅回,潺湲径复”则是对园内景致的细致描绘。
  两篇序的写作缘由皆是在三月三日集会因受诏而应制作文。阐述的内容主要为两部分,其一是对当朝政治清明的称颂和对眼中盛世的极尽描绘,其二是对集会举行情况的描述,以此表现曲水集会的盛大。在写作手法上,两篇序都用典颇丰,以典故的罗列铺开文章,以典故深厚的内涵增加了整篇序的表達力。
  同样都是描写三月三日曲水会的文章,《文选》却只收入这两篇,并未收入《兰亭集序》。从内容上来看,《兰亭集序》是对众人在兰亭修禊之时的描写,并非应诏而作,记叙了山水之美和集会的欢乐之情,并抒发了人生的感慨。文章为作者自发创作,感情起伏明显,除了能够窥见三月三日流觞曲水盛会的情貌,从现实角度来看,不具备文章明显的功能性。而《文选》所收这两篇序,通过大量用典,来颂赞盛世和皇帝,且形式较为统一,带有应制文的特点,具备一定的功能性。
  参考文献:
  [1]梁.萧统编.唐.李善注.文选[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2]林晓光.陈引驰.金缕玉衣式的文学——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2).
其他文献
【摘要】:王琦瑶是王安忆小说《长恨歌》中的女主人公,她是典型的上海女儿,又在众多男性中流转一生,本文从城市背景、异性视角、悲剧命运等方面分析王琦瑶所代表的形象,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关键词】:王琦瑶;《长恨歌》;上海;形象  一、王琦瑶所代表的上海形象  《长恨歌》开篇便说“站在一个至高点看上海。”[1]作者想要表现的角度是客观地审视上海,就像书中描绘的鸽子,盘旋到城市上空俯瞰这城市滋生
期刊
【摘要】:基督教在青海藏区的传播起初因受本地宗教藏传佛教的影响而收获甚微。将近4世纪在藏区不懈努力的传播下,在当代社会转型变迁中发展规模总体呈现上升趋势。青海藏区现代化社会不断深入发展,宗教文化也出现多元化。文化多元模式的交流使青藏高原历史久远的藏传佛教发展形成了挑战。虽然基督教在其中的作用微乎其微,但也侧面反映着宗教文化在藏族意识形态里的发展暗流。本文通过基督教在青海藏区的传播发展来试着论述当下
期刊
【摘要】:爵士钢琴来源于上上世纪的美国,是爵士乐的一种分支,长时间的发展后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表演形式。世界上有很多钢琴音乐借鉴了爵士钢琴的技巧,但在我国的钢琴音乐领域,爵士钢琴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局限。事实上,爵士钢琴带来的创造性思维值得我们去探寻与学习,通过爵士钢琴的学习,很有可能形成一个很好的创新性教学思维,不论是古典钢琴的教学或者是钢琴即兴伴奏的教学都有可能受到一定的启发,所以爵士钢琴的认识与学
期刊
【摘要】:洛夫是当今诗坛上以为伟大的诗人,他的诗内容丰富,感情真挚,其中乡愁诗占据很大一部分,而本文将着重予以讨论,并将乡愁诗分为大乡愁与小乡愁,以具体诗歌文本为对象鉴赏性分别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洛夫;乡愁;祖国;离别  “乡愁”是中华民族文人墨客自古以来钟爱抒发的内心情愫,古代文人往往为了事业,为了前程背井离乡,等到归来时早已双鬓斑白,“悲莫悲兮生别离”可见离别故土的相思之痛是最难排解
期刊
【摘要】:众所周知,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以印象派画家高更为原型,而高更的名作《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正是毛姆笔下的主人公里特里克兰德的生命追寻,本文则试图从这一角度解读《月亮与六便士》之内核。  【关键词】:毛姆;月亮与六便士;高更;文明社会;本性  1897年,贫疾交加的印象派大师高更在自杀未遂之后创作了其巅峰作品《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而在此前的二十年间
期刊
杜鹃花又叫映山红,儿时总是觉得映山红就是红军的意思,一定是火红的颜色。直到来到这个山区的小乡工作了一年,我才真正亲眼见到了杜鹃花,在彝乡,它又叫做玛薇。  或许因为常年接受的教育,又或许因为儿时向往的信念,一直觉得一个人活得最有价值的方式就是为人民服务。去年,通过公招考试,我成为了这个彝族山区小乡的一名公务员,终于也觉得离梦想更近了一些。  这天,乡党委书记带着我跟同事惹记大叔下村开展“精准扶贫”
期刊
【摘要】:《论语》作为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它的内容包罗万象,其中就有政治主张,伦理道德观,美学精神等,数千年来有无数的大家学者都对其行了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解析。因此,笔者拟从其美学观入手,对21世纪以来对《论语》中的美学思想研究做一番综述。  【关键词】:《论语》;孔子;美学  纵观从古至今对《论语》的研究,其中对政治主张,伦理道德以及教育思想的解析论述不胜其数,对儒家美学思想的探讨也有一定的数
期刊
【摘要】:《孽海花》作为晚清一部重要的小说,作者曾朴在其中塑造了傅彩云这样一个女性形象,但她又不同于以往小说对女性的描写,褒扬或贬低态度明显,傅彩云是一个矛盾的存在,文章重在分析傅彩云人物形象作为妓女与时代新女性的两面性,并且站在人性与时代的高度分别分析两种形象的成因。  【关键词】:傅彩云;矛盾;妓女;时代新女性  近代以来,由小说界运动的发生开始,促使晚清出现了中国小说的空前繁荣和兴旺,《孽海
期刊
【摘要】:射击运动中稳定性是基础,心理稳定是关键。在射击运动中决定胜负往往取决于稳定性因素。笔者足于射击项目特点,结合生理学,力学,心理学原理,对构成射击稳定性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射击稳定性的训练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旨在为运动员的日常训练以及比赛中提供可参考的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射击爱好者在业余训练中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射击;稳定性;训练途径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期刊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以下简称《合作社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指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这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是在坚持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打破了小农户由于经营规模小,与外部市场打交道时交易成本高昂而难以融入大市场的问题,把分散的农户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提高农民进入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