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视角的课堂特征与实践要点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che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主阵地,既是学生习得知识与掌握技能的发生场,更是学生生长智慧与发展情智的生态场。基于学生视角,遵循学生学习规律基础上所组织的课堂教学,是能够比较好地帮助学生实现这些目标的理想课堂。
  一、学生视角的课堂特征
  所谓学生视角,简言之,即站在学生的认知角度观察事物、看待问题。因此,基于学生视角的课堂应表现为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从学生学习心理、认知特点出发,定位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推进教学活动。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学习起始尊重学生的认知起点
  尊重学生的认知起点,是体现学生视角的课堂教学设计最基本的特征。换句话说,一节课的教学预设,连学生的学习基础都不太清楚,那么体现学生视角便是一句空话。唯有准确把握学生学习起点的教学预设,才有可能做到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准确,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恰当,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合理,教学活动的推进上有序,教师才能对“什么时候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什么时候需要给学生以帮助”等问题做到了然于胸。
  2.学习过程体现学生的独立精神
  我们知道,一节课虽然由不同的教学环节组成,但终究是学生对某一个知识内容学习的过程。因此,保证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独立精神,是体现学生视角的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特质。也就是说,在整节课的设计中,教师始终需要明确自己首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协调者”,然后是“合作者”,最后才是“帮助者”。表现在课堂上,就是教师一般在材料提供、问题引出以及活动推进时,介入得多一些,而在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时候,应尽可能退后,以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实现。教师应始终牢记,保持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立精神,是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关键因素。
  3.学习环境保有生生交流的平台
  课堂教学首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环境建设,其次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生态建设,而学生视角的课堂不单单着眼于学生个体的学习,它同样关注学生群体的学习活动。因此,课堂上生生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是课堂生态环境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学生智慧生长、情智发展必不可少的过程。笔者认为,生生交流渠道通畅也应该是学生视角课堂的重要特征之一。
  二、基于学生视角的课堂教学实践要点
  下面笔者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例,结合自身的课堂教学实践,从学习起点的发掘、学习过程中独立精神的维护以及学习交流平台的建设三个方面,对构建学生视角的课堂教学作具体分析。
  1.把握适切的学习起点
  正如前文所述,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是体现学生视角课堂教学实践的根本。那么,实践中教师通过怎样的方式方法才能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呢?以下介绍两种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经常采用的方法。
  (1)课前微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设定恰当的学习目标
  所谓微调查,是相对于严格意义上的调查研究而言的。与一般的调查研究相比,微调查的调查范围较小,调查手段简便易行,调查材料简洁,数据分析简单及时,突出实用性。课前进行微调查,操作时一般需要围绕即将教学的内容设计相关问题,采用简易的问卷或小型的访谈等方式进行。目的是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或者掌握状况,以帮助教师在课前预设时设定恰当的学习目标。
  如笔者教学一年级上册“加法的认识”一课时,就是在采用课前微调查的方式了解了学生的学习基础后设定教学起点的。
  调查内容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对全班学生进行问卷测试,内容为“计算8道加法式题:1 4、2 3、4 1、3 2、6 3、4 5、5 3、3 7”。第二部分,随机选取一个大组学生(11人)访谈两个问题:问题①,果树上原来有3只小鸟,又飞来2只,现在果树上一共有几只小鸟?请学生口头列出算式;问题②,请说说4 1表示什么意思。举例说明。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笔者了解到一年级学生对“加法”的认识基础是:能够进行10以内的加法运算,但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及价值的认识尚未建立。于是,教学重点设定为:帮助学生在经历加法运算模型形成过程的基础上,理解加法运算的意义。教学进程设定为两个层次:前半节课重点引导学生从“境”到“式”,经历加法模型的产生与提炼过程;后半节课则重点关注从“式”到“境”,体验加法模型的应用与解构过程,为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的运算意义提供更多的帮助。
  (2)课始重尝试,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组织合理的学习进程
  所谓尝试,即先试着做一做,然后再讨论。了解与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除了采用课前调查的方式之外,有时候我们也可以在一节课的前5分钟设计一个组织学生尝试的环节来完成。如笔者在教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这个内容时,就采用了这样的方式。
  首先通过媒体逐个呈现三组图形,每组图形在屏幕上出现5秒后消失,随即请学生说说刚才屏幕上出现的是怎样的一组图形。三组图形中,前面两组图形是按重复排列规律排列的,第三组则不按规律排列(如下图)。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活动后,请学生围绕“记忆的难易”,谈感受、说体会、找原因,最终得出结论:按一定规律排列的那两组图形容易记,没有按规律排列的那组图形不容易记。
  接着便组织学生尝试。问题:图形按一定的规律排列记起来容易,那你能不能画一组有这样的排列规律的图形呢?试试看吧。
  没有研究规律的特征,只是凭着游戏活动中学生的自主观察与体会进行创作,这本身便是一个尝试的过程。实际教学中,因为有了学生的尝试,后续的学习材料也便足够丰富,既包括“简单重复排列”(即2个或3个图形的重复排列)的材料,又包括“复杂重复排列”(即4个或5个,甚至有6个图形的重复排列)的材料。活动价值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一则暴露不同层次学生原有的对“重复排列规律”的认识经验,二则利于教师随后组织交流活动时设计更有层次的学习活动。   2.设计独立的学习空间
  新课程实施已经十多年,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已经在一线教师中达成共识。体现学生视角的课堂,一个重要特征便是保证学生学习过程的基本独立性。现围绕《认识钟表》一课的教学,就如何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独立学习空间谈几点做法。
  (1)关注人人参与,保证学习活动的参与面
  人人参与是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说说容易,做起来却不太容易,要保证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面,是需要设计的。笔者在《认识钟表》这节课中,设计了三个“人人参与”的基本活动。
  一是课始“画钟面”活动。呈现钟表的图片,请学生观赏,然后提出任务:这些各式各样的钟表面上都有些什么呢?你能画一个可以用来看时间的钟面吗?要求每位学生动手画。
  二是课中“画时刻”活动。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的关系,并能够初步认读时刻后,请学生根据电子钟呈现的时刻(6:00和12:00),在教师提供的不完整的钟面上画出相应的时刻。同样要求全体学生动手画。
  三是课末“做时刻”活动。组织学生根据提供的电子时刻(3:00和9:00),请学生用肢体表示出来(左手臂为时针,右手臂为分针)。同样是全体参与。
  以上三个活动都有相应的活动目标。活动一,既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也为后续的讨论学习提供丰富的素材;活动二,引导学生建立电子计时与钟面计时的关系,建立钟面表象,发展空间观念;活动三,在进一步巩固电子计时与钟面计时关系的同时,强化空间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每个活动都有“人人参与”作保证,使得教师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适时调整指导策略,在关注全体学生的同时,还能够适时帮助更多的学生个性化地完成学习任务。
  (2)关注独立思考,保证学习活动的有效性
  独立思考既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必要过程,也是课堂上学生思维成果交流的基础,是保证学习活动有层次、有深度推进的关键。从本节课来看,“认识钟表”的显性知识点是知道钟面的构成,了解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的关系,知道生活中表示时刻的记录方式——电子计时,理解电子计时与钟面计时的关系。从思维角度来分析,这又是一个从观察到理解,从直接反映到间接反映的过程,是思维从实物形象逐步走向概念表象的过程。完成这样的过程,需要学生有深度的独立思考作保证。
  教学中,学生的独立思考体现在两个层次上:一是完成任务过程中的独立思维活动,即在没有人帮助下的个体思维。比如任务一中,学生在观察了一部分实物钟面后进行的尝试“画钟面”,需要其结合看到的实物钟面,独立分析钟面上的本质要素,去掉无关要素,在此基础上画出比较完整的钟面;任务二,同样需要学生独立思考短针(时针)与长针(分针)的作用,画出相应的时刻,特别是在画“12:00”时,需要学生独立解决时针和分针重合的问题。
  二是在交流学习成果后的思维活动,即在同伴启发下的个体反思。完成任务过程中的独立思考,是思维成果交流的基础,而成果交流后的个体反思,同样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过程。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设计一些学生自我反思的环节,以保证学生自我比较、自我调整,激起学生反思性的思维活动,调整或完善自身的思维成果。如在交流所画的钟面时,请学生自我修改;当学生在做游戏时,又请学生自己调整,等等。这些活动的设计,很好地解决了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偏差,修正了学生的思维过程,这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相当有效的。
  3.营造生生交流的学习平台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其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学习素养的提升,除了个体的努力之外,当然也离不开群体的互动与交流。因此,学生视角的课堂在保障学生个体的学习状态的同时,也需要在群体学习环境与学习活动的设计上下工夫。生生交流平台的建设,是保障学生群体发展的重要因素。实践中,教师要做好以下两点。
  (1)减少师生对话,增加生生互动,让生生交流成为课堂教学的新常态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教师“满堂灌”的现象减少了,但“满堂问”的现象多了起来,而“满堂问”的课堂其实质还是教师主宰的课堂。学生视角的课堂更应该关注学生间的对话,即教师更多地履行自己作为活动“组织者”、问题“协调者”的角色,尽可能将学生呈现的问题或材料,作为“皮球”抛给学生,由学生帮助学生处理。主张课堂上的生生互动,建设课堂学习共同体,以保证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反映在实践中,则可以采用大问题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提出一个核心问题: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请学生结合这个实际情境问题讨论交流,从而完成对“圆的特征”的认识,就不失为一种改变教师“一言堂”或“满堂问”现象的好办法。
  (2)减少教师评价,增加生生评价,让生生交流成为学生学习的新平台
  很多时候,教师喜欢直接去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这样处理虽然可以让课堂教学时效高,但却容易强调评价的评定功能,而淡化评价的“学习”功能。事实上,小学数学课堂上评价的价值,更应该体现在“学习”功能上。让学生去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或结果,一则评价者需要有对呈现的结果有比较个性化的判定,需要有合理的解释;二来被评价者需要有对评价者的评价的再判定。这一来一去,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应该说,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既包括任务完成的过程,同时包括对别的学生的学习状况作出判断的过程。此时的评价已经不是评定那么简单了,它已经承载了学习与发展的功能。而学生视角的课堂上,以生生评价的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值得我们教师努力思考与实践。
  总之,在突出学生视角的课堂上,因为学生有了更多主动去“动”的机会、独立“想”的机会,其对“学”的体会就越深,感觉也越好,也更有利于他们在习得知识和掌握技能的同时,促进智慧的生长与情智的发展。这样的课堂,正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
其他文献
2015年12月17日,在听了自己所带的区级骨干教师三位学员执教同课异构五年级《用字母表示数》之后,对比了苏教版、人教版、浙教版、北师大版和上海版等教材,结合自己的思考与研究,在自己学校五(2)班上了一节《用字母表示数》,有很多收获,重要的是教学相长所带来的特殊快乐,这样的课堂上学习真正地发生了……  片段一:  (师在黑板上用三根小棒摆一个三角形)  师:谁能用一个数来表示?  生:3。  师:
饲料中的甘油一酸酯在母猪的胃肠道吸收后被转运到血液。在哺乳母猪中,这些甘油一酸酯随乳汁排出,并对新生仔猪具有有益的影响。  尤其是加入母猪日粮中的甘油一丁酸酯和甘油一丙酸酯,已表明可以改善仔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指标。  1 猪母乳  一般来讲,母猪的母乳含有不到10 g/kg的甘油一丁酸酯。母猪日粮中添加甘油一丁酸酯可以增加这一浓度,这一结果已经由Framelco在荷兰进行的试验所证实。  3头试验
雏鸡的饲养、管理和发育是一个连续过程。它始于父母代种鸡群的营养和健康——这会影响胚胎的健康,并贯穿于种蛋的处理和孵化过程,所有这些都会影响雏鸡的质量和发育,直到雏鸡的营养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S815.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6)10-0045-03  母鸡的营养是雏鸡早期发育的关键。种蛋的形成取决于母鸡日粮中足够的营养成分或母鸡体内储备的营养,从而确保产出符合孵
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纳米生物医学部裴仁军团队,始将纳米结构及材料用于循环肿瘤细胞分离的基础探索研究,相关成果发表于《应用材料与界面》。细胞表面纳米尺度的结构形貌能够影响细胞的行为,如细胞吸附、细胞定向及细胞的运动性。课题组基于微纳米结构对细胞粘附行为的调控作用,制备了多尺度二氧化钛纳米柱阵列基底。该基底由直径为200 nm左右的二氧化钛纳米柱阵列构成,纳米柱本身由30-50 nm的颗
中图分类号:S81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4)06-0074-02  上期回顾:上期主要介绍猪圆环病毒基因组的组成和分类(猪圆环病毒1型、猪圆环病毒2型)。  关键词:猪圆环病毒2型;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猪圆环病毒相关疾病;致病机理;免疫相互作用;细胞因子  1.4 来源和进化  对植物萎缩病毒和动物圆环病毒的rep基因序列分析发现,植物萎缩病毒和哺乳动物RN
摘 要:目前,全球家禽市场每年可生产鸡肉1亿t,并且鸡肉生产量呈稳步增长的势态。但事实上,全球消费量的日益增长却使全球肉鸡行业扩大生产迫在眉睫。因此,只有通过最大限度地提高种蛋的孵化率,生产者才能从对种鸡、鸡舍和劳动力的同等投资中获得额外多的利润。  关键词:种鸡;生产性能;MaxiChick产品;利润  中图分类号:S81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5)11-0061
摘 要:猪圆环病毒病是由猪圆环病毒2型引起猪发病的一种传染病,是近年来比较多发的猪的一种传染性疫病。2014年11月20日,广西柳州柳北区某养猪场陆续出现保育猪死亡,结合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初步诊断为圆环病毒病继发链球菌病引起的死亡病例。通过对出现相似症状的保育猪进行及时的防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保育猪;圆环病毒病;链球菌病;诊治  猪圆环病毒(PCV)是迄今发现的一种最小的动物病毒。
【摘要】在“大数据”时代,教育问题的解决不能单纯依据思辨和推理,还要依赖调查、联系和证据。本文结合三节课,试图解释从学生的学情、课标的理念、文本的特质三方面来“寻找教学依据,让学习真发生”的问题,打开另一条思路,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关键词】教学依据调查学情文本  社会已经进入一个“大数据”时代,数据已经成为社会生产和生活领域的基本要素,它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从具体的教育领域来说,教育的问题
中国是最大的动物生产国之一,也是最大的农牧蛋白原料需求国。长期以来,饲料工业的蛋白原料资源缺乏,一些高品质蛋白原料如鱼粉等主要依靠进口,并且随着畜牧行业的不断壮大,鱼粉等动物性蛋白的需求不断加大,这也加剧了鱼粉等高品质蛋白原料价格的攀升。受此影响,鱼粉在饲料中的使用也呈现下降趋势。因此,这迫使人们将关注点转移到其他资源上,如植物性蛋白。然而,植物性蛋白质存在众多不利于动物利用的因素,如具有抗营养作
中图分类号:S814.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5)09-0044-01  孵化场的主要目标是收到的所有入孵种蛋尽可能多地孵出优质1日龄雏鸡。  在孵化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孵化废弃物”,它们没有任何价值,甚至有可能会产生处理费用,然而,如果将这些废弃物变成有价值的副产品,就能产生价值,成为孵化场额外创收的资源。不管是在哪种情况下,“废弃物”和“副产品”都是次等重要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