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借助磷掺杂多晶硅钝化接触结构卓越的钝化质量,n-TOPCon太阳电池可获得极佳的电学性能表现.在实际工业化制造过程,获得高性能量产n-TOPCon电池的关键之一是需要实现电池双面钝化结构的匹配与优化.对于硼扩散制备而成的电池正表面,工业上常采用叠层钝化膜沉积前添加热氧化工艺来优化钝化质量.该热氧化过程对n-TOPCon电池正反面钝化结构以及最终的电池电学性能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了详细探究;发现热氧化过程可以优化重掺杂硼扩面的钝化质量,而对于轻掺杂硼扩面有害无益,同时热氧化会导致掺杂多晶硅钝化接触结构的钝化
【机 构】
:
南昌航空大学 测试与光电工程学院,南昌 330063;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宁波 315609;上海交通大学 物理与天文学院,人工结构及量子调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太阳能研究所,上海 2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借助磷掺杂多晶硅钝化接触结构卓越的钝化质量,n-TOPCon太阳电池可获得极佳的电学性能表现.在实际工业化制造过程,获得高性能量产n-TOPCon电池的关键之一是需要实现电池双面钝化结构的匹配与优化.对于硼扩散制备而成的电池正表面,工业上常采用叠层钝化膜沉积前添加热氧化工艺来优化钝化质量.该热氧化过程对n-TOPCon电池正反面钝化结构以及最终的电池电学性能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了详细探究;发现热氧化过程可以优化重掺杂硼扩面的钝化质量,而对于轻掺杂硼扩面有害无益,同时热氧化会导致掺杂多晶硅钝化接触结构的钝化质量下降.未经过氧化处理的n-TOPCon电池在光注入退火工艺处理后可以获得更大的电学性能增益.使用无氧化工艺获得了平均效率达24.02%,最高效率为24.34%的量产n-TOPCon太阳电池.
其他文献
针对目前纳米银(AgNPs)制备方法中存在的纳米银颗粒粒度分布不均,稳定性较差的问题,利用柠檬酸钠和无水乙醇作还原剂,以柠檬酸钠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为保护剂制备纳米银.利用紫外吸收光谱分析、XRD、SEM、TEM、EDS、Zeta电位仪等多种技术表征所制备纳米银的特征,结果表明纳米银颗粒为球形面心立方结构,粒径分布范围小,平均粒径在49.3 nm左右,分散均匀.采用室内暴露培养的方式,探究了不同浓度纳米银对反硝化无色杆菌(Achromobacter denitrificans)的毒性作用.研究结果
室内空气质量直接关乎人体健康,甲醛属于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严控污染物之一.室内甲醛浓度低但危害大,对于大风量低浓度甲醛治理,吸附技术是主流技术之一,吸附材料又是该技术的核心.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室内低浓度甲醛净化吸附材料及其吸附机理的最新研究进展,对比研究了碳基吸附剂、硅基吸附剂以及MOFs及POPs材料对甲醛的吸附相平衡和动力学,并综述了提高吸附剂甲醛吸附性能的改性方法;最后详细阐述了甲醛在吸附剂上的吸附机理以及水汽对吸附剂甲醛吸附性能的影响.
硅材料因其超高的理论比容量、较低的放电电压及锂离子扩散势垒,成为最有发展前景的高容量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之一.然而,硅负极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引起巨大的体积膨胀,严重影响其电化学性能.设计具有纳米尺寸和多孔结构的硅负极材料是实现高容量硅负极的有效途径.但目前大多数的制备方法通常工艺复杂、成本高、产率低,限制了其商业应用.因此,采用低成本的方法实现优异电化学性能的多孔纳米硅材料的大规模制备成为了关键.综述了低成本的二氧化硅源镁热还原制备锂离子电池纳米多孔硅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对硅负极材料未来的商业化应用进行了展
电磁屏蔽涂料是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产生的一类屏蔽电磁波的材料,其主要作用是减少或避免电磁波带给人们的危害、麻烦和不便.针对日益严重的电磁辐射污染,高性能电磁干扰屏蔽材料已经受到广泛的关注,因为它能阻挡来自通信和电子设备广泛使用的电磁辐射,对人类的健康以及信息的安全提供了有效的屏障.介绍了电磁波屏蔽的重要性,电磁屏蔽原理以及电磁屏蔽涂料的研究现状.综述了碳系、金属系、和复合型电磁屏蔽涂料的特点及发展状况,还比较了对于电磁屏蔽效果的影响较大的几种因素,对于电磁屏蔽涂料未来的发展做出了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是采用复
采用反应烧结工艺,通过改变烧结温度,制备出了一系列不同烧结温度下(1600,1630,1660和1690℃)的SiC多孔陶瓷粉体.通过XRD、SEM、气孔测试、压缩强度测试和油水分离测试等,对SiC多孔陶瓷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孔隙率、力学性能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SiO2的特征衍射峰强度逐渐升高,在1690℃时SiO2的特征衍射峰强度最高;SiC多孔陶瓷的气孔随温度升高呈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在1660℃时气孔率最低为32.1%;SEM分析发现,1600和1630℃下烧结的SiC