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力分工与合作的LSSC协调

来源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97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运用交易费用理论、能力理论等方法对物流服务供应链(Logistics Service Supply Chain, LSSC)的演化机制、结构模型、内涵本质、协调机制等进行较为系统的定性研究,为深入系统研究LSSC提供理论基础.研究表明:受社会分工与专业化、节约交易费用和聚焦核心竞争力的动力驱使,LSSC形成独特的演化模式.LSSC本质上是1条能力供给链,只能通过物流能力的配置来优化供应链,物流服务能力的获取与整合成为LSSC优化的关键.LSSC通过成员间基于核心能力的分工与合作来实现关系协调,这种协调需要专用性关系资产投资、知识共享惯例等机制来保障.
  关键词:物流服务供应链; 演化机制; 能力分工; 能力合作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志码:A
  LSSC coordination based on competence division and cooperation
  CUI Aiping1,2, LIU Wei1
  (1.School of Transport &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Maritime Univ., Shanghai 200135, China;
  2.School of Statitics, Jiangxi Univ. of Finance & Economics, Nanchang 330013,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Logistics Service Supply Chain (LSSC), the evolution mechanism, essence, characteristics and structural model of LSSC are analyzed qualitatively and systematically by transaction cost theory and competence theory etc. Results show that driven by division of social labor and specialization, transaction cost reduction and core-competence-refocused, LSSC presents its special evolution model. In essence, LSSC is a competence chain and optimized only by allocating logistics competence. Therefore, obtaining and integration of logistics competence is the key to LSSC optimization. Furthermore, the coordination mechanisms such as relation-specific assets investment, knowledge-sharing routines are needed to ensure thatrelational coordination based on core competence division and cooperation of members in LSSC is suggested.
  Key words: logistics service supply chain; evolution mechanism; competence division; competence cooperation
  
  0 引 言
  
   产品服务化和服务外包的不断增长,为服务供应链的形成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关于服务供应链的研究[1-6]开始受到国内外学者关注.物流服务供应链(Logistics Service Supply Chain,LSSC)是典型的服务供应链.随着物流服务外包综合性和复杂性的提高,物流组织以客户需求为起点,形成互为供需关系的服务流程,从而实现完整的物流服务供给过程,这种多级供应关系就构成LSSC.关于物流外包,多数学者[7-11]都从交易费用角度针对工商企业自营物流或外包物流决策问题进行研究,而从能力角度研究由物流多级外包形成的LSSC的甚少.本文在对LSSC的演化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描述其内涵与结构模型,并利用能力理论揭示其内在本质,认为LSSC是1条能力链,其成员间基于能力分工与合作进行关系协调,试图为深入、系统地研究LSSC奠定基础.
  
  1 LSSC的演化
  
  1.1 演化路径
  大规模制造时代,物流职能扮演附属角色,在企业中处于分离状态.20世纪70年代后,企业降低成本的压力促使物流作为独立部门,实现企业物流内部一体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市场变化快速,需求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基于强化核心竞争力的业务外包趋势形成.社会化的物流专业组织参与到制造供应链中,在企业物流外部一体化过程中提供基于协作的供应链物流服务.在企业物流职能发生演变的同时,信息技术发展、行业管制放松等综合因素促使传统物流业突破产业边界,出现产业融合趋势,向现代物流产业转变.企业物流与物流产业两者的发展彼此依存、互为促进,呈现螺旋式演进,使得融合后的这些物流组织或联盟基于物流能力分工与合作而形成LSSC,为产品供应链提供集成化物流服务.LSSC的演化路径见图1.
  
  
  1.2 演化动力
  1.2.1 能力分工与专业化
  社会分工导致生产经营的专业化.专业化程度越高,企业的功能就越单一.从企业内部物流职能分离分散、企业物流内部整合及一体化,到基于外包的企业物流外部一体化,再到现代物流产业背景下的LSSC,物流不断呈现独立化、专业化和网络化状态,这是社会分工不断深化和细化的结果.而且,LSSC网络组织间的分工不再仅仅是亚当•斯密所倡导的工作活动的分工,而是基于能力的分工.物流能力的分工与专业化使得物流运作取得规模经济效益、范围经济效益以及协同效应.不断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创新物流服务,是LSSC形成的重要原因与演化的内在动力.
  1.2.2 降低交易成本
  从2个阶段分析LSSC演化过程交易成本的降低:第1阶段是企业自营物流与外包物流的选择.物流伙伴间的相互交流和组织学习、物流资产的集中利用所取得的规模经济效益都有利于物流外包的实现.第2阶段是物流的多样性与复杂性迫使制造企业在选择物流外包后必须与多个第三方物流专业组织发生交易,从而导致交易费用的增加和物流效率的降低.正因为物流产业是1个高复合性、高协调性和高整合性的产业,故以整合型物流企业[12]为核心企业,通过契约联结若干竞争型物流企业,形成基于核心能力分工的LSSC,并与物流需求方建立长期契约关系,可以大大节约市场交易费用.
  1.2.3 聚焦核心竞争力
  物流能力不是多数制造企业的核心能力,物流的外包既增强其敏捷性又强化核心能力.相对而言,第三方物流组织是通过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和物流服务质量而获得竞争优势的,物流经营是其核心业务.但是,单一的第三方物流组织难以凭借自身有限的物流资源承担全程物流服务.这样,基于核心能力的再分工促使不同类型的第三方物流组织形态出现共存局面.而LSSC正是基于各节点企业核心能力基础上的多企业联合体,它以供应链物流能力为产品供应链提供集成物流服务,单个物流企业难以承担这种服务.
  能力分工与专业化、节约交易费用以及打造核心竞争优势的综合交叉作用共同推动LSSC的演化形成.同样,行业管制的放松、物流相关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都是LSSC演化的重要外部条件.
  
  2 LSSC的内涵与结构
  
  2.1 LSSC的内涵
  LSSC是以物流服务集成商为核心企业的新型供应链,其作用是为物流需求方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13]笔者认为,LSSC是指围绕物流服务核心企业,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通过对服务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控制,整合链上所有资源,将服务能力管理、服务流程管理、服务绩效管理和顾客价值管理进行集成,从而创造从供应商到需求方物流服务增值的1个完整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LSSC作为产品供应链的子供应链,以物流服务集成商为核心成员构建,以股权与契约相结合的形式整合供应链成员的物流资源.
  
  2.2 LSSC的结构模型
  物流服务产品具有无形、不可储存、异质及受顾客影响等特征,这些特征决定LSSC的渠道较短,完全由客户需求驱动.“物流服务分包商←物流服务集成商←物流服务需求方”是LSSC的典型结构之一.整体物流服务外包的系统性和复杂性决定物流服务集成商与物流服务需求方之间形成长期契约形式的战略联盟.作为物流整体解决方案设计者,物流服务集成商的主体可能是第四方物流企业,也可能是第三方综合型物流企业,对物流服务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并以稳定的契约方式整合若干物流分包商,实现对功能性物流服务的再外包.他组织、协调和监督各服务分包商的物流运作及衔接活动,优化整个LSSC,从而为客户创造1个整体物流绩效产出的目标.根据其涵义及性质,结合产品供应链一般结构模型提出LSSC的结构模型,见图2.
  
  
  3 基于能力分工与合作的协调机制
  
  3.1 LSSC是1条能力链
   用交易费用理论可从成本角度较好地解释物流外包问题,但其研究本身存在一些问题.大多数交易费用理论研究者[14]都只将单项“交易”作为分析单元,将“交易成本最低”作为选择交易治理模式的主要决策目标,缺少生产成本和价值创造方面的考虑,导致对“多项交易”并存关系中潜在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等因素的忽略,以及更为严重的对较长时期内“持续交易”形成的信任关系的轻视.针对这些缺陷,能力理论对其构成有益的补充.该理论认为,企业本质上是个能力集合体,能力是对企业进行分析的基本单元,企业的边界由企业能力决定.
  物流能力[15]是对企业在尽可能低的总成本条件下提供具有竞争优势的物流服务能力的1种相对评估,其地位取决于企业的战略定位.专业化物流组织的物流能力是构成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资源依附理论[16]认为,能力是企业开发资源获得期望产出的1种相对评估.物流能力是在物流的基本工作、物流功能领域和工作周期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层层整合形成的1种综合努力.[15]单个物流组织内部资源的有效配置是物流能力的基础;而LSSC的物流能力是由各个物流组织多种能力构成的复杂结构体系或能力集,该能力集是基于其“归核化”后的核心竞争力的互补与匹配.因此,由物流服务多层级外包形成的整个LSSC,其本质是1条物流服务能力供给链.具体而言,物流服务集成商通过物流集成能力的供给满足物流需求方的要求,同时通过集聚和整合各物流分包商的功能性物流能力(如运输、仓储、配送等)来实现物流任务的再分包.链中每个成员的参与运作都可以看作是物流服务能力的投入,每个物流任务准确高效的完成都是链中不同类型的物流能力共同作用的产出.正是由于供应链节点企业核心物流能力的差异性才实现这种企业间的能力分工、互补与合作,能力成为联结LSSC中独立企业间关系的主要纽带.
  当物流组织全都按照自身知识状况和能力特征向专门化角度发展时,其实就是企业层次上的能力分工过程,整个LSSC及其成员都从这种能力分工中获得好处:一是分工后的供应链成员专注于某一特定的物流服务任务或活动领域,可获得有关物流运作的深度知识和技能的积累与发展;二是面对物流服务市场特定领域出现的环境变化,供应链成员会具有更强的敏感性,能及时监测环境变化信息并作出准确判断;三是由成员专家构成的跨组织边界团队以合理的分工和协作方式解决具有创造性和前瞻性的复杂问题,从而提升LSSC的整体竞争力.
  3.2 通过能力合作实现LSSC协调物流服务产品的无形性和不可储藏性使得LSSC不能像产品供应链一样通过库存来协调与优化供应链,只能通过物流能力的配置实现,物流能力的获取与合作成为LSSC协调的关键.因此,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再是物流组织间是否要基于能力的差异进行分工,而是在分工的基础上如何使得整个LSSC取得无缝协调.
  供应链物流能力与其边界之外的市场需求状况、物流基础设施及各种环境条件等共同决定供应链物流绩效, 其中供应链物流能力是可控因素.[17]根据整个LSSC的物流功能定位及对整体绩效的作用不同,可将其物流能力分为2种:一种是供应链物流要素能力,指LSSC各节点企业的物流作业能力,主要表现为一系列物流要素资源形成的运输能力、仓储能力、配送能力和点线匹配能力等静态能力.要素能力具有相对独立性,由各节点企业拥有的物流要素资源所决定,是取得LSSC绩效的基础.另一种是供应链物流运作能力,是指整个LSSC实现资源整合、运作集成、信息共享、系统协调和监督控制等能力,主要表现为LSSC系统的可靠性、柔性以及对市场的响应能力、物流成本控制能力等动态能力.运作能力由核心企业主导,各节点企业共同决定,是取得LSSC绩效的关键.
  不同的LSSC系统,其物流能力在质与量上存在很大差别,反映出他们提供物流服务能力的强弱, 直接影响其整体竞争力.LSSC网络中不同节点对不同物流能力重视和投入程度的不一致导致物流能力存在不匹配现象.供应链中任何单个节点企业突出的物流能力并不能提升供应链整体绩效,关键是物流能力与供应链绩效要求是否匹配和协同.LSSC是1个多阶运作系统结构,能力链的整体能力由其最薄弱环节的能力决定.在强调单个节点企业基本物流业务处理能力的同时,更要关注基于供应链绩效的节点间在物流能力上的匹配和整合.
  在LSSC寻求与专业化物流组织合作的过程中,能力互补实际构成参与合作各方彼此相互依赖的关系格局.这种互补性奠定了能力合作的基础,同时需要一系列有效协调成员间关系的手段与机制,这是实现能力合作的关键.
  成员间合作的最终目标是通过使供应链创造的价值最大化来达到各自利益的最大化,实现共赢.网络组织中由于合作产生的超额利益可以用“关系租金”这个概念描述.企业可以通过关系资产、知识共享惯例、资源或能力互补以及有效的治理等途径,获得基于企业间竞争优势的“关系租金”.[18]这些途径也是LSSC实现物流能力合作的有效机制.资源或能力互补不仅包括具有战略意义的业务能力的互补,还包括通过制度、流程和文化方面的兼容,以持续不断的沟通与互动方式进行相互间关联活动的协调,促使企业间合作取得实质性的效果.知识学习惯例为成员间基于知识共享的交互学习及在合作中提高能力奠定基础.另外,具有高度专用性的关系资产投资不仅可以降低总价值链成本,增强供应链竞争力的差异性,而且还可以显示合作的诚意,争取合作双方的信任.通过关系投资的专用性适度提高合作双方关系的强度.[19]
  
  4 结 论
  
  在市场环境和企业管理模式变化的背景下,受社会分工与专业化、节约交易费用和聚焦核心竞争力的动力驱使,在物流从制造企业内部向企业外部分离,以及传统物流产业向现代物流产业融合的双重转变下,LSSC完成其独特的演化路径.物流供应链作为1种中间性网络组织形式,隶属于产品供应链的子供应链,以物流集成商为核心成员,以股权与契约相结合的形式整合供应链成员的物流资源.LSSC本质上是1条物流服务能力供给链,与产品供应链不同,只能通过物流能力的配置优化供应链.并且,成员间基于核心能力的分工与合作而实现的关系协调,需要专用性关系资产投资、知识共享惯例等一系列机制保障.这些结论将为深入系统地研究LSSC提供基础,下一步将从LSSC内部协调机制对绩效的影响以及定量契约模型方面展开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ANDERSON E G, MORRICE D J. A simulation game for teaching service-oriente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J]. J Production & Operations Manage, 2000, 9(1): 40-55.
  [2]SAMPSON S E. Customer-supplier duality and bidirectional supply chains in service organizations[J]. Int J Serv Industry Manage, 2000, 11(4): 348-364.
  [3]AKKERMANS H, VOS B. Amplification in service supply chains: an exploratory case study from the telecom industry[J]. Production & Operations Manage, 2003, 12(2): 204-223.
  [4]ELLRAM L M, TATE W L. BILLINGTON C. Understanding and managing the services supply chain[J]. J Supply Chain Manage: A Global Rev of Purchasing & Supply, 2004, 40(4): 17-32.
  [5]陈小峰, 李从东. 住宅区多元化物业服务与供应链管理的整合研究[J]. 工业工程, 2004, 7(4): 41-45.
  [6]金立印. 服务供应链管理、顾客满意与企业绩效[J]. 中国管理科学, 2006, 14(2): 100-106.
  [7]FILIP R, LUK W. On the role of sunk costs and asset specificity in outsourcing decisions: a research note[J]. Accounting, Organ & Soc, 1999(24): 363-369.
  [8]ARNOLD U. New dimensions of outsourcing: a combination of 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 and the core competencies concept[J]. Eur J Purchasing & Supply Manage, 2000(6): 23-29.
  [9]BOLUMOLE Y A, FRANKEL R, NASLUND D. Developing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logistics outsourcing[J]. Transportation J, 2007, 46(2): 35-54.
  [10]刘彦平. 物流外包边界问题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 2005(8): 35-41.
  [11]王淑云, 王旭明. 基于交易费用的物流外包机理研究[J]. 现代财经, 2006, 26(4): 68-72.
  [12]白雪洁. 产业融合影响物流产业市场结构的路径及企业的应对策略[J]. 物流技术, 2005(10): 132-134.
  [13]申成霖, 汪波. 基于AHP方法的物流服务供应商选择决策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5(3): 70-73.
  [14]王凤彬. 供应链网络组织与竞争优势[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15]BOWERSOX D, CLOSS D. 物流管理——供应链过程的一体化[M]. 林国龙, 宋柏, 沙梅, 译.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8.
  [16]TEECE D J, PISANO G, SHUEN A. 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J]. Strategic Manage J, 1997, 18(7): 509-533.
  [17]梁雅丽, 吴清烈. 基于能力的供应链物流优化途径研究[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 17(3): 136-137.
  [18]JEFFREY H D, HARBIR S. The relational view: cooperative strategy and sources of interorganizational competitive strategy[J]. Acad ofManageRev, 1998, 23(4): 660-679.
  [19]武志伟, 茅宁, 陈莹. 企业间合作绩效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J]. 管理世界, 2005(9): 99-106.
  (编辑 廖粤新)
其他文献
摘要:公共英语应取向普通英语还是科技英语?从对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学家1991年和2019年的两次调查发现,今天的科学家对科技英语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对于外语教师在科技英语教学中所起的作用,还存在各种看法上的分歧。经调查和讨论,认为:科技英语教学的主力军是语言教师而不是专业教师;科技英语应深入各学科的英语表达而不是停留在共性层面上,因此科技学科英语比科技英语似乎更必要更迫切;科技学科英语课程应从
期刊
摘要:  内容依托教学(content-based instruction,CBI)是一种将内容与语言相融合的教学理念,近年来在国内外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介绍CBI理论的内涵与理据,阐释CBI在课堂教学中常见的五种模式,并分析了主题依托模式在ESP教学中的可行性,同时以“科技英语”课程为例,以6T教学法为指导,详细说明了CBI主题依托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实践证明,CBI指导下的ESP
期刊
摘要:  基于Talmy的运动事件理论框架,以“V across”结构为例分别自建英汉语料库来分析英汉语在路径表达上的差异,解读感知路径背后的认知机制。结果发现:第一,英汉语感知运动主要以视觉运动为主,听觉运动居于次位,其他感官的运动较少,且听觉运动与视觉运动相融合,形成通感隐喻;第二,英语视觉与听觉感知运动路径的编码均以矢量义为主,而汉语在编码视觉运动路径时主要以构形义为主,但汉语在编码听觉运动
期刊
摘要:  福克纳立足于美国南方,执着探索人类心灵的内在冲突这一永恒的主题。一方面,他痛斥南方人性的丧失,批判南方人逃避自我的生存状态,哀痛南方淑女的放纵堕落,同情南方种族主义下身份迷失的混血儿;另一方面,他又极力复苏人类的种种美德,充分肯定南方人敢于面对自我的勇气,醉心于南方女性的坚强与博爱,钦佩具有坚定人格的混血儿。从文学伦理学批评基本理论出发,试图管窥福克纳主要作品中的伦理关系和伦理现象,从而
期刊
摘要:  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上海在政治、经济、外交上的实践促使“上海城市精神”到“上海精神”的嬗变。从时间维度来讲,“上海精神”基于上海这座城市的发展和变迁历史,蕴含于城市精神之中,体现出文化上多元和谐、经济上合作创新和外交上开放包容等内涵;从空间维度来讲,“上海精神”基于上海这个城市场域,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及中国参与区域治理中焕发出中华文明特质。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上海精神”所包含
期刊
摘要:  为探索高校教师国际化素质的激励机制,建立由教师、教学和科研国际化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和18个三级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和主观经验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以地方工科高校能源类直属二级院系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为例,对其教师国际化现状与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以评价指标和结果为指导,提出教师国际化素质提升的应对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
期刊
摘要:  为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教育部2017年以来发出了“新工科”建设的诸多倡议,在“新工科”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对我国近10年工程教育研究的现状进行量化分析具有重要意义。选择近10年来被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收录的与工程教育有关的文献,开展文献计量学研究。在对文献年度发文量、作者合作网络、文献共被引网络、期刊共被引网络和关键词共现网络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当前国内
期刊
摘要:在解决贫困这一人类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千年难题过程中,精准扶贫方法论体系对马克思反贫困思想从社会制度条件和推进实施层面给出了极具时代性的拓新。从习近平关于扶贫的科学论述入手,基于其以人民为中心的扶贫战略的价值取向,理顺精准扶贫的生成逻辑及内涵阐释。明晰习近平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不仅帮助我国建立了科学的贫困治理与促进发展的理论逻辑和运作模式,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而且还突出了社会主义国
期刊
摘 要:为简化Daubechies双正交小波因数的求解,以紧支集Daubechies正交小波中尺度关系的Fourier变换余弦形式为基础,提出1种当双尺度因数为偶对称时,推导Daubechies双正交小波对偶尺度方程因数的方法, 并给出构造数值实例.此方法直观、简明.   关键词:正交小波;双尺度方程;Daubechies双正交小波  中图分类号:O241文献标志码:A  A short-cut
期刊
摘 要:为进行区域交通的协调控制, 针对微粒群算法的优缺点,提出基于全局最优退火的微粒群算法.该算法能增强算法探索和开发的能力,避免计算量过度增加.典型测试函数结果显示,能提高算法搜索速度、搜索精度.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应用于区域交通协调控制信号配时,可获得更低的车辆平均延误和平均停车率.  关键词:微粒群优化; 退火; 函数优化; 信号配时  中图分类号:U491.54; TP182文献标志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